哪一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銅雀臺前燕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要說香港金像獎歷屆的獲獎名單都可謂是個個都名至實歸,如果非要問哪一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話,我倒是有自己看法,當然這完全是我自己的看法,每一屆金像獎最重頭戲的獎項就屬最佳男主角,也就是歷屆的影帝寶座,歷數38屆金像獎,總共產生了23位影帝,雖然個個都是靠實力取勝,不過其中也有不少爭議的,也有讓人意外的。

首先是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首先我們來看看入圍提名的都有哪些?喬宏《女人四十》、劉德華《烈火戰車》、周星馳《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周潤發《和平飯店》、成 龍《紅番區》,很多人可能對於除喬宏以外的其他四位都很熟悉不過了,對於喬宏可能就很陌生,認識他的估計也就是在《97家有喜事》飾演周星馳的慈父一角了。可就在這一屆,喬宏一舉打敗正值巔峰的劉德華、周星馳、周潤發、成龍拿下影帝。

記得當時的頒獎嘉賓是梁朝偉和劉嘉玲,當兩人看了獲獎名單時,都異口同聲的說是不是最意外的呢,因為當時成龍和周星馳的呼聲比較高,要知道當年喬宏都已經70歲了,著實讓人意外,雖讓人意外,但喬宏絕對實至名歸,他可謂是把大半輩子的時光都獻給了電影,1927年出生,1956年出演第一部影片、黑白片《鮮牡丹》,由此開始到喬老爺子去世的那一年都還在演電影。

喬宏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演員。有趣聞相傳,就是連女性也跳上桌子看豔舞,就只有他揹著舞臺坐;他一生敢作敢為,正直不阿,在複雜的娛樂圈打滾40多年,表現卓絕,令人稱慕。翻船、撞車、撞飛機、三度心臟病發,皆死裡逃生,一生絕頂堅強;卻為妻子的病,哭得死去活來。拍片無數,憑《女人四十》獲“雙料影帝”;舞臺前他一生風光,舞臺後他關心藝人空虛心靈,成立《藝人之家》。

不幸的是,就在喬宏拿到影帝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99年,喬宏在美國西雅圖佈道期間,第四度心臟病發,不幸去世,享年72歲。然而在那一年,他還出演了電影《天使之城》,喬老爺子雖然已經仙逝,但一生傳奇,一生精彩依然值得人們回想。

還有就是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同樣我們來看看入圍提名的都有哪些?劉德華《大隻佬》、劉青雲《忘不了》、張學友《金雞Ⅱ》、吳鎮宇《無間道Ⅱ》、任達華《PTU》,這一屆的提名名單無論是演員實力和作品質量都非常高,無論誰拿好像都說得過去,不過那一年的吳鎮宇在《無間道Ⅱ》裡超神的演繹讓人咋舌,毫無可挑剔的地方,無論是媒體還是影迷,甚至連吳鎮宇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十拿十穩了,可是到了當晚獎項揭曉的時候,著實讓人意外,以至於到現在很多吳鎮宇的影迷都耿耿於懷。

哪一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大家覺得呢?可以留言討論!


塔小曼


對於部分觀眾而言,他們可能會覺得很多屆金像獎都不可思議。

今年第38屆金像獎已經結束,除了影帝和影后之外,本次的最佳女配角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得獎著是香港老牌打星惠英紅(獲獎作品《翠絲》),對於老影迷而言,這位演員完全無需介紹,可是很多新觀眾可能還不熟悉她,更不是惠英紅就是第一屆金像獎的影后。

惠英紅出生於1960年,她的歲數實際上比林青霞(1954年)還要小几歲。當初年輕時期的惠英紅可是絕色,她憑藉著優秀的歌曲受到了著名導演張徹的賞識並被收為乾女兒。當時香港武打片盛行,優秀的打星無數,可都是男性,優秀的功夫女星卻寥寥無幾,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惠英紅靠著吃苦的精神和矯健的身手成為香港紅極一時的“女打星”,她也憑藉《長輩》順利拿下了182年第一屆金像獎影后之位併成為了金像獎史上首位“武打影后”。

不過論起傳奇性,惠英紅還是略遜林碧琪一籌,這位女明星堪稱金像獎有史以來最傳奇影后。林碧琪出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靚妹仔》,這部電影同時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獎。當時張艾嘉(提名作品《最佳拍檔》)和鐘楚紅(提名作品《薄荷咖啡》)的呼聲最高,很多人都認為林碧琪最多就是拿下新人獎,可是誰都沒預料到林碧琪居然打敗張艾嘉和鐘楚紅順下拿下影后。可惜林碧琪不喜歡娛樂圈的交際,她在拿到金像獎之後不久就退出娛樂圈。

還有有一屆金像獎不僅觀眾意外,獲獎者也覺得意。第7屆金像獎,周潤發三部作品入圍金像獎,分別是《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和《龍虎風雲》,最後周潤發當然順利拿下影帝,可是他在臺上很不解的說道:“我真沒想到船頭尺打不過高秋天!”

當然,金像獎應該還欠周潤發一個終生成就獎,因此周潤發不僅在臺上努力,他還在幕後為港片添磚加瓦。當初周潤發經常在劇組後臺為大家煮茶和唱戲,杜琪峰甚至還享受了發哥的私人按服務,一位這麼努力的電影人實在配得上終生成就獎(狗頭)。

圈內人,圈內事,我是“青竹樂娛”,關注我,帶你看業內最全資訊!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比心!


青竹樂娛


要說哪一屆最高的話,確實很難回答。因為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宗旨是反映香港電影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至今金像獎吝於向大陸和臺灣開放。那麼香港電影金像獎含金量最高的時刻肯定就是香港電影(不是香港電影工業)最輝煌的時候了。而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往大了說則包括20世紀的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往小了說則是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也就是說這十幾年內香港電影始終是處於輝煌期的,要說哪一年最輝煌,貌似很難做出評價。那麼我們就只能結合香港電影史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變化來逐層篩選,最後得出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吧。

首先,第一屆金像獎舉辦的1982年,已經是香港電影的全盛時期;而1998年第17屆,也就是香港迴歸後的首屆金像獎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香港電影元氣大傷(但仍是華語電影的中心!)。也就是說1-16屆算是金像獎最受重視的時期了,可能你感覺到後面還有《花樣年華》《臥虎藏龍》PK,有《無間道》的迴光返照,但是那隻能證明你太年輕。

那麼在前16屆金像獎的評選過程中,金像獎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初期的金像獎簡直寒磣到不行,沒有紅毯,沒有明星,甚至第四屆金像獎斯琴高娃封后的時候,她自己都不知道。轉折點在第六屆,可以說從第六屆開始金像獎進入了成熟期,不止邀請到兩岸三地有分量的電影人參與,得獎人也儘量出席,從此金像獎開始星光熠熠,形成固定的頒獎流程和大會制度。這樣我們就把範圍縮小到了6-16屆。

但是金像獎從第六屆開始逐漸升級,第七屆的時候主辦方仍是電影雙週刊,第八屆主辦單位意識到金像獎應由專業的電影組織參與籌辦,於是香港影業協會加入。到了第九屆,隨著香港電影產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武師工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攝影師學會等二十多個專業的電影協會紛紛成立,並先後參與統籌金像獎,成為主辦單位之一,香港電影金像獎正式專業化,成為一個電影人全面主導和參與的電影獎項。由幕前主持到表演項目,都充分體現香港電影界專業合作和創意無限的精神。隨著多個電影專業團體先後加入協會,提高了金像獎的認受性及本地電影人的認同感。時至今天,香港電影金像獎已具有二十多個專業電影團隊組成的專業評審團。這樣範圍就縮小到9-16屆嘍。

其實到了這裡就可以打住了,當然從第14屆開始又加入了電影專業團體的投票,但是前期影響不大,可以不予考慮。下面要考慮的就是在這8屆金像獎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哪一屆呢?私認為所謂含金量最高。


小葵娛樂說


春光乍洩那一年,張國榮一票之差輸給了梁朝偉,當時兩人的演技可謂爐火純青難分伯仲,但可惜竟然沒有誕生雙影帝。反觀現在七月與安生的雙影后,我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薯片愛八卦


最意外的是2008年那一屆,香港本土影片天水圍的日與夜,票房只有100萬,卻拿下了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三個大獎,有興趣的可以去找這部電影來看看,


a000小梁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泡泡視角


金像獎的含金量還是可以的,港片娛樂的自娛活動


斜月三星洞H


第一屆雙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