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易地扶貧搬遷正在讓村民“溜索生活”成為記憶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福康馨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在春日陽光的映照下,威寧九三中學彩色的塑膠跑道顯得格外耀眼。

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七年級學生劉啟俊難掩內心的喜悅,“以前半夜三更就起床摸黑路上學,現在在城裡讀書,坐公交車上學只要幾分鐘,再也不用半夜三更起床,走幾個小時山路去上學了。"真希望村子裡剩下的村民能早日搬到城裡來" 。 劉啟俊的爸爸劉仕兵有些激動,他們家自從搬遷來到城裡的小康馨區後,孩子們每天都開心極了。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搬遷戶多數孩子就讀的九三中學正在進行大課間鈴鐺操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九三中學學生的課間活動

劉仕兵說的老家就在威寧自治縣海拉鎮花果村牛欄江邊大石頭組。

大石頭組有兩個自然村寨,一個叫大石頭,另一個叫坪子上,住著65戶291人。如今,大部分群眾已搬出大山,在城裡生活。儘管政府工作人員反覆上門動員,仍有少數年紀大的村民然難捨居住了幾十年的地方,還有8戶41人不願搬出大山。

“一個都不能少”,針對這些不願搬遷的群眾,當地幹部數十次到大石頭組動員和勸說,千方百計打開村民不願搬遷的心結。

如今,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逐步實施,這個叫大石頭組的寨子正逐漸消失......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大石頭組村民卯昌雲在縣城新家教孩子做作業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大石頭組村民劉仕兵一家在縣城新家看電視

一條牛欄江,困住一寨人

威寧自治縣地處黔西北烏蒙山腹地,其間屹立著4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是牛欄江的西源、東源,縣境內切割較深,溝壑交錯,山崖險峻,江河奔流。過去,溜索成為居住在牛欄江邊群眾使用的一種原始渡河方式。

大石頭組數十戶人家居住在牛欄江大峽谷,村民們就地取石、依山而建。房前是滔滔牛欄江晝夜奔流,房後是筆直陡峭的大山懸崖。大石頭組群眾要到河對岸,唯一的通道就是從鋼索橋上溜過去。

奔騰不息的牛欄江阻隔了大石頭人發展的夢想,讓大石頭成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寨子。

為解決偏遠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按照中央、省、市有關精神,威寧縣委、政府把“溜索改橋”項目作為重點民心工程、扶貧工程來抓,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已實施“索改橋”項目9座並建成投入使用。

因為大石頭組兩岸絕壁高聳、河谷深切,溜索改橋的施工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威寧縣委、政府決定對大石頭組實施整寨易地扶貧搬遷。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橫跨當地牛欄江兩岸的人行橋(索改橋)竣工投入使用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大石頭組學生劉啟向(左)和弟弟劉啟扣放學回到縣城安置小區。就讀學校離新家僅500米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大石頭組學生劉啟向(前)在縣城新家附近的威寧七小讀書,學校距離新家僅500米左右

故土難離,少數村民不願搬出石頭寨

2017年以來,大部分村民陸陸續續搬出大山,但至今還有一部分群眾仍不願意搬遷。

“大哥,還是搬出去吧,在城裡娃娃讀書方便,居住條件比這裡好的不是一點,到時候在五里崗工業園區找份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為了勸說搬遷,花果村副主任劉述參已記不清來動員堂哥劉述才多少次了。

“我沒有文化又沒有一門技能,搬到城裡好是好,就是怕掙不到錢無法生活。”劉述才說。

村民王立書說:“不要來勸我搬遷了,大石頭組生活環境不好,但搬遷後在城裡心裡沒有底,還是習慣了在大石頭的生活。”

劉述參說,寨子裡許多老人,在大石頭住了一輩子,捨不得離開,故土難離。還有的群眾擔心到了城裡賺不了錢,生活成問題。

已經搬遷的劉仕兵還多次回去勸哥哥劉仕勳一家搬遷。在劉仕兵的多次勸說下,如今劉仕勳一家同意儘快搬遷。

為了動員群眾搬遷,當地政府組織幫扶幹部一次次深入寨子做思想工作,還組織未搬遷群眾到威寧五里崗易地扶貧搬遷點參觀,通過對比讓群眾瞭解搬遷的好處。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海拉鎮紅輝小學,來自該鎮花果村大石頭組的20個孩子正在排隊打飯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搬遷群眾在威寧自治縣經濟開發區一家制鞋廠上班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威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陽光馨區廣場

離開石頭寨,村民住進“小康區”

剛過去的這個週末,海拉鎮花果村包村幹部王開朗嫻熟地溜索過江到大石頭組走訪群眾,動員群眾搬遷。由於每次都要從溜索過去,他已熟練掌握過溜索的要領。

王開朗說,他已記不清楚溜過多少次索了,反正每次來動員群眾搬遷,或者來寨子宣講黨的惠民政策都要過溜索。

作為深山區、石山區的海拉鎮花果村大石頭組,生存環境惡劣,易地扶貧搬遷是根治大石頭組貧窮的“良方”。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威寧縣在就學方面,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學生順利入學,妥善安置好每一名學生;在就業方面,加大後續扶持發展力度,採取“212”精準幫扶、搭建就業平臺、開展就業培訓、提供扶貧車間、設置小區保潔和保安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著力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走進威寧縣五里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劉仕兵的家,100平方米的房子寬敞明亮,傢俱電器齊全,一家5口其樂融融。

去年臘月初,劉仕兵一家從破舊的老房子搬到寬敞的新房,成了城裡人。他也被安排在威寧經開區建築工地上班,每月有3000元左右工資收入,妻子李美彩在家照顧孩子,生活越來越好了。"比起老家的生活環境,城裡不知要好多少倍。" 劉仕兵高興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

41歲的卯昌雲也是大石頭組人,2018年底搬到五里崗易地扶貧安置點富康馨區,孩子在威寧七小上學,自己在威寧陽光學校當食堂工人,負責為學生食堂洗菜,一個月有2500元固定收入。

看到劉仕兵和卯昌雲等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大石頭組曾經對搬遷存有疑慮的群眾紛紛表示願意搬遷。大石頭組群眾大部分已經搬遷到威寧縣城五里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寨子裡還有4家小孩12名學生去花果小學上學。

3月25日,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大石頭組還未搬遷的12個孩子全部到海拉鎮紅輝小學就讀,寄宿在學校裡,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孩子們已不再摸黑上學了。

威寧縣2016至2018年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362戶46565人,其中貧困人口7255戶36292人。目前, 2016和2017年度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已全部搬遷入住,2018年第一批已完成分房971戶4660人,正逐步組織入住,威寧縣各級政府還設法解決搬遷村民的就業,設法解決他們搬遷後生活的後顧之憂。

故土難離成了幹部們動員村民搬遷最大的攔路虎。針對這一現狀,縣鄉村幹部仍然不厭其煩地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他們說,再難也會讓村民搬離“溜索村”。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五里崗工業園區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五里崗街道移民搬遷安置小區陽光馨區

相信不久以後

曾經的大石頭寨

和搖盪在牛欄江上的溜索

將會成為大石頭寨村民心裡

濃濃的鄉愁和回憶....

威宁:易地扶贫搬迁正在让村民“溜索生活”成为记忆

推薦

閱讀

【圖片故事】畢節:馬背上的扶貧電

文/圖:陳武帥 何歡 楊大平 羅仕華 部分圖片由畢節市委宣傳部提供

監製:劉瑾 編審:許學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