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他是民國四大公子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收藏家,曾經富可敵國,把所有財富都用在了收藏國寶上面。建國後,把這些國寶,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他就是,張伯駒。

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張伯駒,他與張學良、袁克文、溥侗並稱為民國四大公子。他的頭銜很多:收藏家、書畫家、鑑賞家、詩詞學家、京劇研究家,被世人譽為“最後的名士”。

張伯駒收藏始於1926年前後,他偶然到琉璃廠遊玩,看到一塊康熙早年題寫的“叢碧山房”匾額,匾額殘破字跡缺損,但正中“康熙御筆”的朱文印完好,於是張伯駒當即買下,以為喜歡匾額中“叢碧”二字,從此自命“叢碧”為號,走上古字畫收藏之路,成為“天下第一收藏家”。

張伯駒一生非常樸素,粗茶淡飯,他把大部分錢都用在了收藏上面。他是視珍藏比生命還重要。甚至在一次被綁架時,寧可被綁匪撕票,也不把收藏品給綁匪。

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其中最著名的《平復帖》就是出自張伯駒之手。辛亥革命爆發,清帝遜位,溥偉出逃,《平復帖》留給在北京的弟弟溥儒。溥儒字心畲,號西山逸士,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稱。以皇親之故,溥心畲家中不乏名貴字畫,曾將唐代大畫家韓幹《照夜白圖》卷賣給上海古董商人葉某,葉某轉售英倫。國寶流失海外,令人扼腕。

張伯駒聞《平復帖》在溥心畲手裡,當時開價20萬銀元,張伯駒沒有那麼多錢,深恐再為滬沽盜買而流失海外,憂心如,託張大千傅沅叔斡旋求讓,幾經周折,歷兩年,終以4萬銀元從溥心畲處購下。

日軍佔領北平後,張伯駒蟄居四載,倭寇覬覦,恐生不測,遂攜眷入秦。帖藏衣被中,雖經顛沛跋涉,未嘗須臾離身。其間張伯駒曾被汪精衛偽軍一個叫丁錫三的師長綁架囚禁了八個月,勒索鉅額贖金,張伯駒命懸一線,夫人潘素變賣首飾四處籌措,未嘗動《平復帖》分毫之念。

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這卷法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的最古老的一件名人紙本書法墨跡,是現今傳世墨跡中的“開山鼻祖”,歷代都被奉為至寶,在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它長23.8釐米,寬20.5釐米,只有短短九行八十四字,而且至少有四字缺漏,雖不足一平尺,卻蓋滿了歷代名家的收藏印記,朱印累累,滿紙生輝,被尊為“中華第一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鎮館之寶。

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遊春圖》

《遊春圖》在北京古董商馬霽川手中,要價800兩黃金,欲賣往海外。張伯駒剛以110兩黃金買了范仲淹的《道服贊》,現在莫說800兩,80兩他也拿不出。後經過多方週轉協調,最終以200兩黃金談定。

但是,此時,張伯駒手頭拮据,張伯駒一咬牙,把自己住的宅子給賣了。那是晚清大太監李蓮英的舊宅,佔地15畝,據馬未都估算,這個宅院若擱到現在,光拆遷就得一個億!這才把這幅畫買下來。此外,《張好好詩》5000多大洋、《道服贊》110兩黃金,其他的藏品,所花費更是不計其數,耗盡了家財萬貫,幾乎都用在了收藏品上。

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張伯駒、潘素

故宮博物院,收藏張伯駒《叢碧書畫錄》的古代書畫22件,件件珍品,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明珠。西晉陸機《平復帖》是傳世文物中,最早一件名人手跡;最早的獨立山水畫隋展子虔《遊春圖》。

此外,唐杜牧《張好好詩》、唐李白《上陽臺帖》、宋黃庭堅《諸上座帖》、宋趙佶《雪江歸棹圖》等,都屬於國寶級的文物。其中《遊春圖》、《張好好詩》、《道服贊》等國寶,當時流落在民間,故宮有意收購未果,張伯駒憑著自己的努力,舉債買下來的。這些藏品,都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他是天下第一收藏家,他曾經捐獻了半個故宮!

張伯駒收藏的杜牧《張好好詩》

據統計張伯駒捐獻國寶級文物118件,在當時都是以億元計,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文物的稀缺性,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當今拍賣會上,動輒數億的畫,都遠遠不能跟張伯駒捐獻的畫相比。據當時的價值估算,他捐獻的文物價值1083億元,相當於捐獻了半個故宮。至於今天價值多少,他捐獻的文物每一件,毫不誇張地說,都是無價之寶,他對我國文物保護貢獻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