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算全世界對你嘲笑,我會給你懷抱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這個星期,二寶爸正帶兒子在日本玩。路上一不小心在幾個群,都刷到了那條視頻,心頭一沉,直到現在還覺得心裡堵得慌,很難受。

一輛白色轎車打著雙閃燈停在大橋中間。一名母親崩潰地跪在馬路邊,絕望地用拳頭捶打著地面。一隻運動鞋掉落在她的身邊。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5秒鐘之前,她的孩子從橋上縱身躍下。她拼命阻攔,卻只抓到一隻鞋子。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我不想也不願用“跳橋少年”放在標題裡,因為心裡很痛。做父母的,根本見不得這樣的慘劇,想想就肝腸寸斷。

但我還是在哄睡完兒子後爬了起來,敲打著鍵盤,想寫點自己的心裡話。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教育心理學的大道理我也不懂,但混跡在一群老父親群裡,我們對這個唏噓沉重的話題,聊了許久。

我覺得我們這些爸爸的視角和觀點,雖是粗線條,卻值得參考。話糙理不糙。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我對一位老父親鏗鏘有力的六個字總結,不能認同更多——好死不如賴活。

也許,給孩子灌輸這般理念,有些簡單粗暴——但不管如何,我們只想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是tmd如此美好,去尼瑪的輕生念頭。你還有那麼愛你的爹媽,有問題了,來找我們,只要不做傷天害理之事,老爸一切都替你扛。我們一起好好活著,不好嗎?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你們知道的,二寶爸算是個情感比很多媽媽還細膩的人。

撇開老父親的視角,如果站在媽媽們的角度,我想說,如何用春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和孩子對話,真的是我們一生要學的課題。

我總覺得,我們父母容易在和孩子溝通時,不知不覺犯下兩種類型的錯誤,包括我自己也概莫能外:

1、自以為權威,為孩子指點人生

很多父母,會用那些固執的自我的方式,去愛著孩子。當孩子有一丁點行為或者話語,不符合他們的教育方式/規劃的既定路線時,輕則苦口婆心教育談話,重則拳打腳踢。

可問題是,這大千世界,有無數種活法和可能,我們父母也不過走過三兩種路線,又如何能居高臨下給孩子做人生導師?

2、把壞情緒,留給最親密的人

這也是我常說的,因為不會說話或不注意說話方式,犯了最得不償失的錯誤:把壞脾氣留給身旁最親密的人,反而對外人客客氣氣。

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我曾寫過三篇舊文:

《致我的帶娃戰友: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

《蹲下和孩子說話不難,如何把我們父母高高在上的內心一併放下?》

《你尊老愛幼,你疼愛老婆/老公,但你真的不會說話哎》

和親人尤其是孩子溝通,真的是一門說話的藝術。

因為表達方式的合理性欠奉,而抹殺了你發自肺腑的愛,這樣的損失,不光是遺憾,甚至可能抱憾終身。

跳橋少年斯人已逝,最撕心裂肺的,是他的母親。再去討論孰是孰非,教育是否得當,未免太殘忍。

二寶爸只想再補充一句,也許會讓我們都能發自內心地自我警醒:

作為父母,如果你不確定是誰對誰錯時,那就先不要去忙著指責你的孩子。這不是一種袒護,更不是一味的溺愛,而是一種智慧。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我曾在感恩節寫過一篇文章,表達了自己對於媽媽的謝意。

彼時大三,因為專業課難度扶搖直上,加上自己不夠努力,出現了人生前所未有的掛科。心如死灰的我,不敢回家,甚至動了一了百了逃避人生的念頭。

我媽媽旁敲側擊從別處瞭解到情況後,到學校掘地三尺,找到了儼然行屍走肉的我。她什麼也沒說,只是緊緊抱住我,在我耳邊柔聲細語地說道:

兒子,不管你的成績如何,你在我和爸爸眼裡都是最棒的。只要自己努力了,我們永遠不會怪你。下一次考試,會比這次更好的。

我淚如雨下,身體鬆弛癱軟了下來。我知道,自己又活了過來,而且會活得更好。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二寶爸在辭職回家帶娃前,曾是上海某日報頭版編輯。在我職業生涯裡,最讓我刻骨銘心的痛苦回憶,是我曾在短短時間內,連續編輯了兩條中學少年跳樓輕生的新聞。

更讓人不忍卒讀的是,兩起事件都發生在虹口同一所中學,原因都是因為家庭學業和父母施壓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

我們媒體人心酸地稱之為“xx中學二連跳”。而我也是從那時起,開始深入地瞭解到當下的現狀:

現在的孩子,相比成年人,他們更敏感、脆弱,抗壓能力弱。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要開始慢慢學會承受來自學業、社會、家庭以及人際關係等多重的壓力。


有人這樣形容處在青春期的孩子——

“他們經歷著從毛毛蟲到蝴蝶的蛻變。這個過程充滿潛力,又很脆弱。”

所以,一旦壓力超過了閾值,他們容易情緒化、走極端。

全國衛生統計資料表明,自殺是5-24歲人群主要死因,佔自殺總人群的19%。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一言不合,就死給你看。”

這句話,真不是開玩笑。

關於自殺,從心理學家“自尊的恐懼管理理論”的角度,更容易理解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衝動地走向極端:

人的自尊,用來對抗面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自尊水平的降低,會抵消對死亡的恐懼。

簡而言之:一個人的自尊被摧毀後,他/她極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而孩子的自尊,因為年齡的關係,更容易構建於感性的基礎上——往往家人朋友同學老師的一句話,就會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孩子們視為生命真諦的“價值感”,遇到一次意外的無情打擊時,就很容易促發衝動性的自殺行為。

血淋淋的案例,網上太多太多,我不忍心再列舉了。

所以,作為我們父母來說,目標只有一個:

努力成為孩子傾訴情感的“同道者”,

而不是那個打擊孩子自我價值感的“破壞者”。

不管是人際關係上的痛苦(被老師冷暴力,被同學霸凌等),還是學業上的重壓,抑或青春期情感上的紛擾,我希望我的孩子始終把我當做第一個傾訴的對象,值得信任,永遠溫情。

“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我,我的爸爸媽媽不會。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啊。”

最後,二寶爸貼一點乾貨。

美國的中學會為家長準備預防青少年自殺的簡明手冊。

當有以下信號時,家長就應該提高警惕:

·有直接(如,我想死)或間接的自殺威脅表述(例如,我希望我睡著了再也不要醒來)

·寫自殺便條、計劃或網上發帖

·做最後的安排

·專注於死亡問題

·把值錢的東西送人

·談論死亡

·突然出現的無法解釋的快樂

·進行高風險的活動

·重度服用藥物/酒精

當得知孩子有自殺傾向時,父母應該這樣做:

·保持鎮靜,不做任何評價,認真傾聽。

·直接詢問關於自殺的問題(例如,你想自殺嗎)

·將注意力放在你對他們的平安的關心上

·避免指責性的話(如,不要說:“你不會做蠢事的,對吧?”)

·跟他們保證你會幫助他們

·提供持續的監控。不要讓年輕人單獨一人

·移開自我傷害的工具,尤其是武器

·尋求幫助!絕不要把自殺的想法當成秘密。父母應當儘快尋求學校或社區的精神健康支持。

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你們的笑容,是全天下最溫暖心田的存在。

孩子,就算全世界对你嘲笑,我会给你怀抱 | 写在那纵身一跃后

- END -

往期推薦 點擊題目即可跳轉

永遠謹小慎微的二寶爸

沒錯,當了爸爸後,我就是那麼慫》

一個全職奶爸的深度調查:兒童遊樂場的隱患知多少?》

寫在天津大悅城墜樓悲劇後:這是一篇痛心的盤點,如果這些安全隱患,我們都能意識到……》

別再盯著宜家的“殺人衣櫃”了,家裡還有很多“雷區”,你都掃了嗎?

為人父母后,何止是變慫,我還有被害妄想症呢!

◁今日話題▷

你會怎樣和孩子

對話交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