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上汽大眾在上海車展上首發了全新Polo Plus,這款產品也就是全新一代Polo,基於MQB平臺打造。此前的Polo則基於日已衰老的PQ25平臺,而如今PQ34、PQ25平臺上沒換代的車型已經只剩桑塔納等少數產品了。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從現場展車來看,全新Polo Plus已擁有全新的面貌和氣質,採用了新一代大眾車型銳利平直的線條,近似高爾夫的前臉和格柵,也擁有了稍大一些的體態。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053、1740、1449mm,軸距2564mm,相比現款車型更長、更寬,軸距增加了94mm,高度微降。體現在實際空間上,坐在Polo後排,膝蓋已經不太頂前排椅背了,但依然是小型車的水平,此外尾箱空間縱深不夠理想。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前臉設計簡潔,格柵採用清晰的“一道槓”設計。燈組內部有一條鍍鉻條與這“一道槓”相連,並在燈碗處用折角設計稍微修飾。燈組結構來看,我判斷其採用了反射式LED燈源,定位低於透鏡式LED,朗逸全新換代時在最低配車型上也採用了這種反射式LED,反射面不如透鏡漂亮。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側面設計,通過抬高腰線和擴大後輪拱的面積增強了運動感。展車上在前門框上有一個Beats的彩色logo,應該是頂配車型會配備較高級的音響,這符合Polo的年輕定位。但說實話,頂配Polo價格不低,如果你看重的是Polo的兩廂設計,那相同的價格我個人更傾向於買大一個級別的緊湊型兩廂,比如高爾夫或朗逸兩廂。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尾部設計和現款Polo很相像,尾燈碩大的方格造型是承襲了現款Polo的神韻,尾門鈑金平整簡潔,從背後看去,儘管修飾型雙出排氣孔結合隱藏真排氣孔的設計有所改變,但全新一代Polo依然傳承了Polo獨特的兩廂視覺效果。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內飾在造型上的改變幅度相當大,和全新朗逸的設計很接近。不過儘管8寸中控屏等佈局一致,但環繞中控臺的絕大部分材質都是梆梆硬的,簡單彩色硬塑結合黑色硬塑,觀感也不夠精緻,使得POLO的內飾檔次感呈現較高爾夫和朗逸兩廂低了很多。手剎很醒目,放在這個年代裡新車採用傳統機械手剎的已經不多了,尤其在自主品牌上;座椅為織布材料,無電調功能;後排無獨立空調出風口和任何充電接口。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舒適性配置上的簡陋,與門框上Beats的logo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甚至讓我動搖了之前對這是一臺高配車型的判斷。這些都證明Polo的配置定位較低,而這將有助於壓縮成本,維持Polo作為入門兩廂車較為低廉、親民的售價。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動力方面將沿用現款車型的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13馬力,匹配5速手動或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不排除未來會出現搭載1.2T或1.4T的POLO GTI版本。底盤方面後懸架採用扭力梁半獨立懸架也在意料之中。

MQB 平臺下的Polo有何進步?或者說,失去了什麼?

駕仕結語:

換代後的全新Polo Plus產品力比前代車型有所提升,加大的空間也讓這款車更為實用。不過一個實際的問題是:Polo的上代車型,尤其是上上代車型,在市場中定位是“精品兩廂小車”,那時其質感(用料、配置)在同級車型中是屬於比較靠前的,動力在合資競品裡也都差不多,購買Polo給人“小而貴氣”的感覺;但如今,飛度等車型的質感都在提升,動力也有進步,自主品牌則在同樣的價位上既有緊湊級的產品可選又能提供更高一檔的內飾質感,所以結果是Polo Puls給人感覺定位反倒相對降低了,失去了往代車型“小而精”以及“小資”的標籤。

文|密斯特張

圖|密斯特張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