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紅!第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歸功於三大因素

開門紅!第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歸功於三大因素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季度經濟數據。按可比價格計算,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4%,高於市場預期的6.2%或6.3%。

從發展態勢看,我國經濟“開門紅”已經從一月份延續到整個一季度,為全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超出預期,主要得益於三大方面的積極作用:

政策累積效應顯現

去年第四季度,我國連續推出“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今年初,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和居民消費的政策不斷出臺,減稅降費政策不斷落地,中美經貿磋商釋放出積極信號,取得積極進展。

這些政策的累積效應增加了企業信心。在政策效應帶動下,一系列先行經濟指標顯示,企業和市場預期好轉、信心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減稅費和發債成效顯著。一季度我國積極財政政策效應顯現,減稅降費和發行地方債券雙雙發力,支撐經濟平穩發展。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1.9%至5.4%,低於經濟增速1個百分點。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涉小微企業稅收等普惠性減稅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開門紅!第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歸功於三大因素


同時,地方政府債券發債提速史無前例,籌資用於重大項目等基建項目,託底經濟。一季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累計發行約1.2萬億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0。發債所籌資金重點用於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對穩投資、促消費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會改變。

隨著今年2萬億減稅降費新政從二季度開始發力,減稅降費力度將更大,企業負擔將進一步減輕,從而激發市場活力。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也將維持高位,用於在建項目和補短板,支撐整體經濟。

投資回升、消費向好


投資回升,消費向好,這兩大因素共同拉動了經濟增長。

一季度,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4%,增速比1—2月提高0.1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1.8%,增速比1—2月提高0.2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財政前移”(財政支出節奏加快)支持了基建投資回升。

在穩增長背景下,我國財政支出節奏加快,基建類投放加大。一季度財政支出同比增長15.0%,創2017年下半年以來新高,支出節奏高出歷史同期水平逾5個百分點,重點投向了交通運輸等基建類領域。


開門紅!第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歸功於三大因素


在財政加快發力下,基建投資配套資金明顯上升,帶動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超預期大增,對經濟形成一定支持。房地產方面,目前大中城市銷售情況改善,短期內對房地產投資維持中高增速有支撐作用。

另外,我國消費出現好轉。今年3月,我國消費同比增長8.7%,高於市場預期值(8.4%),較1—2月提升0.5個百分點。從主要品類來看,3月份傢俱、家電、建築裝潢等“後地產”板塊消費明顯回升,這或與近期部分區域地產銷售回暖有關。同時,在油價回升的支持下,我國石油消費提高4.6個百分點至7.1%。

經濟結構優化,新動能不斷增強

在增速企穩之際,我國經濟“增質”穩步提升。

一季度,較之於製造業總體,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速高出6.8個百分點;較之於第三產業總體,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速高出11.8個百分點;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升至2013年以來的次高點。這表明,2018年後,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優化,製造業和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勢頭增強,正在培育新的結構性機遇。


開門紅!第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歸功於三大因素

在浙江紹興市上虞區,智能機器人在臥龍電氣新能源汽車裝配車間工作。



從根本上來說,資本市場是經濟“增質”而非“增速”的晴雨表。近期我國股市不斷回升,也表明了市場對經濟“增值”的正面反應及信心。今後,得益於中國經濟“增質”步伐穩中有進,資本市場理性繁榮有望延續。

展望:二季度有望持續良好增勢

展望二季度乃至2019年全年,我國經濟良好增勢有望持續。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動力。展望今年第二季度,兩大因素有望促使消費引擎穩步回暖,為“穩增長”帶來超預期助力。

一是“財富效應”發力。年初至今,我國A股市場累計漲幅逾30%,不僅在收益上牛冠全球,在韌性上也經受住了3月末全球風險偏好波動的壓力測試。我國股市上漲不僅能夠帶動居民財富增加,還能改善居民對經濟未來走勢的預期。在兩者共同影響下,股市每上漲10%,城鎮居民消費將增加1.05%。在“財富效應”驅動下,從二季度開始,我國居民消費有望進一步回升。

開門紅!第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歸功於三大因素

3月22日,江蘇省南京市,股民在某證券營業部關注著行情。

二是消費意願修復。2019年開年至今,在經濟回升、減稅、股市上漲等因素作用下,我國消費者信心維持在歷史高位,未來有望進一步轉化為消費行為。同時,隨著大城市落戶限制放鬆,新型城鎮化有望加速推進,這不僅將拉動與住房、汽車相關的商品需求,也將為文體娛樂、旅遊、教育、餐飲、家政服務、醫療美容等服務業發展注入新動力。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消費升級並非是2016年—2017年的重演,而是具有鮮明的下沉屬性,農村地區消費、高性價比國產品牌、中檔服務消費將成為最具潛力的主題。

總體而言,一季度6.4%的經濟增速,已經初步扭轉了去年底以來市場過度悲觀的心理預期,展現了我國經濟十足的韌性和穩定性。

得益於“開門紅”的引領作用,我國經濟內外部壓力正在加速紓解,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大概率運行在區間上軌。

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在下調今年全球和美國、歐元區等經濟體增長預期的同時,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中國也成為全球唯一被上調今年增長預期的大型經濟體。

IMF認為,中國此前去槓桿、收縮影子銀行的措施取得了成效,加之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採取更為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因此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這表明,我國經濟向好之勢得到國際認可。

撰文 / 張茂榮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世界經濟研究所 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