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去親戚家拜年,有沒有必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會不會被認為是來要紅包的?

農夫也瘋狂


問:在農村裡去親戚家拜年,有沒有必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會不會被認為是來要紅包的?

過年給小孩的紅包那叫壓歲錢,帶著小孩去親戚家,從表面上來看確實有一種去要紅包的感覺,如果純粹的往這方面想,那走親戚還有什麼意思?

走親戚其實就是人多才熱鬧,帶著小孩,能增加熱鬧的氣氛,去親戚家裡,如果親戚家有小孩,要給小孩壓歲錢,而等走的時候,親戚也會給自己的小孩拿壓歲錢,這叫有來有往。

而在我們這邊,比如有一些親戚特別遠,一些小孩嫌麻煩就不去,等從親戚家走的時候,有些親戚會覺得對不住,會給大人一個紅包,也可以不給,給大人紅包,大人基本不會收,主要是不好意思,而把紅包給小孩子,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事實上,給小孩子的紅包,大部分都會被大人收回去,其實這也是一種間接送禮的方式,現在給小孩的紅包,基本在100元左右,對小孩而言,有幾塊錢當零花錢就夠了,而小孩手裡的百元鈔票就會被大人收走,只是經過了小孩這一道手續而已。

農村給小孩紅包有一個傳統,在外面打工掙錢的就不給紅包,除非是有大喜事的情況,給紅包以表示祝賀,所以如果不帶小孩去親戚家,確實會覺得有點虧。

像我小時候,我爸走親戚就經常帶上我,我妹妹可以不用去,因為帶兩個小孩和帶一個小孩的意義是一樣的,假如我爸給親戚家的一個小孩包了100元,我和我妹妹去了,那親戚家就會分別給我和我妹妹50元,而只有我一個人去,就會給我包100元,如果我不去,我爸可能就丟了這100元。

可是親戚給我的紅包大部分都會被父母收走,作為孩子的至少也有點辛苦費吧?這是小孩淘氣的想法,所以一些特別遠的親戚,有時候要走十多里的路,腿都走酸,有時候要坐兩三個小時的拖拉機,屁股都差不多震掉了,結果收到一個紅包還被父母收走,怎麼也不是滋味,而且留在家裡也有吃有喝,於是就懶得跟父母去走親戚,有時候我爸媽因此還會生我氣,除非答應給我錢才肯去。

總而言之,帶著孩子去走親戚,確實有去要紅包的想法,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親戚之間的那份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