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師招聘備考之五育知多少

西方

亞里士多德:把靈魂分成三部分,營養的靈魂、感覺的靈魂、理性的靈魂,分別對應植物的靈魂、動物的靈魂、人的靈魂,他的靈魂論就為教育必須包括體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論上的依據。除此,在他的《政治學》中,最早提倡"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階段"和"應進行德智體美多方面和諧發展教育"。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畫》中提到:"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凡是身體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別的種種,也是徒然。"還提到:"體育為先,德育為重,智育之後。"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第一次將教育分為體育、智育、德育三部分,並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德育、智育、體育作出了明確的區分且做了詳細闡述。

斯賓塞:在《教育論》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德育、智育、體育的理論概念,並把包括德、智、體的教育作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最早提出"美育"概念,並系統論述。這被視為世界上最早最早提出美育概念,並系統論述的教育家。

中國

孔子:其名言"其教人也,始於美育,終於美育",是我國最早提出"美育"思想家。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因此,是我國最早提出"德智體"三育論的教育家。

徐幹:在中國美育思想史上,首次提出"美育"一詞。

王國維:作為現代美學的開創者,第一個從西方引進"美育"概念,把美育和德智體三育相提並論,強調了美育的獨立價值。

蔡元培:在《對於新教育之意見》中,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首次明確提出,"美育"一詞,最早將美育和德育、智育、體育並列為四育列入教育方針。

1957年,《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到:"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指出,"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民族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1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指出:"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