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與古琴有什麼不同?

燈見居士


一、古琴和古箏作為樂器本身的異同:

古琴的主體由狹長的木質音箱構成,琴絃沒有“碼子”支撐,震幅較大,使得它發音渾厚溫和,擅長演奏清越空靈的樂音。古琴體積較小,僅有七根弦,音域狹窄,音量較小,所以音樂的色彩變化少,樂音樸素,具有抽象性。演奏時注重右手的散音、泛音、按音三種音色控制技巧,產生了柔和沉穩、餘音深長的音色特質,宜於演奏節奏緩慢、樂音稀疏的單聲部音調,具有一種深邃、空靈的抽象性色彩,產生了抽象而含蓄的古琴音樂特點,講究形式美,注重“大音希聲”。古箏的主體為木質長方形共鳴體,有箏碼將弦與面板隔開,增加了琴絃的振動幅度,使弦發出的音堅實有力、明亮清脆。另外,由於古箏體積較大,共鳴箱壁薄光滑,發聲共振效果強,撥絃後會產生嫋嫋餘音。故其發音在韻味上稍遜古琴一籌,但在音量上卻比古琴大得多。

二、古琴和古箏的發展歷史:

古琴和古箏是兩種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它們雖形制特點相近,但發展歷程大相徑庭。經歷漫長的時間歷練,兩者在流傳階級、文化內涵等方面具有截然不同的特點,以至於最終形成了“雅琴俗箏”的局面。

古琴相傳為“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所創,自古以來地位崇高,被廣泛用於郊廟祭祀的雅樂樂隊中。古琴是一件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關於古琴的起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伏羲造琴說”“神農造琴說”“虞舜造琴說”等,說明古琴的起源具有古老而神秘的色彩。關於古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詩經》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說明古琴在周代就已經出現在人民的生活中,並且與之密切相關。

古箏同樣也是一件源遠流長的民族樂器,但是它的出現相比古琴略晚。“蒙恬造箏說”“京房造箏說”等是最常見的揭示古箏起源的傳說。

在先秦時期,古琴在祭祀、朝會、典禮等隆重儀式中佔有主要地位,運用在其中的雅樂演奏上。古琴音樂得到了士以上的高文化素養階層的青睞,特別是文人階層。古箏在當時則廣泛流傳於民間,是民間娛樂活動中喜聞樂見的樂器.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熱愛古琴音樂,不僅古琴家人才輩出,而且大量優秀的琴樂作品問世。如魏時“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擅彈《廣陵散》.

隋唐時期,由於國泰民安和統治者的倡樂,各種音樂藝術得到了全面繁榮,出現了專業古琴家。

宋元時期,由於古琴音樂在之前相和歌、清商樂等民間音樂演奏中得到長足發展,吸收了大量民間音樂元素,如“楚漢舊聲”的音樂特色.

明清時期,古琴音樂達到了歷史發展上的一次高峰。不僅古琴譜在當時得到大量刊印,而且僅明代新創的琴曲就達 300 首以上.

綜而論之,古琴與古箏這兩種形制特點近似的樂器,卻體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文化差異,進而反映出了雅樂和俗樂之間互相滲透的事實。古琴音樂源遠流長,得益於文人階級對琴曲的珍視,撰寫多部古琴文獻資料來保護古琴音樂的優良傳統。古箏音樂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得益於民間群眾不斷吸收新的民間音樂因素使古箏音樂更加豐富壯大。


果殼大門不矮


首先從琴體看,古箏琴身大,較長。古琴小些,短些。再者古箏弦多,有二十一根弦。古琴絃少,有七根琴絃。還有從聲音辨別,古箏聲調偏高,偏亮。古琴聲音較低沉渾厚。古箏常演奏流行歌曲和流行音樂。古琴則演奏一些古典樂曲。

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會上展示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古箏演奏家常靜演奏的。當時聽到此曲心潮澎拜,為我中華民族有這樣燦爛的文化而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尤其是在這樣舉國注目的㘯合,全世界都能聽到看到用中國古典樂器古箏演奏我國古典的春江美景,心中倍感愜意,希望中國古典音樂如樂器和中國詩詞文化,走岀國門,傳播到全世界。

女有常靜,男有王中山。王用古箏演奏的櫻花具有獨特的異域風情,柔美動聽,出神入化。嫻熟的手法即有力度,又有風度,簡直就是用心靈在彈奏,聽者感到美不勝收,心曠神怡,如入人間仙境。彈出了對自然美景,對櫻花的欣賞和讚美。昨天看到院內的櫻花🌸凋落,立刻想到了這首曲子,回家後又聽了好幾遍。革命家喜歡孫中山,古箏家喜歡王中山。《土爾其進行曲》那麼好的鋼琴曲被王中山的古箏曲硬是給蓋了。由衷的佩服王中山的大膽創新!古琴喜歡巫娜演奏的《:禪語蓮心》幽靜,自然,沁人心脾,養生,養心。縷縷蕭聲,低沉古琴,相配相搭,聲聲禪韻,眼望窗外花開,耳聽美樂入畔,人間仙境也!這麼美好的生活連常娥吳剛也會關羨慕吧?在毛主席的筆下:寂寞常娥舒廣袖,吳剛捧出桂花酒。在優美的舞蹈中飲酒做樂吧!


用戶飛花作娟


外形區別:古箏一般比較長,古琴一般比古箏微短一些。

琴絃區別:古箏有21根琴絃,古琴一般只有7根琴絃,所以古琴又叫七絃琴。古箏上面有琴馬,古琴不放琴馬就可以彈出聲音。

聲音區別:古箏聲音比古琴明亮,古琴聲音相對低沉渾厚。適合曲目區別:流行歌曲或流行音樂用古箏演奏,古琴演奏一些古典曲目。


六易哥


琴絃數量不同。。。


chuzhaoqi


古琴悅已,古琴聲音小,古箏悅人,古箏聲音洪亮


81分鑽戒


箏聲入耳,琴聲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