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起兵時候李淵只有三萬人,為何能一統天下?

lvningwei


李淵在起兵的時候,手中只有三萬人馬。而且大都是李淵在剿匪的時候,收編的匪軍,實力其實很一般。但李淵卻能夠一年就登基稱帝,七年就實現統一,創建中國歷史上輝煌的大唐王朝。這樣的偉業,他是怎麼實現的呢?

(李淵劇照)

一、李淵有皇親貴族的身份。

不能不說,這是李淵能夠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由於長期以來的思想文化傳統。古人對皇親貴族的身份是很看重的。在打天下的時候,皇親貴族的人來當領袖,大家都會更相信他一些。三國時期,袁術就因為家裡“四世三公”,所以儘管他沒什麼能力,也網羅了不少人才。劉備因為是“中山靖王之後”,因此天下豪傑都來跟隨,白手起家,卻實現了三分天下。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也要打著扶蘇、項燕這種皇親貴族的旗號。後來,陳勝之所以被殺,大家之所以不再擁護他,也是因為他搶先稱王,大家並不服他的緣故。

劉邦、朱元璋當了皇帝,為什麼一定要殺功臣,就是他們出身低賤,就算當了皇帝,大家也瞧不起他們。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當了皇帝,派劉宗敏去山海關打仗。可是劉宗敏卻說,大家都是做賊的,憑什麼你在京城當皇帝享受,我去拼死拼活。李自成沒辦法,又沒脾氣,只好自己帶兵前往。

李淵正是有一個皇親貴族的身份,因此他在起兵以後,其號召力,顯然比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這些人強很多。儘管他兵力不多,戰鬥力不強。不過他一旦舉起義旗,很多人都投奔到他身邊,他的實力也就迅速壯大。

(王世充劇照)

二、李淵有“人主”的傳言。

李淵不僅僅是皇親貴族,而且他還具有“異相”,有“人主”的傳言。《舊唐書》記載,李淵在當刺史的時候,就有一個叫史世良的算命先生,對他說:“公骨法非常,必為人主,願自愛,勿忘鄙言。”

不管這個事是不是真的,當天下大亂的時候,這個話就傳揚了出去。因為有有這個話,同時李淵又是皇親貴族,所以,其號召力肯定是高於其他人的。

三、李淵站在道德的制高點。

李淵起兵以後,並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先打城池,擴大自己的地盤。然後搶先稱王或稱帝,想依靠這個名號來號令天下。

李淵不這樣做,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提出“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表明他是為了匡扶天下,拯救蒼生,復興大隋。

並且,雖然隋煬帝還一直活著,但是他卻擁立代王楊侑(隋恭帝)起來當皇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在隋恭帝的旗號下,爭奪天下,掃蕩群雄,這就使得他的行為顯得非常理直氣壯。

後來他稱帝,也不是他“想”稱帝,而是隋恭帝“讓位”給他。再說了,隋朝的天下,不也是後周的皇帝讓出來的嗎?既然後周可以讓位,那麼,在隋朝“失德”的情況下,也可以讓位給“有德之君”李淵啊。

(隋煬帝劇照)

四、李淵父子結交天下豪傑。

李淵生性本來就比較灑脫豪邁,善於結交天下豪傑。在當官的時候就結交了不少人,讓他的朋友非常多。

後來,李世民也特別著意於招攬人才,讓他的身邊聚集了不少人才。(後來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中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身邊有不少人才,大家都幫助他的緣故。)

可以說,李淵父子在還沒有起兵的時候,就已經在做著起兵的打算。等他真正起兵的時候,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了。

五、李淵暗中招兵買馬。

最初天下大亂的時候,李淵並沒有反叛,而是一直奉朝廷的命令,剿滅一些土匪或者農民軍。他在剿滅了這些軍隊的時候,並沒有殺戮,而是把這些軍隊收歸到自己名下,成了自己的軍隊,並著力訓練。所以。他起事時,三萬人看起來不多,但卻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四方的英雄豪傑雲集,又帶來了不少人馬。因此他的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宏偉目標。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高祖李淵在隋末這種亂世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因為李世民,還有合適的機遇,合適的時間,當然了更為重要的也離不開高祖皇帝個人能力。


雖然高祖皇帝是憑藉三萬兵士起兵反隋,但是高祖皇帝選擇反隋的事蹟卻是極其的妙。


首先,槍打出頭鳥!!!


在楊玄感、李密等反叛勢力發動起義之後,他們的下場相信大家都知道,楊玄感起兵之後,被隋王朝的中央軍以犁庭掃穴的姿態迅速打趴,再也沒有了翻身的餘地。


而李密就更是如此了,因為在楊玄感兵敗之後,李密作為洛陽附近的勢力最為強大的反叛起義軍,隋王朝的中央軍第一個針對的就是李密。


為此,李密為各地的起義軍沒少抗下隋王朝成噸的暴擊傷害。


可能,隋王朝不會想到自己在中原之地的有生力量幾乎都是被李密給拖垮的,而李密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可是,高祖李淵就顯得極其的聰明瞭。


在起義之初,李淵的目標只有一個:


拿下長安,尋求一個庇護之所。


饒先生曾經在自己的書中寫到:


“關中山河四塞,乃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是,在大家試圖瓜分隋王朝的時候,竟然沒有人真正的去打長安的主意。相反,更多的人都死死的盯著洛陽城在猛攻,就是不願意西行侵逼長安,在李淵佔領長安之地後,洛陽的勢力曾經試圖反撲,但是李淵潼關之險死死的當初了隋王朝和各地的反叛大軍。


攻取長安,成為了李淵最為睿智,也最為聰慧的手段。


有了長安這等重要的安家之所,李淵才有機會在隋末群雄爭鬥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博得一絲稱王稱霸的機會。



我們可以看一下關中之地的地形:



  • 洛陽之地想要侵逼長安,需要攻取潼關而過,但是潼關又是兵家屯兵之重地

  • 河東之地想要侵逼長安,需要從黃河上游的龍門西渡黃河,或者從黃河的蒲坂津渡口西渡黃河,才有機會侵逼長安之地


這兩個地方,在隋末都被李淵率先搶佔,所以在隋末各起義軍的大亂中,你會驚訝的發現:


當全國各地在打的稀里嘩啦的時候,李唐王朝的勢力卻依舊保存完好,幾乎是到處撿人頭。當然了這裡也避免不了李世民、李建成在河北、洛陽之地的出處浴血奮戰,才有了李唐王朝的後來。


可是長安之地得天獨厚的作用,為李唐王朝築起了一道堅硬的城牆,無人能夠侵犯關中之地,也無人能夠染指關中之地。


中原大戰的時候,李密和宇文化及相互征伐,最終被佔據洛陽的王世充坐收漁翁之力。


而能夠和李唐爭雄天下的也大概只有洛陽的王世充、河北的竇建德有資格,可是洛陽的王世充已經被李世民揍得滿地找牙,最終龜縮在了洛陽城。


引兵十萬前來救援王世充的竇建德又被李世民死死的扼守在了虎牢關,最終竇建德的十萬大軍被李世民重創。


而李世民也因此收繳了兩大雄主的人頭。


所以,高祖李淵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之上得益於佔領了得天獨厚的關中地區,而他又可以憑藉關中之險扼守關中之地。


歷史總探長


隋末唐初是歷史上一個極其精彩的時代。而在奠定唐朝基業的過程中,唐高祖李淵的功績和才能卻往往被人們低估了。李淵能統一天下的原因是多樣的。


第一,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

這是可以確定的。而唐王室更是自稱,李虎的父親是李天賜,祖父是李熙。而李虎的家族正是西北著名的隴西李氏,而5世紀初年建立西涼王國的李昞原更是飛將軍李廣的後裔,西涼王國覆滅後,末代國王李重耳逃往北魏,而李熙據說就是李重耳之子。然而實際考察中,我們更傾向於認為李唐王室並不是隴西李氏的後裔,而是沿襲漢姓的鮮卑族人。

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而四女兒嫁給了李虎的兒子李昞,後來李淵自然追封他老媽為皇后。


(李淵的老媽,元貞皇后) 所以說,李淵身上既有著突厥鮮卑軍事貴族的血脈,也通過自己老媽和北周皇室以及隋皇室有親戚關係。

同時那支李氏興王的童謠也對李淵的自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起碼李密的例子上即是受了其影響。

第二點,就是李淵其實很聰明,步步為營的設計讓其他唐末軍閥望塵莫及。

首先清理掉了隋煬帝派來監督他擔任太原留守的兩個耳目——王威和高君雅,其次和東突厥結盟。當時的東突厥始畢可汗一方面接受隋末西北叛亂者的效忠,一方面提供給他們兵器和馬匹,希望藉此大撈一把。

在617年陰曆7月,李淵帶著世民和建成從太原出發進攻隋大興城,而元吉留守太原。

李淵的進軍遭到了隋軍的拼死抵抗,同時受到大雨所阻,李淵便下令暫停進軍。此時他接到了李密請求結盟的書信。李淵擔心李密知道他的計劃會阻礙他進軍,便寫了一封吹捧李密的回信——“天生蒸民,必有司牧,當今司牧,非子而誰!”李淵更是謊稱自己是隋朝的忠義之民,起兵是為了重建秩序。而李密也就不對李淵向隋都進兵加以阻攔,但這個決定日後自然會後悔。

在突厥送來的2000馬匹和500馬匹的援助下,李淵最終成功打進了京畿地區。而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和李神通也趁機在大興城附近散財收買難民民心,集結了一支軍隊投靠了李淵。

在李淵攻克大興城,正式稱帝建年號後,此時已經佔據了長安,關中和河東的部分地區。很多小的割據勢力已經明白自身統一天下無望,只是在觀察最終可能的勝利者,再投奔過去給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而李淵的財富積累是相當可觀的。

他一邊搞特赦,吸納了很多投降的叛軍和隋朝官員鄉紳,同時基本不打破投降叛軍的原建制,使得叛亂領袖們暫時不會擔心自己的地位在加入唐陣營後就立即削弱。

在擊敗薛舉和薛仁杲後,唐王朝在西北的勢力得到了鞏固。而唐王朝佔據的甘肅,陝西,山西地區雖然人口和經濟相對大平原上的河北和河南處於劣勢,但戰略位置優越,易守難攻,有利於閉關自守,而等待關外的其他軍閥彼此攻伐,消耗實力。像王世充,李密,竇建德,他們之間互相提防,被迫將很多力量用於多條戰線上的防禦。




而李世民的軍事才能,以及他所指揮的精銳玄甲軍在虎牢關前的大勝更是擊潰了十二萬之眾的竇建德大軍,俘虜了竇建德,並讓筋疲力竭的王世充隨後在洛陽投降,而李密早在之前的618年就被王世充擊敗,早早降唐了。



同時,因為《隋唐演義》中李元霸,宇文成都等超級猛將基本要麼虛構,要麼誇大,所以像秦瓊和尉遲恭已經算是當時歷史上的頂尖猛將。唐軍陣營,有李淵的對內徵稅吏治管理,有李世民的對外征服,更有秦瓊和尉遲恭的效力,軍隊迅速擴充,更是有強大的玄甲軍,


所以即便後來突厥和唐王朝反目李淵也有膽量鬥上一鬥。


普魯士之魂


李淵的集團從一開始來看,就是非常具有實力的一支。雖然人數上似乎完全沒有優勢,但其身份出生與集團構成來說,都是非常厲害的。加之正確的戰略佈局,非常合理的將自己推向高位。

李淵在隋末的各路反王中,社會地位僅次於逃到南方揚州的隋煬帝本人和宇文家族。在隋朝建立前,李淵的家族隨鮮卑貴族姓大野,融入關隴軍事集團,是不折不扣的社會精英和貴族。即便是在普六茹家族篡位,將自己的姓氏改成楊後,李氏也是重要的上層建築拼圖。作為太守的他,本身就是文物權力於一身。哪怕不去奪取天下大權,都可以在山西的山地環境下建立自己的王國。


請不要小看這種階層出生。因為這也意味著一個人的眼光、格局、人脈和資歷深淺。他的舊部下與親戚,往往也是北朝以來任職的各類文物官僚或貴族。李淵把這些人的力量調動起來,遠比幾十萬被迫起義的流民要厲害。

戰略上,李淵也在穩固山西本土的同時,優先搶下了關中地區。當地不僅是一個戰略位置不錯的糧倉,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要道。李淵的集團可以在這裡獲得足夠的糧食、兵源與技術支持。他們的大本營本身,也可以依靠代道來與突厥地區交流。在將兩地都窩在手裡後,其他勢力很難與之進行抗衡。


李淵集團的第一流騎兵,就是用這些戰略佈局換來的。否則,他們極有可能在同王世充與竇建德的炮灰大軍對攻中,提前消耗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但正因為有貿易和技術的地利優勢,新的李唐王朝在各方面都佔盡先手。王世充的部隊,是隋朝時為了彌補東征高句麗損失而臨時組建的地方治安軍。竇建德雖然有河北地方領主的支持,但瓦崗寨屬性讓他打仗往往靠流民與農民軍炮灰。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都很難是源自過去北魏六鎮精兵的唐軍對手。


所以,千萬不要對李淵的勝利表示驚訝。他在很多方面是開始就佔據優勢,並且依靠正確的部署,將優勢進一步擴大。他的競爭者們,都不具備他所擁有的較高起點。在沒有特殊情況幫忙的條件下,輸給唐軍也在情理之中。


米南德王問道


在隋朝末年的群雄中,李淵一開始並不是最強大的,太原起兵反叛隋朝的時候只有三萬多兵力,可以說李淵是坐收漁翁之利。

李淵的母親與隋朝皇帝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李淵是楊廣的親表哥,但楊廣並不喜歡李淵,曾經嘲笑李淵是阿婆臉,意思就是嘲笑表哥李淵長得像老太太。

面對掌握生殺大權的表弟楊廣,李淵只能忍氣吞聲等待機會,當時已經有姓李的將來要篡奪隋朝天下的說法,楊廣也因此殺害了李渾等姓李的大臣,卻不忍心對錶哥李淵痛下殺手。

李淵其實是畏懼表弟楊廣的,雖然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但李淵卻不敢造反,是兒子李世民串通李淵的親信裴寂用美人計逼李淵造反,他們讓喝醉酒的李淵睡了楊廣留在晉陽宮的尹張兩個美麗的妃子,李淵才不得不決定造反。

李淵在太原造反的時候,天下群雄中最強大的是李密的瓦崗軍,瓦崗軍兵強馬壯,擁有幾十萬大軍及單雄信徐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等很多名將,在中原戰場多次打敗隋軍主力,李密完全有實力搶在李淵之前拿下長安。

老謀深算的李淵一面向突厥稱臣,取得突厥的支持,另一方面吹捧李密,在回信中假心假意表示擁戴李密為天下群雄反隋的盟主,麻痺了李密,加上李淵的兒子李建成李世民及女兒李秀寧的軍事才能都很厲害,利用瓦崗軍與隋軍主力激戰中原的機會,李淵趁虛而入進攻關中拿下長安,為唐朝取代隋朝奠定基礎。

在李淵佔領長安,立隋恭帝為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天下的形勢發展對李淵越來越有利,隋煬帝楊廣在揚州被部將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殺害,而最強大的李密卻意外被王世充以弱勝強擊敗,瓦崗軍土崩瓦解,李密被迫投奔李淵,最終被李淵設計逼反殺害。

李淵老謀深算心狠手辣,廢掉隋恭帝建立唐朝以後,對曾經與他爭奪天下的群雄毫不留情,比如薛仁杲李軌竇建德王世充蕭銑等投降唐朝以後都被李淵殺害。


厚德載物49847


李淵以3萬人起兵,卻在一年之內奠定了唐一統天下的基礎,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但李淵備受詬病的地方是他曾臣侍突厥。不管怎麼說,在群雄並起的隋末,李淵最開始的力量是較為薄弱的,他能一統天下,原因往大了說不外乎是天時地利人和,往具體了說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起兵時間拿捏得好;起兵的地點和路線正確;李淵的出身、政治謀略和格局;恰當的外交策略;黃河流域勢力的火拼和消耗;李建成、李世民、平陽昭公主等子女的給力等等。


隋末百姓負擔加重,賦稅和徭役壓的人們喘不動氣,從610年開始不斷出現農民起義,規模小但數量大,613年,楊玄感造反,這算是最早的一個大規模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起義的火種已經傳向四面八方,到616年,大規模的起義已經開始形成割據勢力,尤其這一年楊廣在驍果軍的保護下去了江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的防守薄弱了起來,隋朝失去了普遍的民心,人們渴望被帶出困境,很多隋朝的官員在這樣的情勢下舉起義旗反抗楊廣,617年五月開始,太原留守李淵瞅準時機舉起了義旗,為了收買人心,他打出的旗幟是“廢昏立明”,是要“匡扶隋室”而不是自立為王,這讓他的起義順利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歸順。

但起兵並非小事,況且李淵身份特殊,他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哥,在7歲那年承襲唐國公,隋朝建立後,因為李淵的母親和獨孤伽羅是親姐妹關係,所以楊堅對李淵很是看重,先是成為楊堅的侍衛—千牛備身,後來不斷升遷,但在楊廣為帝后,一度遭到了表弟楊廣的猜忌,但後期各地起義不斷,李淵開始鎮壓起義軍,尤其是615年開始,李淵任河東撫慰大使,在河東這塊地上,他不斷鎮壓起義,也不斷招降納叛,在當地威望很高,617年,李淵正式成為太原留守,擁有該地的最高指揮權,但楊廣也給李淵派了副手監視他,他們是王威和高君雅。



李淵藉著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劉文靜等招兵買馬,這自然招致了王威和高君雅的懷疑,兩人本要謀劃除掉李淵,李淵知道後以兩人暗通突厥為由處死了兩人,接著李淵派劉文靜去了突厥尋找支持,隋末大亂,突厥也想趁機南下,於是扶持了不少起義軍領袖,但李淵並不想被突厥牽著鼻子走,他只是希望突厥能借給他點兵馬,最次就是不干涉李淵的起義。結果突厥支援了李淵幾百個士兵和大約兩千匹戰馬,雙方約定打下的土地歸李淵,美女和財寶歸突厥。

李淵建立大將軍府,設左中右三軍,由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率領,七月正式誓師起義,李元吉鎮守太原,李淵帶著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領三萬人馬揮師南下,目標是長安,當然這時候李淵是很忌憚瓦崗李密的,恰好李密給李淵寫信,想自立為盟主,合各家起義軍反隋自立。李淵逮住這個機會穩住了李密,也讓李密牽制住了大量的隋軍。他回信告訴李密,他李淵五十多歲了沒有野心和能力反隋,只有李密能成功統一天下,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到時候只要再把唐地封給他李淵就感激涕零了。李密一看就開心的繼續反隋事業了,也沒有把李淵放在眼裡。

就這樣,李淵很快逼近長安城,又有女兒平陽昭公主在關中打下了不少地盤,團結了不少強盜和反隋義士,很快,他們合力圍攻長安,十一月順利攻下長安。李淵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扶立楊廣之孫楊侑為帝,李淵攝政,控制了關中局勢,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旗,李淵進入長安並未引起慌亂,反而得到了擁護,很快站穩腳跟,並在618年楊廣被宇文化及父子倆殺死後逼楊侑禪位,大唐建立。

這同樣源於李淵的特殊身份,李淵的祖父李虎曾是西魏的大柱國之一,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楊忠同樣也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所以楊家和李家都屬於關隴集團,無論是楊氏得了天下還是李氏得了天下,關隴集團的利益都沒有受到損害,所以李淵進入長安後,很快得到了關隴集團的支持,大唐較好的繼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得以很快穩定朝政,而民間則早在614年就有“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語,況且李淵的軍隊所到之處不許擾亂百姓,所以李淵得到了普遍的民心。

之後,李唐利用關中地勢易守難攻的優勢,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李淵坐鎮長安主持內政,其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率軍南征北戰,尤其是戰功卓著的李世民,為大唐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滅掉西北的薛舉和薛仁果父子倆;收復太原,滅掉劉武周勢力。這時期,李軌也被消滅,河西走廊成為大唐疆域,

穩定了這些地區,大唐開始向中原推進,中原勢力在這一時期其實已經不是很強,李密的瓦崗軍和宇文化及的驍果軍火拼,雙方損失都很大,洛陽的王世充趁機攻打李密,瓦崗軍潰散,李密投了李淵,而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滅,所以,李淵、竇建德和王世充幾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620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兩軍對抗了很長時間,王世充派人找竇建德援助,竇建德出兵,在621年的虎牢關,李世民成功俘虜了竇建德,又迫使王世充投降。不斷有猛將投降大唐,大唐的勢力越來越強大。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對待降兵降將一直是歡迎的,封賞籠絡,但對於起義軍首領則毫不手軟,明裡暗裡全部殺死了,這一方面確實防止了首領們的再次叛亂,給大唐帶來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另一方面,稍有不慎也會激起反叛,比如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就在竇建德被殺後組織舊部造反,後被李建成所滅(這時候李淵可能已經開始打壓李世民)。624年,大唐基本實現了大一統。

其實我們看隋末的這些起義軍領袖,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等等,其政治謀略和格局都很難和李淵相比,李密原本有攻進長安的機會的,卻因為一些原因錯過了機會,而且這些將領雖然也有深得民心的,但他們大都沒有深謀遠慮,斤斤計較於爭盤奪勢,卻不注重地盤內的內政問題,而李淵則不同,況且他還有幾個好兒子替他打地盤,他得以坐鎮長安處理內政,穩定朝政,全盤考慮問題。而說到猛將,實際上,李淵最初起兵之時並沒有幾個猛將,反而王世充和李密手裡猛將一抓一大把,到了李淵建立大唐,開始統一戰爭之後,很多猛將才開始不斷歸順,為大唐的統一出力。


蕭曉四姑娘




李淵不是隋唐演義裡面那個昏聵懦弱的形象,相反他是一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人。他那個漂亮、聰慧的皇族老婆就是他在王孫公子們的競爭中憑藉其百步穿楊的高超箭術和倜儻外表加上滿腹經綸贏來的。“雀屏中選”這個典故說的就是這個事情。沒有他們倆強強交合的基因,哪有後世帥氣聰明,文武雙絕的李世民?


李淵家族淵源深厚,世代貴族,受到良好的教育,軍事、政治無所不能,隋煬帝多次想除掉他,都被他巧妙避過。最後討了個太原的差事,也跟突厥打上了交道,還在始畢可汗大軍鐵壁合圍下救過楊廣。

放眼隋末幾十路反王,懂政治會治國的,李淵一脈可以算是翹楚。他的二兒子李世民也是既能夠廣納賢才,又懂得軍事戰陣的帥才,他的帳下文臣武將,高手如雲。

李淵太原起事時也是一個腹黑的人,為穩定後方,防止突厥搗亂,也曾效仿劉武周,跟突厥搞好關係,他想利用突厥的勢力但並不真正引突厥入關(不知道張作霖當年跟日本人打交道是不是在這裡學的靈感)。所以突厥逼他反隋稱帝他打死都不同意,也算是給自己留了後手。畢竟是讀過書的人,素質比那些土豪高明不少。

他當時為了讓突厥放心,對突厥表面上異常尊重,即便突厥派個普通使者來,他納頭便拜,反正關上門的生意,誰也不知道,即便叫聲“爹”也是逢場作戲而已。對突厥大汗也一直施之以臣下之禮,即便造反的旗幟都是紅白兩色,紅的是說明自己隋臣之心未改,白的表示已經降了突厥大汗。他還自嘲自己這是“掩耳盜鐘”。他的表面忠心換得了突厥大量戰馬的支持,這樣他就得以組建精銳騎兵,揮師長安。



所以雖然開初起事才三萬兵馬,在得到突厥支持和有的放矢的大肆擴張下,爺兒幾個認真經營,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支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統一了天下。


明德山人6998


李淵家族淵源深厚,世代貴族,受到良好的教育,軍事、政治無所不能,並不是隋唐演義裡面那個昏聵懦弱的形象,相反他是一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

一、關隴門閥集團的大力支持:關隴門閥集團左右著北魏到唐朝中期近240年的改朝換代,此集團自北魏時期成型,北周開始壯大,被稱為八柱國,他們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於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就是依靠關隴門閥集團的支持,奪取了宇文家的北周,建立了隋朝,國力日盛。

但楊廣繼位之後,集團勢力強大到已嚴重影響到皇權安全。楊廣為打壓關隴門閥勢力,大興科舉、開鑿大運河,大力開發江南地區來爭取其他貴族集團的支持。

結果關隴門閥勢力便反噬隋朝,開始造反,在後面支援錢糧士兵,並支持李淵奪取了隋朝的天下。

二、李淵是615年被隋煬帝任命太原留守,隋煬帝本意是讓李淵防備突厥。但李淵起兵後為解決後顧之憂,交好突厥對突厥異常尊重,即便突厥派個普通使者來,他納頭便拜,對突厥大汗也一直施之以臣下之禮,李淵先給突厥寫了封書信:“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他的忠心換得了突厥大量戰馬的支持,這樣他就得以組建精銳騎兵,揮師長安。

三、前期按兵不動,坐待時機:天下群雄逐鹿都忙著反隋爭皇帝。只有李淵一直按兵不動,當群雄爭霸俱傷時李淵才帶領三萬人馬離開晉陽向長安進軍,並且學農民起義軍的做法,打開官倉發糧給貧民。一路上繼續招募人馬,所以與其說進兵關中長安,還不如說是一路收歸各地無主的軍隊和起義武裝,而硬仗幾乎沒有。


四、李淵進入關中後,但沒有急於稱帝,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稱帝,自己當丞相。尊楊廣為太上皇,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坐收漁利,穩步擴充勢力。


五、隋煬帝楊廣將隋朝的精銳力量帶到了江南,李密、王世充隔斷了他返回關中的退路。李密死死咬住王世充,間接地替李淵穩固了東部防線。李密這個政治白痴最後被王世充揀漏,輕鬆打敗。從此李密退出江湖,李淵得以從容攻破長安稱帝。

所以,李淵憑著以上所說的種種優勢,很容易憑著起初三萬兵力,短短七年就能統一天下。


美麗青春您真痘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歷朝統一天下的開國君主統一天下都是比較困難的。當然其中也有跟開了掛似的,“位面之子”劉秀的bug就不說了,咱們今天就聊聊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從起兵三萬人一直到統一天下只用了七年時間。很多人受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影響,認為是李淵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勞。當然,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李淵在哪個隋末亂世憑著三萬人起兵統一天下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對優勢。今天就由我為大家簡單分析下。

天時

當然,這裡不單單指的是天氣,而是整體的天下大勢。李淵是615年被隋煬帝任命太原留守,負責防備突厥,鎮壓山西的農民起義。所以到了617年,隋朝的農民起義越演越烈,朝廷很難有效的鎮壓起義。所以李淵是趁著天下大亂起兵,而且那兩年山西的收成特別好,李淵並沒有把糧食送給中央,而是用來招募士兵。所以李淵佔了天時的便宜起兵以及迅速擴充軍力。

地勢

剛才已經說了,李淵當時是太原留守,隋煬帝的意思是李淵防備突厥以及護衛長安,所以李淵離突厥和長安都很近。所以李淵起兵後,交好突厥,不但解決了後顧之憂,更從突厥那裡獲得了大量戰馬,有了戰馬就可以有大量的騎兵,在後期統一天下的時候,李唐靠著突厥支援戰馬組建的騎兵發揮了重大作用。所以李淵起兵之後,就迅速攻佔長安,尊代王楊侑為帝,自稱大丞相。同時也因為地理原因。其他起義軍都在中原江南圍著隋煬帝楊廣亂戰,這給李淵有了大量的時間發展自己。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李淵能比較容易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人和

人和

在這裡我們就來聊聊李淵的身世,這個扯的就比較遠了。要從北魏分為東西魏開始,東西魏實際被高歡和宇文泰把持,西魏的宇文泰更好的統治西魏,設立了府兵制,設十二柱國,二十四將軍,這就是著名的在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朝的“關隴貴族軍事集團”。這個集團在這四朝的朝政都是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其中李淵的爺爺李虎是其中的一位大柱國,隋煬帝楊廣的爺爺楊忠是其中一位大將軍。而其中一位大柱國獨孤信的女兒又分別嫁給了李淵父親和楊堅。雖然聽起來有點亂,簡單地說就是李淵和楊廣是親姨表兄弟。他們的爺爺和共同的外公都是“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的領導。所以李淵在進入長安後根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這些在宇文家族建立北周以及楊堅建立隋朝有著重要作用的“關隴貴族軍事集團”在看到隋煬帝大勢已去時,又幫助李淵建立了唐朝。李淵有著這個集團在後面支援錢糧士兵,以及自身大量人才的優勢,迅速統一了天下。

這裡提一句有意思話,如果把天下比做一個大公司,這個歷經四朝的“關隴貴族軍事集團”就是個董事會,而宇文泰,楊堅,李淵就是董事長,無論天下怎麼亂,做皇帝的永遠是他們的人。所以李唐帶隋的歷史就可以看做一場公司董事會的競選。

所以,李淵憑著以上所說的種種優勢,很容易憑著起初三萬兵力,短短七年就能統一天下。

我是瑞說文史,不能創造歷史但可以搬運歷史的搬運工,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我哦。


瑞瑞說歷史


李淵太原起兵的時候,只有三萬人,其中還有很大部分新募集的兵力。表面看起來,勢力不算特別強,但李淵起兵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已經基本奠定了唐朝一統天下的基礎,唐政權成為群雄爭霸的最終勝利者基本沒多大懸念了。唐朝開國,總體算得上相當順利。

李淵能這麼快成為最可能統一天下的勢力,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李淵在一個最合適的時機起兵,得以順利佔據關中;二是李淵採取正確的對外策略,安撫了大敵突厥和李密;三是李淵家族和李淵本人累積的社會網絡和威望,成功吸引了大批歸附者。

(李淵)

李淵起兵時機選擇非常優秀

大業十三年(617)六月,李淵正式在太原舉兵。李淵起兵的時機掌握的非常好。此時,已經天下大亂,隋政權不能完全控制各地局勢,但反隋勢力此時離取代隋朝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隋王朝依舊有不小的力量。隋王朝此時還能控制的主要軍事力量,都被調遣到洛陽附近和最大的反隋勢力李密作戰,關中地區軍力空虛。李淵起兵後能很快佔領關中,這個因素至關重要。

大業十三年(617)六月,李淵太原起兵,七月初四日,誓師進軍關中,十一月初九,李淵攻陷長安,佔據關中。李淵從太原出兵到攻陷長安,只用了四個月。李淵一路上招撫各路農民軍和地方官吏加入,女兒平陽公主和族人李神通等人也在關中起兵。到長安時,實力已經大大增加,攻打長安時已經有20萬人(當時多數戰鬥力不能和最初的三萬人比),但關中本身兵力空虛也是李淵成功的重要因素。

關中地區是關隴軍事集團的大本營,在隋末受戰爭破壞也比較小。李淵也比較完整的接收了隋朝的官吏系統,很快就能比較正常進行徵兵收稅等活動,充分利用關中地區的人力物力。尤其關中地區完善的府兵系統,能很快動員出一隻素質比較高人數不少的軍隊。

李淵佔據長安後,派人招撫巴蜀地區。巴蜀地區沒有大的割據勢力,本身也比較和平安定,基本沒有受到隋末戰爭的影響。李淵在巴蜀地區的招撫很成功,很快控制了物產人力豐富的巴蜀地區。

到李淵起兵一年左右時,已經比在河東(山西)、關中、巴蜀地區建立比較正常的統治秩序,能充分利用當地人力物力,名義上歸附的地區就更多了。天下間已經沒有任何勢力綜合實力能夠和李淵的唐相比。

大業十四年(618)七月,唐軍在與西秦薛舉的第一次淺水原之戰中遭受慘敗,損失慘重。薛舉戰後將戰死的數萬唐軍做成京觀炫耀武功。但不到一個月後,唐軍重新組織了一隻大軍到達和西秦對峙的前線,十一月,唐軍大敗薛舉之子薛仁果,徹底消滅了西秦勢力。

相比之下,李密在和王世充作戰中失敗,實際損失其實還沒唐軍在淺水原之戰大,但一戰失敗後就分崩離析了。

大業十四年(618)九月,李密在和王世充決戰中失敗,入關投奔李淵,天下間更沒有任何勢力有潛力挑戰李唐政權了。李密如果勝利,雖然根基很不穩,但以其威望和能力,還稍微有點對抗李唐的潛力。李密失敗以及唐軍消滅薛仁果後,統一天下基本沒有懸念了。

李淵用正確的策略在勢力弱小時安撫了大敵突厥和李密

突厥在隋朝時已經基本被降服,東突厥已經成為依附隋朝的附庸。隋末天下大亂,突厥乘機復興,大業十一年,突厥背信棄義圍困隋煬帝楊廣於雁門,標示著突厥的再次強盛。隋末唐初的北方各割據勢力,都基本有討好甚至依附突厥的黑歷史。李淵也不例外。

李淵起兵前,也向突厥稱臣,曲事突厥,送突厥大批財物討好突厥。一直大約到武德三年左右,才轉變政策對突厥強硬起來。李淵對突厥稱臣和種種討好突厥的行為稱得上無恥之極,不過也暫時解除了後顧之憂,可以在起兵時全力進攻長安。李淵很快基本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優勢,有資本在不太長的時間後不再受突厥挾制,避免了淪為突厥的傀儡。

李淵進軍關中的過程中,最大的反隋勢力李密的瓦崗軍曾經也有過轉而佔據關中的想法。李淵對李密做出了很低的姿態,表示願意以李密為主,擁護李密的反隋盟主地位,自己只求將來被封為唐王就滿足了。李淵的低姿態堅定了李密繼續在洛陽附近對抗隋軍主力的決心,讓李淵得以順利進軍關中。

李淵家族和本人的貴族身份吸引了眾多勢力來投

李淵的爺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西魏北周到隋朝,核心統治集團基本都是一幫人,李淵家族也在隋朝的核心統治集團內。李家取代楊家,對隋朝統治集團內的很多人來說可以接受。

李淵還有著強大的家族勢力和社會網絡,李密雖然身份和李淵差不多,但這方面就要差一些。

李淵起兵進攻關中的途中,大批農民軍紛紛歸附加入唐軍。隋朝官吏也廣泛加入,如華陰縣令李孝常獻永豐倉降李淵。永豐倉是隋朝幾大糧倉之一,主要用來供應京師長安所用,對李淵意義重大。絳郡通守陳叔達獻絳郡歸降。

李淵入長安後,位於今天三峽地區的夷陵郡通守許紹是李淵少年時的同窗,得到李淵書信招降後歸降。奉隋煬帝命於靈武巡長城以伺盜賊的竇抗,是李淵妻子的堂兄弟,李淵佔據長安後立即歸附。

李淵的身份,吸引了原隋朝統治集團內部大批人的歸附。即使對農民軍,李淵這樣的身份也比別的大股農民軍更有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