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創作是先作曲,還是先作詞?

志超0210


歌曲是統一的稱謂有懷念的有讚歌,有思念的,有通俗的有美聲的,有抒情,有軍歌,有校園歌曲等等,林林總總,莫衷一是。大都以歌詞為意境來譜寫,抒懷詞要跟譜走譜要跟故事走比如電影“地道戰”的歌曲開頭曲調殺鬼子的決心一演奏出來詞就出來了!比如長征組歌裡的“過雪山草地”那低沉的曲調,配上詩朗誦,紅軍處在低迷狀態下唱出聲音,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春斷糧把你引入當時境況中,可是下一段就是“到吳起鎮”歡快樂曲把你帶入嬉笑顏開境況。唉~,鑼鼓響啊,秧歌起呀,紅軍勝利到吳起呀,敵人棄甲丟煙槍,紅軍才能得勝利。毛主席重新掌握軍權,歡快歌聲入雲霄。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是先有過門曲,從曲中引入歌詞曲不信你聽聽是不是,毛阿敏的女人籬笆狗,唱出那個時代女人被鄉下封建束縛著那種哀怨,王立平把女人低沉的生活從心底崩發聲音女人不是轆轆,命運不是網,巧手繡春光。


用戶8976036394741


歌曲創作是先作曲,還是先作詞?

作曲家王立平大師在接到總導交給的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劇本時,竟然整整三個月沒有下得了筆,因為劇本中的歌詞幾乎都是曹雪芹的原作,要為他配曲,從曲調的創作靈感要來源於劇本故事的精神文化。為什麼87版《紅樓夢》經典,它經久不衰,這就是從劇情到音樂的創作都是高深的,而不是那些隨便給你一段詞一首曲調,幫他填個詞那麼簡單,那種現成的詞曲湊合叫拉郎配,本來曲子是個進行曲速度,你偏要把描寫情景的詩詞歌賦往上套,那聽起來會牛頭不對馬嘴的!

一個作曲家不是隻能寫出幾段曲就能稱得上的,他必須對詩詞歌賦有所精通、象詞作家閻肅,那些幾十年經久不衰的《江姐》,《梁山與祝英臺》等,諸多歌詞都是老一代經典作品,都來自於他。要想請哪個作曲家譜曲,必須先把詞寫好交給他才行!

也有先寫譜再寫詞的,但你這個詞作家必須通曉音律,什麼樣的旋律才能配這個曲,如果亂點鴛鴦譜,那會讓作曲家笑掉大牙的。

如果你把《無錫景》的詞填到《二泉映月》裡會是什麼味道?所以為曲填詞必須具備音樂和詞賦的雙重本領,他才會把不相配的韻律和不押韻的詞句進行創作修改、如果不懂這些,那拼湊起來混一次就沒有第二次了。

這是很深的學問,不是幾句話就能剖析的!

謝謝你的閱讀🙏!


許科雲


這個問題應該普通歌迷提出的問題,沒有創作經驗才會這樣問。歌曲不比別的藝術形式,不僅需要文字,還要有曲譜。先有曲的情況很多,我們古代歌曲都叫做填詞,比如《水調歌頭》、《虞美人》等,都是有固定的曲調,你填一首,我填一首,自我娛樂。先有詞的情況同樣不少,最近流行的《知否 知否》就是古詞新曲。所以兩者並沒有先後順序的問題。一般來說寫曲更需要天賦,寫詞的需要的是文字功底。作為一個原創歌手,個人在創作的時候覺得好的詞旋律就在其中,曲依附於詞,但我自己寫曲比寫詞快,分享幾首我的作品給大家,希望大家輕拍,謝謝!

劉安,原創歌手,重慶酉陽人。從高中時候開始創作,擅長流行曲風,可以寫英文歌曲。首張個人mini專輯計劃今年五月上線QQ音樂,專輯收錄《天使讓我守護你》、《異鄉的人》、《冷月寒潭》、《雙魚座女生》四首單曲,《天使讓我守護你》寫的是兩個普通情侶從戀愛到結婚,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瑣碎情感,歌詞靈感來自饒雪漫小說《會有天使替我來愛你》。《異鄉的人》是寫給曾經被封殺過的一位女藝人,也算為她鳴不平。《冷月寒潭》靈感來自《紅樓夢》,寫的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感情糾葛,歌詞有對原文有直接引用。《雙魚座女生》是一首民謠風格的作品。


平沙落雁06


這個沒有定論,有些先作詞,有些先作曲。

先作詞後作曲叫“譜曲”。作曲者拿著詞反覆地領悟、吟誦,從詞的意境中尋找靈感。通常,詞寫得越好、意境越豐富,曲就會作得越富有情感、也越悠揚曲折且悅耳動聽。很多優秀的作曲家還會對詞作適當的修改,以迎合曲的風格和情調,也使歌曲從整體上更合藝術標準。歌曲的每一句,即要不使聽者誤解,又要保證整個樂句的旋律諧和、流暢,便要在字的音調和曲的音調間作個權衡,要麼對字進行切換,要麼對音符進行調整,以求完美無瑕。

先作曲後作詞叫“填詞”,與古人說的“填詞”大同小異。一般會作詞的人比會作曲的人多,因此,從古至今,很多名曲常常會被不同的人填上不同的詞來歌唱,諸如《西江月》、《水調歌頭》、《浪淘沙》、《卜算子》等等,你看同一詞牌的句式都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迎合它們的母版,雖然詞的內容不同,但同一個詞牌的曲調是一樣的。如今的通俗歌曲也時常有翻唱者改詞的現象。

對於擅長作曲的人來說,無論先作詞還是先作曲,他們都能夠信手拈來,縱橫馳騁。但先作曲的作品往往會更高雅,更具藝術性,因為它沒有詞這一框格的限制,弄管舞弦的時候更如天馬行空,從容自如,更易創作出藝術價值很高的隨想曲或者交響樂。音樂家的情緒往往都是很複雜的,他們或憂鬱、或歡快、或愁悶、或怡悅、或悲慟、或激越、或幸福、或憤懣……他們的這些感受都可以融入到旋律中去。音樂人的情感也很豐富,他們很有想象力,他們甚至能將風雲雨雪電等自然現象與人的思想意識和內心活動溶為一體,同化在一部氣勢滂沱的壯麗聲音畫卷裡。

由於陽春白雪之類的東西往往是由具有特殊而複雜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遭遇的儒雅人士感悟性地創作而出,需要在感同身受的人的心中才能引起共鳴,因而能聽明白的人不多,以致曲高和寡。複雜音樂的演奏難度也相對較高,很擇樂手,加之樂曲篇幅也很長,學習起來也費時勞心,所以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能被接受的範圍已不大。而簡單易學且朗朗上口還甜美悠揚的通俗音樂則更易受大眾歡迎,一首時尚的新香勁歌在幾個月之間便會飛遍大江南北,因此,通俗音樂便成了當今樂壇的主流。

音樂的創作是靠人的天賦加靈感加閱歷加血汗而實現的,跟其它領域一樣,是一種勞動,也是需要有市場和消費的支持才能有產出的。無論先作詞還是先作曲,都要精心的打造才能贏得廣大民眾的歡迎。


周世明霞












張永科38


歌曲是先作詞還是先寫曲?

針對這個問題,從兒時到初中,我一直都以為先有一段詞,然後作曲者再根據歌詞的韻味和含義寫出相對應的旋律,直到高中,我才結束這段懵懂的無知。寫歌到底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

這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有些歌曲先有詞再有曲,有些歌曲先有曲再有詞,先有曲的歌大部分都來自於音樂人或者歌手腦子裡突然來的旋律被記了下來,後來填詞,便成了一首歌。 當然,絕大部分的歌都是先有詞再有曲子的,有好多音樂人習慣根據歌詞的定義給自己帶來靈感,然後彈吉他彈鋼琴創作出動人的旋律。

本人平時有空也會寫歌,會把自己的一些經歷或者喜歡的事物寫成一首歌,或者在自己墮落時候寫一首歌激勵自己,反正我大部分是先寫詞再作曲的。 另外一種情況,先有曲再填詞,對於一個歌手或者音樂創作者,靈感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比如我在吃飯或者走在路上時,腦袋裡突然蹦出一段旋律,這時候必須記錄下來,不然下一秒就腦袋一片黑,記得有一次在福田地鐵站,腦袋裡突然來了一段旋律,又要急著出站趕著開會,於是打開手機錄音對著大聲唱了出來,尷尬,當時周圍好多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再舉一個例子,周杰倫《青花瓷》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首歌就是先有曲再填詞的,當初作詞者方文山聽到杰倫的這首曲子溫婉柔美,便寫下青花瓷,以青花的釉色描寫女人的姿態,最後成就了一首經典中國風歌曲。 所以,到底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有可能,只要創作出的音樂好聽,兩者不分先後。


小喬MU


哈哈,告訴大家一個可以免費看某訊和愛某藝等網上的VIP視頻的方法,非常簡單,30秒就能搞定,關注微信公眾號:休閒屋趣事,可以觀看全網VIP視頻。別告訴別人哈!偷偷看去吧

基本上網絡上所有的VIP視頻資源,在這裡都能看到。推薦給大家去看吧!

當年,電影《英雄兒女》中“英雄讚歌”的歌詞寫出來後,作曲家看過電影精彩情節很是興奮,一口氣就把譜子寫了出來。之後,餘味未盡,感覺收尾很不過癮。乾脆自己寫了一段歌詞。結果,高潮突起,成為經典。

中央電視臺著名紀錄片《長江之歌》,在全國開展徵集歌詞。也就是說,譜子早已有了,就是《長江之歌》主題音樂。詞作家也是聽到雄渾、高亢、壯美的主題樂後,一氣呵成,寫出了轟動全國的歌詞:“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從遠古走來,春潮盪滌著塵埃……”

更精彩的是,還有歌詞和譜子同時出現的。二戰期間,前蘇聯作曲家參加戰鬥。在隊伍行軍中,耳畔戰士們整齊的腳步和高昂的氣勢,在哼哼中連詞在曲一起唱出來。從此,這首歌曲迅速在軍中流傳。記不清是《喀秋莎》還是《共青團之歌》亦或《蘇維埃進行曲》。

還有做詞高手,能把錯終複雜的交響樂填上歌詞。有譜曲高手,把句子長短不一、韻律絲毫不挨邊的詩歌譜上曲子經典範例。


休閒娛樂看點


先有歌詞或先有譜子都可以,沒有固定模式和要求。古今中外有很多經典歌曲,或先有歌詞,或先有譜子,都沒有影響其廣泛流傳。

當年,電影《英雄兒女》中“英雄讚歌”的歌詞寫出來後,作曲家看過電影精彩情節很是興奮,一口氣就把譜子寫了出來。之後,餘味未盡,感覺收尾很不過癮。乾脆自己寫了一段歌詞。結果,高潮突起,成為經典。

中央電視臺著名紀錄片《長江之歌》,在全國開展徵集歌詞。也就是說,譜子早已有了,就是《長江之歌》主題音樂。詞作家也是聽到雄渾、高亢、壯美的主題樂後,一氣呵成,寫出了轟動全國的歌詞:“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從遠古走來,春潮盪滌著塵埃……”

更精彩的是,還有歌詞和譜子同時出現的。二戰期間,前蘇聯作曲家參加戰鬥。在隊伍行軍中,耳畔戰士們整齊的腳步和高昂的氣勢,在哼哼中連詞在曲一起唱出來。從此,這首歌曲迅速在軍中流傳。記不清是《喀秋莎》還是《共青團之歌》亦或《蘇維埃進行曲》。

還有做詞高手,能把錯終複雜的交響樂填上歌詞。有譜曲高手,把句子長短不一、韻律絲毫不挨邊的詩歌譜上曲子經典範例。





0大木瓜0


先作曲,再填詞,還是先填詞再作曲,肯定是沒有一個固定模式的,現在很多古詩詞的歌曲肯定是先有歌詞,古人幾千年前就寫好了歌詞,現代人再譜曲,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很好的例子,還有岳飛的滿江紅等等,先作曲再填詞也是一樣,很多經典的港臺歌曲,都是先有粵語版本,然後再填入國語版本的歌詞,水中花,來生緣等等很多傳唱很久的歌曲都有粵語和國語兩個版本,也有很多經典的大陸國語歌曲被港臺相中,然後填入粵語歌詞,當年很流行的晚秋,就被重新填詞用粵語翻唱過,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


山陽影迷


歌曲創作沒有固定的流程,雖然大部分歌曲都是先寫詞,後譜曲,再編曲及後期。但也有很多歌曲是先作曲後填詞的,特別是港臺的一些著名填詞人林夕黃偉文等等,都非常擅長聽曲填詞,聽曲填詞有一個非常好的好處就是詞曲的協調性會更好,聽起來更自然貼題。

除了先詞後曲和先曲後詞,其實還有很多創作形式,比如一個靈感一來,副歌部分詞曲都創作出來了,然後剩下主歌可以慢慢琢磨。

所以藝術創作都是想通的,藝術家們創作一件作品,都不大可能按照流水線一樣的流程按部就班去創作,如果創作也跟流水線一樣,那就不是創作,而是生產了。通常創作者們的逆向思維都非常敏銳,作品如果已經在腦海裡成型,只要表達出來就O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