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殺了很多大臣,為何唯獨不敢殺程咬金?

Anky丿灬魑情


武則天確實殺了許多大臣,連他大兒子都殺了,但是無論從演義和正史來說,武則天都沒辦法和機會殺死程咬金,這是為什麼呢?

咱先從《說唐》演義說起。

演義上說程咬金是山東聊城東阿縣城人,從小父親早亡,和母親一起艱難度日,長大後以編耙子賣耙子為生,後來遇到了秦瓊秦叔寶,二人秉性相投遂結為了兄弟。

秦瓊有正當職業,他是山東濟南府的捕快。而老程則沒職業。為了生存和黑道人物尤俊達一起鋌而走險劫皇槓。

劫皇槓抓住後就是死罪,老程遭到了大隋朝的通緝,追捕他們的正是秦瓊。



秦瓊面對兩難境遇,要麼依法把老程等人抓捕報官,這樣自己可升官發財;另一情況就是任由老程等人逍遙法外,自己的前途也就廢了。

秦瓊以兄弟情誼為重,最後選擇了和程咬金他們一起投奔了瓦崗起義軍。這時候武則天還在娘肚子裡。

演義書上說程咬金活了120歲,歷六朝。(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

小說必須這樣安排,目的就是要等武則天長大後掌權,以便突出程咬金和武則天之間的鬥爭。

程咬金是反對武則天稱帝的老臣,別看武則天殺了薛家滿門,還專門在薛府門前鑄了一座鐵丘墳,把薛家300多具屍體鑄在了裡面。



說實話武則天還真不敢動程咬金!首先老程的資歷老,武則天“廢唐立周”時,老臣中也就他還活著。老程品德很好,在朝中和誰都談得來,不媚上,不欺下,嬉笑怒罵誰拿他也沒辦法。

更重要的是他福大命大,當年瓦崗山拜帥旗時,只有他有齊天之洪福,徐茂公有言在先,誰拜倒帥旗誰就是瓦崗山的皇帝,徐茂公有通天徹地之才,他算準只有老程有這福氣。

結果誰拜都不行,只有老程一拜,帥旗徐徐立了起來。程咬金做了瓦崗山的混世魔王——大德天子。

武則天當然知道這事,都是皇帝命,武則天的水命壓不住程咬金的土命。古語云“水來土掩”。武則天拿程咬金沒辦法,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武則天輕易不和程咬金打照面。

演義上程咬金是笑死的。話說武則天晚年被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的“神龍政變”逼迫退位。擁戴她的兒子中宗李顯復位,李唐江山得以光復。



此時薛家平反昭雪,李顯命人打開鐵丘墳,程咬金見此情形哈哈大笑,笑中含淚對著鐵丘墳大聲說道:“老天有眼,老薛家終於見到天日了,薛家300口可以瞑目了”。

老程哭一會,笑一會,過了一個時辰,突然身子一歪,倒立在了“鐵丘墳”前。程咬金的兒子程鐵牛上前一看,老爸已經死了,鐵牛頓時嚎啕大哭,哭著哭著也死了,鐵牛死時98歲。

這就是笑死程咬金,哭死程鐵牛的故事。

真實歷史武則天為何不敢殺程咬金呢?

其實不是敢不敢殺的問題,而是武則天沒機會殺程咬金。武則天有能力和機會殺程咬金時,程咬金早死了。



演義上說老程活了120歲,真實歷史老程活了77歲。武則天是公元624年生人,程咬金是公元589年生人,二人相差35歲。

程咬金在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時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因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位第19位。此時老程的職務是左衛將軍。這時武則天剛兩歲。

等武則天公元685年掌權後,程咬金早於公元665年死了,換言之,武則天掌握生殺大權時,老程早就死了20年了,難道武則天要去墳中殺程咬金嗎?


秉燭讀春秋


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這個論斷恐怕值得商榷。武則天能登上皇位,成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皇帝”,跟武則天的殺伐決斷是息息相關的。武則天如果不能除掉阻礙她前進的那些大臣,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登上皇位。

程咬金,又名程知節,乃是唐初名將,也是猛將。程咬金驍勇善戰,位列唐太宗李世民欽點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

程咬金在隋末率軍起義,先投瓦崗李密。李密戰敗後,程咬金歸附了王世充。王世充為人狡詐,程咬金就和秦瓊等人,一起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程咬金跟隨李世民,征戰四方,先後擊敗了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人的起義大軍,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屢立戰功,獲封宿國公。

程咬金不但善戰,而且在唐朝的每次宮廷鬥爭之中,他總是能站在獲勝的一方。程咬金正是憑藉這一點,才屹立不倒,得以安享天年。

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時,堅定的站在了李世民一方,親自參與,助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位。李世民自此對程咬金是信任倍增,屢次升遷程咬金,並欽定程咬金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九位。

根據程咬金墓誌銘所載,在李世民駕崩之後,程咬金曾親自率軍護衛太子李治回京繼任皇位。程咬金護送回李治後,在左延明門外,親自保衛李治近百日。李治對於自己的支持者程咬金,自然會格外重用。

李治繼位,武則天才得以重新入宮為妃。這時候的武則天,首要目標是爭奪皇后之位。凡是阻礙武則天登上後位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武則天一一除去,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有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還有唐朝名臣褚遂良等人。

武則天連長孫無忌都敢罷官殺害,更不要說程咬金了。程咬金的實力根本無法跟長孫無忌等人相比,武則天要殺程咬金,只會比殺長孫無忌等人更容易。之所以武則天沒有除掉程咬金,是因為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后,而程咬金是支持者,並非反對者。程咬金對於武則天來說,是盟友,而不是敵人,武則天怎麼會殺程咬金。

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程咬金被重用。655年,武則天正式登皇后位。這一年,程咬金升任左衛大將軍,領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部。程咬金作戰非常順利,但因為屠城,以及最後錯失戰機,到了657年底,程咬金返京後即被免職。

如果程咬金是武則天的敵人,那程咬金這次必然死定了。可事情恰恰相反,程咬金被罷官沒多久,就被重新啟用。只是,程咬金此時已年近七十歲高齡,非常識趣的上書辭官養老。唐高宗李治欣然應允。

程咬金辭官養老,讓程咬金又完美躲過了之後武則天爭奪皇權的鬥爭。

660年,程咬金辭官後不久,李治就患上了風疾。原本李治準備廢除武則天的皇后封號,但被武則天先發致人,快速處置了支持廢后的宰相上官儀等人。上官儀被武則天滅族。此時,武則天如果要處死毫無實權的程咬金,豈不是更簡單。但是,程咬金已經回家養老了,不過問朝廷之事了,而武則天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自然不會沒事找事去殺程咬金了。

665年,七十七歲的程咬金病逝家年,被追贈驃騎大將軍,諡號襄,陪葬唐太宗昭陵。李治和武則天給了程咬金很高的殊榮,可見他們本是一夥的。

到了674年,武則天稱“天后”,而稱久病的李治為“天皇”,史稱“二聖”。李治死後,武則天成為了皇太后,全面掌控了唐朝的皇權。武則天之後,反覆廢立自己的兒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最終再也無法忍耐,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女皇帝”。

總結下來,其實並非是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而是因為程咬金大多數時間,都跟武則天是同一陣線。程咬金是武則天的盟友,武則天自然不會殺程咬金了。


奕天讀歷史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絕對不敢殺程咬金,關鍵是殺不死,因為武則天當皇帝時,程咬金已經下了黃泉25年左右了,這該如何殺?

但,武則天剛開始干政時,還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時候為什麼“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為知節。這是一個傳奇人物,曾經起義於瓦崗寨,後來跟了李世民,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時,程咬金跟著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戰績卓越,被封宿國公。歷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殘“玄武門之變”,程咬金也是參與者,其後就被封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後來又被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關於程咬金的民間傳說很多,文學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關電視劇也不少,程咬金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義中的程咬金是個福將,性格大大咧咧,胸無城府。雖然武功一般,但勝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細。程咬金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義,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歡。

程咬金的武功,最強的據說是“奪命三斧”,這武功不是別人教的,而是咬金在夢中所學。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腦袋。從上至下劈過來,有點力劈華山的意思。很明顯,這就是衝著要命來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沒成功,收斧少許,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猛的往前戳對方面門,彷彿幫對方剔牙。這招讓很多人敗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這是在兩人錯鐙之時,斧頭一個橫劈,看似目標就是來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對方只能使出“鐵板橋”的功夫,平躺馬上了。

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頭,如果來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彷彿“電視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後面也就沒有威脅了。現代人經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簡單,招數有限。

程咬金是凌煙閣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兩個人之一,有一定影響力,這種影響主要是在武將中。

武則天和程咬金的交集

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歲。在李世民活著時,武則天和程咬金沒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則天被李治從感業寺接了出來。

從此,武則天開啟了鬥爭模式。先是和後宮那些女人鬥爭,後宮那些女人當然不是對手;接著,武則天輔助李治做政事,這次鬥爭的對象成了眾大臣。

對於女人干政,大臣們當然是不願意的。武則天一看這些老臣,個個擺著一張臭臉,靠著自己曾經的功勳,靠著凌煙閣這塊招牌,影響朝廷和社會,這讓武則天極不舒服。

經過一番運作,武則天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武則天權利更進一步,李治夫婦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

公元664年,武則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開始一起“辦公”了。這段時間稱為“雙聖臨朝”。

在武則天“奮鬥”的這段日子裡,不少官員受了影響,但程咬金沒受影響,難道是武則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當然不是,武則天的權利逐漸增大時,凌煙閣24功臣漸漸衰落,當武則天真能決定一些事的時候,24功臣只有5個了,分別是:徐茂公、長孫無忌、程咬金、尉遲敬德、唐儉。這五個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然是長孫無忌了,這人當然得趕出去,武則天成功了;唐儉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對於武則天,早期並不反對;尉遲敬德影響力大,武將出生,無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則天用行動告訴大家,這個人還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為程咬金是個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惱了此人,後果難以估計;其次,程咬金此時是幾個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老大哥級別的,“收拾不好”就會引起公憤;第三,程咬金是武將,對朝廷政事影響力有限,無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後,程咬金並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武則天干政,那麼就無需管他。

武則天當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沒有交集的。但,武則天剛乾政時,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為程咬金年齡大,對朝廷政事影響不大,又沒有明確反對自己,所以武則天沒有去“收拾”程咬金。


藍風破曉


中國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殺了不少前朝大臣,而獨獨放過程咬金,其實是有原因。不過在這,就先從程咬金說起吧。

程咬金,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行十九。原投身瓦崗軍,後歸王世充,因王世充胸懷狹隘,投於李世民,在其帳下立下赫赫戰功,官至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盜賊蜂擁而起,程咬金率領百十人,擊潰敵人,保護鄉民,名聲大噪。後來任瓦崗軍李密的親衛軍統帥之一,深受李密恩寵。不過李密起義失敗,程咬金處事圓滑沒有受到牽連,反而被王世充任命為大將軍,報恩效力。可王世充無主見,遇事搖擺不定,不是明主,最後歸順李世民。

程咬金最先就任左三統軍,不過受李建成的猜忌,向李淵進讒言,轉而出任康州刺史。公元625年,玄武之變,程咬金參入其中,玄武門之變結束後,進太子右衛率,隨後又遷升為右武衛大將軍,享受實封七百戶,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633年受命左領軍大將軍,公元634年任檢校原州都督,公元637年程咬金因功勞被李世民授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實授食邑七百戶,子孫世襲。不久又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幽、易、檀、平、燕、媯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公元643年,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鎮軍大將軍。


公元656年,程咬金征討賀魯,為行軍大總管。初遇西突厥強兵兩萬騎,前軍大總管蘇定方親率五百將士將其擊敗,斬獲一千五百餘人,可謂大勝。『樹大招風』,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勞謊報聖旨,而程咬金沒有察覺,致使原本數千家開門投降的胡人被殺,讓程咬金獲得一個屠城的惡名。最後王文度被處死,程咬金連坐免官。

程咬金後又出任岐州刺史,只是因朝廷暗流湧動,而主動請求致仕。公元665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公。

武則天公元637年入宮廷,過了十多年也還是一個小小才人和程咬金的地位相差太大,所以兩人在早前並沒有接觸,只是後來因為李治,武則天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武則天之所以沒有殺程咬金,主要是沒有主要矛盾,沒有妨礙她。無論是武則天做皇后還是做皇帝『公元690年』(歷史上程咬金已經死了)的時候,程咬金即沒有反對也沒有贊同,且處事圓潤。

等武則天真正掌握權力的時,就算對程咬金不滿也沒辦法,因為程咬金早已去世。武則天掌權後之所以殺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這其中也有李治的支持,畢竟這幫老大臣權力太大,皇權受到很大威脅,而程咬金前期和武則天沒有接觸,後期因告老回鄉遠離朝廷糾紛,沒有妨礙武則天,又加之程咬金七十多歲(在古代屬於高齡)也活不了多久,所以放過程咬金也在意料之中。


夏目歷史君


眾所周知,武則天雖然有治世之才,深諳察人用人之道,但也善於殺人。她推行“酷吏政治”,任用酷吏掌管監獄。被告者被投入獄後,會被嚴刑逼供,很多人屈打成招,以至於很多大臣惶惶不可終日。武則天甚至還將太子李賢的兩子鞭殺,唐朝宗室中人很多都不得善終,更何況大臣。但是程咬金卻一直能安然無恙,這是為何呢?

程咬金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躋身於凌波閣二十四功臣之列,武則天不敢輕易動他。程咬金在李世民尚未登基之前就為其鞍前馬後,當時太子李建成忌憚程咬金,到處詆譭他。李淵將其調到康州作刺史,程咬金臨行前曾告誡李世民,李建成此舉乃是為了除去他的左膀右臂,自己可以死,但李世民千萬要自保。可見此時程咬金已是李世民的近臣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程咬金也是主力之一,之後程咬金更是一路升遷。

李世民曾評價程咬金“入司禁衛,勤誠著於軒陛;出鎮方隅,惠化洽於黎俗。疇庸有典,式隆寵命”。由此可見,李世民對於程咬金是十分看重的。而在李世民死前,還託付程咬金保衛李治安全,對於這等功勳在身的老臣下手,未免有失武則天體面,平白招致罵名。

武則天雖然任用酷吏,打壓臣子,但她所針對的大多是有不臣之心的人,所為的也是鞏固自己的統治,而程咬金對其並不影響。武則天自立為帝時,程咬金已去世數十年,在此之前乃是李治當政。武則天與李治志同道合,李治是為了打擊元老,重振皇權,而武則天也是為了更有權勢。二聖臨朝之時,武則天才算是真正成為國家大權的掌控者。但是她仍然要受制於李治,若不是她早發現李治的廢后詔,就已經被廢掉了。當時距離程咬金去世僅一年,她的位置尚未坐穩,自然不敢對重臣下手。

程咬金以七十七歲高齡去世,以古人的平均壽命來看,算是高壽。當時的他年事已高,已經無心參與朝堂鬥爭,對武則天的統治並未產生影響,自然可以躲過一劫。<strong>

程咬金的倖免於難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他晚年犯下大錯,告老還鄉。程咬金晚年曾征討賀魯,其手下蘇定方大敗西突厥,斬殺敵人千餘人,立下大功。卻遭到了小人王文度的妒忌,他對程咬金撒謊說自己有聖旨在身,勸誡程咬金不要貪功冒進。結果拖得時間太久,人馬凍死許多,蘇定方向程咬金進言,建議主動出擊。並懷疑王文度在背後搗鬼,程咬金卻並未採納他的進言。後來唐軍到恆篤城時,有胡人投降,又是王文度挑唆屠城劫掠。此事被阿史那賀魯得知,認為唐軍不會接納他,不僅沒有投降,反而逃走了。

程咬金軍隊回朝後,王文度詭計被戳穿,程咬金也被連坐降職。後來他就自請告老還鄉了,如此一來,遠離了政治中心,也就得以保全自己。程咬金一生為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赫赫戰功,能夠得以善終,實在是理所應當。


鄧海春


程咬金經歷了幾代皇帝都沒有被殺害,也是一種罕見的情況了。因為大部門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都會殺一些前朝功臣,而程咬金經歷了李世民、李治、武則天,要知道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光是殺大臣,而是連自己的孩子都捨得下手的。那麼程咬金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三位皇帝都沒捨得殺他?特別是武則天。

程咬金聰明、腦袋轉的快、眼光獨特

程咬金其實自己也是當過皇帝的人,一般人自己能當皇帝了還會想著去投靠別人嗎?程咬金不一樣,他覺得自己這個地方不怎麼樣,被滅是遲早的事,所以他去投靠了李世民,在李世民起義時,他成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作為李世民的功臣,李世民自然是厚待他的。

在李世民晚期的時候,程咬金又看中了李治,知道皇位遲早是他的,只要是李治提出來的建議,程咬金都是持支持態度。這樣的人李治自然也是喜歡的,後來武則天的勢力大於李治時,程咬金在明面上立馬就又去支持武則天的政治主張了,程咬金是老臣又是功臣,最重要的是程咬金聽她的話,而她也需要這樣一位老臣來做榜樣,讓那些不支持她的臣子向他學習,所以武則天自然也不會殺他。

彰顯武則天的仁義之心

程咬金晚年的生活其實是比較低調的,而且不參與政治鬥爭,也不參與結黨營私,再加上程咬金開國功臣的身份,所以對於這樣不惹事的功臣武則天只會供養起來,告訴天下人不是我要殺那些大臣,而是他們自己要反抗我,我只是自保,沒得選擇的,你看程咬金就知道了,只要他真心忠誠與我,我自是以禮相待的。

程咬金深受百姓們的擁戴

程咬金這個人心性坦蕩、為人正直豪爽,他是歷經四朝的元老,德高望重,聲譽極高,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李家的天下是他幫忙打下的也是他所維護的天下。而且他在平日裡還幫百姓們做事,除暴安良,給百姓們安定的日子,所以在百姓們心裡他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百姓們都愛戴他,敬重他,如果武則天把他殺了,就是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作為有著政治家稱呼的武則天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最後程咬金與李世民還是兒女親家,自然與武則天也是有親戚關係的,加上這重身份,武則天更是沒有理由需要殺他了!


羽評郡主


程咬金出生於公元589年,去世於公元665年,享年76歲,是唐初名將,李世民的心腹愛將之一,同時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武曌出生於公元624年,公元638年入宮當李世民的才人,公元655年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90年建立武周政權成為皇帝,公元705年駕崩。因此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死去多年了,談不上再去殺死程咬金!

程咬金是一個粗人,沒有什麼背景與文化,能成為大唐的盧國公爵左衛大將軍職完全是他自己打拼出來的。隋末大亂後,程咬金加入瓦崗軍,任內軍驃騎;李密敗亡後,程咬金被俘投靠王世充,任命為大將軍;王世充與李世民相戰時,程咬金率部投靠秦王李世民。程咬金追隨李世民擊破宋金剛、生擒竇建德、勸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後來程咬金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得皇帝之位,因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程咬金雖然是一個武將,但是他的情商十分高,對大局的判斷十分精準,每次都能站對隊,因此他才能在亂世之中存活下來且一路高升。老程的武功並不高,只有三招板斧,但是他作戰勇猛,善於團結身邊的兄弟,身邊又高手如雲,因此他才能屢立戰功且沒有將軍百戰死。武則天當了皇后兼天后以後,開啟了雙聖臨朝的模式,不少功臣武將都反對武則天執政!但是老而愈辣的程咬金早就看出了武則天的能力不在李世民之下,因此他始終保持沉默,避免了被武則天清算。事實證明,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等人因為反對武則天,最終被武則天收拾了,或流放千里或免職為民,不一而足,但是老程沒有受到衝擊。

老程為人精明,能早早地看出武則天帝王之術不在李世民之下,因此他選擇明哲保身,不參與皇權的鬥爭。武則天見老程確實老了,又是大唐的功勳元老,且從來沒有公開或者私下反對過她,因此她也順水推舟沒有處置老程;而是把老程供養起來,給其它功勳元老看,什麼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武則天當了皇后的第二年,老程率軍遠征西突厥,故意縱容部下屠殺數千投降的胡人,霸佔了這些胡人的財產,且追擊敵軍不力,因此大罪被李治下令處死。

武則天則罷免了老程的官職,讓他當了一段時間平民,然後又啟用他為岐州刺史。通過這件事的處理,武則天徹底收復了老程的心,老程不僅自己沒有反對武則天,還交待自己的子孫不要反武則天。否則老程就算死了,也免不了被挖出來鞭屍三百;要知道李績的後人徐敬業反對武則天,導致李績雖然死了多年都被挖出來鞭屍了。老程懂事不參與政治,不反對武則天掌權,這才是老程得已善終的原因所在,否則老程就算是功臣元老也會被武則天玩死的,沒有什麼敢與不敢這一說法,只有當做還是不當做兩種選擇。


大秦鐵鷹劍士


如題,武則天當上皇帝,已經是公元690年,而程咬金早在665年已經去世,中間的相隔25年之久,所以敢不敢殺程咬金,並不是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的問題,而是從她開始參與朝政到程咬金老死,這段時間裡面武則天有沒有殺程咬金的想法。

程咬金一早是跟著李密、王世充等人的,但是後來感覺這些人不靠譜,於是就跟了李世民。李世民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因為不是長子,在唐朝立國以後,只封了秦王。不過,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先下手為強,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傳位於他。

登基之後的李世民對於有功之臣開始論功行賞,後來還建立了一座凌煙閣,把功臣們畫像掛在裡面。程咬金早年跟隨李世民立下不少戰功,又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因而得以位列凌煙閣。

後來太宗駕崩,李治登基,是程咬金將他接到了皇宮,又為了安全起見,親自在外面守護了許久。李治感念他的功勞,登基之後重用這個老臣。而當時和程咬金一併活著的凌煙閣功臣,其實也所剩不多。而當時權勢最盛的則是位列凌煙閣第一的長孫無忌,也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治的親舅舅。

當時的長孫無忌,既是開國功臣,又是皇親國戚,更是關壟貴族的代表人物,權勢滔天,對李治限制很大 。李治登基後,作為一個皇帝,不想和別人分享權力了,於是就開始有意排斥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壟貴族。

當時長孫無忌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所以李治就把冊立武則天視為打倒他們的機會。長孫無忌是李治和武則天共同的敵人,所以倆人就聯手想辦法對付他,最後將其免職,他所代表的整個關壟貴族,也逐漸失去了往日威風。而在這個過程中,程咬金作為擁立李治登基的大將,他並不屬於關壟貴族集團,也不會倒向長孫無忌,而是選擇了啥也不說,保持中立。因此,在廢王立武的過程中,程咬金沒受到什麼衝擊。

660年李治患病,不能獨自理政,而和自己一起打敗長孫無忌的武則天,就被他推到了朝堂之上。對於李治而言,武則天不僅是自己的皇后,更是自己的謀士兼戰友。但是也就是在這一年,倆人因為政見不同而產生糾紛,關係不和之下,李治甚至打算廢掉她的後位。

在664年,武則天再次意外發現李治的廢后意圖,她一邊軟纏硬泡把李治說服,又把丞相誣陷,下獄害死,這是武則天在這個時期,少有的一次出手。此時李治依然是唐王朝的正統皇帝,縱然不能經常理政,但是核心大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在武則天開始參與朝政之前的前幾年,公元656年,程咬金遠征西域獲得大勝。但是因為聽了副官王文度的讒言,縱容麾下士兵殺降取財,導致程咬金被免官。此後,程咬金就基本退出了大唐的權力核心,直到665年在家中去世。

換句話說,早在武后掌權之前,程咬金就離開權力核心了,當時的李治還尚在人世,武則天自然沒有理由去殺害程咬金 。

程咬金和李治先後去世後,武則天曾擁立過兩個皇帝,但是幾度廢立,最終考慮了許多,還是自己做了皇帝。她稱帝之後,受到許多官員、親王的反對,大家紛紛出兵反抗,但是武則天早已把持了朝廷,大部分省份都聽從她的調度,於是儘管各地零星的叛亂不斷,卻總是被她鎮壓下去。

為了打擊朝中的反對者,她在京城放置了匣子,讓人們檢舉藏了事情的人,即便是最後查證不實的,也不會怪罪。於是從此官員無法安心,每天上朝都要和家人揮淚告別。在她的嚴酷的政治打壓之下,李家後人紛紛不堪折磨選擇自殺,有罪無罪都要被她送入大獄審訊。可以說,此時的武則天才是膽大至極,什麼功臣良將,只要敢和她做對,統統都是殺,就是皇室子孫都照殺不誤。

所以武則天確實在登基之後殺了人,不過這些人其實並不算是功臣,大部分都是各地造反的人以及他們的親信。不過對於程咬金而言,這一切都和他沒啥關係了。


小鎮月明


何止不敢殺程咬金!

武則天當上了皇帝之後,何止不敢殺程咬金!起碼有一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她都不敢殺。因為武則天公元690年當皇帝之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早已全部到地下去陪李世民去了。

然後就是那些在她當皇帝之前已經被她用計或者用權力殺死的大臣她也不敢殺了。因為這些都是比較高端的操作,武則天雖然能當皇帝,但是卻辦不到殺死那些已經死去的人。



武則天為什麼不殺程咬金?

武則天什麼時候才算真正開始掌握權力?是在公元660年之後,因為這時候李治的身體已經開始不能經常處理政務了,這時候活著的凌煙閣大臣就只有程咬金和李勣了。其他太宗留下來輔助李治的大臣除了站在李治這邊的,也基本上不是掛了就是在公元660年前被李治給解決了威脅。

所以題主應該問是在李治身體抱恙不能大量處理政事之後,從身體更加變差到最終昇天的期間,手上的權力也漸漸的轉移到了武則天手中,這段時間內為什麼沒有殺程咬金?



江山代有才人出,李治朝內也冒出不少大臣。所以武則天在李治受身體影響不能處理朝政之後,武則天是需要一些大臣來支持自己,同時也需要謀害一些反對自己的大臣鞏固自己的位置。所以後來就有了上官儀等大臣被殺。

但是武則天為什麼不去動程咬金呢?雖然程咬金並沒有像李勣那樣支持李治和武則天,但是他卻置身於這件事外,而且武則天在當皇后鞏固自己地位的時候,程咬金早已因自身原因被遠離了是非之心。



程咬金屠殺降卒平民且還傳出瓜分財寶因此延誤戰機被免官,之後雖然又給了一個刺史,但是程咬金最終還是想著告老還鄉算了。所以朝中各方勢力水深火熱的時候,程咬金正在家裡面安度晚年。武則天即使這時候要奪權,也不會作死的去找一個告老還鄉、置身事外的人吧!而武則天這麼聰明的人顯然就不會沒事找事去找程咬金的麻煩,因為她的麻煩在身邊,所以她在當皇后的時候當然就不會去謀害程咬金。


淡看天上月


看了這個題目有點迷茫,武則天當皇帝時,程咬金早死了,不是武則天不敢殺,是她殺不到啊!

程咬金是李世民手下愛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先入瓦崗軍、再投王世充,後降唐。

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程咬金劇照:


程咬金從年輕時起就以“三板斧”闖蕩天下,他驍勇善戰,是瓦崗寨的“混世魔王”,後來瓦崗寨起了內訌,他與秦二哥一起投奔鄭王王世充,後來他們由於看不慣王世充的所作所為,又一起降唐,成為秦王的心腹大將。

在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立了大功,被封為右武衛太將軍,實封七百戶。 武則天為了實現自己當女皇帝的野心,用盡手段,心狠手辣。

只要是妨礙她的人,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放過,反對她的王公大臣更是殺起來毫不手軟。尤其是那些反對她的臣子,如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武則天是恨之入骨,所以在當上皇帝之後,這些大臣都遭到殺害。

武則天:


老程這人是個大老粗,沒有花花腸子,對朝廷的那些勾心鬥角的事不感興趣,也不去摻合。

據說他很怕老婆,李世民登基後,給有功之臣賞賜良田、美女和金銀財寶,其他人都欣然接受,只有程咬金不敢做主,先回家請示老婆,問皇上賞的這些美女要不要接受?

程夫妻:

程咬金的裴夫人聽了大為生氣,心想老程你還想要美女?於是將老程痛打了一頓,嚇得程咬金趕緊求饒。

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後,因為知道程咬金怕老婆,她認為怕老婆的人不會反她,所以一直對老程比較寬容。程咬金為人直爽,沒有花花腸子,從不參與朝廷權力之爭,有一次別人問程咬金為何不理朝政?

程咬金說:“此事甚是煩躁,廢吾心情。”程咬金才不管朝廷裡面誰做主,誰幹政呢,他嫌這些事費心費神,聽上去頭都大,所以武則天也沒理由殺他。

我們再從時間點上看。程咬金生於公元593年,665年去世,享年76歲。武則天出生於624年,到 655年當上皇后都沒有真正掌握權力, 直到660年,高宗李治不能處理政事時,才算真正掌握了權力。

但這個時候程咬金因為殺降而受到處分,自請告老還鄉,遠離朝堂之外,武則天怎麼會想起殺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