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孫臏、白起、韓信、諸葛亮、衛青、霍去病、岳飛、徐達,誰的軍事指揮才能最強?

一觀海聽濤一


 【岳飛是古代軍事指揮能力最強者】

孫武、孫臏、白起、韓信、諸葛亮、衛青、霍去病、岳飛、徐達,誰的軍事指揮才能最強?將以上各位簡介如下:

【孫武】孫武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世代為兵將者,曾率吳國軍隊奇襲楚國郢都(今湖北江陵一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唐代“武廟”十哲之一,尊稱兵聖或孫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臏】孫臏生卒年不詳,山東菏澤鄄城人,號為孫子後裔。為齊威王軍師,輔佐齊國大將軍田忌兩次打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確立了齊國的霸業。著有《孫臏兵法》一書,唐代“武廟”六十二將之一。

【白起】戰國時秦國郿縣人,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多座,長平之戰坑殺趙卒45萬,平生為將攻城略地,斬殺六國軍卒一百多萬,受封為武安君。唐代“武廟”十哲之一。

【韓信】江蘇淮陰人,劉邦任命為大將軍,為劉邦定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協助劉邦平定“三秦”。楚漢戰爭時帥兵滅魏、趙、代,後攻滅齊地斬殺楚將龍且,討封為齊王。參戰圍殲項羽之“垓下之戰”,改封為楚王,後窩藏戰犯鍾離昧,被降封為淮陰侯。唐代“武廟”十哲之一。

【諸葛亮】諸葛亮山東琅琊人,號為臥龍先生,與鳳雛龐統齊名。受劉備三顧茅廬,未經出山而三分天下,赤壁之戰勝曹軍,奪取荊州之地。劉備取西川,龐統戰死後,率軍助劉備取得西川。為蜀漢丞相二十餘年,七擒孟獲安撫雲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出師未捷身先死,封武鄉侯。發明“八陣圖”“木牛流馬”等,著有出師表傳於後世,唐代“武廟”十哲之一。

【衛青】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漢武帝時為漢大將軍,拉開撻伐匈奴之帷幕,七戰七捷於塞北,收復河朔、河套地區,設置“朔方城”斬殺匈奴騎兵5萬,俘獲匈奴數萬,俘獲牲畜上千萬頭,封長平侯。唐代“武廟”六十二將之一。

【霍去病】霍去病河東平陽人(今山西臨汾),漢武帝時為驃騎大將軍,17歲時率800人突襲匈奴,漠北之戰斬殺匈奴七萬,共五次出戰匈奴,斬殺匈奴騎兵11萬人,俘虜招降匈奴十萬,封冠軍侯。去世之時年僅24歲,唐代“武廟”六十二將之一。

【岳飛】岳飛北宋河南湯陰人,師從於周侗,靖康之變後跟隨宗澤元帥,以宗親師徒為主幹,收編反金義軍和土匪,剿滅鐘相楊么起義,收編10萬農民入岳家軍,壯大岳家軍至20萬人。十餘年間,和金兵作戰數百次,較大規模戰役二十餘次,1140年,大敗金兀朮柺子馬一萬五千,十戰十捷取得穎昌、郾城大捷,收復洛陽、鄭州等地,進軍至開封西郊朱仙鎮。藉助岳飛的戰功戰績,秦檜力主宋金議和,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勒令班師,致使岳飛北伐“功虧一簣”,大好河山盡送金國之手。1142年,趙構首肯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殺岳飛,後來平反追封“鄂王”,追諡為“武穆”“忠武”。1221年,南宋在杭州為岳飛立“嶽王祠”,明代朱元璋取締“武廟”,各地修建嶽王廟,民間追認岳飛“武勝君”。清代統治者忌憚岳飛,追封關羽為“武勝君”,改各地嶽王廟為關帝廟。

【徐達】元末明初安徽鳳陽人,先參加郭子興紅巾軍,後追隨朱元璋,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1363年大敗陳友諒,1367年消滅張士誠,1368年為徵虜大將軍,與常遇春一起北伐,攻佔大都(北京)滅亡元朝。官至太傅丞相,封魏國公。

 誰最強是很難評定的,主要是評定的標準很多,不同的標準下就會出現不同的強者。冷清認為標準大致有這麼幾條:第一、指揮戰爭的規模大小。第二、指揮戰爭勝利且殺傷敵人的數量。第三,戰爭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第四,軍事指揮能力結晶為軍事思想。第五、指揮戰爭的性質(內戰還是外戰),是綜合評定軍事指揮能力的重要標準,對外戰爭的軍事指揮能力,是評定一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的試金石。

以指揮戰爭的規模大小來評定時,白起的軍事指揮能力最強,其他人都無法和白起相比。長平之戰,趙國總計出兵45萬,秦國總計出兵接近60萬,白起成功地擊敗並殲滅了45萬趙軍,隨後坑殺了投降的趙軍。

以指揮戰爭勝利且殺傷敵人的數量來評定時,白起一生斬殺敵軍100多萬,其他幾位都沒法和白起相比。

以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來評定,東漢末年劉備的實力是最弱的,諸葛亮輔助劉備取得荊州取得西川,三分天下有其一。三國時期,魏、吳、蜀漢三國之中,蜀國人口軍力都是最弱的,諸葛亮力保蜀漢幾十年天下,諸葛亮軍事指揮能力是最強的。

以實戰能力結晶成軍事思想評定,孫武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最強的,《孫子兵法》成為世界軍事理論的鼻祖,這是其他人無法超越的,號稱“兵聖”。

以戰爭的性質評定,孫武、孫臏、白起、韓信、諸葛亮打的都是內戰,他們指揮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並且在對外戰爭中取得驕人的成績,這就很不好說了。徐達指揮的大多是內戰,滅亡元朝的戰爭,原則上還是內戰。元朝的百萬大軍經過和劉福通紅巾軍17年戰爭,只剩下30多萬殘敗的軍隊,徐達出兵北伐時,元朝已經是奄奄一息。真正指揮對外戰爭的,就剩下衛青、霍去病、岳飛三個人,這三個人之中,衛青的軍事指揮能力,比不上霍去病、岳飛。

漠北之戰時,衛青、霍去病各帥騎兵5萬、步兵10萬出塞,霍去病的東路軍殲滅左右賢王部七萬餘眾,封狼居胥山。衛青的西路軍中的李廣倚老賣老,違抗命令翫忽職守,丟失嚮導而誤期,衛青率部與匈奴單于主力對戰,斬殺匈奴一萬九千餘眾。衛青將圍殲單于的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主要是李廣誤期造成的,一方面李廣倚老賣老,另一方面也說明衛青指揮不靈。李廣自由散漫不服從軍令,衛青就應該及時的撤換李廣,甚至對李廣以軍法從事,以免讓李廣貽誤軍機,這也說明衛青治軍“寬厚有餘”,而“嚴厲不足”,最終導致李廣軍誤期而未能達成戰役的既定目標。

霍去病和岳飛相比,都是指揮對外戰爭的佼佼者。霍去病對付的匈奴非常強大,漢武帝時期的漢朝綜合國力比匈奴更強大,霍去病只管練兵打仗,至於後勤保障和兵源軍需,都不用霍去病操心,強大的漢朝是霍去病的巨大後盾。岳飛指揮岳家軍和金兵作戰,剛開始的時候,岳家軍是很弱小的,岳飛的軍隊都是自己招募,大部分岳家軍來自於農民軍,還有土匪山賊。北宋滅亡,南宋剛剛草創,前方混戰地方混亂,南宋根本不能足額的補充岳家軍的軍餉軍需,岳飛除了練兵打仗,還要自己想辦法籌集軍餉軍需。

從這個角度來說,岳飛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最強的,這也是岳飛成為第二代“武聖”的原因。南宋對岳飛的評價是:“精忠報國”、“中興名將”,岳飛的對手金兀朮的評價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死後二十年,金國再次發動對南宋的戰爭,金軍中流傳這樣一句話:“岳飛不死,大金滅也。”原文:“逆亮南寇,胡人自為:‘岳飛不死,大金滅矣’”朱元璋對岳飛的評價:“純正不曲、書如其人”,孫中山對岳飛的評價:“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謹以此文聊祭岳飛之魂,反對新編中學歷史教科書,取消岳飛、文天祥民族英雄稱號,反對新編中學歷史教科書刪除衛青、霍去病。不管怎麼說,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抗擊的都是侵犯中原的外敵,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歷史,也不容許任何人以任何藉口篡改歷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鑑可以正衣冠”。如果你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公眾號。











冷清先生


且說這些人在天堂相聚,然後一起穿越到一個冷兵器的異世大陸並組建了國家和軍隊。這天他們正在開軍事會,由資格最老的孫武主持。有人傳來情報:

項羽和他叔叔項梁也穿越了過來,也同樣組建了國家,項梁主管政務。項羽獨斷軍權,帶一支與己方相同兵力的軍隊打過來了。

他們震驚過後,立刻開始商量對策,孫武撫了一下蒼白的鬍鬚,用山東話說道:“項羽此子深得兵家之神妙,老夫都讚歎不已!實話實說,老夫只是長於戰略,於戰術上遜於項羽。此戰,老夫不參與了,以免誤了戰事。”



坐在四輪車上的孫臏與孫武對了一下眼神,同樣用山東話說道:“我對戰術一道頗有研究,但自認仍然不是項羽的對手,我也不參與了。”

白起用銳利的目光對著遠方項羽襲來的方向,用陝西的關中話平靜的說道:“此子曾滅我大秦,坑殺老秦人數十萬,我深恨之。”

“如果當初我們建國建軍時盡用商鞅之法,今日便可以與項羽抗衡。然而我們沒有盡用商鞅之法,戰力便弱於項羽。雖然敵我兵力相等,我們卻取勝無望,平局也難。我料項羽此來,必是先看出我軍的破綻才來的。所以……”

一旁的霍去病年輕氣盛,對白起說:“白將軍說這麼多幹嘛,一句話,到底怎麼打?”

白起接著說:“我暫時還無破敵之策。打仗這事兒,急不得,更不能感情用事啊。”白起看了一下韓信:“韓將軍被譽為兵仙,想來必有過人之處。對項羽軍此來,可有什麼看法嗎?”

韓信用一貫的不羈的輕狂眼神看了一眼眾人,大笑著說:“當年韓國被滅後,為生活所逼;我母親帶著我們從韓國故都遷到淮陰,受盡困苦折磨。我漸漸開始明白,人活著所求的是什麼。我便立志要做大將軍,享富貴。”

“因緣所至,我為項羽做過執戟郎,對項羽還是瞭解的。項羽此次帥軍襲來,所謂何事?以我所知,項羽必不是來死戰的;在此異世大陸,華夏人有幾個,殺了我們他們老項家不孤單嗎?”韓信繼續說了下去。

“項羽向以君子自居,斷不會於異世大陸殺掉同族的我們。所以,我們派使者去以同族的名義談和最好。”

坐在椅子上的諸葛亮,幽怨的看了一下孫臏坐的四輪車。自從見到坐在四輪車上的孫臏顯得那麼神情自然、莫測高深,就再也不好意思坐自己的四輪車了。不坐車子讓諸葛亮覺得很不習慣,但是扇子該揺還是要揺兩下的。

只見諸葛亮儒雅的搖著漂亮的鵝毛扇,用憂國憂民的語氣大義凜然的說道:“若要出兵,亮定會做好糧草輜重的後勤保障,決不會誤了前線的戰事。”說完後,諸葛亮又搖起了鵝毛扇。

衛青一如既往的性格內向,沒有把握的事情從不去做,所以這次衛青決定保持沉默。

霍去病見自己舅舅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口。就知道舅舅不打算說話了,站起來用和白起一樣的關中口音吼道:“項羽來打,我們迎戰就是了。都是兩條胳膊一個腦袋,誰怕誰?我帶兵去和他打,我要砍了項羽!”

衛青再也忍不住了,站起來踹了霍去病好幾腳:“你的本事,我還不清楚嗎?你能耐了是不是,你不知道你能吃幾個饃,喝幾碗湯了是不是?要不是怕你娘傷心,信不信今天我踹死你?!”

霍去病怕衛青還打自己,只好坐下不說話了。

岳飛見場面安靜了下來,就說道:“與項羽硬打,我有三成的可能打成平局,打勝就太難了。我不怕死,如果非打不可的話,我願意打這一仗。

但我們為什麼要打,我們華夏內部要團結。我對華夏內部的不團結,是有教訓在先的。當年我帥軍抗金,就因華夏不團結而失敗,遺憾啊!我認為此次和項羽,能談就談吧!”


徐達見眾人都發發言完畢,自己不說話不妥。就說道:“當年我們兄弟掃平江南群雄,又北伐滅元,頗有憑藉火藥武器的緣故。現在有火藥就好了,可惜這異世大陸沒火藥啊。”

最終,因為眾人都覺得諸葛亮形象太好了。就一致決定派諸葛亮去和項羽談談,看他為什麼發兵前來。

於是,諸葛亮前去和項羽說話。禮畢,諸葛亮問道:“不知霸王此次興兵前來,是為何故啊?”

項羽回答:“天又不熱,你怎麼搖著扇子還出汗?”

“我叔父是不許我帶兵來的,此次是趁叔父不知道才帶了兵來玩玩的。

只是因為在家聽說你們在討論誰最能打仗,就因心中不服,前來看看。”……

於是,諸葛亮便告辭回去了。在會議上把談話過程給大家說了一遍,大家認真的討論了起來。……

最後,雙方決定聯合建國。在國防軍事由項羽做主,但是項羽不得插手政治。(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孫武,齊國人,公元前500年左右,一生成就在於兵法十三篇,即流傳後世的《孫子兵法》,軍事成就在於輔佐吳王率三萬之眾攻破當時大國的楚國國都,後世稱其為兵聖,其兵法被後世影響深遠。

孫臏,齊國人,活躍於公元前350年左右,孫武后人,師從鬼谷,習得《孫子兵法》,著有《孫臏兵法》。軍事成就圍魏救趙,後又以添兵減灶計破魏軍龐涓於馬陵之戰,保守估計死十五萬使的魏國退出強國之列。

白起,秦將,一生征戰韓,魏,楚,趙,大小戰役不下七十場,先破魏韓於伊闕之戰,斬殺二十餘萬,後秦轉攻楚國,逐步攻破楚都郢都,從此楚國退隊大國之列。之後,秦出兵韓國爭奪戰略要地上黨,破韓及他國援軍近二十萬,上黨成為孤城後,投城趙國,平原君進言國有廉頗可以抗衡白起。於是開始了秦趙長達三年的長平相持階段,只不過此時的將佐首領是王齕,白起並未參戰。趙國由於廉頗採用了相持的消耗戰,使得戰國內部出現了無糧草供應的局面趙王不得不臨戰換帥,啟用趙括是不得已為之的局面,趙王其實已經看到了戰爭結束時的景象,果然趙國一直害怕的情況出現在了戰場之上,秦也啟用了白起,長平之戰讓白起的名字成為了殺神的代名詞,此一役坑殺趙軍四十萬之眾,幾乎殺死了趙國全境的男子,而白起殺死趙軍是沒有得到秦昭襄王明確指示而不得不採取的戰場選擇,白起向秦王呈請攻破趙國,秦相範睢進言白起功高震主,秦昭襄王遂讓秦軍班師。之後秦又出兵趙國,白起病起不願上戰場,秦王與範商議後將白起賜死。韓信,淮陰人,秦末公元前200年左右,軍事成就,助劉邦東出,先是暗渡陳倉,破章邯於三秦,繼而劉邦以復楚之名集結各路諸侯攻破楚都彭城,項羽見楚都淪陷揮兵救援,大破諸侯聯軍,劉邦敗撤,韓信退守保存戰力。劉邦處明牽制項羽,韓信東進背水一戰以少勝多破趙軍於井陘口,主帥陳餘身死,韓信請功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允。後項羽追擊劉邦,劉邦圍困日久,不得已出逃,於小修武接管韓信手下兵士,韓信封相國。韓信備戰以攻齊國,但劉邦此時已讓酈食其已說齊歸漢。謀士蒯通進言,大將軍不如一個說客,韓信遂乘機大破齊國,齊烹殺酈食其。齊國求楚救援,楚派龍且率軍攻打韓信,信以濰水水淹楚軍,韓信盡收齊地,此時劉邦不得已分封韓信為齊王,此時韓信已功高震主,天下有其一,武涉以及蒯通都有讓韓信自立的說辭,信沒有采納。於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信率40萬大軍與楚決戰,全殲項羽大軍。功成被貶其實也在預料之內,因為劉邦不可能留下如此人物給後人。

衛青,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00年,漢朝最大的邊疆威脅來自匈奴,衛青善於以戰養戰,收復河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病逝。

霍去病,衛青外甥,少年驍勇,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各自率兵五萬攻擊漠北王庭,霍去病率兵北進2000公里殲敵7萬,俘虜匈奴一干首領,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使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的局面,保證了漢朝之後的繁榮穩定。

其餘,諸葛亮,岳飛,徐達不再追溯,不同朝代處境不同,不能同日而語。

何況中華五千年,何止如此少的英雄,近代史沒有那麼多的傳奇色彩,多少無名英雄為祖國統一拋頭顱灑熱血,有的甚至戰死他國,在緬甸,在朝鮮。多少英雄兒女為了祖國堅守在祖國邊境,他們是那樣的偉大而又平凡,不管在哪朝哪代永遠記住自己是華夏兒女,背後有一個國叫中國。

(部分資料摘自網絡,如有雷同,不必介懷,只為以史為鑑)


源點1光年


誰的軍事能力最強不好分辨。

孫武著有《孫子兵法》並且幫助吳國大勝了楚國:孫臏圍魏救趙,馬陵之戰大破魏軍,殺死龐涓,;白起長平之戰,還有和楚國的戰爭,不負人屠之名。韓信有兵仙之稱,幫助劉邦滅楚、打敗項羽,建立大漢;諸葛亮平孟獲,五出祁山雖未成功,也是國力所致;衛青霍去病漠南、漠北、河西之戰,打的 匈奴望風而逃;岳飛北伐雖未成功,那也是後方鎖限制;徐達幫助朱元璋打敗王保保,追逐元順帝與漠北。誰強誰弱真說不出來,軍事上應該是諸葛亮弱,但是治國上諸葛亮強。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能夠傳世的也只有孫武的《孫子兵法》和孫臏的《三十六計》。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孫子兵法》,後世無論哪位名將指揮的哪種戰役都可以在《孫子兵法》中找到出處,孫子被稱為兵聖確實實至名歸。有人把姜子牙或是鬼谷子做為兵家師祖並沒有什麼依據,反而《孫子兵法》能夠傳承2500多年,並被翻譯多種文字,被世界幾乎所有軍事名校作為軍事教材,可見其影響力,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橫空出世的時候,被西方譽為兵聖,當他們看到《孫子兵法》的時候,則將其改為西方兵聖。而孫武卻比克勞塞維茨年長了2000多年。

後世軍事家如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亦或是後來的李靖、岳飛、徐達等名將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也不過是影響了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他們的經典戰例是不能複製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運用他們的戰略戰術來處理我們當前所面對的戰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只有戰爭年代才可能出現名將、軍事家,如今在和平年代,很多軍事研究員或是軍事發燒友寫了大量《軍事著作》或是戰爭評論,但都沒有經過戰爭的檢驗,也只有戰爭才能檢驗軍事理論是否正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孫子兵法》傳承2500多年,經久不衰,被歷代軍事家所推崇,可見其重要性。


失去航線的孤舟


霍去病說:這場戰鬥應該如此這般的打。

白起說:幾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你一個率領800人的千夫長,廢什麼話?滾一邊去。

誰的軍事指揮才能最強?霍去病在評比開始前就被淘汰了。

O(∩_∩)O哈哈~


滄桑短笛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所指揮作戰無一敗績,尤其善於在不利情況下打敗對手。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是戰略指揮家,也是戰術指揮家。楚漢爭霸期間,沒有韓信,劉邦就不會最後勝利。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文史漫讀


孫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孫武精通兵法兵家至聖。

白起武安君法名震天下。

韓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諸葛亮鬼才謀略安西蜀。

衛青七戰七捷位極人臣。

霍去病出奇招勇冠全軍。

徐達出將入相文武全才。

岳飛抗擊外敵民族英雄。

幾位都是赫赫有名的軍事家,

但從落實謀略的才能角度來看,

孫武應該位列第一,

對外軍事謀略,對內知人善認,

且最後功成身退!


321夢迴歷史


這些人,多數是鬼谷子一派的,自己不得善終,禍及子孫,有幾個還滿門抄斬。

就不用花時間去研究他們誰更厲害了,沒有必要,要花時間想想:如何避免他們的下場。

這些人殺降戮俘,殘害袍澤,殺良冒功,為了權利財富,不擇手段。曾經輝煌一時,然後遺禍無窮。

鬼谷子的思想現在依然在為禍人間,只是現在他的名字跟上了時代,叫做成功學,為了成功不擇手段,把成功作為唯一的目的。


大鵬金翅鳥


孫武是著書立說者,在實戰方面排不到前面。而在戰略戰術方面表現突出,指揮能力最強的唯有韓信。背水之戰,打的非常精彩。

垓下之戰,雖然以多打少,韓信的戰役佈置周密,十面埋伏,項羽難逃失敗命運。

孫臏足智多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事指揮才能居二。

白起,能征慣戰。長平之戰,趙軍損失六十萬(含被坑殺的四十萬俘虜),使趙國消沉。指揮才能可居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