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一提起二戰時的德軍,首先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想必是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軍事將領,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三大名將——曼施坦因、隆美爾以及古德里安了。

在這三個威名顯赫的將軍中,最特殊的要數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不僅是三大名將中唯一一個未至元帥位置便被奉為傳奇的軍事指揮官,還是一個出色的戰略家,其始創的“閃電戰”戰術不僅讓德軍在二戰之初節節勝利,還對後世軍事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1922年,古德里安被國防部調往運輸兵總監部任職,並派往慕尼黑第七摩托化運輸營實習。在這一崗位上,古德里安接觸學習了大量有關於摩托化的知識、並萌生了以摩托化裝備將步兵部隊“裝甲化”的想法。之後,古德里安在各類軍事著作及一戰各場坦克戰等戰例中汲取經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裝甲作戰理論。

在接下來的數年內,古德里安參加了多次德國軍方組織的戰術練習和軍棋推演。透過這些演練,古德里安和他的戰車理論受到了一些軍人的認可,但大部分的人——特別是老兵,仍然認為戰車只是步兵支援武器。為了爭取裝甲兵的地位,古德里安和守舊的軍官展開了觀念上的激烈爭鬥。最終,內燃機和大炮還是戰勝了“馬匹和長矛”。隨著德國在國外設立試驗站以製造和試驗新型的裝甲戰車,在當時人數僅有10萬的德國軍隊裡,就已經逐漸建立起了一支成型的裝甲軍隊。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臺之後,古德里安看出了希特勒對摩托化部隊和裝甲部隊的濃厚興趣。在庫默斯多夫的兵工署近代兵器展示會上,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展示了他引以為傲的摩托化部隊,希特勒也對這一部隊倍感滿意。從此,他不僅得到了更多德國高層軍官的認可,還得以和希特勒走得很近。1936年8月,古德里安升任少將。也就是這一年,他開始撰寫一本闡述其對裝甲兵建設的看法和戰術思想的書:《注意!裝甲兵!》(Achtung! Panzer!)。

至此,古德里安所首創的“閃電戰”戰法基本成型。這種戰法集中運用裝甲部隊輔以步兵和地空火力,以突襲的方式快速擊垮敵軍的士氣,並最終將敵軍分割剿滅。而我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這一戰法被德軍應用於歐洲各戰線,並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1939年9月1日,德軍進軍波蘭,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而此戰,正是古德里安的“閃電戰”戰法第一次經歷實戰的考驗。

隨著猛烈的空襲和炮火覆蓋波德邊境,波軍前線在5小時內迅速崩潰。隨後,德軍的裝甲部隊快速突破波軍的後續防線,憑藉坦克、裝甲車敏捷的速度和其搭載的強大火力,勢如破竹地向波蘭縱深突破,將大量毫無組織和防備的波蘭軍隊分割包圍,並逐步殲滅。之後短短數天之內,波蘭的指揮中心和各大交通樞紐亦被破壞,整個國家基本喪失抵抗能力,陷入了一片混亂。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在此一役中,古德里安經常親臨前線,親身檢驗了“閃電戰”戰法和裝甲部隊的威力。9月5日,當希特勒來到第四集團軍接受古德里安的彙報時,他幾乎無法相信:古德里安以第十九裝甲軍消滅了三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旅,而自身只付出了150人陣亡、700人受傷的微小代價。

在之後的西線戰場,德軍以同樣的閃電戰戰術擊潰了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將英國軍隊趕回了本土。

1941年夏季,一路高奏凱歌的德國又向東發動了對蘇的戰爭。這次,德軍故技重施,在蘇德邊境不宣而戰,對蘇聯發動了突然的襲擊,而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巴巴羅薩行動”。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也以無人能擋的腳步跨入蘇聯的大地,而蘇軍潰退的狀態也並不比兩年前的波蘭軍隊體面。不過與波蘭不同,儘管大量蘇軍仍然被包圍戰術“吃掉”或逼降,但蘇聯人的抵抗並沒有停止。而閃電戰的攻勢,也漸漸地在這樣的情形下被瓦解。

到了八月份,蘇德戰場的局勢已經漸漸不向德軍傾斜了,因為就在北方集團軍包圍了列寧格勒的同時,希特勒突然決定讓中央集團軍群放棄莫斯科,轉而向南支援南方集團軍群對烏克蘭地區的進攻。儘管古德里安曾為此親自面見希特勒並一再進言,但他仍無法改變這一事實——德軍已經失去了攻佔莫斯科的機會。

之後的颱風作戰也確實如此:中央集團軍群儘管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已沒有足夠的力量擊敗莫斯科守軍和更多來自遠東地區的蘇軍。而隨著中央集團軍群的攻勢在莫斯科城下被粉碎,古德里安因此被撤職轉入預備役,直到1943年。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1943年,在經歷了斯大林格勒的挫敗後,德軍已然元氣大傷。此時,希特勒才再度啟用古德里安,讓他任職德國裝甲兵總監,以負責裝甲部隊的組建和發展。在這一任期內,德軍裝甲部隊情況一度有所起色,著名的虎式和豹式也相繼投產。然而,不甘於失敗的希特勒不顧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等人的異議,固執地發動庫爾斯克行動。最終,德軍正如意料的一樣在庫爾斯克凸角遭遇慘敗,而古德里安與希特勒的矛盾也由此越鬧越大,兩人從此漸行漸遠。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事實上,早在波蘭戰役時,古德里安就體現出了對希特勒的不滿;在德軍重返萊茵蘭地區後,古德里安就開始反對希特勒的擴張,認為希特勒應該學會“持盈保泰、適可而止”;而在對蘇戰爭中,古德里安更是強烈反對希特勒對待俘虜的政策;當希特勒干涉中央集團軍群的軍事行動、固執地發動庫爾斯克戰役等事件過後,其剛愎自用更加使得這位老派德國軍人深感不悅,兩人之間的分歧和矛盾也一再加深。

直到1945年,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關係才從此劃上了句號。這一年3月,由於不滿古德里安的屢次頂撞,希特勒以健康問題為由罷免了他的官職。不久後,德國宣佈投降,古德里安則在監獄中被關押了三年,但最終被無罪釋放。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也許這也是最令人好奇的結局。作為納粹德國最重要的將領之一,古德里安發明的閃電戰使歐洲生靈塗炭,但這樣一個人不僅沒有被送上絞刑架,反而被無罪釋放,這其中的緣由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古德里安治軍優良,在他的治下並沒有發生虐待俘虜或屠殺平民的行為。作為軍人的他非常重視軍人的榮譽和紀律,這也是為什麼他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普通的將軍、而不是黨衛軍那種殺人的劊子手的原因;其二,是因為古德里安等優秀將領具有的軍事才能受到了歐美等國的重視,如曼施坦因在戰後就曾出任聯邦德國國防部的軍事顧問,而古德里安則因在裝甲作戰上的能力而被西歐各國重視。

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幫德國“打下”大半歐洲,戰後卻判無罪

晚年時,古德里安的生活其實和普通人無異,唯一的不同,是他出版了自己的戰爭回憶錄,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二戰中的德軍更加真實的一面。

當戰爭結束、硝煙不再,昔日威風八面的將軍也只不過成為一個普通百姓。在戰爭年代,軍人為了平息戰火而奮勇向前;在和平年代,軍人為了制止侵略而磨礪不息。我們觀古德里安的軍事生涯,其實讓人最感動的一點,就是他不贊成希特勒的擴張和屠殺,這也是他最終得以獲得我們客觀評價的原因。因而,當我們回首烽火往事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和平,才是人類最難得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