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道德文明,西方人講究哲理效應,它們之間有何本質上的區別?

非假追真


個人認為是殊途同歸的。明道知德就是哲學。而且是相對論的哲學!

現代人以為,道德者修身養性,為善不為惡,即是道德。其實這不完全是道德。所謂道德,道為體,德為用。道得則德具,德全則道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儒家說,德備則心正,心正則身修。也就是說,有德要心正,而心要正則要明道。道不明,又如何心正而身修且有德行呢?所以儒家是不明道的。禮儀仁智信,不明道的執著,這些都是下德。

道教講,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出自《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也就是說,要有得要先明道。何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還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原始,太極,混元都是道生。這些不都是哲學嗎?

再有一陰一陽則謂道,這些不都是哲學的範圍嗎?

明道而後識德是迴歸道的途徑,這才是道德。

什麼是德呢?

老子說,上德者無為,下德者有以為!什麼意思呢?

也就是說,真正有德的人,明白萬物是道生,道乃無形無相,無我無人,但卻愛一切人,包一切物。他的德是無別無私的大愛。是沒分別執著的。如果有德的人,行德行卻不執著德行。因為他是明白與道是一體的。乃至忘了自己,只有大愛。這才算真的有德。其他的都非是真有德的。

這才是我們先人說的道德。這比起西方的哲學要高深的多吧呵!但都是哲學範圍內的。只是我們的哲學,包括了自然哲學,宇宙哲學與生活哲學的,完美統一。而西方哲學就顯得膚淺很多,很多!

所謂殊途同歸,只要西方哲學一直思考下去,一定也會與我們祖先的道德思想融合的!

由此可以明白,生在華夏有多麼幸運。因為我們有很智慧的先人思想可以走小學習。如果生在華夏,而不學習瞭解我們的文化,實在可惜!更是可悲!


德和世紀


這種問題,關鍵不是誰有什麼,而是要強調誰沒有什麼。

有個很詭異的設定,就是要在中國與西方之間設定一個對立關係,一定要不同而且還要對立,而且最終基本上都是褒“西方”而貶中國。


什麼道德文明與哲理什麼的,只要是有益有用的東西,無論哪個文明都會追求,不會視若無睹。

道德文明,西方不追求?他們的philosopher,哪個的著述中不濃墨重彩的定義、論證“道德”?中國不追求“哲理”,單止你說的道德本身就是哲理,對於客觀物理世界,中國人已經在當時的觀測技術條件下,做出了充分甚至超限的觀察、測量和應用,談什麼“不講哲理”?

相反,你看看自古至今的philosopher,那說的都是“哲理”?就那“philosopher只應施為不應被施為,只應令他人服從不應服從他人”的“哲理”?就那“他人即地獄”是“哲理”就那“我是太陽”?

可真夠哲理的。不過他們可能不曉得這句哲理:

喜淫辭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不管是中國的道德文明也好,西方的哲理效應也好,都是“迷魂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看問題不能被忽悠,要看現實。

社會現實就是:人人是否有飯吃,人人是否有房住,看病是否不要錢,老了是否有所養,窮富差別是否不很大,爾虞我詐、坑蒙拐騙偷、貪汙腐敗等社會醜惡現象是否很少,越來越少。

總之,看社會進步不進步,就要看社會上剝削人、壓迫人的現象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空談理論沒有用。


雲門磐石


中國人沒有“道德文明”之說。

道德,現代詞。道與德,古人是分別論述的。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說明諸子百家的“道”是不同的。道,似一種觀念、主張。

道家《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即,道生萬物,德畜養萬物。道。似母體。德,似養花的容器,畜牛馬的牛欄馬廄。

儒家《論語》,“朝聞道,夕死可矣”。道,似乎為“道理”。“為政以德”,德,是統治者有德,不是現代人理解的,要求任何人要有道德修養的意思。

西方的哲理,不多說,只能說,與中國的道與德,風馬牛不相及。


趙日金141


不同在於,西方再找回自己的思考,哲理當中,中國在做回自己當中。可是他兩個也是相同的,因是表裡關係存在著,及人類各地都不可能少了其中一個。就中國把道德容入儒,納入當今科本中教育,既需要理學支技,不能說中國有道德,沒理學,也不能說外國有理學,沒道德。他是相復相成不可分的。只是中國與西方內在本質的差異。

2019,4,19


英明46671出入處世間


何謂道德?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束縛了國人兩千年。創生物質和精神文明資源為道,爭取擁有亨用物質和精神文明資源為德。失道而後德,我們不能創生一粒種子和一片樹立,所以道己不存,有效的體力和腦力勞動算是"道″之殘跡,而德是人類的最高境界人類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活動指向一終極目標爭取擁有亨用物質和精神文明資源,無論善惡智愚都是如此,不過手段不同而己。道可道,是非了,當人類能夠創生製造改造物質和精神文明資源的時侯,人類也就突破了生老病死罪惡迷惑而長久地亨有愛情和喜樂。


陽光明貞


道德合情卻往往不合理,中國人重人情親情勝過理法是常態。西方人重理輕情,多以理行事——如子女18歲就自立創業謀生不啃老!中國的老人現今大多成了子女的奴才,尤其農村老人多勞動至死……。


劉禹均


區別在"人情”上。


夕陽44075


保守遵遁與敢做爭取!

怕字在前與敢字在前!

是兩個不同的生存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