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拜讀過最狂妄的詩詞是什麼?

林下有閒人


讀過最狂妄的是辛棄疾的《西江月·遣興 》: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首詞寫得別開生面,體現出詞人的狂妄:

一狂在醉酒。詞人忙著喝酒,終日醉酒。他沒工夫發愁,整日開心歡笑。天天醉酒,天天歡笑。非常狂妄。


二狂在讀書。詞人讀書,讀著讀著,最近領悟到古人書中的話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錯了。否定一切古書,狂妄至極。

三狂在與松對話。以松樹為友,可見知音極少。自己醉後搖晃,卻以為松樹擺動;明明是自己扶著松樹站起來,卻說松樹要扶他;最後是用手推開松樹,命令它走開。這一動作,妙趣橫生,又極其狂妄。


醉酒之狂,詞人沒空發愁,恰恰說明愁緒很多。這裡是反語。詞人當時閒居在家,英雄無用武之地,是無法排解內心的苦悶和憂愁,姑且借酒澆愁,借醉後的笑鬧來忘卻憂愁。

讀書之狂,是詞對現實的不滿情緒而故意說的偏激話。辛棄疾反對投降,反對分裂,主張抗金復國。可是這一主張被南宋朝廷中的當權派否決,從反面指出了南宋統治者完全違背了古聖賢的教訓。

對話之狂。這次醉態不拘形跡,寫得非常逼真,表現詞人對當時現實的一種反抗,也表現他獨立不倚的倔強耿介的性格。

本詞借一次狂妄的醉酒、狂妄的讀書感悟、狂妄的對話,表達對自身處境的不滿,對南宋朝廷的不滿,抒發了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憤。


融融118


最狂妄的詩詞,非李白和虞世南莫屬。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小哥哥簡直狂上了天,他好像是傳說中的大鵬,展翅一飛,即刻鵬程萬里。



天寶元年,42歲的李白得到了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

他以為一展宏圖的時機到了,興奮異常,回家殺雞宰鴨,飲酒作詩,與妻兒話別,大筆一揮,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彷彿聽見了李白的縱聲大笑,他西望長安,大喊一聲:長安,吾來也!

李白就是李白,千古第一詩人,我行我素。

到了皇宮,見了皇上,依然瀟灑風流。

寫詩時,高力士為他脫靴,楊貴妃為他研墨,狂妄自大令人驚歎。

杜甫道: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你看,連皇上來了李白都不屌他。

更別提那些達官貴人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我等凡俗之人,為五斗米,競相折腰,一路低到了塵埃裡,真是慚愧啊。



另一個狂人就是虞世南了。

以前不知道他是誰,但讀到——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被嚇了一跳。

“居高身自遠,非是藉秋風。”

我的叫聲傳得很遠,不是藉助了秋風的力量,而是因為因為我站在最高處。

這個人是誰?這麼拽?這麼狂?

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虞世南曾為宰相。他身居高位,名滿天下,靠得不是別人的吹捧,而是自己的實力和才華。

能寫出這些狂妄自大詩句的人,都有驚世才華,有睥睨天下的本錢吧。

也許我們平常的人,只有青春年少的時候,才會高傲得不知天高地厚。

等我們擁有了成熟的心智,便遠離了曾經的年少無知。


夏途途


詩人狂傲無羈,應首推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後被國人譽為“詩仙"。

李白《廬山謠,寄盧待御虛丹》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我本是楚狂人陸通,唱著鳳歌勸孔子別去做官,要向楚狂那樣,手拿綠玉柺杖,遊覽名山,過隱居生活。無拘無束,何其瀟灑。

李白另一首詩《南陵別兒童入京》曰: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舞起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釀好的白酒剛開壇我從山中歸來,

黃雞在秋天裡啄著穀粒長的真肥。

呼喚童僕為我燉上黃雞斟上白酒,

兒女們牽著我的衣衫圍著我嬉笑。

一面高歌一面痛飲示我自慰心情,

興醉舞劍的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

為何不更早的時間遊說萬神之君,

快馬加鞭催我直奔那遠去的路程。

會稽愚婦看不起那貧窮的朱買臣,

我將告別家鄉西去長安獲取功名。

仰面朝天放聲大笑我走出了家門,

我怎麼會是長期埋沒於草野之人?

最後兩句詩人把自己狂傲不羈,揚揚得意自負的心理和躊躇滿志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就是我讀過最狂妄的李白詩!


棠城流沙


狂妄,是指極端自高自大;十分囂張,目中無人。

有這種性格的人,對自身和他人、社會的認知極度扭曲,自我膨脹到了極點,把別人看低到了極點。

所以有些網友說李白、蘇東坡、辛棄疾的詩詞狂妄,我是不認同的,人家那叫狂放、狂傲。

比如李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算狂妄嗎?李白本就是謫仙人,這還是大唐詩歌界公認而非他自封的。

我認為真正狂妄的詩詞,是《水滸傳》中宋江寫的反詩:

心在山東身在吳,

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確實有幾分手段,但是離黃巢可差遠了。

據史書記載,黃巢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五歲時候便可對詩 ,後來更是帶領軍隊攻破長安。

宋江呢?不過佔據了梁山泊彈丸之地,手下一群烏合之眾,剛剛站穩了腳跟就急著招安,被朝廷利用攻打方臘,損傷大半,最後一眾兄弟死得死,走得走,自己喝下朝廷賜的毒酒。

宋江與黃巢相比,一壑一丘,甚至一地一天。但他在詩裡竟敢說黃巢都算不得大丈夫。

這還不算狂妄嗎?簡直狂妄之極!


磊落故人


說起狂妄的詩詞,李白和蘇軾兩位特別擅長,也是豪放詩詞裡我們最常見的。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些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特別想說一下黃巢,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善騎射,也略通筆墨,五歲時作詩一首《詠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年齡雖小卻雄心萬丈,然而在科舉路上屢試不第,在一次落榜時,作了一首詩:《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向來賦菊的人很多,像這樣殺氣騰騰的景象還真不多見:等到秋天,菊花一盛開,所有花都凋謝,整個長安城菊香沖天,滿城的菊花猶如無數個披上黃金甲的戰士!從黃巢起義失利後,為洩恨和解決軍糧,下令屠sha河南、山東平民的事情,更增加了這首詩的狂妄和狠辣。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沒有最狂妄,只有更狂妄,黃巢江湖草莽出身,一路戰鬥做到皇帝,算是很厲害了,但有人不服——宋江不服: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你黃巢要做青帝,我宋江也有凌雲志,但從後來宋江的所作所為來看,並沒比黃巢更丈夫。

據說黃巢並沒死,而是穿上僧衣出家了,寺中還留有黃巢的一首詩:

猶憶當年草上飛,鐵衣脫盡掛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憑欄干看落暉。

比宋江寫的好啊。


整形醫生趙麗紅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

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

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狂,是一種傲氣。狂妄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就是作死。這首詩就是《封神演義》中,紂王看到女媧娘娘塑像,想入非非,口吐狂言,也終於惹禍,致使妖魔作怪,遺失大好江山。


江上弄舟


平生進退如飆風,

一睨人才天下空;

獨向蒼天橫冷劍,

何必生吾慚英雄。

——出自《霹靂布袋戲 傲神州》

另附年少輕狂時隨筆寫下一首,獻醜

獨步星涯一扁舟,

不任江湖水自流,

統教三軍全在手,

氣貫天下文武候。



皓宇鯤鵬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昭空閒人


辛稼軒的詞!


紛吾內美


倉央嘉措的詩詞很狂很動人

走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西域最大的王。

明明是一個出家之人,可是仍然有一顆期待愛情的火熱的心。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

歡喜


我讀倉央嘉措的詩詞才上高中,很理解不了為什麼出家人會六根不清淨,況且他還是達賴,是布達拉宮最大的王,雖然現在我也理解不了,但是他的詩歌確實很感人肺腑,如果他不是和尚他一定會有屬於自己最美好的愛情。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