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中學生問:“現在學習這麼累,將來走上社會還要那麼累,人究竟為什麼活著”時你會怎麼回答?

喻18018121356


出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既然來到這個世界 就要努力雁過留名,人過留聲

即使自己達不到 也可以努力幫助別人實現這種願望 比如幫助自己的孩子

如果感到很苦 就要想方設法擺脫很苦的境地 人生在世 即使不能實現功名 至少努力讓自己過得舒服舒心 活出自己 這也是一種成功

死是每個人的終點 但是 有人死得心甘情願 有人卻死不瞑目

做一回人 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是不是一種遺憾呢?!

生而為人 本身相比其他生物 就是一種幸運了 如果不好好珍惜 活出自己的價值 實現價值最大化 怎麼能心甘情願死呢?!

根據辯證唯物主義 理想社會就是一個能夠實現人的最大發展的狀態 而目前 很多人由於種種限制 不能好好學習充電 繼而發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過得憋憋屈屈 那現在的所有人 是不是有義務為創造理想社會努力呢?!

人人努力 建立每個人都能夠充分成長壯大發展的社會 那麼每個人都不會枉活一世 人類社會才能持續爆發自己的“核能量” 才能把生命出現的偶然轉變為必然 才有可能成為宇宙的主宰 實現永恆

把自己放進人類整體去看 就會知道人類還面臨著很多嚴重的問題 比如天氣我們就不能控制 而是被天氣左右;地球的小小變化 就可以對人類造成滅頂之災……

恐龍的時代照樣難逃滅亡浩劫

“萬物生長靠太陽” 那麼太陽能永恆嗎……

視野放到人類的角度 每個人都會覺得其實生命有多麼脆弱 多麼需要呵護及發展壯大 每個人都會覺得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一輩子根本不夠活的”


方格主8現場悅讀


人究竟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何在?的確是高中生會糾結的問題。

我高中時在一所省重點高中就讀,高二有一次語文我考了個倒數第一,同桌正數第一。老師在評講試卷時我和同桌正為某個哲學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快60歲的語文老師異常生氣,手指發抖的指著我:“你,出去!”我無所謂的走出教室(青春期的人有時真是無可救藥),走到操場上,找個草坪躺下來曬太陽,眯著眼睛望著碧藍的天空,突然良心發現:不管你自己有什麼想法,不管別人了不瞭解你,讓一個快60歲的老人這樣生氣都是不對的。

我爬起來去寢室洋洋灑灑寫了四頁紙的論文,論文的主旨是:生命的意義在於沒有意義,人生是一個遲早都會落幕的過程,每個人都會走自己的路,別人只是風景。老師您想開點,為我這種處於人生特定階段的熊孩子生氣,不值得。我讓我的同桌——語文課代表把這篇文章交給老師,老師讓她轉告我:“人要學會適應社會,上了大學後不要這麼另類。”

看了那篇文章,老師就預言我能考上大學,的確,我是考上了,但考的大學並不怎樣。我高中的同桌、室友兩個清華北大,幾個985。後來,我們的人生軌跡也截然不同。他們有的在美國谷歌,有的是大學教授,生活穩定收入穩定,職業受人尊敬。而我呢,只能混跡於民營企業,一次次創業掙扎求存。被逼忍氣吞聲,受了很多無妄之氣。

工作後,我們的共性是——我們都很努力,工作時間遠超996,隨時都在工作的狀態,區別是:工作,如果只是為了生存,8小時都累;如果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為了成就感,那工作就只是一種習慣,雖然累,但很快樂!

人活著就是一個不斷認知自我、認識生活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痛苦還是快樂,高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正如龍應臺所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


丁泳心職場老梗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活著本沒有意義。這是我的觀點,我以前高中的的時候也一直有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年寒假我看了餘華的活著。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裡邊的主人公千金散盡,家破人亡任然要活著?甚至到結尾他仍在耕地為了掙口糧食,為了活著。在看小說的過程中我曾不止一次的想過,要不就放棄吧,沒有人會怪你,沒有人會說你不勇敢,沒有人會說能更承受你生命中的一切。但他從始至終想的永遠是怎麼活下去,從沒想過去死。活著本來就沒有意義,想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一樣,但累並不能算是我們放棄生命的理由,人本來就應該是艱苦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像修行,像那一個個不停行走不停叩拜的朝聖者。當你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以後你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累是活著的常態,放鬆和快樂才是生命中彌足珍貴的東西。

影響我的第二本書叫我與地壇,史鐵生在裡邊說,出生是一個不可爭辯的的話題,的死亡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弄清了死這個問題,剩下的就是好好思考如何去活著。這使得我不再去思考什麼生活,什麼宿命。我認為大多數的人受困與生活的意義,是自己在為自己設限。用老祖宗的話來說大抵是庸人自擾之,抑鬱症也大多是自己走不開自己為自己設的局。史鐵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只用去考慮怎麼去活而不用去考慮活著的意義。而這些就是活著的意義。


昂比利吾博


這麼多人回答,本不該說些什麼。但這個問題觸動了我,因為我在小時候曾經糾結這個問題很長時間。如果大人們覺得通過講孔孟之道,講道理,作為孩童時的我們就能想明白這個問題,那我想孩子們也不會產生這個問題。

在我上學那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沉迷於這個問題,老師同學家長們通過各種方式勸說我,但我覺得她們說的太片面,她們根本不懂我。

直到我漸漸長大,有那麼一段時間完全放鬆自我,每天起床吃飯,打遊戲,四處閒逛,不去操心,不去思考,晚上看手機直到困的不行再睡。開始我覺得這種生活好愜意,好舒坦,一點都不辛苦,一點都不累。

然而日子一點點的過去,沒多久,我就又迷茫了,我發現自己活著好無聊,好沒意義,像行屍走肉一般。因為不吃苦,所以我覺得糖不在甜,因為沒有壓力,所以我覺得幸福不在幸福,因為沒人督促,所以我覺得自由反而比牢籠更加束縛。

也就是那一段時間我想明白了,人活著就是不斷的失敗成功,人活著就是累的精疲力竭,然後狠狠的睡上一覺。人或者就是要大起大落,披荊斬棘,要不和死了有什麼區別。

如果我的孩子問我這個問題。我不會給他講大道理,我會問他,你覺得怎麼生活不累?如果他說天天打遊戲是幸福,那我就在假期讓他天天玩,從早到晚不停歇,直到他感到疲憊為止,;如果他覺得自己天天出去玩是幸福,那我就讓他像上班一樣每天早上起床去處,晚上下班回來,直到有一天他感到迷茫為止。相信我這花不了多長時間。當他再度迷茫時我會告訴他

什麼是累?累就是有一件事你一直再做,做到十分厭煩。

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在你為一件事厭煩時,忽然有了改變它的途徑。

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就是為了不要有和死了一樣的感覺。



話匣子紅追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想說兩句,其實在人的成長中,可能都會被這個問題困擾過,我兒子六歲的時候,就問過我一個類似的問題,他說,人早晚都會死,讀書還有什麼用啊?

當時我特別震驚,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屁孩怎麼會這麼消極,問出這樣的問題呢?我跟他講,因為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活得更好。孩子一根筋,還是問:“那最後不都得死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仔細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也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就明白了,生活不僅有勞累,也有喜悅,只有辛勤的勞作,才能有收穫的喜悅。

想到這裡,我就對兒子說,“你喜歡看書嗎?”孩子回答喜歡,我又問:“你取得了好成績,發了獎狀,獲得了獎品,你高興嗎?”孩子說當然高興了。我告訴他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了,讀書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因為你好好讀書了,付出了努力,你獲得了成績,受到了表揚,所以,你會高興,會有成就感,你就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感受。最後孩子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有些道理,別人說太多都沒有用,只有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生活閱歷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沛澤媽讀心理


關於教育——在學校裡吃得苦,是這輩子最甜的藥!

高中生學業負擔重,這是不容置疑的,因為人正在漲智力長知識的的時期,如果不動腦子,這輩子就完蛋了!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班主任,我也經常遇到這樣不願意動腦子、不願意動手動腳的學生,這樣的高中生,通常來說脾氣還很大,一言不合就是“我不念書了!”

去年我帶高三,自習課上發現有個學生在教室裡玩手機,直接奪了來——沒收手機不要指望學生主動交出,一定要乘其不備搶過來造成既成事實!

下課後,這孩子找我要手機,我說學校有規定,不能帶手機,更不能玩。學生問,怎麼能還我手機。我說你不念書了,我就不得不還你了!這孩子說,我這就收拾東西,回家!

一個星期後,家長帶著孩子來了,求我再讓回來。我也沒辦法,只好接受。我問孩子,你怎麼想通了?他說,父母親戚勸了四五天都沒用,鄰居過來說了一句“上班了老闆說你一句,你就回家?哪有那麼多人慣著你!”

和問題中的話題一樣,在學校要守規矩,上班了還要守規矩,還不如死了可以分解成空氣最自由!

人在這個世界生活,就是要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這個世界的規律和規矩,都是可以為人類活得更好!和世界和解,就是讓自己人生更美好。

人活著很累,但死了更無聊!

人活著很累,這就是世界的基本規律。面對這條規律,就兩條路:第一條,想辦法不累,那就是體力腦力交替使用,比如用更強大的機器代替人工;第二條,想辦法在勞累中尋找樂趣,比如記住自己所有的收貨和成績。(有了挖掘機,再不用揮鐵鍬那麼累了)

關於人生——累有累的活法,不累又不累的死法!

累又累的活法,這裡我要將雷軍雷布斯的故事。

一次雷軍的訪談節目中,他說道他幾乎每天都有十幾個會議要參加,每天的日程安排滿滿的,甚至經常沒時間吃飯。當他說這個話的時候,我都替他發愁,可是他那種淡定和從容,讓我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雷軍這個人,長期擔任了金山軟件的高級工程師,在40多歲時,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環遊世界的他,選擇了創辦小米公司,當然還成了一個天使投資人。在外人眼中,這個人真的是沒事找事,不嫌累嗎?

也許在雷軍這樣的成功人士眼中,累,或者,忙,才是人生的真諦吧!

生命在於運動,也可以理解為生命在於勞累。

不累又不累的死法,我要講講楊鎖的故事。

看過這樣一篇文章《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父母的溺愛是最殘酷的謀殺》,這個23歲在家餓死的小夥子,就是楊鎖。

楊鎖8歲的時候,還懶得不想走路,都是父母用扁擔挑著走。楊鎖嫌學習累,那就不學回家來。母親叫他去打工,反而被他暴打一頓。18歲時,母親積勞成疾而死,再沒人慣著他。

同村的鄰居有時候可憐他,給他送點吃的,但看到他那懶洋洋的樣子就氣不打一處來。“給他飯吃,他都想讓你直接喂到他的嘴裡”鄰居氣憤的說。

楊鎖懶到什麼程度,為了吃飯,他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為了取暖,他把家裡能燒的全燒了;即使大小便都是在家裡挖個坑解決。

一個冬天的雪夜裡,楊鎖就餓死凍死在了家裡。他的一生,從來沒有體會過勞累的感覺,也從沒有感受到人生的樂趣。

選擇累,還是選擇懶?這是一個人生觀問題,值得重視!


歷史知事


想想現在學生比我小時候確實很累,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時物質條件不是太好,可是大家都能感到生話工作學習很滿足幸福,大家一起為祖國建設出力,個行個業搞勞動競賽,爭當先進,不計報酬,就連我們學生也經常參加社會勞動,能為社會做點事都感到光榮,學生都有一個目標就是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對國家和社會充滿信心!可是現在不要說學生不知為什麼活著?大人都搞不清自己為什麼活著?真是無語!


用戶2483075493444


我今年八十八歲了。我的感覺是,讀書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快樂,怎麼會累?回想當年家窮讀不起正規小學,只半工半讀,混了三年私塾。後用一本升學指導自學三月,以同等學歷考上了簡師,用打會籌資之法入校。讀了不滿四期,就被調出參加工作。心不甘啊總想繼續書,為此鬧了不少情緒。遭到處分。年輕人,今天有義務教育,你又讀了高中。巳是半個秀才了。讀書是老一輩人求之不得的事。就是目前也有為考不上高而發愁,而提前去打工,孩子,珍惜吧,深入進去就只有快樂而旡累了!


老當益壯4545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無數次,我們到底活著是為了什麼?

我記得自己在初中的時候,可能青春期,當時希望地球爆炸,全都滅亡!因為這樣,親人之前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傷心!當然地球不會爆炸,而我也還在活著,而且成了倆娃的媽媽!

現在問題變了,變成我為什麼要生娃?自己累,孩子也累?問歸問,累歸累,依然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照顧這倆小娃娃!總不能把他倆塞回去啊!

在我全職後,研究對象更多的是孩子,而自己如果說全職後有什麼收穫?應該就是倆娃健康快樂長大,而我也在因為他倆不斷的學習相關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做一個積極樂觀努力的媽媽!

有時我在想,也許沒有他倆,我還處於另一種活法和另一個精神世界,有了他倆,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另一種生活和精神世界。

我時常和孩子爸爸說,為了孩子咱得改變一下自己,積極正能量,要做孩子的榜樣。話說出來,突然覺得自己找到了為啥生娃的答案,那就是讓自己變得更美好!不辜負娃娃選了我們做父母!

回到我們為什麼活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其實人生活著有苦有甜,不可能一直累,也不可能一直輕鬆,現在的累是為了以後的不累。累與不累也是相對!而活著有時是一種感覺!一種很主觀的感覺,而累不累也可以去選擇!

知足常樂,知足中努力尋找內心的舒適感!知足中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確實不易,且行且珍惜!😘


佳航媽媽愛佳航


我以前覺得碌碌無為的過這一生,會遺憾的死去,我以為子女教育不成功也會給我落下終身遺憾,但是世事滄桑,當一個人經歷過太多人生起伏,為之而奮鬥的目標突然失去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碌碌無為的人有著自己的愛好,也許是喝酒吃肉,也許是打打麻將,但是他們仍然是幸福的,而我自己卻越來越糾結和痛苦~~~我反倒羨慕起他們看似平淡的生活~

所以人是沒辦法按照一條公認的路獲得自我的滿足的,雖然說學習很累,生活以後也會很累,那麼我們又為何要這樣下去呢?

這問題問的太好了~~~

是的,學習很辛苦,是我們必然要經歷的蛻變,我這樣和孩子說,他其實並不懂得,他苦苦探尋,你給到他的即使無比正確也不會被真正的感知,他不會明白這裡面到底為了什麼?

我們換種方式來講一個故事

獅子要想成為獅王,它會怎麼辦?

動物想在他們的群體裡獲得更多的時候,他們怎麼做?

人在群體中想獲得更多的時候,怎麼辦?

想獲得更多嗎?

想的話,去做

如果不想,我們看看我們目前最想做的是什麼?

帶著他去做,如果是遊戲,娛樂,玩,那麼一直玩下去~~~看看會有 什麼反應?

沒有人陪他玩的時候他怎麼考慮問題?是繼續一個人玩下去,還是回到學校找人來陪他玩?

前者的話,引導自身創造價值,挑戰玩的時候的進階問題,引導不進階沒有成就感,沒有意思,對嗎?

後者,引導思考想玩的好,有人陪你玩,要怎麼做?怎麼做,讓你的朋友喜歡和你玩?

要麼你學習好,要麼你有趣情商高~

前者,直接引導學習,後者繼續引導情商高怎麼讓自己多方面讓其能夠讓更多的孩子佩服你,獲得榮譽感~進而引導學習~~~

人最重的是幸福,安然的享受幸福,成為自己要成為的那個人,沒有束縛的自由的馳騁,做自己想做的事,快樂的活下去,而不是揹負太多,自己還是伴侶,或者父母的,都無法讓你真正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