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字怎麼看怎麼不好看,高手指點一下,到底好在哪?

梨花書院


米芾首先是一個狂士。

他噴過柳公權的書法,噴過顏真卿的書法。

作為宋四家的書法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自己的個性和魅力。但是我們後人不要一味的去崇拜,要有自己的感覺和鑑賞力。當然了,我們的鑑賞力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我們經過大量的閱讀和臨帖之後,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
因為書法不是印刷體,所以就沒有那麼工整。我對米芾的書法存在保留意見。


米芾的書法也不全是精品,大多數的字動態有致,有些還有加強的地方。

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趙孟頫的書法
,趙孟頫的書法運筆軌跡清晰,點畫精到,遒美峻拔。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審美,不過趙體書法我是百看不厭。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確?歡迎批評指正。


京東千里行書法


首先你得搞清你為什麼覺得他的字不好看,大概是總體上覺得歪一個倒一個的,個體字是橫畫豎畫都不是距離平均的,甚至沒有相姿態的筆畫,對不?那麼,我告訴你,這是看慣了歐、柳、趙之後,甚至是當今世個看慣電惱複製模之後的審美。而書法高手追求的是什麼?一,是對古有高度的傳承,二是有高度的自然的發展,三是從中反映的逸趣。承繼是技能的事,發展和逸趣是天斌異秉的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他需要有製造矛盾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有解決矛盾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不敢越雷池一步程序式的輸入與輸出。

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圖中可看出米一面在尋求整勢的變化與平衡,一面尋過字之間在橫勢和縱勢的變化與平衡,同時還在追求字內的變化與平衡,當然這都必須在高技術條件的創造,否則,不再是書法。

米芾被歷史承認不是沒有道理,既然你覺不好看,就應當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一下是否都懂這些道理,這才是現代人書法審美要解決的問題。




曾凡平10


本人也是初習米書,認識不深,簡談體會:

米書的可賞性首先表現字的張力,由於其刷字特點,顯得用筆非常爽利,難怪蘇軾贊米芾字“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其次米芾的字其筆法出自二王,但已將二王方尖一路筆法極致化,從而呈現獨特的個人風貌,比如方切、蟹爪鉤、搭接、急振以及強烈的提按等,可以說米芾的行書的筆法技法在各種書家中是最複雜、難度也最大。

所以欣賞當你解讀米芾的書法時,會發現其內涵相當豐富,越看越有味道,而不是其它書體,看起來只是第一眼的感官。




麗象開圖


米芾字不愛看,給指點到底好到哪裡?

首先讀米芾的帖子,瞭解書寫的特點,善寫行書體,
這一幅書作,就不好欣賞,因為行草,初入米芾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皆說好,而就是不知道妙在哪裡。

此時期的行草有了爛漫無比,筆畫盡變化無測,瑧熟的筆法,從心所欲,筆墨點畫一如脫兔,馳駿,點畫有其規律可循,此幅意氣風發,迅疾利落,草意多,爽快盡情。

這都是書札,因此所寫符合自己的隨心,不刻意書寫法度性,因此欣賞必有一種難以捉摸,但是總有米芾刷筆之意。鋒出八面,很能體現出米芾的是寫特徵,二王的法,自己的意,由此感悟,從中規的米芾行書,都是俊美筆畫,筆狀溫潤,兼有爽快的快筆速出,即刷。放筆有翻而提筆外拓而勁爆。故從中有了結體的抑揚呼應。顯得書寫飄逸與勁足。意趣寓筆墨中。米芾學王獻之的簡散之筆意。風流倜儻之氣。

米芾喜歡石頭,拜奇石而藏,藏晉墨,常年不娶媳婦,到了中晚年才成家。怪癖,潔癖,除去魏晉風神有崇,其他皆有排斥,米芾於法嚴謹,沒有亂來一筆,一生玩味翰墨。


狂喜淡墨a


米字在書法發展史上是個很特別的存在,很怪異但是又很主流。

先簡單科普一下書法史!晉唐時代是以法度為先的,而到了宋代書風大變。宋代講究的是意境。當然了,這也可能是後世受米蒂的影響而作出的一種主觀評價。

下面開始談書法。

宋四家原本指的是黃庭堅蘇軾米蒂蔡京,後來因為蔡京名聲欠佳,於是改成了蔡襄。現在看來,宋四家各有所長,惟獨蔡襄毫無特色。總體來說,個人認為,米>黃>蘇>蔡!

宋代書風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是書法史上不可抹去的一座豐碑。直接影響了明清時代的書法創新。直到今天很多所謂的“書法家”都以為尚意就是什麼亂書射墨什麼的!呵呵!

答案就一句話,想看懂米字須深入學習行書!

舉個例子,米字看似顛狂,其實謹守晉唐法度。比如左鉤,就是取法《蘭亭序》。它並沒有逾法。

總之一句話,想看懂米,請先練行書。有點水平了以後,您就會發現,米字超難練。近代以來,只有周慧珺老師得窺門徑。

一家之言,謝謝!


如是我聞83524526


談到米芾法夲人沒有過多涉及古人的書法

也不好妄加評論,下面講一下個人看法不

對之處請方家指正。

1,米芾是宋代四大家之一,既,蘇黃米

蔡,他位列第三並且是當時的高官很受皇

帝賞識,並授書畫博士。

2,米芾五體皆能,又是畫家,理論理家

等涉及範圍廣字有二王,和顏字的味,在

當時名氣之大。

3,就書法而言據後人評價他的書法作品

略勝蘇軾一點,然當時蘇文學,畫,比米

高一點。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沒第二,所

以說沒有可行的定論,如果拿王右軍的書

法與顏真卿的書法,能說誰寫的好,這誰

能說的清。

4,米的書法好看不好看的問題夲人認為

今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作品

好與不好,這就與個人的審美觀有關,有

的人喜歡王的行書,有的人喜歡歐的楷書

還有的人還喜歡鄧石如的篆書,等等不己

正所謂眾口難調,如果米的字細不好的化

他留下的蜀素貼等能流傳到現在。

5,米的作品中的蟹瓜鉤就很有味道,這

一寫法,是很少有人涉及到的:難道這不是

創舉嗎,書法藝術就是要不斷地創新,創

新才會有發展,也難怪當今很少出大師級

們人物,對於書法作品不能有偏見,何況

是古今們書法作品。

6,夲人講的是如何繼承和學習古人書法

不要再講米的作品怎麼好看不好看的事情。


老牛1550574


米芾書法作品,貴在韻、法、意融合在一體,與大自然法則規律互融,學米芾書法,就象看大自然現象和大自然景觀。美在其中,神在其中,韻在其中,法在其中,意在其中。


李行子


對於米芾,我是敬畏,對於評論他的書法,我是恐懼,因為有無數人寫過了他,很多大牌論米芾,亦是盡善盡美的,我這個後進,還能說什麼呢。有段時間,我的案頭就擺著《中國書法全集》米芾卷,文章與作品都翻了又翻,只覺得與蘇黃蔡相比,米芾更象專業戶,這個也是他自負的原因。蘇黃重在文,三蔡重在政,而米芾重在技,這個觀點不會有太多的麻煩。米芾的出身不好,倒不是出身綠色,或者藍色,或者橙色,而是因為母親給太后接過生,這個與皇親國戚沾點光其實亦害了他。也就是不潔的黴氣纏繞他的一生,他的那種潔癖,其實是這種不乾淨的出身的自嘲,這麼個社會,正正經經地活很難,所以乾脆來個瘋瘋癲癲,以詩文書畫奇石來麻醉自己的心靈苦楚。這此閒話少說,開始進入正題:

對於宋四家的地位排名,我仍然是堅持蘇軾第一,黃庭堅第二,米芾第三,三蔡第四,究其原因,就是書法不僅是技還有道,道法自然,而文以載道,這個文,應當是包括文學與書法,文通紋,書法是心畫,心畫上面是文學,文學上面是道,是自然,是人們洞見所明瞭的本質世界。揚雄說的詩賦小道,小道下面的書畫篆刻更小,但若以壯夫(包括思想與文學的壯夫)來操弄,卻是不一樣的境界,三大行書沒有米芾的位置,雖然米芾的《蜀素帖》自是不凡,這裡面有一個公認的藝術品質認定標準。

當然米芾的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對於書法藝術本體的貢獻巨大,而且他自己在這個方面是自負的,而且另外五人對於他是佩服的,別人是獨擋一面,他是八面出鋒,他的字的放射性的張力是驚人的。這種“刷”出來的字象時而秀潤,時而蒼老,時而沉著,時而飄逸,時而剛健,時而婀娜,時而偉岸,時而嬌小,尤其到老時的飛白效果,非其它人能到。米芾在書法上的用功較之其詩文繪畫深得多,這個是個人的喜好關係,他對於古人的學習,在他自己的表述中說得很明白,我就不費筆墨說它,至於為何米芾喜愛晉人,齋名“寶晉”,這個不僅與時代有關,還與個性有關,出身不好,還要尚法嘛,不僅書法之法不守,連社會的成法都不嚴格的遵守,藉著瘋瘋癲癲來矇騙過關,皇帝因愛書畫,因為同好而不計較他的行事風尚,貪官同樣愛他掏到的奇石而故意包庇他,官當得混帳,就象趙佶的皇帝活兒幹得窩囊一般,這個代價就是藝術的傑出,為我們留下宋朝的藝術輝煌,自由瀟灑的晉代風流正合他的心境,亦能減弱他心靈的苦楚。

但到了這裡我不得不拋開正題,放眼一下中國書法的歷史,那就是有一種隔代遺傳般的迴歸,宋人不喜唐人喜晉人,元人不喜宋人喜唐人,明人不喜元人喜宋人,這個隔代遺傳的表述是藝術的傳承的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實際上此亦是視覺疲勞造成的現象,在西方一箇中世紀後,人們開始在希臘羅馬的藝術中尋找自己的來源,也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亦有某種隔代遺傳的性質。後世的藝術總是會迴歸某個朝代,以古為新,應當說是自然的現象,這樣你就可以理解米芾用心晉人較之其它深入的原因,雖然他的穿著是唐人的(其中此亦古已有之,屈原就是餘幼好此奇服),不守宋法,標新立異,但書法卻隔過朝代(略過了五胡亂華時期)從魏晉風流中尋找書法藝術的生命感覺。

較之蘇黃蔡,米芾的風格多變,筆法豐富,行筆快捷,或者高速,刷刷刷,刷刷刷,象個漆匠,在那個紙而造成的錐畫沙,屋漏痕的效果十分明顯。刷一面牆,其實很忘我,因為簡單單純,這個奇妙的心境也許被米芾破解,所以臣刷字的刷,當你聯想到刷油漆時的感覺,就會明瞭米芾的刷字是何意,不僅是法的問題,還有心境要如何的,有禪意,超然,無我,空,淡,這個境界是靠悟與覺,不會在技法上突破的。刷新牆的快感是如何的,當一回油漆匠便知,不瞞諸位看官,我外公就是漆匠,我自己也喜歡刷漆,無任刷顏料,刷漿糊,我自己有某種奇妙的感覺,由此聯想到米芾刷字,而且後來的金農,乾脆把筆頭剪了寫“刷”字。應當有一點師承的,有人說現代的書法意味源自米芾,多少有點道理。

米芾厭惡唐人,說了這句話: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安排費工,豈能垂世。實際上此語唐代的李白先生早已說過了:歐、虞、褚、陸真奴書耳。不僅是五代楊瘋子不喜唐人,唐人亦不喜唐人。自然晉人若知唐人亦不喜唐人。藝術就是要求自由瀟灑,行雲流水,所以從藝術角度上說,晉代風流代代流傳,不會成古丘,但是,所謂法只是相對於學習的基本功而言,同時是相對於官方的文書而言,只有行草書合於為藝者的口味,所以宋人多在行書上得力,並取得成功,米芾不例外。

米芾的《蜀素帖》、《虹縣詩帖》均是行書的經典作品,尤其是《蜀素帖》,米芾三十八歲作品,基本是一個盛年不可再的孤品,所謂的人書俱老,庾信文章老更成,右軍書法晚乃善,只能是某種意味上強過年青的時代,書法的成長象一個人,年輕時英俊,老了只有老時的風采,更為成熟,向日葵,晚開的花,但是美與俊,卻是一個時段的,所以最美之書法的評價落到《蜀素帖》上,它象一個俊美的佳士,玉樹臨風,也算自然的,這個有點象《蘭亭帖》,亦是右軍年青時的傑作,無法再出一帖,天合之作,《蜀素帖》亦是天合之作,紙墨相發的一個奇蹟,這個紙,其實是蜀錦,如同漢代的帛,某種意義上是十分珍貴的,難寫,非大手筆者無法為之,想那些漢時的帛書作者,是王府請來的一流書家,寫手,為他們抄寫文獻。因為用帛寫比用竹簡寫木片寫珍貴而嚴謹得多,要求自然亦高得多,平凡之輩有自知之明,不會獻醜,而米芾卻是技癢,蜀素擁有者等待著,米芾卻是追尋著,蜀素是陰,筆者是陽,兩者合在一處,風雲際會,人與紙,墨與筆,合,心境自然佳,技癢者自然是慾望強烈(偶然欲書),而且十分的自信,刷刷刷,傑出的墨跡終於誕生,天地為之久低昂,天雨粟,夜鬼哭的情形也許又發生了。記住,發生此奇蹟前,米芾集古字已經很久了,按耐不住,佳“紙”讓他銀瓶乍破,一瀉千里。

米芾的《虹縣詩帖》則是另一番的景象,白飛的感覺,飄渺虛無的意境,味之象外,得其環中的虛實相生作派,出現在此一作品中,同樣是刷刷刷,這個偏鋒側筆“刷”出來的效果,能夠給予不同如《蜀素帖》的視覺的美感,這個是暮年的作品,就象烈士,壯心不已,有一種猛氣衝動渲瀉到紙面,老辣蒼勁,健挺堅實,如老松在風中作龍吼一般的吶喊,這個就是米芾的右軍書法晚乃吧。

米芾自負來自己何方,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就是他人一筆書,我是八面出鋒,但如何的八面出鋒,歷史公案又來了,眾說紛紜,我自己的理解其實很簡單,就是張力兩個字,八面出鋒,不就是放射性的張力嘛,並不完全是運筆如何的複雜,而是字象呈現的力量感,他的字寫得快,有點象一個武士揮劍,力量向外,刷刷刷,殺殺殺,難道大家忘了嗎,書法是筆陣,是在紙面的戰爭,每個字的視覺感覺有一種英氣四溢的感覺時,或者有放射性的力量感覺時,其實就是字寫出來的效果充滿張力時,這就就是八面出鋒。這個我又想起千里陣雲,單單從一個角度看是千里陣雲的力量是向左右兩邊伸延,實際上是四面伸延,這個四面,與八面,不會太多的矛盾,因為四與八,三與五,是虛數,喻為多,實際上四面埋伏,十面埋伏,八面埋伏,並沒有實質的差別。

形成放射性的張力,形勢的逼人,也就是極得筆勢,因為什麼呢?是因為學習,師古人,集古字,再加天分高,米芾來自佛,去時化為佛(魏平柱《米芾年譜簡編》雲:“卒前作《臨化偈》雲:‘眾香國中來,眾香國中去。人慾識去來,去來事如許。天下老和尚,錯入輪迴法(路)’”。),人來自己哪裡,就回到哪裡,這個明月前身,是冥冥這中有的,無法強求,更重要的是個性解放,也就是追求心靈的自由,不僅處世的作風要奇,瘋瘋癲癲,運行書法的作風同樣不外於瘋瘋癲癲,忘記塵俗,超然物外。所謂人奇書古者,就是說的米芾也。

不僅米芾,所有歷史上的傑出藝人,中外古今的,都有共同的特質,人奇畫(書)古,凡高,高更,達利,楊凝式,張旭,懷素,雲林,徐渭俱是如此。


雷家林書畫


溢美之詞汗牛充棟無濟於事,提高欣賞水平,達到山頂才能領略風景之美!







醉蘭亭書院


趙字是好到了極致。否則何來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點畫、結體,無不精準。中國書法淵遠流長,其中頂級大家不勝枚舉,米芾當是其中之一,可謂是筆在他們手中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各自的個性發揮到了極致,只是少了志氣平和,不激不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