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爸爸成績倒數,回到媽媽身邊全班第一,為何?

女兒對媽媽說:長大了我就成了你。

鄰居阿姨家的外孫女,樂樂,年初時三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成績排名年級第一名。

真為小女孩高興!

樂樂跟兒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比兒子低一個年級。

因父母離婚,幼年的樂樂跟著爸爸生活,接受的是快樂的放養式教育。

在樂樂姥姥的支持下,樂樂媽媽把7歲的樂樂接回了身邊。

孩子回來後,大人們發現樂樂各方面能力都低於同齡孩子;

轉學回來,本應升二年級的樂樂,經接收學校的評估結論是:孩子只能入一年級就讀。

樂樂轉學後重讀一年級,學習成績也一直不好,一張“乘法口訣”用一天的時間都背不下來。

後來,又是在樂樂姥姥的勸說和支持下,樂樂媽媽辭職回家帶娃,密集型育兒方式陪伴樂樂的學習成長,三年的努力,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趕了上來。

不得不說,小女孩算是幸運的!

母親的愛和不放棄挽救了樂樂,挽救了她的未來。

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爸爸成績倒數,回到媽媽身邊全班第一,為何?

女孩長大後將成為母親,一個民族的素質取決於民族中每個人出生時母親的修養與教育

很多父母都很糾結自己要做哪種類型的父母,是直升機型父母、割草機型父母、放養型父母、密集型父母還是“虎媽狼爸”時;

有些媽媽,孩子都升入小學了,她竟然一本育兒的書都沒有讀過。

有人會說,莫言的母親就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

也沒影響莫言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啊!

這類個案或小概率事件,不足以對整個事件做判斷;

莫言成長的環境,可比我們的孩子現在成長環境純潔多了。

為母者,需持續提升自己的知識含量以帶動孩子的成長;

母親不學習成長,生活的渾渾噩噩,怎麼能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爸爸成績倒數,回到媽媽身邊全班第一,為何?

生而不養,不配為母;生而不教育,則為母有罪。

脫口秀演員,池子,曾搞笑的說:“我要孩子幹嘛啊,我還是個孩子呢!”

欣賞“未育”人士此類宣言及行為。

熱播劇,《青春鬥》中晉小妮想拿孩子捆綁住愛情,我給你生一個孩子,來拴住你的心;

宋逸回她,生孩子可以,和好不行,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

養育孩子可不是養小寵物,孩子不應該成為媽媽生活中的“小花生米”,無趣的時候拿來“逗”兩下,煩了就丟擲一邊。


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爸爸成績倒數,回到媽媽身邊全班第一,為何?

為母尺度:不管是罪,管“死”亦是罪。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書中,薇妮斯蒂·馬丁說:“這世界就像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麼做。所以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兒子認識的一位哥哥推薦兒子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就是這樣,隨著孩子的成長,同伴對孩子的影響比重將越來越大;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力,會在孩子12歲結束對父母的依戀後失去效力。

書中“超級進化論”一文提及“紅桃皇后定律”,出自《愛麗絲漫遊仙境》中紅桃皇后的話,拼命奔跑,以保持在原地。

你跟大家一樣,同時邁出一步只能保證你不被淘汰,若要勝出,你必須在別人邁出一步的同時你邁出兩步。

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爸爸成績倒數,回到媽媽身邊全班第一,為何?

現今,我們就生活在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時代,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特有的危機和焦慮;

做媽媽,困惑時及時抽身跳出去,冷眼旁觀休息;

滿血後不懈怠跳回來,衝鋒陷陣戰鬥。

媽媽的教育意識,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質量;

孩子需要空間,媽媽亦需喘息,教育追求相對的張弛有度,盡力而不窮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