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整改後踩線,踩線後再整改,B站陷入惡性循環怪圈,究竟是監管滯後還是明知故犯?眾所周知,B站一向以用戶高粘性和忠誠度為傲,但連年監管之手敲響的警鐘,為什麼總叫不醒這個“裝睡的人”?

一年前,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迎來了二次元標地的巔峰時刻。儘管B站CEO陳睿一直強調“反感以犧牲用戶體驗和強迫用戶選擇為代價的商業化”,但上市後僅一年,B站就因“涉黃圈粉”被央視點名批評,再次站在輿論風口浪尖。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涉黃不止第一次

“13歲讓女老師懷孕……”“15歲開始同居生活…..”“師母讓我一夜成為合格的男人…..”,據4月15日央視網報道,B站主站連載的番劇漫畫、影視雜談等欄目,出現了大量大尺度低俗動漫內容,部分涉及師生戀、亂倫戀,字眼齷齪不堪入目;一則《日本小夥愛上自己的女老師醉酒後終於得償所願》的熱門視頻,竟拿下了435.3萬點擊量,1274人同步彈幕討論該劇。而在涉及亂倫、國外限制級的相關劇集均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播放量,視頻留言多為00後。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據一位家長投訴,13歲的女兒小艾,因喜愛臨摹動漫人物,收藏了不少B站動漫鏈接,而這些鏈接大多是關於早戀與同居的內容;武漢一名小學教師歡歡,更是在一年前沉迷追番,她說:B站上可以看到不少未經審批的大尺度境外劇。

B站雖第一時間迅速下架相關低俗視頻,但所謂下架整改,並沒有徹底斬斷“軟色情”的傳播鏈條。記者發現,目前網站上仍然充斥著各種性暗示的梗,部分番劇以“汝甚騷之”、“請和我造人吧”等性暗示字眼與大尺度圖片博取流量,更有一些被點名的UP主發帖直言,敏感內容可以移步網盤觀看。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事實上,B站作為近億青少年駐足的平臺,並非首次被曝光。去年7月,網站動漫欄目被曝充斥著暴露少女、曖昧動作等限制級畫面,而這些熱度較高的視頻還被編輯特別推薦至“追番”首頁。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去年3月,B站被爆鬼畜欄目視頻涉黃,15歲UP主科里斯“文愛”(文愛,意為文字挑逗)引誘10歲女孩,遭女孩母親怒斥控訴,最終道歉封號;而早在2017年5月,B站就曾因涉嫌提供含有禁止內容的網絡表演被文化部點名處罰。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科里斯與女孩的聊天記錄截圖

曝光、封號,約談、處罰,似乎並沒有扼制住B站“踏破道德底線”的狂奔。如果沒記錯的話,2018年7月,B站曾發佈公告下決心整改:我們將擴編一倍以上審核人力,主動配合整改行動,製作和傳播弘揚主旋律、正能量的內容。一年將至,結果呢?從科里斯事件後成立的青少年維權保護站來看,所謂維權保護似乎形同虛設。

那麼,B站難道沒有一點改善?9個月以來,B站至少投訴機制上有了提升,打開APP,點擊UP主名稱旁的按鈕就會出現“我要投訴”一欄,設置有“涉黃”“侵權”“虛假宣傳”選項;在播放視頻右上角,可進入舉報,針對違法違規、侵犯人權、有害社區三項進行勾選提交。只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既然監督體制逐步規範,為何仍有UP主鑽空子頂風作案?誰又給了他們這樣的權力和渠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49條規定,網絡運營者應建立網絡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並應及時受理並處理相關信息。那麼,作為B站運營者在明知內容違法的情況下,為何一直允許類似色情信息存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B站運營者如果接到投訴,沒有及時屏蔽,斷開鏈接或者刪除的話,運營者和發佈者將承擔“共同侵權”、“犯罪共犯”的責任。試問,面對全年齡段的網絡,在安全上層層失守,曾經信誓旦旦“立下Flag”的B站,該作何收場?

虧損的B站明知故犯?

整改後踩線,踩線後再整改,B站陷入惡性循環怪圈,究竟是監管滯後還是明知故犯?眾所周知,B站一向以用戶高粘性和忠誠度為傲,但連年監管之手敲響的警鐘,為什麼總叫不醒這個“裝睡的人”?

據華爾街見聞分析,小眾內容引禍,大眾發展水土不服,內容原罪與資本困境,是目前B站面臨的棘手問題,而“涉黃低俗內容的頻頻冒出”作為整個運營體系中的一環,只不過深層問題交錯的表層反饋。無非集中在兩點,一方面,B站由小眾變大眾,偽二次元內容氾濫,用戶不再純粹,直接導致原創UP主流失嚴重,現有UP主質量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帶來管控風險;另一方面,愛奇藝、騰訊、阿里巴巴三大資本入駐,B站揹負的壓力深重,以拷貝遊戲為主的盈利模式過分單一,使得流量變現越發侷促。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在B站2018年一季度財報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關鍵信息,即便獲得幾輪融資青睞,B站主要營收仍然集中在遊戲,數據顯示,在250萬月度付費用戶中,移動遊戲平均月度付費用戶人數達80萬人,同比增長79%。而移動遊戲收入增長主要依賴於《命運-冠位指定》和《碧藍航線》、《戀與製作人》等手遊的人氣攀升。

尷尬的是,遊戲營收上升並不意味著利潤增長,一方面遊戲需要投入大量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手遊玩家的消費不穩定,會隨著月度活動的變更而波動。即便有直播與廣告兩家馬車輔助拉動業績,但將命運完全綁在“遊戲”身上,顯然不是B站高層想要看到的。據B站上市後首份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虧損5.65億元,比2017年擴大超3倍。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現如今,如何扭轉營收單一局面,集中發力原創內容創新成關鍵,去年11月29日,B站CEO陳睿在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表示,原創優質內容是B站的未來,一個好的產品,是年輕的精神食糧、夢想的土壤。好的內容可以留住“靈魂人物”UP主,構成用戶增長的持續動力,即留住優質UP主,意味著能留住更多優質用戶。

但事實上,據一些UP主反饋,早期吸粉陣地“番劇區”,在2015年被遊戲區趕超,逐漸失去優勢,而今,番劇想要收復失地,又面臨轉型困難,試圖藉助“涉黃”吸睛博一博,實在不是高明之舉。更何況,隨著阿里巴巴的加入,B站開始嘗試通過入駐淘寶、聯名售賣等電商基因為UP主變現,而其副作用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優質內容產出,更影響用戶的信任,一個沒了信任的品牌,是走不長久的。

2019年,B站成立10年,上市1年,從一個小眾特色網站崛起成長為年輕人的主流陣地,用戶年齡集中在0到17歲,50%以上是北上廣大學生和中學生。預計今年,月均活躍人數可做到1.1億到1.2億人,就是這樣一個承載著中國年輕群體導向的網站,如果利益為上,終積重難返。

新浪評論員李少鵬認為,更大的平臺,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企業野蠻擴張伴隨監管滯後的弊病,但平臺不能設立“雙重標準”,一邊享受流量紅利帶來的好處,一邊又在實際運營中卻當“甩手掌櫃”,將該負擔的責任一推了之。

保護青少年有無萬全之策?

事實上,在追責B站的同時,站在風口浪尖的,可能遠不止B站一個。

今年2月初,李女士控訴剛上小學的女兒,最近沉迷於一款下載量達2700萬次的網易遊戲《我的世界》,而這款遊戲,充斥著大量色情交友信息,遊戲截圖顯示,許多信息由諧音字和字母包裝,有的直接註明找未成年人裸聊,而在蘋果商店給的評價是4歲以上,更令人錯愕的是,這款網遊裡找不到一個舉報鍵。雖然《我的世界》第一時間認錯並整改,上海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第一時間也約談了網易,但距離青少年一步之遙的不良內容,仍然令人心有餘悸。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這樣的套路似曾相識。去年3月,網易推出的新款遊戲《第五人格》就因其恐怖的氛圍和施虐的情節備受爭議,不得不下架整改;而去年年初爆出的邪典遊戲,大量砍殺、開顱、開心臟畫面,更讓人為之錯愕。據悉,各大遊戲網站查出的血腥、暴力、色情遊戲不下千款,橫行十幾載屹立不倒,影響惡劣。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有專家指出,對於涉黃、低俗、誤導青少年的遊戲、網站,監管不能僅限於下架、封禁、約談、處罰層面,更要強調形成監管、取證、追責、懲處的系統化管理模式,還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動態監測、主動出擊等方式高效打擊網絡違法行為。

在法律層面,有學者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加入未成年人網絡犯罪行為,並明確從重處罰,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宣傳兒童的隱私,傳播損害兒童身心健康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有效合理的分級制度是淨網的關鍵。事實上,早在2004年,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與遊戲工委就聯合推出了國內首個遊戲分級制度《中國綠色遊戲評測與推薦制度》,標準基本套用歐美,同樣針對年齡和內容進行細分。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未被社會採納。


“嗶哩嗶哩”再陷涉黃醜聞,虧損5.65億靠什麼翻紅?



而即便實施了分級制度,效果也並不如想象中好,去年,B站UP主科里斯“文愛”10歲女學生事件之後,B站發佈了“bilibili青少年權益保護中心建設”的相關細則,一方面對未成年人加強身份認證,另一方面建立“青少年權益保護中心”,即推行根據年齡段劃分的觀看使用分級制度。實行分級可以保障成年用戶玩家的權利,卻很難避免低齡兒童的接觸,雖說分級制度是行業變革的大勢所趨,但這道防火牆至今還沒能抵擋住“涉黃事件”的發生。


新民週刊 董小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