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媽媽批評17歲男孩跳橋,現在的家長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

大聲叫我董先生


昨天晚飯前看到視頻之後,心裡很不好受,尤其我看到孩子母親在瘋狂的捶打著地面時,心中五味雜陳,有說不出的悲涼和悲痛。

事情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可以理智的分析出若干理由,可以頭頭是道的講出無數道理,但是這些道理有用嗎?沒有用,一點用都沒有。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聽過了無數的大道理,但仍然有很多人過不好一生。17歲的男孩跳橋只是個意外而已,同志們事後分析的道理都對,但都沒有用,事情恰巧趕到那一步,就那麼發生了。

對於此事,今天我不想談道理,我只想對當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環境說一些個人看法。

我認為現在的很多青少年,正在逐步消失快樂,他們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之外,絕大多數的時間是不快樂的,他們每天遊弋在題海戰術當中,他們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去往學習的路上,走出校園還有補習班,他們,已然成為了學習的機器。

我侄女上初三畢業班,外甥上在市重點高中上學,說實話,我非常心疼和可憐兩個孩子,我侄女每天晚上做題要到1年左右,早上天不亮就上學,天天就像木偶一樣不停的學校,把好好的孩子整的老氣橫秋,有時還得接受爸爸媽媽的一些讓人反感的心靈雞湯。我外甥上高中走讀,每晚回家都要接近11點,半月休息一次,週六上午離校,週日下午到校,充其量也就是一天的完整時間,他最高興的事兒就是週日能看場完整的NBA,然後約同學瘋狂打幾局遊戲,這是唯一的快樂。

現在的很多青年為什麼讓人感覺戾氣很重,實際上就是被學習這根弦崩的,校園對分數的極致追求,擠壓著孩子們的樂趣。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我們似乎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一個快樂的孩子,不可能因為和同學鬧矛盾,然後被家長說幾句就衝動跳海,他在跳海之前,或許就已經充滿了對生活的反感和無望。

我想和家長們說,作為家長,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大環境時,儘可能多的去改變我們自己的方式吧,給孩子偷一點快樂的時間和空間。


元芳有看法


4月17日晚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男孩當著母親的面跳樓輕生。緊跟著的女子因沒能抓住他而坐地痛苦!


據其母親講述,當她駕駛到盧浦大橋時,與兒子因在校同學矛盾發生口角,其子突然跑出車門跳下大橋!看到這裡心中很是痛心!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從世界上永遠消失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多麼的難!也是多麼的重要!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心理教育問題不容忽視。一個家庭平和的溝通很重要!事件發生後,網友各抒己見表達惋惜:可以想象這個當媽的平時肯定說了不少刺激孩子的話語,都是日積月累,就像氣球一樣,撐不了就爆了! 可憐這位母親將會在自責中度過餘生!



的確,我們痛心的同時,也該反思,做家長的如何正確的去跟孩子溝通!如何教導他們健康成長。生命只有一次,世間也沒有後悔藥,不要等悲劇發生了才追悔莫及!。

這是男孩對母親最後無奈的懲罰,也是母親一輩子的枷鎖!這個社會孩子的壓力其實蠻大的,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情,不要橫加指責。任何事情都沒有對與錯,請不要拿大人的主觀思維去評判孩子的世界!在教育孩子方面,學校和家庭同等重要,學校也不能一刀切光看分數,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和素質課!

老師和家長要學會適當讓孩子體驗成功,感悟挫折!即使批評也要講究技巧,要知道“糖衣良藥”比“苦口良藥”效果要好得多。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要幫助孩子分析,提出參考建議,要讓孩子感到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

最後深切希望此類悲劇不再重演!🙏🙏🙏


怪咖騷年i



一早就看到這個新聞,但是我卻沒有勇氣打開這個新聞。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家庭教育怎麼了?現在的孩子又怎麼了?

1、事情帶給我們的思考。

從新聞中可以看出這位母親將車停在高速路上。他為什麼會將車停在高速路上了高速路上?高速路上不是不能停車嗎?那裡車來車往,她有沒有想過把車停在路上,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還可以看見孩子邊跑邊抬高胳膊,他是在抹眼淚呢,還是在做其他的什麼? 在孩子選擇死亡之前,他和母親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僅僅只是對孩子進行批評,難道要把車停下來?

你讓我想到了一些事情,我的一個朋友性格內向,而她的姐姐和妹妹都曾經患過抑鬱症,再瞭解他們的家庭教育,曾經是母親稍有不如意,就會在家裡生幾天氣,摔幾天東西,罵幾天孩子。 她的母親恨不得家裡每個人都聽她的,她就是家裡的女王,孩子如果罵不聽就打。 試想這樣這樣的家庭教育養出來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兒呢?

2、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和表達的機會,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聽話的乖寶寶,但是是不是真的聽話的孩子就很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家庭教育時,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學會表達,讓他們學會傾聽。

孩子不是傅爸爸媽媽的複製。不能完全按照爸爸媽媽的意願去生活,在生活中肯定會出現與孩子意見相左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不妨聽一聽孩子的心聲。

比如這個案例中的孩子,家長就應該認真地聽一聽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跟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應該不只是孩子一個人有錯誤,孩子心裡肯定也會有一定的委屈,家長這個時候聽聽孩子的傾訴,讓孩子把委屈說一說,孩子心裡會平衡很多,等回到家後再慢慢地和孩子溝通,找到問題的所在。 在一起和孩子來解決問題。家長完全不應該在接孩子的路上對孩子進行教育,更不應該意氣用事,將車停在高速路上。

3、給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

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是跳樓,跳江,或者是選擇其他的自殺方式。作為家長,從一開始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教育,就不能一味地順著孩子,要給孩子適當的挫折教育。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之後,得給孩子恰當的引導,讓孩子知道我們應該如何理智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按道理說,即使是面對爸爸媽媽的批評,孩子也不應該有輕生的念頭。

我有個同事的女兒,從小就遭受他媽媽的打壓。雖然我們都提醒過這位同事,讓她不要經常打壓孩子,但是她卻不以為然。 十幾年了,孩子也適應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像她爸爸那樣開朗。

每個孩子都會收到爸爸媽媽的批評,作為家長,只要我們在批評孩子之後,給他正確的引導,讓他真正認識到事情到底是哪裡錯了,讓他心服口服,不讓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這樣的批評是非常有好處的,也是非常必要的。當孩子適應了家長的批評,知道爸爸媽媽是為了自己著想,而且也知道爸爸媽媽在批評之後會給自己講道理,孩子也就不會選擇輕生了。

現在的孩子難當,家長也很難當,家長們忙於生計,忽略了對孩子的精神上的照顧,只是一味的給孩子拿錢,缺乏了陪伴。有的家長一有時間就忙著打麻將或者是玩手機。

孩子們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本來也不容易,如果沒有家長的疏導,孩子心裡會承受不住的。

家長朋友對孩子多些陪伴,多謝關心,多聽聽他們的心聲,多鼓勵鼓勵孩子吧,當然也要給孩子適當的挫折,讓他明白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這件事件讓我看到了父母的不合格。

有些父母儘管已經當爸當媽,但他們並不夠格。青春期的孩子比較特殊,要有不同的教育,相處方式。作為父母的,有一份責任和義務在。小孩並不是養大,學習好就可以,他們的心理更是需要父母關心的。

請問身為父母的都管理不好情緒,在情緒上來的時候,說些指責傷人的話。那你又能期待孩子做的多好?

身為父母的可以學學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現在網絡,書籍各種教育方面的書很多。父母都不學,還指望孩子學習多好?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璽的下午茶時間


其實有時候覺得放養還是挺好的。

以前小時候,我爸媽基本上都不管我們,一天隨便玩,累了就回來了。而且我們也是很聽話的,他們說了就聽了,不會頂撞。

我鄰居家孩子也是這樣,都是放養的。

可是現在孩子,真的是說兩句就頂撞,還讓你無可奈何,不知道怎麼辦。現在的孩子都是寶,也是爺,惹不起。



胖乎乎的毛毛蟲618


這個視頻我在抖音上看到的,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那位母親跪地的絕望,我就不明白了現在的孩子都十七歲了,你連死都不怕為什麼不能好好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呢,為什麼心裡這麼脆弱,雖然說死者為大,但是這樣的事情對於活著的來說是一輩子的痛,是永遠的心裡陰影,我真的為這個孩子的生命感到惋惜,也為這位媽媽感到痛心。



我青春期的時候也經常跟爸媽吵架,爸媽一生氣的時候也會吼我,罵我,說出一些難聽傷我自尊的話,雖然我也會從心底裡覺得很難過,不能接受父母這樣說自己甚至有一次還離家出走了,但是自殺的想法我一次都沒有過。在我的記憶裡身邊的同學和朋友也沒有過因為和父母吵架而自殺的,最多就是離家出走的方式來抗議自己的不滿,而如今的孩子卻不知怎麼動不動就要自殺這麼偏激,所以現在的老師和父母也都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去教育孩子了。


我也有自己的孩子,說實話我被孩子惹生氣的時候也會吼罵孩子,雖然我也想用更冷靜的方式去面對孩子,但是人有時情緒一上來的時候就很難自我控制,畢竟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會犯錯的,我有時候真的好希望孩子也能明白和理解這一點,所以我很贊同一個觀點就是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的感受,我們有時也應該要勇敢地跟孩子承認自己犯的錯誤,讓孩子明白有時我們吼了他其實我們心裡更難受,因為我們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去引導好他,我想這種適當的示弱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而不會覺得父母不可理喻,也不理解自己。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刷抖音上刷到這個視頻,反覆看了好幾遍,先是震驚,然後是心疼,這麼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他的媽媽蹲在地上無助的拍打地面真的是很揪心。在西安出差的先生也看見了視頻,馬上給我打電話說:以後不要逼孩子學習,愛啥樣啥樣,健康快樂最重要。我反思了一下:首先我和孩子的關係很好,我們無話不談,可能是因為他還小吧,他是我自己帶大的,和我的關係也最好,我們經常和對方說“我愛你”。其次,我脾氣不好,遇到學習問題確實很容易發火,大吼大叫,會說一些傷孩子自尊的話,我知道這樣特別不好,但火氣一上來根本控制不住,以後慢慢改掉這個毛病。最後,我想說無論我的孩子將來做什麼我都愛他,支持他,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360行行行出狀元。

番外篇:以前覺得明星沒有任何隱私,現在連我們這些普通老百性也沒有隱私。發視頻的人有沒有想過會對本來就喪子的媽媽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大家會說她什麼?她還能不能再有勇氣活下去?還有那個孩子,有人說受不了失敗,心裡承受能力不行,您知道是什麼原因就這麼下決斷?這件事帶給我的就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剩下我沒有任何資格評價。


夏小沫summer


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對於這件事,我們都會感到扼腕和嘆息,責任不完全在家長,孩子,老師,學校,社會,都應該對這件事負責。


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健康的心理教育,從來都不應該做事後諸葛亮,要從現在、從點滴做起,開展學習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努力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國家和社會育好棟樑。


社會應為學生生命教育營造氛圍。國家高度重視知識教育、技能教育、理論教育、素質教育,但對於素質教育之一的心理教育、生命觀教育等,相對欠缺,也沒有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或幼兒園教育課程體系,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生命觀、挫折觀、生活觀等。


學校應學習借鑑國外有關教育經驗。其實對生命觀的教育都很重視,也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西方社會對生命教育很重視,美國早在1976年就有1500所中小學校就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實現了生命教育的普及,港臺地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並實踐,而大陸則在本世紀初在遼寧、上海、雲南等地逐步開展,但在國家層面還需進一步形成制度。


教師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應採取適當形式將生命教育寫入日常教學規劃,與消防、公安、監獄、民政等工作人員結合,讓中小學生更早一點接觸包括死亡、犯罪、戒毒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認識到這些都是生活的日常,面臨這些,要理性看待,正確處理,保護好自身健康和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學生自己作為行為人,必須負有一定責任。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父母負責、對國家負責,不能因為點滴挫折,就尋死覓活,這是極不負責任的想法。如果發現後要及時引導和糾正,防患於未然。

總之,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學校、老師和家長外,還需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營造一個良好氛圍。


山若棋


17歲的青春,就這麼毫無價值的消逝了,令人痛心!可以說,這位少年,死於情緒的失控,而失控的導火索,則是其是母親的批評。母親的本意是教育孩子,而正是在錯誤時間裡的教育,導致了孩子生命之花溘然凋謝!

痛定應該思痛,我覺得我們必須明確一下四點,在自己或者他人情緒激動情緒失控時,採取正確的姿勢,度過情緒失控這個危險期:

其一,情緒失控之時,絕不是教育之機

情緒失控,容易讓人感到絕望,覺得生無可戀,衝動之下失去理智。可見,失控的情緒之下,我們應該做的是疏導,是讓失控的情緒恢復平穩,而不能感情用事,火上澆油。

就拿這個悲劇事件來說,知子莫若母,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性格應該是很清楚的,在得知孩子跟同學發生矛盾的情況下,父母要做的,是傾聽,是安慰,讓孩子傾倒出心中的負面情緒,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批評,這個批評,就是把孩子推向深淵的推手。

其二,控制情緒茲事體大,切不可等閒視之

但凡不是預謀的極端事件,可以說都是情緒失控的結果,當造成嚴重後果後,所有的當事人都表示追悔莫及。作為旁觀者,往往會斥其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其實,這是不懂人的心理。情緒失控時,人就會失去理智,根本想不到所做作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其三,情緒激動時,起碼要做三次深呼吸

人人都會有情緒激動之時,遇到情緒激動時,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深呼吸,再次深呼吸,三次深呼吸,一般就可以恢復正常。如果三次深呼吸都無法平復,最後的一招就是離開現場,眼不見心不煩,情緒就會得到有效控制。

其四,最親近人的言行,最容易導致情緒失控

在很多情緒失控發生的事件中,導致一方情緒失控的,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因為人心情極其糟糕時,心中充滿了負面的情緒需要宣洩,而最親近的人,則是宣洩的傾聽對象。如果此時,最親近的人沒有當好垃圾桶,而是指責、批評、懲罰,就會導致對方絕望,做出極端的舉動。所以,遇到家人或者親友情緒激動時,傾聽安撫就是最好的良藥。

綜上所述,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高度重視情緒的自我控制,高度重視對他們情緒的引導和紓解。情緒失控之時,絕不是解決問題之時,一切的問題,都留到情緒平穩、冷靜理智的時候處理,否則,只會使事情走向我們預期的反面,造成嚴重的無可挽回的後果。


當代師說


雖然沒有孩子,但是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心底仍然升起一絲涼意,我有一個跟男孩差不多大的親外甥,兩年前也是處於青春期,性格乖張叛逆。

外甥學習成績不好,內心又極度敏感,他常說家裡人不理解他到底想要什麼,那些大道理他心裡都明白,但是說教的話語太多,讓他心生反感,家裡的牆壁上至今還留有外甥與姐姐爭吵時留下的拳頭印記。記得兩年前,姐姐開車帶著我和外甥去遊玩,半道上,姐姐又提起了外甥學習成績的事,外甥一直默不作聲,後來開始跟姐姐爭吵,開過車的人都知道,司機最怕分神,一旦分神後果不堪設想。就在姐姐回頭與外甥理論的時候,一輛轎車正好從對面駛來,當時已經明顯感覺到車體不受控制,開始向一側快速移動,好在走的是國道,車不算多,加上姐姐反應速度快,緊急剎車,才避免了危險的發生。現在想起來,依然後怕的直冒冷汗。

17歲男孩跳橋事件的發生,我覺得不能怪罪於任何一方,是普遍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從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著力塑造他形成獨立堅強樂觀的人格,讓他積極應對困難,知道如何對抗釋放壓力,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難題。其次,青春期叛逆是避免不了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試著以朋友的身份與之相處,除了給予陪伴之外,更應該多聽聽他們心裡真實的想法,多一點耐心和鼓勵,不要過度把自己的希望壓在孩子的身上。作為一個同樣從青春期過來人的想法,我覺得陪伴、鼓勵、理解是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到這三件事,才能真正杜絕類似的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