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過年都有哪些活動?

小李讀生活


不得不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包括農村。但有些習俗一直還在延續,只是不如以前氛圍濃厚了。我的老家山東棗莊,過年的習俗主要有下面這些:貼對聯:以前基本上都是請村裡有學問的、毛筆字好的人寫,現在基本上都是購買印刷品的了。“福”字要倒著貼,寓意福到了。殺年豬和熬肉凍:以前我們村養豬的戶很多,一般臨春節前,都會很多戶合夥整一頭殺了,分一下。用豬頭和豬皮還有豬蹄子熬製成肉凍。現在養豬的少了,也不允許私自殺豬了,所以殺年豬的景象是看不到了。肉凍,依然還是有很多人家在熬製。拜年:拜年的傳統一直還在延續,但時間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我們村,男人拜年都是晚上,半夜12點起來放鞭炮,然後吃水餃喝酒。然後就出去拜年。拜到天放亮基本就都拜完了,然後男人回家,女人們再出去拜年。現在人都享福了,吃完年夜飯睡覺,睡到早上六點多才起來拜年,男女混著拜。以前拜年很嚴肅的,小輩跟長輩們拜年,正兒八經下跪的,酒量好的還上去敬個酒。現在就是進去問聲過年好,聊幾句就走。另外年夜飯也是有講究的,得有魚,年年有餘;有豆腐,都有福等等,我也記不住了。請家堂:以前都是除夕下午進行,村裡同姓(也分分支)的組織起來,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浩浩蕩蕩。我們的頭條號,曾專門刊發過一篇《漸行漸遠的請家堂,濰坊人還記得嗎》,有興趣的可搜索看看了解詳情。請家堂,雖然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闢如燒香,燒紙,叩拜等儀式,但又有誰能否認,它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忠孝文化上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呢?這是人們尊敬先祖,緬懷先祖的一種形象體現。可惜,現在幾乎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