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鎮痛是什麼樣子的?


生孩子幾乎是每一個媽媽都必然要經歷的人生過程,這其中有甜蜜,但更有恐懼。

“分娩疼痛是各種類型疼痛中最劇烈的疼痛之一。”湘南學院附屬醫院產科副主任李伶俐解釋恐懼就來源於分娩疼痛。

分娩之痛來自子宮肌肉陣發性收縮及胎兒產道娩出,其間可能出現顯著的子宮及產道組織,激惹其中的神經末梢產生電衝動,沿腰、骶叢神經傳遞至脊髓,再上傳至大腦痛覺中樞,從而使產婦有劇烈的疼痛感,這個過程就是所謂“分娩痛”。

可怕的不僅僅是疼痛本身,分娩產生的組織損傷在引起疼痛的同時,也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

諸如產婦過度換氣、產婦子宮血流量減少、臍血流量減少、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升高、宮口擴張緩慢、胎先露下降受阻、產程延長致使體力消耗過多造成酸中毒等。

母體的這些變化對胎兒和新生兒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出現胎兒窘迫。

分娩過程中,產婦由於疼痛喊叫,過度換氣,耗氧量增加,導致呼吸性鹼中毒,由此影響母體和胎兒內環境紊亂,發生胎兒窘迫,造成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升高。

正是這樣的分娩之痛,讓許多孕媽媽害怕自然分娩而直接選擇剖宮產。剖宮產無論是對母體還是新生兒其實都有著不可避免的傷害。

剖宮產會對母體造成開放性傷口,近期而言,如果癒合不好,媽媽子宮傷口會出現出血、感染、裂開等症狀,這就必然需要再次開腹手術處理。

遠期來說,有可能造成切口憩室,影響母體再次受孕,一旦再次懷孕,又容易造成切口妊娠、兇險性前置胎盤、腸黏連、腸梗阻等一系列兇險併發症和後遺症。

而對新生兒來說,由於未通過自然宮縮擠壓這種自然分娩過渡,容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徵、顱內出血、吸入性肺炎等疾病。

自然分娩有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也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後遺症。現在沒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孕媽媽有了新的選擇——無痛分娩。

分娩鎮痛可以減少產婦分娩時的恐懼、疼痛和疲倦;減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嬰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降低新生兒窒息和死亡率。

避免子宮胎盤血流減少,改善胎兒氧合功能,一旦母親或胎兒發生緊急狀況,硬膜外麻醉為緊急手術創造了條件。

作為減輕分娩疼痛的有效手段,分娩鎮痛早已是一項成熟技術。

調查數據顯示,2008至2009年度,英國產婦中選擇椎管內鎮痛技術進行無痛分娩的比例為33%。

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報告顯示,到2012年,美國無痛分娩的普及率達到90%。

然而在國內,因為認識等各種原因,無痛分娩率僅僅只有10%。

就是因為很多人,尤其是老一輩認為生孩子疼痛是正常的,可以忍受,同時認為分娩鎮痛注入的麻藥會對媽媽和小孩有影響。

實際上,分娩鎮痛的穿刺方式和剖宮產時麻醉用的穿刺方式是一樣的,但鎮痛的麻藥濃度只有剖宮產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湖南醫聊


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分娩鎮痛可以讓準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讓她們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休息,當宮口開全時,因積攢了體力而有足夠力量完成分娩。(摘自搜狗百科)


美國婦產科學會(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指出,只要沒有醫學禁忌證,產婦的需要就是分娩鎮痛最充分的適應證


理想的分娩鎮痛

  1. 對母嬰影響小
  2. 藥物極少透過胎盤
  3. 易於給藥,起效快,運用可靠,滿足整個產程鎮痛的需求
  4. 避免運動神經的阻滯,不影響子宮收縮和產婦運動
  5. 產婦清醒,可參與分娩過程
  6. 必要時可滿足手術的需求

分娩疼發生的機制

第一產程 從有規律的宮縮開始至宮口開全,約10小時

潛伏期:規律宮縮—3cm 8小時

活躍期:宮口3cm—10cm 4小時

疼痛來至子宮收縮和宮頸擴張

特點: 疼痛主要部位在下腹部和腰部 疼痛可放射到骶部、髖部、大腿 隨產程進展,疼痛加劇 宮頸口擴張到7~8cm疼痛最為劇烈

第二產程 從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2小時

盆腔臟器的壓迫或牽引痛、會陰牽拉痛

特點:下腹部和腰部疼痛 放射至會陰、大腿、小腿 子宮痛覺:T10~L1 會陰疼覺:恥神經、股後側皮神經、生殖股神經、腹股溝神經

第三產程 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30分鐘

分娩鎮痛的方法



現階段,就我們醫院用的比較多的是連續硬膜外鎮痛。

藥物:

0.0625%~0.125%布比卡因

0.08%~0.2%羅哌卡因

&

芬太尼2~10μg/ml

舒芬太尼0.2~0.33μg/ml

&

腎上腺素

速度:

8~12ml/h, PCA(bolus) 5ml,鎖時20min,1h限定30ml 宮口開全時停泵

優點:

  1. 避免了分次間斷注藥造成鎮痛作用的波動;
  2. 減少了由於分次給藥所引起的血壓波動及低血壓;
  3. 採用低濃度局麻藥,減輕了對運動神經的阻滯,有利於產婦行動;
  4. 減輕了麻醉醫師和護理的工作量;
  5. 減少感染和導管移位引起的高平面阻滯,耐受良好。

以上僅代表自身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指教。


麻醉陳醫僧


醫學上所說的分娩鎮痛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是指醫生採用各種方法使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所遭受的疼痛減輕或消使。分娩鎮痛可以讓準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

分娩鎮痛包括非藥物性鎮痛和藥物性鎮痛兩種方法。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優點是對產程和胎兒無影響,但鎮痛效果較差,藥物性鎮痛包括笑氣吸入法、肌注鎮痛藥物法、椎管內分娩鎮痛法等。

日常我們所講的無痛分娩多采用藥物鎮痛,其中椎管內分娩鎮痛是所有分娩鎮痛方法中鎮痛效果最好的方法,也是目前各大醫院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出於安全的考慮,目前國內多數醫院的分娩鎮痛是在宮口開到2~3cm時進行椎管內阻滯。



大多數孕婦都適合於無痛分娩,但是如果合併凝血功能障礙、藥物過敏、腰部有外傷史等疾病,應向醫生諮詢,由醫生來決定是否可以進行無痛分娩。



從理論上講,無痛分娩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低血壓、感染、藥物過敏或麻醉止痛不全等,不過如果按照正常手術流程操作的話,這些意外發生率極低。如果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一些副作用也並不嚴重,經過科學理療會逐漸痊癒。準媽媽可以放心應用。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丫丫媽


樓上用詞很正確~分娩鎮痛!就是我們所說的無痛分娩,很多人看到無痛的字眼,就以為什麼都不痛。其實無痛分娩應該叫鎮痛分娩。

目前所有分娩鎮痛方法中鎮痛效果最確切的方法,就是椎管內麻醉鎮痛分娩。方法同剖腹產時打的半麻是一樣的。 就是背後的腰椎間隙進行穿刺,成功後在蛛網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藥或阿片類藥物,並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細長的導管, 導管的頭端連接電子鎮痛泵,而電子鎮痛泵我們事先配好藥物並設置好參數,可以持續使用直至分娩結束。另外,可以根據病人分娩過程疼痛程度響應的調整參數。

與剖腹產不同的是,無痛分娩的藥量很低,相可控性強,安全性高,但是鎮痛效果遠遠不去剖腹產時打的麻醉。 無痛分娩給藥量極少,幾乎不影響產婦的運動,產婦意識清醒,能主動配合參與整個分娩過程。只是使你的疼痛能夠大大的減輕,使你能夠耐受疼痛,又影響產程的進展。




後面產婦經過1個多小時,順利分娩出一活男嬰,病人很滿意!


麻醉科餘醫生


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減輕孕產婦疼痛。順產和剖宮產都有相應的方式。今天大概給大家介紹幾個比較常用的效果較好的方式。


一、順產

順產的鎮痛方式有導樂分娩、音樂鎮痛分娩、水中分娩、鎮痛針。一般來說宮口開全需要一個過程,在開宮口的過程中子宮會收縮產生收縮壓從而出現疼痛,隨著宮口的開大收縮越來越強,疼痛也越來越劇烈。一般前期使用音樂鎮痛和導樂可以減輕疼痛,是產婦舒適,有些音樂鎮痛下產婦甚至可以睡著休息。後期就需要結合水中分娩來減輕產婦的疼痛了。由於水的浮力抵消了一部分宮縮壓使疼痛減輕而發揮作用。除了減輕疼痛外水中分娩還有很多的好處呢。


鎮痛針現在比較安全的,幾乎對新生兒無影響的方式便是局麻藥硬膜外麻醉,這種方式不阻斷運動,疼痛被抑制的同時,產婦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順利的將胎兒產下。

二、剖宮產

剖宮產現在最多的便是多學科融合的快速康復了,比起普通的剖宮產,快速康復可以術後2h便喝水,6h可以拔尿管,8h就可以下床走動了。這是剖宮產發展到現在的新的方式,產婦早開奶對新生兒產婦來說都是很好的方式。

不過能順產的建議儘量順產,並不建議剖,除非不得已的情況下再選擇剖宮產。前次剖宮產仍然可以有選擇順產機會。


麻麻香臨床藥師


我就是無痛分娩的寶媽,順產下6.2斤的男孩。

孕期在保健院上孕婦課程時,就給普及了無痛分娩的知識,那時還沒有決定是否打無痛針。



臨產那天,肚子痛了兩天,去醫院做檢查時就破羊水了,接著宮口開了0.5公分。宮縮越來越強,肚子痛得要死,接著被推進待產房。

煎熬了2個小時,宮口才開了2公分,這時我痛得等不及了,趕緊叫打無痛針。可惜麻醉師還在樓上,要等會才能下來給我打。宮縮的通。讓我苦哈哈的,勁個兒催護士叫來麻醉師。

麻醉師一來,我內心點燃了希望。他麻利地讓我側身,然後在背脊操作,沒多久就打下了麻醉針。大概10分鐘後,我就明顯感覺無痛分娩的效果明顯起來,宮縮的痛變成了像來痛經,能忍受。



就因為打了無痛針,這時已經是凌晨三點鐘,我困得不行了,甜甜地睡了個覺。待天亮時,宮口已經開了八公分,八點多時宮口全開了。我就被推進了手術室,接著折騰了一個小時,終於順產了6.2斤男孩。無痛分娩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夏沫靜初


我兩年前生娃的時候接受了分娩鎮痛。我覺得我這條命就是分娩鎮痛給的。在生產的過程中,分娩陣痛真的是比親媽還親。



我當時開1指住院,雖然感覺到陣痛襲來,不停的呼吸,還是能夠忍受。我一邊給朋友發信息,一邊還和同屋的產婦聊天。當時有醫生過來問,說麻醉師有時間,有沒有人要打無痛分娩。我覺得還可以忍受,就拒絕了。後來無比後悔這個決定。

我過了七八個小時遲遲不繼續開指。於是大夫給我進行的人工破水。人工破水以後。立即從三指開到了六指。一陣巨大的疼痛瞬間襲來。我甚至沒有辦法從床上下來走回待產室。

到待產床上以後。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坐在床沿上,不停的哭。疼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我媽給我打電話詢問情況,都沒有力氣去接。每一個護士走過,我都哭著哀求,請給我打無痛分娩。護士說給你打要先做個胎心監測。我說我想先上個洗手間。護士說,那你趕緊去呀。我淚流滿面的和她說,疼的站不起來。

此時麻醉師也沒有空閒。我又在疼痛中等待了一個小時。覺得這一個小時是人生中最難熬的一個小時,真是生不如死。我漸漸明白了,榆林產婦疼的要跳樓的想法。終於護士跟我說,可以打無痛分娩了。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鼓起勇氣走到手術室的。躺在床上疼的倦起身子。完全不記得給我上麻醉的過程。但是等到麻醉藥到達體內的那一刻。疼痛感瞬間減輕了很多,我覺得我的人生突然又充滿了希望,自己又活過來了。

後來雖然持續開指以後又疼了一些。但是完全比不上,沒有打麻醉之前。甚至分娩的那一刻,我也只是覺得難受,也沒有更多痛不欲生的感覺。

分娩的時候有側切,因為打過麻藥,大夫在側切和縫針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感覺。生完一個小時後,我又躺在床上,愉快的拿起了手機。直到第二天藥勁兒過去,側切的傷口才開始有些疼。

我的寶寶十分健康,4個月開始長牙,11個月就會走路,是個小機靈鬼,完全沒有受到分娩鎮痛的影響。

所以我覺得分娩鎮痛簡直是太有必要了。如果沒有分娩鎮痛,可能我就挨不住要求剖了,或者到最後生的時候完全沒有力氣了。

我覺得分娩陣痛簡直就是女性的福音,希望能夠廣泛普及。有人說女人生孩子,天生就該疼。自古以來就都是這樣,現代的女人太矯情了。這樣說的人,請你以後做手術的時候,選擇刮骨療傷,因為華佗之前也是沒有手術麻醉的。

有些女性覺得分娩鎮痛對孩子不好,忍受不住疼痛,選擇剖腹產。其實分娩鎮痛的藥物和剖腹產手術之前需要打的麻醉藥是一樣的。注射的部位也相同。不過剖腹產的藥量更大一些,還要在肚子上來一刀,給女性更大的傷害。

所以女性在分娩的時候大可以不用陷入要麼疼忍著,要麼忍不住疼就剖的兩難結局裡。分娩鎮痛可以幫助更多的女性通過順產的方式生下孩子。對大人和孩子都十分有好處。

題主在生孩子的時候,可以先諮詢一下。選擇提供分娩鎮痛的醫院。我的經驗是專科醫院,比起綜合醫院,打上分娩鎮痛的幾率更大。專科醫院有專門的麻醉師,服務於剖腹產和分娩鎮痛。綜合醫院的麻醉師要服務整個醫院。在傳統的觀念裡,分娩陣痛肯定是排在各項大手術之後。也希望能夠有專門的麻醉師,為女性做分娩鎮痛。

大家對分娩鎮痛有哪些疑問,可以在評論裡提問我。

我是一個職場媽媽,平時努力學習育兒知識,爭當育兒達人。願意和你一起來成長,歡迎關注我。


團媽科學養娃


分娩有多痛?國外研究顯示,疼痛的最高等級是用刀切斷手指的疼痛,其次就是分娩痛。尤其是順產的初產婦,往往對產痛的記憶刻骨銘心。有些人會痛得在床上打滾,耗氧量大增,甚至可致母嬰代謝性酸中毒。有些人則無法自控地大喊大叫,會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而子宮胎盤血流量的增加,也不利於胎兒的氧合狀態。

分娩過程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產程:指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大到10釐米,持續數小時到18小時不等。

第二產程:指宮口開大10釐米到胎兒娩出,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第三產程:指胎兒娩出後到胎盤娩出,一般持續不到10分鐘。

什麼是分娩鎮痛?

分娩鎮痛就是俗稱的“無痛分娩”,是指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分娩鎮痛可以讓準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的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讓她們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休息,當宮口開全時,因積攢了體力而有足夠力量完成分娩。

分娩鎮痛有哪些好處?

1.分娩鎮痛之後,孕媽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有更多的體力應對第二產程長時間的用力過程。

2.無運動阻滯,可下地行走。

3.孕媽媽可根據疼痛程度控制麻藥進入量。

4.減少會陰縫合疼痛,分娩後會有更充足的精神和寶寶交流,進行母乳餵養,提高了母乳餵養成功率。

5.分娩鎮痛還可以平復孕婦緊張的情緒,降低產後出血的發生率。

分娩鎮痛方式有哪些?

非藥物類分娩鎮痛

對產程和胎兒十分安全,適用於輕、中度疼痛者,包括拉瑪澤分娩呼吸法、分娩球等。

藥物類分娩鎮痛

可分為全身用藥和局部用藥兩大類,其中椎管內分娩鎮痛被公認為最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且副作用小。除此之外,杜冷丁肌肉注射對於假性宮縮或潛伏期時間較長的產婦也有不錯的效果,不僅能抑制假性宮縮、讓產婦得到充分的休息,還能促進不協調性宮縮恢復為協調性宮縮。

哪些孕婦可以選擇分娩鎮痛呢?

1.經產科醫生評估,具備陰道分娩的條件;

2.產婦自願;

3.無分娩鎮痛禁忌症;

4.根據臨床經驗,多數孕婦進入活躍期後選擇分娩鎮痛最佳。

哪些孕婦不能進行分娩鎮痛?

1.產婦拒絕;

2.經產科醫生評估不能進行陰道分娩者;

3.椎管內阻滯禁忌:產婦凝血功能明顯異常、顱內高壓、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者,以及影響穿刺操作等情況。

什麼是椎管內分娩鎮痛?

椎管內分娩鎮痛(以下簡稱“分娩鎮痛”)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經多年臨床驗證的、效果最為確切的分娩鎮痛方式,主要包括硬膜外鎮痛和腰麻鎮痛,其鎮痛效果優於其他所有方式,且作用時間可以貫穿於整個產程。

如上圖所示,如果接受這種鎮痛方式,需要產婦側臥躺在床上,皮膚局麻後,讓麻醉醫生在後背上進行一針穿刺,針走行於脊柱骨頭之間的縫隙中並儘量靠近神經,之後會給麻醉藥將導致疼痛的神經麻痺,同時會留置一根很細的管子,以便在整個分娩的幾個小時中持續給藥、持續鎮痛。穿刺的整個過程可能會有一點酸脹感、不會很疼,穿刺成功並給藥後,產婦會覺得雙下肢和下腹部變得麻木、宮縮痛減輕。麻醉醫生會將背後的導管連接到一個電子鎮痛泵上,如果產程中產婦感到宮縮痛仍難以忍受,都可以按泵上按鈕追加給藥,每按一次都會給予一個標準劑量的鎮痛藥。

分娩鎮痛安全嗎?

有非常詳盡的研究證實,椎管內鎮痛對產婦和胎兒是安全的。無痛分娩時用藥劑量極低,只是剖宮產手術的1/5~1/10,因此進入母體血液、通過胎盤的機率微乎其微,對胎兒幾乎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當人體感到嚴重疼痛的時候,會釋放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可能會引起產婦基礎代謝增加、耗氧增加、低氧血癥、酸中毒、過度通氣、增加恐懼感等不利情況,這些對產婦和胎兒都有不利的影響。而“無痛分娩”能極大地降低這些不利情況的發生從而保護產婦及胎兒。

特別提醒:分娩鎮痛中分娩方式有可能改成剖宮產

自然分娩是否改成剖宮產,與是否進行無痛分娩沒有必然的聯繫,它取決於胎兒頭盆是否相稱、是否存在異常胎位、臍帶繞頸和胎兒宮內窘迫等產科因素,有些因素只能在分娩過程中逐漸顯現出來,如需臨時改行剖宮產,已行無痛分娩椎管內穿刺置管操作的產婦可以直接經由硬膜外留置管直接給藥進行麻醉操作,節省了術前準備時間。

分娩鎮痛不等於完全無痛!

麻醉醫生打完針並給藥後,藥物不會迅速起效,需要等待10-15分鐘才會逐漸覺得宮縮疼痛減輕,且需要追加幾次給藥才能達到一種滿意的鎮痛狀態。很多幸運的準媽媽會覺得疼痛完全消失了,但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疼痛顯著減輕、可以耐受,不到10%的準媽媽會出現一側麻木或完全沒有鎮痛效果,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麻醉醫生會及時調整硬膜外導管,極少數可能需要重新穿刺。

總而言之,由於產婦個人和產程進展等綜合因素,分娩鎮痛會減輕疼痛,但不會做到完全無痛,感受到輕度疼痛有利於產婦配合和胎兒娩出,而過度給藥反而會導致雙腿無力,不利於產婦下地活動。

採用分娩鎮痛後還需要用力生產

現在所用的鎮痛藥是一種“感覺與運動分離”的神經阻滯藥,它選擇性地阻斷產婦痛覺的傳導,而運動神經不受影響。分娩期間,產婦完全活動自如,腹肌收縮和子宮收縮均保持正常。因此,宮口開放會相對容易的情況下,產婦要在醫師的指導下用力,才會加速產程的進展。

分娩鎮痛會致寶寶窒息?

歐美髮達國家的分娩鎮痛實施比例普遍在85%以上,而我國不超過5%。一方面,分娩鎮痛,很多產婦和家屬心存顧慮,認為“用麻醉藥會影響胎兒健康”。實際上,分娩鎮痛中所使用的藥物配方一般包括小劑量的局部麻醉藥跟少量的阿片類藥物,經過高度稀釋後配置而成。相比於剖宮產所用的麻醉藥,分娩鎮痛藥物劑量只有它的1/20~1/10。鎮痛藥物通過分娩泵進入硬膜外腔用於鎮痛,只有少量的藥物吸收進入血液,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就更微乎其微,因此可以說基本不受藥物影響。

有些大齡產婦擔憂,分娩鎮痛雖然讓第一產程過得舒適,但會讓自己在第二產程中無法配合發力,導致第二產程延長,甚至讓孩子在產道里待得時間過久而缺氧窒息。其實分娩鎮痛導致產程減慢有一定的發生率,但比例較低,且麻藥濃度是可以調節的,只要將藥物控制在合適的濃度內,並不會影響到產婦在第二產程的用力。

本文編自網絡,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其中若有文字或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不接受分娩鎮痛的人,一種是怕麻藥損傷胎兒,二種是怕傷害自己,三種是經濟壓力,四種是陳舊思想。

其實,分娩鎮痛的麻藥劑量很少不會對胎兒有任何影響,這在用藥之前都會對產婦說明的。

同時也不會傷害到自身健康,很多人認為會造成以後腰疼。

分娩鎮痛可以免去陣痛之苦,要知道女人生孩子是要承受很大的痛苦。

建議產婦們儘可能選擇避免承受這種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