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硬功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埋头苦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孙华林 杜鹏 李瓅 李楠 李岩 宋洁 郝波 汪玉姣 侯红军 雷冰杰)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各地脱贫一线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讲话既是工作要求又是鞭策鼓励,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凝心聚力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埋头苦干早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延安

这两天,延安宝塔区梁村村去年新建的温室大棚内,村民余贵明正忙着采摘首茬上市的西瓜和小瓜,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温室大棚就为他带来丰厚的收入。

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梁村村村民余贵明:“大概一年的收入就是七万多,收入高了,自己的生活就有保障了,也不用愁吃穿这方面了。”

2018年,在各级部门的争取下,梁村村新建了33座日光温室大棚,带动全村17户村民发展棚栽产业,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棚就为村民带来至少一万元的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这里的驻村扶贫干部信心倍增。

延安市宝塔区青化砭镇梁村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董小宇:“下一步我们要结合产业特点,由经济合作社牵头带领广大村民种植绿色有机无公害的蔬菜瓜果,让产业的利益最大化,帮助村民致富。”

商洛丹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商洛丹凤在脱贫攻坚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户住房有保障,同时通过发展配套设施和产业,实现让贫苦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看病上学不发愁。57岁的脱贫户张书民一家2018年2月搬迁到老君社区,花了7500元分到了一套60多平米的新房,在小区附近又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

商洛市丹凤县商镇老君移民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张书民:“工资现在来说还可以,(每个月)1800。大孙子到这儿上学以后,不但不掏任何学费,而且还给娃把饭管上。我住到这里以后,首先住房、(还有)娃上学、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到(医院)买药各方面,都在本小区内,这些都不用发愁了。”

老君移民搬迁安置点现已建成2001套安置房,今年5月底前,丹凤县全县17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将全部建成,全县7111户贫困户将搬出大山走向新生活。

丹凤县移民搬迁办主任董立铭:“我们在就业岗位,公共设施配套上都要充分跟上来,让群众在新的安置点能够扎根,能够生活,确实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宝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红硖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全校25%的学生都是建档立卡学生,因为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解决孩子的吃饭、住宿、学习等问题就尤为重要。

宝鸡市硖石镇红硖小学校长郑陇刚:“2018年暑假,我们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了食堂,为了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我们对宿舍进行了文化布置,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乡村少年宫的书法、绘画、电子琴等兴趣班,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优质资源和教育。”

像红硖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宝鸡市金台区共有15所,实现了农村贫困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渭南

在渭南市第一医院的扶贫病房内,65岁的贫困户王转良因患肺炎正在接受住院治疗。前两天,与他结对包联的医生上门服务时,发现他可能患了肺炎,就带他到医院检查治疗。

渭南市临渭区崇宁镇靳尚村贫困户王转良:“对我特别负责任,帮我先住上院,给我检查,我实在感动,他说对我是报90%,先看病后缴钱。”

王转良一家三口,2017年12月以来,享受到医疗扶贫补助,累计达7655.99元。渭南市在脱贫攻坚中,广泛开展万名医生包联救助因病致贫贫困户行动,市县镇办三级医疗机构10935名医生,与27097户因病致贫家庭签约包联救助,全市形成以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健康扶贫基金为保障的“四重保障线”。财政资助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16.04万人,参合率达到100%。

渭南市第一医院合疗医保科科长潘燕:“习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重点提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落实中、省、市各级扶贫政策,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用到真正有需求的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