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老師說上課不認真,已經喪失學習積極性了,課堂作業不太願意做,怎麼辦?

沐浴陽光



作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當過多年的班主任,遇見過許許多多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孩子。一年級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愛完成作業,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1、家長和老師都應當正確認識這個問題,並積極處理。

家長和老師要共同努力,好好溝通,找到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然後商量對策,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如果孩子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和講課的方式不感興趣,那麼老師就應該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作為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時間極短。那麼老師授課時就要注重趣味性,讓孩子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學習知識,而不是一味地單純地進行講授、灌輸。

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因為家庭關係影響孩子的學習,那麼家長就應該注意了。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創設孩子創設一個安靜、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毫無後顧之憂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2、家長要多方面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既然孩子對學習缺乏積極性,缺乏興趣,那麼家長就要儘可能的利用孩子在家的時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們經常可以和孩子交流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不管是孩子認為高興的事情,還是孩子覺得委屈的事情,家長都可以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學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 學會語言表達。

其次,孩子寫作業時,我們要給予孩子適當的正確的陪伴。 孩子寫作業時,我們既不能大包大攬,也不能完全放放羊式管理。 這孩子不認識字的地方,孩子不懂的地方我們可以適當的提醒,但是更多的是要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


再次,要多陪孩子閱讀。孩子在閱讀中不僅僅可以培養專注能力,還可以鞏固拼音和漢字,學會看圖,學會表達,學到更多的知識。

最後,我們要多陪孩子游戲,我們可以將語文遊戲和數學遊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遊戲當中,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老師要轉變觀念。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那孩子不愛寫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課,這是非常正常不過的現象,老師沒有必要給孩子貼一些大的標籤,而且老師要明白,孩子是不斷髮展的。 誰也說不清孩子以後會是什麼樣兒的。所以,老師不能歧視每一個學生。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是《新來的王老師》,裡面提到了一個差生檔案: 那裡面談的都很多名人在讀一年級,甚至小學時都是名不見經傳,甚至被認為是差生,但是這些人卻最後卻成了舉世聞名的名人。所以老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千萬不要有太強的主觀意識和主觀判斷。我們要帶著發展的眼光,帶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其實只要在一年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後面我們家長和老師就可以省很多力。當然,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一年級的時候,家長和老師的付出是比較艱辛的。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不能歧視孩子。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孩子真要是這樣,家長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及其對孩子的關注情況了。

我們班有一個男孩,上一學期考試數學有時還能考100分。從這一學期開始,尤其是這一段時間,他純粹不學了,每天來學校里老師講什麼好像和他沒有一點關係,家庭作業也不完成。我幾次打電話給家長反映情況,家長開始還接電話,但每次都是嘴裡答應著會看著孩子寫家庭作業。到後來孩子還是不能完成作業,家長也不再接我的電話,我真的好無奈。

這已經連著兩個周了,孩子幾次來學校竟然忘記了背書包,就是帶著兩個眼睛來學校。家長送書包送的次數多了也嫌煩,竟然給班主任打電話訴苦。

昨天早上又是沒有背書包,同桌也不願意讓他和自己共看一本書。看他嘴巴長著,目光遊離的神態,我生氣地喊他抱著板凳來坐到最前面,並且只要讓孩子們在下面做題,我就讓他在黑板上寫。連著折騰了兩個來回,他竟然把我當天教的知識學會了,拓展題他都順利地做出來了。

我本想著天天讓他坐到最前面我時時刻刻盯著,可又擔心家長知道後說我有意的針對她家兒子,所以今天我再沒有喊他來前面坐。

下午我和班主任都給家長打了電話,邀請他到學校來我們共同協商如何抓孩子的學習。我先詢問孩子回家後誰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孩子的爸爸說每天他都問孩子作業寫上了沒有,孩子每天都說寫上了,所以他也就認為孩子寫完了作業。我讓孩子當著他爸爸的面把昨天的家庭作業拿了出來,孩子在書包裡翻騰了半天也沒有拿出來。

一看兒子掃了自己面子,這家長拉起孩子的胳膊抬起腳就從孩子的屁股踢了幾腳,接著巴掌上了臉,孩子的鼻子馬上流血不止。

看到家長這樣瘋狂地毒打孩子,我趕緊把孩子拉過來讓他躲到我的身後。說實話,我真的後悔叫家長了。


睿雪


一年級兒童學習能力各有不同,如果任課教師不能意識這點的話,很容易對一些學習習慣養成不好,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給出錯誤評價。題主就遇上這麼一位不懂教育的老師,不僅讓家長陷入焦慮,還讓孩子在班上得不到合理的引導和教育。

面對孩子課堂上對學習缺乏興趣,甚至不願意動筆動腦的孩子該怎麼辦呢?下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供參考。

第一,建議家長先從孩子傾聽專注著手,讓孩子學會找到傾聽的目標。

聽,即你平時和孩子說話時,看孩子是否眼睛能看你的眼睛,保持認真傾聽的狀態。如果不能,說明你忽略平時培養孩子專注於目標而去傾聽的習慣。我之所以把專注聽放在首位,是因為傾聽能力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大門,耳朵聽力不發揮作用,根本就無法正常學習啊。所以,家長可以從家裡做針對性培養,如和孩子說話時要引導孩子專注聽,必要時你說一句,讓孩子模仿一句,做復讀機遊戲。或者利用親子陪伴閱讀時,你讀孩子聽,孩子讀你聽。但是要讓孩子在讀時,用自己的耳朵聽到自己讀的每一句話。

第二,建議家長從視覺專注著手,讓孩子學會找到重點觀察的目光。

看,即視覺專注,孩子上課不能認真聽講,往往是眼睛不知道該看哪。比如在家裡要告訴孩子,當老師講課時,你眼睛要看著老師的眼睛。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你要認真看著黑板上的字。當老師給你放投影PPT時,你眼睛要看著畫面。同時,在教孩子識字時,也要認真看字的結構組成,記住字的長相。涉及到看的內容在生活中實在是太多了,家長可以在親子陪伴活動過程中,隨機指引目標讓孩子找到,再引導孩子按著你的要求去觀察並說出來。

第三,建議家長從完整說著手,讓孩子把所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

一年級兒童口語發展已經相當不錯了,但前提是以往你們得經常與孩子互動,鼓勵孩子多說,說出他內心的想法。口語如果不經常鍛鍊,進步會非常慢。但是口語在母語生活環境中又無處不在,可以讓孩子自己說,也可以聽別人說。因此,家長必須要抓住親子陪伴的機會,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說出看到的目標,說出聽到的目標。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做口語練習的機會最多。哪怕是你聽孩子說說開心的事,或者傾聽他訴說心中的煩惱,都要表現了很重視很認真的態度,孩子才願意和你說。

第四,建議家長經常誇獎一下孩子做好的事,肯定其努力,增強孩子自信心。

一年級兒童從心理發展上來看,還有著幼兒的一些特點。需要得到爸爸媽媽或老師的經常肯定與讚美,如果少了這些外面的評價與肯定,孩子會感覺老師或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不喜歡自己,心裡會經常有失落感。而那些在學習能力上偏弱的孩子,則在被肯定與讚美方面更少能得到這方面的正向激勵。因此,不管老師怎樣評價你的孩子,你都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仍然要不失時機地肯定與表揚孩子的努力。就如孩子不願意寫,如果孩子本身能寫,但就是缺少鼓勵的話,你不妨做做看。

第五,建議家長認真分析孩子到底在學習遇到了哪些困難,導致孩子學習興趣下降。

一般來說,孩子在學習興趣上下降,大都是因為課堂上老師偶爾批評其不遵守紀律,讓孩子內心非常有沮喪表,你可以結合老師喜歡的好孩子著手,讓孩子清楚怎樣按老師要求做好,才是老師最喜歡的遵守紀律的好孩子。當孩子知道怎樣做時,你每天就要在家裡進行強化訓練,比如讓孩子守規矩,這和遵守紀律是一樣的,孩子做到了就要及時表揚孩子,同時再對比引導到課堂上也應該這樣做,孩子就知道遵守紀律原來是這樣做啊。再如孩子理解能力偏弱,就需要家長在家裡進行及時輔導了。

第六,建議家長查找孩子課堂上不願意做練習的原因,從家裡進行專項練習。

有些一年級兒童書寫能力偏弱,這與肢體協調性不是很好關係。孩子在書寫的過程中,寫不了多少字就會感覺手腕痠痛,手不舒服就會拒絕寫字。如果你發現孩子確實在書寫這塊協調性不好,可以在家裡專門進行相關訓練,現在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資料。如做一些手指和手腕靈活性訓練的遊戲,在親子游戲活動中就可以讓孩子得到能力提升。再如書寫,孩子可能握筆或運筆姿勢與力度不對,也要認真觀察,必要時手把手去教。再如孩子識字量少讀不懂題意,或者老師在讀題時他沒有認真聽也聽不懂,自然無法下手等。

總之,孩子存在很多與學習有關的能力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結合我上面的建議去逐一做分析。只有找到原因,並做針對性訓練,才能讓孩子基本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當孩子能力提高了,再經常正向激勵孩子,自信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寒石冷月


這個就是教育應該真正改革的地方?什麼樣殘酷的教育能讓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失去了興趣?這得多麼TM無聊啊?我一直在想,每天996的大人還在抱怨,現在的孩子何止996呢!回想我們自己讀書的時候,每天這麼辛苦,到底學到了什麼?都成大科學家了?數學家?化學家?那麼難的證明題,在現實生活用到幾次?可能最多的就是加減乘除買個菜用吧!

所以我們的小學,興趣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培養孩子喜愛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不要厭煩。這個才是小學階段最主要的任務。那些編教材編課程的教育專家,請你們好好看看你們自己孩子的課程是怎麼編寫,學一下真正有用的東西。(專家的子女都在國外接受最好的教育)也給我們中國的教育引進一下你們的先進經驗。造福一下子孫吧!

家長也彆著急,孩子還小,你們多陪陪他們,稍微拎一下知識點。成績不會很差。同時也多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讓老師放心,家長一直在關注孩子,教導孩子。只要不放棄,大一些自然就好了!


孤獨尺寸


這個問題值得說道說道。

孩子才一年級,就貼上沒有學習興趣的標籤,是不應該的。

人都具有可塑性,更何況一年級的小孩子,無論心理還是生理。正如剛剛吐出嫩芽的小苗,怎能隨意拋棄呢?

我覺得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原因有這麼幾點:一是幼兒園時期,孩子貪玩,老師佈置的作業,孩子不能及時完成,受到家長和老師批評,長期的批評使他喪失了學習興趣。二是孩子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適應較慢,不能儘快進入學習狀態,聽課受到影響,問題回答不上來,產生自卑心理,喪失學習興趣。三是由於家長的原因,或因自身學識,或因忙於生計,顧不上提前和孩子一起預習,學習知識。而其他孩子經過前期的預習,學習,知識掌握快。這樣,與那些孩子相比,相形見絀,自慚形穢,不愛學習了。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需要家長參與和老師的指導。

孩子回家後,家長要騰出時間關心孩子的心理和學習,一年級的課程很簡單,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有能力講解的。在家慢慢講,讓孩子慢慢領會,找回自信。

在學校,老師要關注這種孩子,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給予孩子學習指導,注意提問技巧,讓學生萌發學習興趣。

孩子尚小,一切還未定型,抓住機遇,選擇正確的方法,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情形一定會得到改變的。


朗月寒雪


這是孩子的注意力沒有被喚醒的緣故,或者說,老師的課堂教學對孩子沒有吸引力。

但是班級化的集體授課模式,我們無法要求教師為這樣特殊的孩子實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設計。

所以,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培養孩子對課堂學習的專注力,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品質,最可靠的是家長的及時幫助。

當學習對孩子來說難以理解的時候,是不能喚起兒童注意力的。孩子成績不好,就說明課堂學習內容對孩子來說很陌生,難以理解。家長要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成績。

換個角度來說,孩子學習一開始就有困難,沒有得到家長及時的關注和幫助,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學校每天都在教授新知識,孩子學習就會越來越困難。學習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愉悅感和成就感,只有挫敗感和自卑感,孩子怎麼會有學習的動力,又何談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我建議家長痛定思痛,不要責怪孩子,不要放棄對孩子的期待。現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家長只要善於學習和收集信息,一定可以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幫助,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專注學習,獲得成就感。





森香水岸教育


我建議家長好好與老師溝通交流一下,讓老師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表揚孩子,孩子的天性是愛讓表揚,如果孩子整天處在老師或家長的批評聲中,孩子不但不會進步,反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破罐子破摔。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就是賞識教育,學生愛聽,對學習就會產生興趣,有興趣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有動力,就會愛上學習。我們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孩子喜歡老師,自然就會喜歡老師的課,上課就不會不認真。

再一方面,家長要多用心,與孩子談心,聽聽孩子的心聲,到底是什麼原因上課不認真?只有瞭解孩子,理解孩子,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孩子才會愛上學習。

還有孩子上課不認真,可能是跟不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麼,孩子坐在教室裡象聽天書似的,他就不會認真聽課,這就要家長每天利用空餘的時間給孩子補習功課,只要功課補上了,學習上沒有困難了,課堂作業就會完成。記住:多表揚少批評,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憶夢月華



沫沫1408037


首先要了解一下原因。

大部分低齡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都不是特別長。一個是跟學習興趣,老師講課吸引力有關。但更多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孩子在幹某一件事時經常打斷孩子,容易導致孩子精力不集中。

喪失課堂興趣原因也有很多,單獨一門課的話,可能是孩子對於這個老師的教學方式不感興趣。如果是多門課,則需要給孩子做疏導,瞭解孩子的需求,然後通過激勵,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對課堂產生興趣。

如果平時孩子上課聽講有問題,那麼做練習或者作業時會相對困難,多次遇到困難,也會導致孩子學習積極性變差。


見心書畫工作室


顯然老師不太老練。世上一萬個人裡,小學一年級課堂上就專注於學習的,不會超過一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