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排球比賽中的彩虹球你怎麼看?中國有哪些吊球技術比較好的女排隊員?

無所謂耀哥


排球比賽當中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球,吊球技術哪些隊員比較好


關於彩虹球我們現在根據網友們的反應和描述,基本定義為弧度比較高的吊球,而關於這種彩虹球一般來說就是因為進攻節奏踏不上,上早了或者球給的位置在進攻人的身後了,這樣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出現彩虹球的,而且出現這種彩虹球主要還是攻傳之間的配合有問題,二傳給球的位置比較靠後,進攻人在進攻上步上偏早,其實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調整攻,大調整攻的時候,而且年輕隊員比較常出現這種球。

關於彩虹球這個名詞,最先應該是形容龔翔宇的吧,很多網友朋友都感覺龔翔宇的吊球弧度太高。當時龔翔宇剛剛出道,整個進攻上的高度我們當時都覺得是很可以的,確實這麼多年了,中國女排可算出了一個能跳的接應,但是她當時打節奏比較穩的,能適應自己進攻節奏的球是比較兇,但是打節奏稍微對不上的,整個進攻就軟了,雖然我們也看得到龔翔宇的身體素質確實挺強壯,而且協調性也很不錯,但是吊球的手法上當時還是很隨意的。但是這幾年下來之後,龔翔宇的上步節奏,包括在處理球的能力上就好了很多,這其實就是經驗的問題。

其實,這也是我們說的年輕隊員在進攻上稚嫩的問題,包括現在我們看這一批年輕隊員也是,就像許璐瑤,這其實進攻能力就比較強了,但是節奏不好的球,整個進攻上還是打不上力量,然後就出現了彩虹球。當然還有一個就是山東的車文涵,其實也是同樣的,雖然好球是,線路都比較淺,那確實漂亮,但是節奏不好的球,就是容易弧度高。如果要避免這種彩虹球,首先我們進攻隊員的上步一定要慢點上,一般來說這種球都是調攻,調攻的時候一般都比較高,所以要上步一定要慢,晚上步快下手,然後第二個就是看準球來的位置,要時刻調整人球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這種彩虹球都是在身後的球,所以上步儘量保證球在身前,這樣就可以儘量減少這種球的出現了。

其實如果說吊球吊的比較好的隊員,像我們現役的國內來說主攻位置朱婷和張常寧的吊球就比較成熟,隱蔽性和處理能力,包括這種球商都是很高的,劉晏含和段放的吊球也是不錯的,位置和線路都是比較清楚的,包括還有劉曉彤,拍搓的技術也很好。副攻上顏妮的吊球處理球是很有經驗的,基本上球摸到的位置都是很難受的位置,接應上曾春蕾的吊球是突然的,包括之前楊方旭的吊球也可以,當然楊方旭退役了,龔翔宇現在也可以了。現在的新人的話李盈瑩的吊球是最好的,這也不是吹李盈瑩,李盈瑩在進攻這個環節的技術真的是比較豐富的,應該說挺成熟,應該說很有當年朱婷和張常寧她們出道時候的樣子。


其實現在綜合國際來看,吊球這項技術日本隊和泰國隊應該是最成熟的,主動吊球的次數也多,如果是國內聯賽來看的話,山東女排的吊球是比較多的,而且攻擊性算是比較出色的,但是綜合全國來看,拍球的數要比國際上多,而且國際上是能扣不弔,而且機會球的時候,一般來說像歐洲隊調好了就打,但是我們國內把握這種球的能力還是偏弱的,這也是我們聯賽水平跟國際的一個差距吧。


渣渣談排球


彩虹球來源於龔翔宇,由於龔翔宇吊球時弧度高像彩虹,常常被對手防起,所以球迷調侃龔翔宇吊球就是彩虹球。
球迷雖然說是調侃,但是也反應
了龔翔宇小球技術不過硬,吊球是一門技術!龔翔宇剛出道時扣球犀利,被看作中國女排接應的希望之星!但是經過里約奧運會的洗禮和16-17賽季的聯賽和全運會,龔翔宇陷入了瓶頸,不僅僅是小球技術沒有學到,連原來的強攻都丟了,讓球迷很是擔心!


吊球是女排一項重要的小球技術,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亂球也可能直接處理得分。不說別人,老將曾春蕾的吊球常常出人意料,打吊結合球員看起來很“油”,也讓對方的攔防增大了難度!龔翔宇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待提高!
但是龔翔宇現在的狀況也在情理之中,我們過多的關注她是奧運會冠軍成員,聯賽和全運會冠軍成員,殊不知她才21歲,這個年齡段正是漲球的階段,現在發現問題才是最有價值的,接下來需要龔翔宇慢慢打磨自己,爭取早日蛻變!球迷也要給予龔翔宇成長的空間!


排球百分百



對於排球比賽中的吊球質量來說,手上技術的火候掌握問題是關鍵。龔翔宇在去年大獎賽的吊球技術和手上變化確實讓人瞠目結舌。其實對於一個年輕運動員來說,手上控制球的能力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很正常的,龔翔宇之所以吊出很多彩虹球,還是因為她太年輕,隨著球齡球技的增長,她的手上技術絕對是能夠大幅度地提升的。

手上技術出色的隊員,近年來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幾個,一個是前天津女排的主攻手殷娜,還有一個就是當今中國女排的接應曾春蕾。



殷娜身高僅僅182,巔峰時期彈跳出色,進攻點並不低,但力量太小,進攻能力屬於夠用狀態。隨著傷病的加重,彈跳能力急劇下降,她的扣球高度遠遠沒有巔峰時期出色,而她用巧彌補了這一點。近年來,她是我見過的力氣最小,技術最好的主攻手了。

曾春蕾出道時是以強力拉開穿插跑動進攻相輔助的全面性接應。強打能力比較出色,但一傳防守能力等等並不過硬。經歷了里約奧運會的低谷後,大冠軍盃迴歸的大花蕾,一改往日強打的節奏,完全變成了一個全面的巧打型的球員。嫻熟的吊球技術讓人感嘆多一分太長,短一分太短,標誌性的看手打手技術讓人覺得就是教科書式的教學視頻……17到18賽季的聯賽,可以說她給國內一眾接應都上了一通教學課吧。



不得不說,吊球,打手,打點變線這種技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好的。唯一的天才朱婷,經過幾年的歷練,手上技術已經有了相當的火候,惠若琪正處於當打之年,技術正是巔峰狀態就不得不退役了,而年輕小花裡,李瑩盈的手上技術是相當不錯的,假以時日一定也能成為她的標籤之一。而其他中生代球員裡,如龔翔宇,張常寧,段放等手上技術則還有太多太多的進步空間。


無所謂耀哥


前有揚希,後有劉亞男在有薛明,她們的吊球都打的很好,近年來魏秋月的二次吊球也可稱完美,而今的丁俠更是鬼怪丁靈,她在里約吊的老毛子找不著北,郎家軍如今的二傳個個都是吊打高手,所以郎家軍所向靡!


雄關慢道4


居心不良的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