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招安只是宋江一個人的主意嗎?《水滸傳》中支持招安的都有誰?

慈小姐


水滸裡真正願意接受招安的,有一大批人。

這得從宋江取代晁蓋後說起。

晁蓋時代基本沿襲了歷代強梁造反的傳統,小了就是劫富濟貧,賴以生存,最後被剿滅,這叫英雄聚義。大了當然是改朝換代,像劉邦朱元璋一樣登基做皇帝。

在晁蓋被曾頭市史文恭射殺後,宋江取而代之成為寨主。將造反額終極目標定到讓朝廷招安,博得功名,封妻廕子。

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讓朝廷認識到梁山的價值。即不是一群烏合之眾。

怎麼做到呢?

那就需要把隊伍基礎做大。

在宋江的謀劃下,招降納叛,先後網絡了一批朝廷命官:柴進,呼延灼,楊志,秦明,關勝,徐寧,湯隆等等。

尤其是盧俊義。

梁山為盧俊義下了血本,大家可以看看,前後打了幾次仗,傷了多少人。因為盧俊義價值最大,是可以和宋黑臉比肩的。

這些人都想再回到朝廷,不願以強盜身份終生。

這些人層次越高,跟朝廷叫板的本錢越大,越能在招安後獲得更多更大封爵。

梁山最不願被招安的是這幾種人:

身負多條命案的,如武松魯智深楊秀等

出身下層本來造反就是圖痛快的,阮氏三雄,李逵之流還有一類就是看透了朝廷的無恥與腐敗的,就是林沖等

更多看法,參見本號“逍逍客說”的《細說水滸》系列


逍逍客說


接受招安是梁山集體意志的體現,絕不是宋江一人就能決定的。

每一個封建王朝的末期,“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已經成為了江湖豪強的普遍認識。梁山好漢聚義後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就是最直接的證明。替天行道,就是替朝廷這個”天“,行”除貪官汙吏、救黎民百姓“這個道。梁山好漢集體營造出的浩大聲勢,就是在為招安埋下伏筆。

一百零八將中很多就是奔著這面大旗而來的。更何況在”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往下的中低層頭領對於造反當官更是樂見其成,再往下的吃瓜群眾對於招安洗白身份也是甘之若飴。總而言之,梁山集團就是聚集在替天行道大旗下、等著朝廷招安的土匪窩。

當然像李逵這樣死腦筋、林沖這樣對朝廷有深仇大恨的人,肯定還是不願意招安的,但是他們畢竟是極少數。這時候如果宋江不選擇招安,說不定哪天就被手下的人搞掉了,一如王倫被林沖搞掉一樣。

梁山好漢主要是按照影響力進行排名,一百零八將前二十名無疑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請注意一個細節,排名前二十的人中,有十四個曾經都是官府中人。正所謂食髓知味,他們都知道當官的好處,大部分都是極其堅定的招安派。因此支持招安的十大人物名單就新鮮出爐了。

1. 呼保義—宋江

2.玉麒麟盧—俊義

3.智多星—吳用

4.大刀—關勝

5.霹靂火—秦明

6.雙鞭—呼延灼

7.小旋風—柴進

8.撲天雕—李應

9.美髯公—朱仝

10. 沒羽箭—張清

我是阿雲,善於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留言必回,感謝支持。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雲天明的視角


從《水滸傳》中不難看出,梁山好漢當中支持詔安一派,反對詔安一派,中間派若干。

詔安派以宋江為代表,追隨的有花榮、李逵、吳用以及從朝廷部隊中過來的呼延灼,盧俊義等;反對派以武松、魯智深、阮氏三雄和赤發鬼劉唐為代表,追隨的有菜園子張青,矮腳虎王英等;中間派則以小旋風柴進為代表,所有在宋營中投誠過來的不得志的官員和當差的均為中間派。

詔安派又叫投降派,他們以詔安為名,行投降之實,葬送梁山眾英雄大好志向。反對派是革命派,他們深受官害,犯下各種與朝廷對立的大罪,不反對也沒有別的出路。中間派對詔安派和反對派都抱有幻想的,他們騎在兩派中間的牆頭上互相觀望,妄想從勝利的一方得到好處。

最後看,詔安派無一善終,中間派做鳥獸散,唯有反對派的武松和魯智深出家、坐化,阮氏三雄往南越之地生息繁衍,為後世津津樂道!








雲中飛燕閱世間浮華


首先,梁山是一個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群體,而梁山在創建之初骨子裡就是強盜理論。

大家脫離普通社會,聚嘯山林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因為打劫這件事顯然一個人是幹不了的,人越多幹的也就越大。

當然了,乾的越大也就越容易樹大招風,這是後話。

可不管怎麼樣,梁山作為一個群體,那麼大哥之所以被推選為大哥,不是因為大哥資歷老就是大哥,而是因為大哥能給群體帶來更大的利益。

要是資格老就能當大哥,那麼王倫就不會被火併了,晁蓋也就不會莫名地掛掉了。

所以說對於一個組織群體而言,任何決策都必須要符合群體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真正地執行下去。

如果梁山107個頭領都不同意宋江招安,宋江能招安成功嗎?顯然是不能啊!

我們倒推一下的話,或許就成立了。

梁山最後招安成功了,所以說梁山招安這件事應該符合絕大多數的梁山好漢的利益,所以也才能執行下去,不然梁山好漢如果在這個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他們很有可能就分家了啊!

比如清末慈禧太后向十九國宣戰,可是東南地區的那些主政大佬們覺得這老婆子瘋了吧,乾脆不跟你玩了,我們自己搞個“東南互保”吧。

當然了,因為意見不一致鬧分家的,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家庭那是數不勝數,就不一一舉例了。

可從小說上看,似乎總有一種感覺,整個招安活動,好像只有宋江一人最上心,好像也只有他最想招安,因為書中可從未出現任何一個當面出來支持宋江招安的。

我得解釋是,不是他們不支持,而是這事他們都端不上臺面上說而已。

為什麼說梁山上只有宋江能把招安這件事端到檯面上說呢?

我覺得首先要對梁山好漢進行一下分類,然後逐一分析,當然了,我的分類不是以什麼派系為依據,而主要以好漢的出身以及因何上梁山為標準進行劃分的。

第一類:我當強盜沒理由(代表人物:王英等)

這一類人,在整個梁山好漢中比例不是太高,說實在的,這種人基本沒什麼文化,當強盜的目的也很簡單,大塊吃肉大塊喝酒,過上所謂的好日子就行。

第二類:被迫當了個強盜(代表人物:林沖,武松,魯智深等)

這一類人,在整個梁山好漢中佔比最高,也是整個梁山的中流砥柱。這個人原本有良民也有官員,總之上了梁山有各種原因。

第三類:強盜讓我當強盜(代表人物:關勝,呼延灼等)

這一類人,比例在持續增加,主要是朝廷的降將,戰敗被俘虜不得不加入強盜。

進行完劃分後,我們在進行逐一研究。

首先,第三類人是最支持招安的,這個應該是都無異議。

因為他們只是降將,他們肯定想官復原職,他們是不甘心當土匪的。

可是這些人在梁山上卻絕不能提招安的事,因為他們的身份是降將啊!

兩軍正在打仗,我方俘虜了一個敵將,可這個敵將投降我方後,卻老是讓我方向另一方投降,那這個降將安的是什麼心。

所以這些人要是敢公開支持招安,那說明他們還是想回到朝廷裡當官啊,也說明他們現在只是假意投降梁山,內心深處其實是對梁山不忠心的啊!

他們要不是二愣子敢這麼說嗎?恰恰相反,他們在面對朝廷軍隊時往往要表現的比其他人更賣力 ,以表現他們現在效忠的是梁山,同時俘獲更多的朝廷官員加入他們。

其次,第二類人中因為上山的原因各式各樣,人員也最為複雜,所以關於招安這件事看起來好像最為反對,其實這裡面卻大有文章,因為這裡面的群體都在撒一個彌天大謊,那就是“逼上梁山。”

縱觀梁山一百單八將到底有哪一個是被官府閉上梁山的呢?

恐怕也只有林沖一人才算得上吧!

晁蓋是嗎?宋江是嗎?仔細看書時才發現,這些人在完全符合現在打黑除惡的對象。

說白了,這些人上梁山真是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逼上梁山,而是投靠了梁山,梁山是法外之地,是犯罪分子的天堂而已。

可是這些人對外怎麼聲稱的,說自己是被逼上梁山,說自己之所以上梁山是因為奸臣當道,官府腐敗。

被這些強盜一說,好像他們才是受害者一樣,官府則成了邪惡的化身。

如果他們此時要是站出來公開支持招安,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你說你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可是你又去跟他們同流合汙,這不顯得自己就是一些見利忘義之徒嘛!

所以說,這第二類人種就算有人想招安,他也不好意思站出來支持招安。

最後,第一類人就比較簡單了,他們這些強盜,也沒什麼文化,更沒當過什麼官。他們要的就是大塊吃肉,大塊喝酒,所以這些人政治立場不是很明確,既然自己不明確那就跟著大多數混了。

保準當大多數人公開反對招安時,他們也會跟著反對。當多數人公開支持時,他們也會公開支持。可要多數人都不吭聲時,他們也就不會出動吭聲。

再一個,宋江也不是沒試探過大家意見,可是大家也沒多少人真正站起來反對,哪怕是私下裡跟他提反對意見分啊!

除了武松搞出了點情緒外,整體而言沒有出現什麼反對意見啊!

因為這恰恰說明了,絕大多數人是支持招安的,而最好的支持方式那就是不公開反對。

最後就成了!

“既然大家沒有什麼反對意見,那這事就這麼定了。”





青春了無痕qc


梁山泊在王倫時期只是水泊中的一家黑店,王倫自任店主,杜遷宋萬朱貴三人是黑店夥計,後來林沖投奔過來也做了黑店小夥計。

晁蓋七人上粱山火併王倫後把梁山擴大成了粱山泊股份有限公司,懂事會由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組成,三阮劉唐等皆為股東,眾人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合力經營公司,為眾股東謀利益。

宋江加入梁山泊股份有些公司擔任懂事會副主席之後,便開始不動聲色的改變懂事會成員成份,揭力拉攏新股東加入公司,而把原來的股東變為打工的職員。

他架空懂事會主席晁蓋,拉攏懂事會總經理吳用,排擠副總經理公孫勝,使公孫勝憤而離開公司回了家鄉。

晁蓋死後,宋江更是變本加利,把懂事會元老級懂事林沖排擠出懂事會,而用盧俊義.大刀關勝這樣的招安急先鋒取而代之,使公司懂事會完全成了公司懂事長宋江的招安執行機構,宋江的招安也就在公司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用戶2394723182969王


首先是宋江帶上山的,與宋江關係最好的那群人,比如吳用,花榮,戴宗,宋清,張順張橫,孔明孔亮,童威童猛,穆弘穆春,柴進,張青,孫二孃等。其次是朝廷命官,如盧俊義,呼延灼,秦明,關勝,黃信,索超,韓滔,彭玘,陶宗旺,魏定國,單廷圭,宣贊,郝思文,朱仝,雷橫,李雲,蔡福蔡慶等人。最後是是有心歸附做官的,有施恩,樂和,李忠,皇莆端,安道全,凌振,朱貴朱富等人。

堅決反對招安的也有不少人。首先是與朝廷有深仇大恨的人,如林沖,楊志;接著是晁蓋的人,有劉唐,阮氏三雄,白勝等人;還有是看透朝廷的虛偽與黑暗,不願歸順的(我認為這些是最明智的),他們是武松,魯智深,公孫勝,燕青,李俊;最多的還是土匪,也就是真正的草寇,最典型的是王英,李逵,李立,楊春,陳達,朱武,周通,此外還有燕順,鄭天壽,杜遷,宋萬,時遷等。

最後是一些中立的人,招不招安無所謂,這些人也很多,如石秀,楊雄,史進,董平,張清,侯健,呂方,郭盛,歐鵬,鄧飛,馬麟,焦挺,樊瑞,項充,李袞,扈三娘,曹正,杜興,湯隆,孟康,蔣敬,楊林,鬱保四,王定六這些人。

這僅是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會發光的沙礫


宋江接受招安是正確唯一的選擇。如果當皇上,水滸一幫人,會引起天下大亂,鹿死誰手很難說。再說,宋江建立新皇朝,只不過是改頭換面,沒有新的體制,照樣成為皇權一統天下,不會促進社會進步,比起宋朝,只是換湯不換藥,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死那麼多的無辜百姓和士兵。而且,水滸那地方太小,承受不了數十萬軍隊,又不敢全面開戰,所以,只能招安了。


韓玉洪殘記


《水滸傳》中主要想招安的是宋江,因為晁蓋戰死,晁蓋的親信全部被 及時雨 宋江 籠絡然後洗腦,導致後來阮小三,劉唐,白勝,吳用等包括他救盧俊義,還有李逵等想招安,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受過恩惠的很多人不吱聲,也就默認招安了

林沖絕對不想招安,他除了想報仇還是報仇,的確他對朝廷沒信心,還有一類比如武松 魯智深,不想招 但也不反對招


德友珠寶


除宋江以外,林沖,盧俊義心底也有此想法。沒有宋江強烈。


雲川子955


其實招安不只是宋江一個人的想法,就在他被逼上梁山的時候就純屬無奈而已,內心中怎麼說還是不到萬不得以誰都不想落草為寇的,其實這種想法的人有很多,除了那些江湖人士以外的,比如說盧俊義、秦明、徐寧、林沖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