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人生如戲多思量,戲如人生需正觀。大家好,我是影評人白冰。

說到《千與千尋》,宮崎駿老師的腦洞之大實在令人敬佩,洋溢著的自由與美令人神往,既像烏托邦童話又不失宗教的肅穆與神秘,人物刻畫層次分明性格豐滿,劇情雖顯跳脫卻不唐突,時不時跳出的萌物又讓人忍俊,當然,最最佩服的還是久石讓的音樂,彷彿能帶著你神遊三界。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身處童年情境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出於被動。陷入絕境也好,倍受寵愛也罷,那些都並非出於自己的選擇。因此,那裡面還沒有新的東西生長出來,那還不能叫做成長。要在經歷種種之後,離開當時所處的特定的情境,方才可以獲得對當下的領會,而那些種種的經歷方能為自己呈現新的東西,換言之,方才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那時的自我,如果沒有在經歷中受損,就會變得更加的完整。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要明白這一點,其實也不困難。回想一個人的戀愛歷程就是如此。當一個人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的熱戀,他的生命中忽然湧入了許許多多新的內容,彷彿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他精力旺盛、情緒飽滿,不寫日記的開始寫日記,不懂詩歌的變成了詩人,一起早起鍛鍊,一起遊山玩水,彷彿有做不完的事情。可是,那些內容完全外在於他,從不曾成為他自己身上的一個部分,他就像一個受命運寵愛的孩子,滿屋子的玩具卻不懂得其價值。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忽然有一天,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誰知道呢?我們見多了這樣的情形:他失戀了。整個世界彷彿崩塌下來一般,他忽然發現自己的貧乏:當初他抱了滿懷的珍寶瞬間就成了一堆垃圾,什麼電影院的票根,什麼夾著虞美人花瓣的情書,全都成了廢紙。而他掉過頭來卻發現,他早在某個時刻就遺失了自我,他疏遠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他忽略了自己一貫的追求,他甚至因為兩人世界的支出而使得自己大加破費。更重要的是,原先在戀愛中他是快樂的,他認為全世界都在自己手中,即便那時候一文不名也不曾煩擾到他,可是,如今他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所有曾經的種種都毫無例外地離他而去了。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他如果真的愛過,那麼失去的時候,請允許他在自己的世界裡孤單地抽泣兩聲,我們暫時不必要去打攪他的悲傷。但是,如果我們的這位主人公他就此沉溺於那份悲傷之中,甚至開始自暴自棄,開始怨天尤人,甚至因此成了一個憤青或者虛無主義者,那麼,他其實從來不曾離開過原地,在戀愛之前他擁有多少,在那之後他不可能變得更加豐富,相反還可能變得偏激而貧乏。那時候,他將不能再給予,因此也就不能再獲得,不能再擁有可能的幸福。 在對當下情境的沉溺之中,人是永遠不會成長起來的。縱然憤怒足以燃燒整個世界,縱然哀怨足以窒息所有生命,都是一樣的蒼白無力。那麼,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我們的主人公只需要離開原地,離開那曾經帶給他最大的快樂和安慰也帶給他最深的痛切和孤獨的種種經歷,然後,走開去。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離開原地,走開去,那就是所謂最後的旅行。千尋乘上那班有去無回的列車,就像我們有去無回的青春,開始了她最後的旅行。 那已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決定,而是她獨立的自由意志作出的選擇,如今她不再聽從他人的指令,她只聽從她內心的聲音。其實周遭依然如此陌生,那些乘客無一不是面目模糊,不知何為,而此行依然吉凶未卜,千尋的身上並無多出任何的足以面對危險的裝備,她依然一無長物,她所能倚靠的依然只有自己。然而那一刻千尋卻沒有了慌張與遲疑,她神情安祥,行動堅定,她很知道她究竟要什麼,她究竟在做什麼,她並不懷疑。她的眼中於是呈現出驚人的美麗:水泊波光閃動,落木蒼翠綿延,燦爛的霞光映照著遙遠的地平……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那並不是一次陌生的旅行,相反,那只是一個緩緩推遠的長焦距。當邁出離開原地的那一小步的時候,她掙脫了當下情境永不駐停的重負,她擁有了一個審美的距離。於是她看到了完全不同的風景。這時候,我們方才可以說,她成長了。 當然,不難預料,在某個十字路口,命運可能再度將她推入泥沼,但是,那已經沒有關係,擦乾眼淚之後,深吸一口氣,苦難和坎坷轉瞬即會成為過去的風景。若我們能以一種發生後的眼界來看待當前迷惑我們的種種,也許我們就可以不那麼迷惑,也許我們相反可以從我們所承受的那些之中獲得一些什麼。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在你我的生活之中,那並不必要是一次實際的旅行,那極有可能只是在呼吸或者轉身之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處於那熟悉的周遭環境之中,不利於你從其中抽身,那麼,你也不妨真的離開當下的情境,作一次輕快的短途旅行。去那些水土新鮮、鶯飛草長的地方,你看到的將絕不僅僅只是沿途的風景。 也許,人生終究是一程沒有歸途的遠航,也許航行所帶給我們的終究是苦大於樂,聚不如散,但是,我們卻絕不僅只是被動的接受者。面對每一個命運的打擊,人都以其最高的精神娛樂著自己。從舊時少年的離家修行,到釋迦牟尼的出走得道,所有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當那段飽含清冽和憂傷的旋律在耳邊飄蕩起來,當千尋靜靜地坐在長座位上,面對空空落落的車廂,站臺的鐘聲敲響,沿途的風景映照於她的臉上,也許我說不出那許多的字,我惟有滿含熱淚,在心底用一種極度婉轉的聲音輕輕吟唱。

《千與千尋》什麼才是真正的成長?

對片子的記憶真的是影響深刻。宮老總是能讓人一下記住自己的片子,千與千尋裡千尋在隧道口張望,幽靈公主裡男主在山上眺望遠方,魔女宅急便裡琪琪在夜空中伴隨著廣播飛行等等。畫面和音樂的結合讓人心情舒暢,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腦海裡就浮現出這些讓人記憶深刻的畫面。千尋的旅行也是讓我至為感動的一幕,就如宮崎駿自己所說的,所有的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