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市“崖州區”概況

崖州區隸屬於海南省三亞市,位於海南省三亞市西部,原名崖城鎮,因為地處古崖州州治,故名崖州區。2015年1月,正式撤銷崖城鎮,設立崖州區。

[1]

崖州區位於三亞市西部,北、西臨樂東縣,總面積347平方公里,距三亞市區42公里,境內的崖州灣與三亞市的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海棠灣並稱“三亞五大名灣”。

截至2016年,崖州區轄32個村(社區)居,88個自然村,人口16萬人。[2]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8.56億元。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位置境域

崖州區位於海南島南端三亞市的西部,地處寧遠河下游開闊地帶,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8°56′至109°48′,北緯18°9′至18°37′之間。總面積為383.25平方公里。東與三亞市天涯區毗鄰,北與保亭縣接壤,西與樂東縣交界,南臨南海,距三亞市區42公里。[6]

地形地貌

崖州區位於三亞市西部,其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勢,北部山高嶺峻,南部平原海岸。寧遠河中游有大小不規則的沿山臺地,以及丘陵地形。[6]

沙壩洩湖海岸:分佈在崖州灣。

沙質海岸:是三亞最為發育的沿岸類形,崖州灣海岸主要由沙質構成。[6]

氣候條件

崖州區的氣候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5.4℃,七月平均最高氣溫28.3℃,一月平均最低20.7℃氣溫,全年日照時間約2.563小時。[7]

水文特徵

寧遠河是瓊南最長的河流,除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外是海南島的第四大河。發源於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西部毛感鄉仙安石林南麓,在崖州區港門村注入南海。

水資源

崖州區具有豐富的水利資源。流經崖州區域的寧遠河是海南的第四大河流,發源於保亭縣境內,河流長83.5公里,集雨面積1020平方公里,年徑流係數0.44,具有較大的水利開發潛力。全區有水庫、山塘13宗,飲水工程2宗,總庫容243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量1592萬立方米。全區有乾渠19條,總長48.4公里;排溝8條,總長16公里;支渠34條,總長70公里;斗渠70條,總長65公里。轄區內還有國家重點水利建設項目——大隆水庫。

地面熱水

崖州區有中低熱度地面熱水2處:崖城熱水塘熱泉井、南濱農場熱泉井各兩口。

礦產資源

在三亞崖州區南山嶺附近海域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在崖13-1和崖13-2兩個構造上鑽探,已探明崖13-1和崖13-2兩口高產天然氣流井。前井日產天然氣120萬立方米,後井日產天然氣25萬立方米。崖13-1構造據美國阿科公司估計,天然氣儲量約340~1182億立方米,可採量519.88億立方米,崖13-1-1井年產量可達50億立方米,可供氣15~30年。

崖城北嶺為脈金礦點,礦範圍200~300米,含金礦石英脈0.61~0.8米,金品位4.2~7克,民營開採。

南山寺

海南三亞市“崖州區”概況

南山寺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旅遊區內的“佛教文化公園”中。據史志所載,三亞南山即菩薩長居之“補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稱,三亞南山寺佔地400畝,仿唐風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鐘鼓樓、轉輪藏、法堂、觀音院、悲田院等。[20]

大小洞天風景區

海南三亞市“崖州區”概況

大小洞天風景區(原海山奇觀風景區、古稱鰲山大小洞天),位於三亞市區以西40公里的南山西南隅,總面積為22.5平方公里,景區已有800多年曆史。大小洞天風景區以其秀麗的海景、山景和石景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風景區內有“小洞天”、“釣臺”、“海山奇觀”、“仙人足”、“試劍峰”等歷代詩文摩崖石刻。[21]

崖城學宮

海南三亞市“崖州區”概況

崖城學宮

崖城學宮,又稱崖城孔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歷宋、元、明、清諸朝代,經十幾次遷徒、重修。其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牌坊街,為古代崖州最高學府[22],是一座中國最南的孔廟,堪稱“天涯第一聖殿”,1994年11月2日公佈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崖城學宮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