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諡號是仁好還是孝好?

手機用戶51143400770


在廟號中,“仁”比“孝”要高一個檔次。

很高興今天和大家聊聊古代帝王的廟號。

先糾正一下,那些“仁宗”、“孝宗”之類的是廟號,而不是諡號。

咱們來舉幾個例子。

漢武帝

本名:劉徹

諡號:孝武皇帝

廟號:世宗(漢宣帝時給上的)

在漢朝時候,諡號是很注重的,我們現在稱漢武帝,後世一般是稱諡。

到了唐朝以後,皇帝死了以後,諡號上得太多,就不值錢了,廟號就貴重起來了。舉個例子:

本名 :李世民

廟號 :太宗

諡號:

1.文皇帝(初諡)

2.文武聖皇帝(674年,唐高宗李治加諡)

3.文武大聖皇帝(749年,唐玄宗加諡)

4.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754年,唐玄宗加諡)

大家看,諡號一大串,不嚴肅了,稱“大聖”了。不注意的還以為李世民和孫悟空在水簾洞結拜過。大家再稱諡就很不方便了,就改稱廟號,叫他“唐太宗”。

這個壞習慣就沿續下來,到了宋朝也是這樣,就拿宋仁宗來舉個例子:

本名:趙禎

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廟號:仁宗

大家看,這麼長一串,能記住嗎?看一遍都覺得心煩。

即然諡號搞得這麼亂七八糟,缺乏嚴肅性,對於死去的皇帝來說,廟號反而更能體現一個皇帝的功業,就更重要了。


咱們把範圍綜小一點,主要就說幾個代表性的皇帝,集中在宋明兩代:宋仁宗、宋孝宗、明仁宗、明孝宗。

一、宋仁宗

喜歡的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宋仁宗趙楨是個心地非常善良的皇帝,寬厚待人,對文武大臣甚至宮女太監都非常和善,寧可自己受些委屈,也不願意麻煩別人。宋仁宗主政時期,生活儉樸,愛惜民力,朝廷人才濟濟,國家蒸蒸日上,邊境安寧,人民安居樂業。他死後,舉國悲傷,老百姓痛哭失聲,連遼國皇帝都悲傷得難以自己,為他戴孝。

這樣的好皇帝非常罕有,是宋朝最仁慈善良的有道明君。宋朝的祖制,士大夫不因言獲罪,死後,大臣們都是文人,非常懷念他,為他議諡。

《宋大詔令集·卷八》記載:
大家認為:“仁者聖人”


,趙楨從品質和功績方面擔當得起這個“仁”字,為趙楨上廟號為:仁宗。


二、再來說說宋孝宗。

本名:趙昚(念shèn),初名伯琮,是趙匡胤七世孫,被宋高宗收養後改名為瑗,賜名瑋。

諡號: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廟號:孝宗

從趙昚開始,宋朝的皇位重歸於太祖一系。趙昚是南宋最有能力,最有作為的皇帝,“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即皇帝位以後,趙昚為岳飛平反,昭雪了冤案。趙昚提拔和起用了很多主戰派的人士,立志北進,要收復中原。

趙昚大力整頓國家的吏治,裁汰了很多冗官,並對貪腐行為加大打擊力度,使朝政轉向清明,在宋孝宗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定,後世稱之為“乾淳之治”。

趙昚受到眾人的愛戴,死後群臣議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一·乙集 ·壬午內禪志》記載:
群臣認為,
趙昚是個有為之君,執政期間,國力上升,一日三朝,很勤政,是“天子之孝”,對宋高宗趙構“問安視膳”,盡到了禮數。所以,廟號為“孝宗”。


宋孝宗趙昚也是宋朝少有的好皇帝,比他那個混賬幹老子趙構要強得多。

三、再來說說明仁宗。

本名:朱高熾

年號:洪熙

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實際上最重要的是“昭”字)

廟號:仁宗

明朝稍微有點人性的皇帝都活不長,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不到一年就死了,只有47歲。

在他執政的短短時間內,朱高熾的施政作為與宋仁宗很類似,廢除了朱棣那些勞民傷財的政策,赦免了建文帝的舊忠,解放了他們的家屬,還對士大夫優待,納諫如流。國家也不再胡折騰了。清修《明史》對他評價特別高,甚至在史書上搞假說:如果他能多幾年,肯定能創造出豐功偉績。但按照明粉理論,《明史》一個字都不能信,所以,我只好認為對這位皇帝所有的讚譽都純粹是胡扯淡。

因為心懷仁德,寬和施政,因此朱高熾的廟號為“仁宗”,而他的諡號為“昭”。因為按照諡法解:


明仁宗身體肥胖,行動不方便,“容儀恭美”就談不上了,諡號“昭”指的是他聖聞周達、聖問達道,是個有道明君。

四、最後來說說明孝宗。

本名:朱祐樘

年號:弘治

諡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廟號:孝宗

由於祖宗殺孽太重,仍然是明朝的特色:但凡是有點良心,能幹點人事的皇帝都短壽。朱祐樘也不例外,活了36歲。

朱祐樘這個人心地善良,性格也很寬仁,生活節儉,也很勤政,重司法,開言路,清腐敗,驅奸佞,勵精圖治,任用了王恕和劉大夏等忠直之士。他在位時期,朝廷風氣扭轉,國家基本上安定,後世稱為“弘治中興”,對他評價特別高:
拿他與漢文帝和宋仁宗相提並論。

和宋孝宗趙昚一樣,朱祐樘的特點也是:孝順、賢明、勤政、優待士大夫。所以上廟號為“孝宗”

明孝宗的諡號最重要的是“敬”字。
明武宗實錄中,大臣們對明孝宗進行諡議:


但這個“敬”不是太好,南朝梁國末代皇帝蕭方智,在位兩年,退位後即被殺害,諡號為“敬”。唐敬宗也死於非命。不知道這些大臣是不是對明孝宗的死亡有所暗示。

總的來說,有明一朝,明孝宗朱祐樘算是個最好的皇帝了。我對明朝整體非常反感,經常批判他們,但對明孝宗也基本上沒有什麼貶低。

仁,發自於心,為天下;孝,行之於道,為人倫。所以,“仁”比“孝”要更高一個層次。


饞嘴肥貓鏟史官


首先,諡號仁和孝都屬於美諡。

絕大多數皇帝的諡號都有“孝”,表達以孝治天下的理念。

諡號從一個字發展到二十一個字後,已經變成了諡美之詞,有“仁”的皇帝最少也是十多個字的諡號,諡“仁”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意義了。

所以說,兩個字都是套話,沒有比較的意義。

我覺得題主是不是想問廟號“孝宗”和“仁宗”哪個好?廟號孝宗的歷史上有三人,廟號仁宗的歷史上有兩人,這兩個廟號還存在一定的探討空間。


宋在唐後


雖然現在皇帝制已經被廢除,但是結合中國歷史,以孝更多, 縱觀唐代皇帝的諡號都有孝字,可見唐代以孝治天下。並以孝字傳國。皇帝率先做出表率,為了大家都遵從孝道。

何為“孝”狹義指人類仙靈深處至誠至善對對祖宗,父母敬愛的一種倫理情感和應盡的義務,廣義就是孔子提倡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甲骨文“孝”字是由“老”和“子”組成。像是小孩攙扶著老人。所謂“百事孝為先”,正反映了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孝文化產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是一個有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多元文化體系,孔子的《孝經》千百年來被視為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對其推崇至備,成為獨特的中國孝道文化。

孝是“愛”的延伸,是愛的反映,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治國必須強調孝。強調孝就要從皇帝開始,不論是為了江山社稷考慮,還是為了子孫基業考慮,諡號“孝”字都算是對太平皇帝的褒揚,這也就是我們看到唐代皇帝諡號都稱“孝皇帝”的原因。


溪曦爸爸


仁,說明你面,這對帝王來說絕對不是好詞,仁,百姓肯定是最苦的,官員肯定是最爽的,孝,意味著你沒本事,都是你爹的,你就是個聽聲的,但卻依舊要比仁強,因為官員在這種人手裡不好混,假如他爹有本事,他會很好的維持現狀,一個帝王有了仁,慈類似的,那說明這個朝代就已經轉衰了,吏治已經敗壞,如果中興,必然是有肅,武一類的字號。仁,實際上是對帝王最大的羞辱,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