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西縣插柳打造“綠色銀行”

東北網4月19日訊(許壯 記者 陳顯春)4月18日,記者在綏化市蘭西縣康榮鎮榮崗村看到,村民們正在利用溝筒子、壕邊子等廢棄地插柳。今年,蘭西縣把造地插柳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一號重點工程,重點啟動呼蘭河沿岸10公里護河林建設,為三年內村集體年均收益超過100萬元打通實踐路徑,讓“小柳條”變為“金柳條”,使造地插柳成為蘭西農村的“綠色銀行”。

兰西县插柳打造“绿色银行”

蘭西造地插柳打造綠色銀行。宣傳部供圖

據瞭解,50年前蘭西縣遍地“柳條叢”,伴隨著持續開發,“柳條叢”變成了萬畝良田,保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逐漸顯現。經過反覆調查研究,選擇了易成活、生長快,能夠反覆採伐,一次造林長期受益,適合蘭西氣候環境的柳樹來進行栽種。

有了生態效益這筆“大賬”,還要算一算經濟效益這筆“小賬”,銷售上有“出口”,效益上有賬算,才能真正做到插柳“成蔭”。該縣圍繞生態立縣發展循環經濟產業,依託辰能發電等生物質企業,辰能發電的原料主要是農林廢棄物,年消耗量30萬噸,目前該縣已與辰能發電達成協議,解決插柳薪炭林銷售問題,實現雙贏。

蘭西縣林業工作總站站長趙勇介紹說:“企業收購柳條薪炭林每噸價格400元,每畝地可產柳條5噸,畝產出2000元。如果用於柳編,紅柳每斤0.4元,每噸800元,畝產4000元。柳樹削片每立方160元,每噸約4立方就是640元,畝產出3,200元。全縣造林插柳20萬畝,3年後可產效益4個億左右。這麼算下來,小柳條可真成了金柳條了。”

在蘭西“造地插柳”不僅是富村工程,更是益民、扶貧項目。該縣要求各鄉鎮和村屯“造地插柳”儘量多用貧困戶,讓貧困戶出工,村集體出錢,增加貧困戶收入。如果按照每人每天100元計算,可解決全縣600名貧困戶就業問題,加上後期管護,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同時全縣培育柳苗圃1575畝,每村15畝,產權為村集體所有,實現明後兩年自育自造、自給自足,每個苗圃帶動2個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實現富村富民目標。

據瞭解,今年蘭西縣將預計落實造地插柳面積達到15000畝,重點抓好蘭西鎮、榆林鎮和河口林場10公里呼蘭河兩側100米範圍內河堤、溝岔、灘塗3000畝造地插柳,通過挖掘農村廢棄地、清理“空心房”,在5月1日之前全面完成插柳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