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996?

如何正确理解996?

如何正确理解996?

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裡,卓別林飾演的一名工廠工人,以驚人的速度轉動著螺栓,最後使得他精神崩潰。只如影片開頭字幕揭示:“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 電影放大了在動盪中不可阻擋的現實條件下小人物卑微的生存處境,這是對千千萬萬普通工人貧窮無奈命運的關照,也是對以掠奪為積累方式的壟斷性經濟制度和自私無情的資本家們的討伐。

70年後,同樣這個故事,正在21世紀,以另一個版本上演。

如何正确理解996?

△ 無聲電影“摩登時代”

最近,“996ICU”這個名詞熱度一直在攀升,而隨著馬爸爸的一句“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 你什麼時候可以996?”,將996這一現象推向新一輪輿論浪潮的風口。

如何正确理解996?

△ 馬雲針對996的第一次發聲

馬雲第一次發聲表示自己從不後悔12x12,甚至認為996是修來的福報,而再次發聲之後罵聲不斷,馬雲又再次出面解釋對“996”的看法。

如何正确理解996?

△ 馬雲針對996的第二次發聲

然而微博底下眾人的評論顯然並不買賬,甚至有人扒出了馬雲當年做老師時“不務正業”,而是通過創業來提升自己。馬雲的這次發聲更是將事件推向了高潮,對這個話題,馬爸爸解釋了兩次,卻依舊無法平息眾怒,越描越黑。

如何正确理解996?

△ 微博用戶對馬雲發聲做出的評論

我們不妨再簡單回顧下此次事件。2019年3月27日,一個名為“996ICU”的開源項目在GitHub(程序員內部社區)上傳開。在這個項目指向的域名頁面上,發起人這樣寫到:“什麼是996.ICU?工作996,生病ICU”。項目直指996工作制不符合現行的勞動法,同時也對程序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傷害。

這次項目發起的目的不僅在於自我情緒宣洩,更是將行業潛規則公開化,以此抵制互聯網公司的“996”工作制。這個項目還呼籲程序員,在自己的開源代碼中加入證書,禁止有996工作制度的公司使用帶996.ICU證書的開源代碼。

如何正确理解996?

△ GitHub上的996.ICU項目

隨後,GitHub倉庫更是一小時破1k star, 2 天破1萬star(喜愛和支持)。截止發稿前,項目已經達到了4.5萬+start,issue近5000+。隨後一大批巨頭互聯網公司前後出現在“996黑公司名單”中,耳熟能詳的華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京東、58同城、蘇寧、拼多多、大疆等皆榜上有名。

此舉不僅引起了國內程序員群體對996工作制的熱議,甚至連Python之父都發帖痛斥996行為的不人道。

如何正确理解996?

△ Python之父在Twitter發帖痛斥996

基於上述背景,我想跟各位探討下述幾個問題:

1、“996”潛規則長期存在,為何近日突然爆發?

2、我們到底如何去看待“996”工作制?

01

為什麼“996”突然在這個時間節點爆發?

作為一個全球技術大國,中國互聯網行業能夠迅速崛起的背後,都離不開程序員,項目經理,運營工作者和長期在殘酷環境中競爭的高層們的辛勤付出。996制度作為互聯網業內潛規則般的存在,早已被默認,為什麼會突然在這個時間節點瞬間爆發?

如何正确理解996?

△ 996早在2014年已出現苗頭

我通過百度指數搜索了“996”的關鍵詞,發現早在2014年就已經有“996”的苗頭出現,而當時正值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各種O2O產業遍地開花,競爭劇烈。到了2016年,關於“996”的搜索又出現了一個小高峰,這個高峰事關一家企業。

2016 年 9 月初,有網友爆料稱,58同城實行全員“996”工作制,且週末加班沒有工資。此舉瞬間引發眾怒,58同城CEO姚勁波的微博一度被攻陷。即便是如此,“996”依舊沒像近日那般病毒式蔓延擴散,反而不了了之,最後甚至成為多家企業效仿的形態。

自58風波後,這兩年間關於996的聲討也一直不為大多人關注。若要問是誰點燃了導火索,或許要從有贊在今年1月底的年會說起。今年1月底,有贊CEO白鴉在年會上公開宣佈未來將執行996,甚至稱工作家庭平衡不好可以離婚。此舉引起了大量群眾的關注並一度成為刷屏事件。

在我看來“996.ICU”有如此規模的爆發源於以下幾點:

1)程序員佔據互聯網的重要發聲渠道

本次事件的規模已經引起了全球範圍的議論和討伐。要知道,各行各業都存在壓榨現象,而如此大規模的勞動者運動,放眼整個世界都實屬罕見。

誰都清楚程序員實際上是受益於市場的典型中產階級代表,他們享受的薪資水平待遇遠超其他行業,且容易獲得高增長的期權和股權,長期的紅利模式也讓多數程序員們接受了以出賣勞動力換取更多紅利的模式,循規蹈矩安於現狀。直到資本危機,裁員降薪的出現,讓他們產生了極大危機感。

如果是普通人,想要互聯網的發聲得到大範圍傳播相對比較困難,原因在於要面臨的技術壁壘難以突破,導致發聲和博弈都需要門檻。但在996.ICU項目中,程序員們既能做到在不同論壇和社交媒體上多方發言,反抗資本的屏蔽,也能做到利用技術武器,通過軟件協約等方式對抗公司壓榨。他們佔據了互聯網發聲渠道,議價能力也相對要高。

他們精於網絡技術,甚至創立了“996ICU”協議:設計了一種關於勞動保護的軟件授權協議,並把它兼容進各個開源項目之中,實行996工作制的公司不得使用該開源項目。這一行為直接從利益上約束了互聯網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防止資本從中獲利,996.ICU顯然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互聯網革命”。

技術不僅能改變世界,也能掀起革命。

2)互聯網時代自媒體力量加速傳播

近幾年,各大媒體平臺的崛起為傳播實踐作出了巨大貢獻。融合性媒體越來越多地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互聯網也打破了許多時空的間隙和隔閡,甚至是眾多社會系統,給大量缺乏交集的階層、地域、行業群體提供了交流的機會。

其中,自媒體的發展讓普通人相信自己的聲音可以被人聽到,尤其是作為輿論先鋒的互聯網人,藉由頭部的自媒體大V進行觀點輸出,任其發酵,由此形成更為客觀的立場和多維度討論空間,最終使得此次事件得到大範圍傳播。

如何正确理解996?

△ 自媒體對996的相關報道

3)資本寒冬加劇 道路暗無天日

一方面,結合近期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2018年各行各業的全線潰退,大幅度壓縮了企業的生存空間,進而加深了普通員工的壓力,最終導致裁員潮爆發,企業縮招,大量公司取消了年終獎發放,薪水不增反降,甚至投資血本無歸。

2019年初,中國股市莫名其妙的猛烈拉昇和樓市小陽春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使人再次感覺資產性收益遠遠大過了勞務性。如此看來,996的勞動付出就更顯得沒什麼性價比,在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終於爆發了這場聲勢浩大的互聯網革命。

另一方面,人或許能忍受一時勞累,但也很難揹負起無希望無止境的壓榨。北上深大多互聯網行業的工作制一直都是996,為什麼最近才成了熱點?

對於一個背井離鄉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前幾年再苦再累,只要能在一個好公司奮鬥上幾年,積累足夠的資本去買車買房在大城市紮根,從而實現階層的跨越並非毫無可能的事,所以大多數人選擇吃苦耐勞默默忍受工作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價物價水漲船高,自媒體刷屏的文章下是國內私企公司月薪過萬的員工都無法支付起深圳的房子,甚至作為業內巨頭的華為都搬離了一部分去了東莞,996這件事讓無數人再也看不到改變階層的希望。

如何正确理解996?

△ 2019年2月深圳新房成交情況

至於創業者、投行諮詢,以及被真正的血汗工廠剝削的黑勞力,996對他們而言是天堂模式。相比於前者能從工作中獲得的高收益,普通人享有的似乎只有作為勞動力的被剝削。

02

我們到底如何去看待“996”工作制?

1)“996”模式本身具有彈性和空間

互聯網行業的工作性質具備臨時性、突發性;高度的協作性;門檻低,從業人員能力良莠不齊。而傳統制造業的性質是任務固定,每項任務流程固定;無需協作,只需要照顧好機器就好;門檻低,但從業人員能力不影響機器的運轉。

有趣的是,傳統行業的機器是24小時運轉的,但考慮到工人們的承受能力,往往會實行階段輪崗制度。而互聯網行業的機器幾乎是24小時自動運轉的,除了個別運維、客服之外,大多數人不需要執行分段倒班制度,但依然要保證能快速響應臨時突發任務,工作時間除了覆蓋整個白天外,8小時顯然有些不足。

早期的農業時代,工作時間是根據黑夜和白晝的切換來實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工業革命時代,工作時間被定格在了8小時的輪班制度。然而步入互聯網時代,8小時工作制顯然不符合發展需求了,這個時代講究覆蓋和響應,於是就誕生所謂的“彈性工作制”。

以運營崗為例,大多數從業者處於身處各地都要隨身帶著電腦的狀態,甚至吃飯、朋友聚會、週末出行都需要精神緊繃,24小時待命。不在公司不意味著不上班,因為隨時都會有突發事件、熱點新聞的發生,所以要隨時隨地快速做出反應。

如何正确理解996?

△ 新媒體人必備技能

而12小時制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做夠12小時。互聯網行業並沒有所謂工時制度,不是計件工作,所有產出都是結果導向。如果你能夠在4小時內完成工作,又沒接到新的任務,那麼剩餘的時間對你而言就是自由的。

傳統工業時代裡,你不得不守著機器,就算出去上廁所的請求都可能面臨被拒絕,抽菸更是不太可能。但現在,你可以自由出行抽個煙買杯咖啡,甚至休息時間跟同事打打王者,這與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

2)人力資源水平低會影響老闆決策

對於多數老闆而言,他們本身也不清楚應該如何分配工作才合理。評估員工效率,用目標去管理員工等方式都會存在一定的判斷缺失。

比如說,一個項目安排了3個人去做,計劃5天得出效果,但最後發現這3個人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工作。同樣,一個項目安排了2個人,計劃3天完成任務,最後2個人加班加點,超過12小時的工作時長還沒法完成。那麼老闆可能就需要去調整人力資源,用精細化的管理手段去重新分配。

再者,企業也可以使用目標和激勵手段來管理員工,可以是期權,也可以是獎金、福利,甚至可以是公司內的表彰,來鼓勵員工儘快完成手頭工作或是在本職工作外拓展新的成就。

這一點,美國企業就做得比較好。美國文化推崇努力,讚賞多勞多得。只是制度更細緻,更人性化。谷歌就非常推崇員工下班以後繼續發明創造,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他們有一個20%的制度:員工要花費自己工作時間的20%,用於設計與本職工作完全無關的科技創意。

谷歌的無人車、環繞地球的WiFi氣球計劃都是20%業餘時間發明的產物。如果創意過關,企業還將撥付資金加以扶持。谷歌很多的儲備項目都源於員工20%創意發散的這一制度。知識產權,毫無疑問是企業與員工共同持有。

如何正确理解996?

△ 谷歌的WiFi熱氣球

然而,大部分中國互聯網公司不會精細化管理,那隻好粗暴的來一招996。最終讓員工為老闆在戰略上的無能買單,緩解自身的焦慮。

3)“強制996”就應該抵制

為項目加班完全值得理解,但如果要求每天必須“996”似乎顯得不可理喻。

過度加班是一個邊際收益遞減的事情,在沒意義的事情上耗費的時間越多,只會顯得你的效率更低,且大腦運作速度變緩,這一狀態最終會造成認知能力減退。

商界早早吸取了這個教訓。於是在19世紀,老闆就被迫將時間壓縮至10小時,管理層驚訝地發現工人的實際產出增加了,意外事故和錯誤的發生概率也大大減少。一個世紀後,哈佛商學院教授Leslie Perlow和Jessica Portery也證明,對於知識型員工而言,充分休息是他們擁有高效率的保障。

工作的時候,每個人也許都只是生產流水線上的螺絲釘,而唯一用來喘息的機會,是工作以外的時間。你可以選擇提升自己,做感興趣的事情,閱讀、看電影、料理、繪畫、組織活動、甚至跟朋友一起搞副業,但這些東西對於老闆而言是沒有價值的。

就連馬老闆,自己也是靠著“不務正業”而並非996獲得成功的。在大學教英語的馬雲利用業餘時間成立翻譯社,因為翻譯社的工作結識了一名外教,才有機會參觀國外的公司,瞭解到互聯網未來的可能性,於是開始尋找機會創業。如果當時學校校長逼迫他996給學校做貢獻,那麼今天我們大概率是見不到淘寶的。

總結

中國業界普遍瀰漫強制性996的情況,其實質是資本家想盡辦法壓榨勞動者,工作時長已經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如果國家法規不及時出面干預,《勞動法》被任意突破底限,國家都被資本意識綁架。法理虛設,全社會都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科技業界996橫行無忌,不僅讓人看出司法缺位、群體的發聲無人回應,還讓人切身感受到,整個市場資本化的積累過程還很原始,充斥著偏激和野蠻。資本主義的弱點全部、集中、劇烈的體現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可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成為推翻舊秩序的後備軍。

這個世界本就是一個被利益割裂的世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註定會有衝突。正面去對抗不合理的要求並無需苛責,但要警惕被資產階級偽善的價值觀洗腦。不停地透支著自己的身體,獲得與付出不成正比的回報,這並不會讓自己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和歷練,反而最終會成為流水線上麻木的螺絲釘。

馬老闆告誡我們年輕時要奮鬥和努力,這是正確的。但很多年輕人卻混淆了概念,你要做的是為自己工作,是利用工作提升自我,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聰明點的,你應該想的是如何去利用公司賦予自己價值,如何去壓榨公司的價值來成就自我。

(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怎麼看996?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 ——

戳個在看,一起聊聊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