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的脾氣大摔東西,家長該怎麼辦?

春天花會開1988


對待這樣的孩子,只需要一招就可以解決:無視。下面作出解釋,為免出現以偏概全的狀況,請仔細閱讀。

一、孩子摔東西

脾氣很大,一說就摔東西、哭,孩子從一開始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他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他沒有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隨之家長給的反應:不聽話就打他,加強了孩子對這個動作的認同感。

這是因為孩子通過這樣的行為,來尋找自己的家庭定位,他的定義是:“我不發脾氣,你就不理我,如果你不是為我忙,那麼我就沒有價值,被打總比你不理睬我好!”

二、請進行判斷

這裡面涉及兩個可能的方面:過分關注及權力之爭。

孩子尋求關注,如果他發現撒嬌等方式無法獲取他希望的關注,孩子就會向壞的方向去嘗試,一旦發現可行,那麼他就會一直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己。

而過分關注和權力之爭的區別在於,當父母喝止孩子的時候,孩子是馬上停下(而後又反覆),還是更激烈的反抗,看題主的描述,更像是權力之爭;

權力之爭是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操控父母,你打他,就是證明了他成功了:“看!你除了力氣大,有身高的優勢外,你並不能戰勝我。”

三、解決方式:無視

過分關注:我們應該給予孩子他想要的關注,但不是關注她的行為,而是孩子自身。此時要無視他的行為,轉而關注孩子。把孩子抱起,告訴他:“你這樣是不對的”,除此之外不需要說任何話,也不需要給予他怒氣。

權力之爭:既然是鬥爭,就必須要雙方都有反應才能有效,此時家長若是氣急敗壞,孩子就贏了。同樣的,我們選擇無視。

舉個例子,當孩子在馬路上亂跑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呵斥他,我們只需要把他抱回家,並告訴他:“看來你並沒有準備好去外面玩,我們回家玩吧,等你準備好咱們再出來。”

毫無疑問的,孩子會鬧,再強調一次,不需要給他怒氣。平靜又堅定的堅持你的立場。

當回到家後,孩子還是鬧,同樣的再次縮小活動範圍:“看來你不喜歡在客廳玩,那麼我們先回房間玩吧!等你想出來客廳玩的時候你再告訴我,我們再出來玩。”整個過程,家長給孩子的回應是溫和而堅定、不帶一絲努力的。

幾次之後,你就會發現孩子居然不鬧脾氣了,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了!


熊孩子專治


我們家孩子三歲半。

前兩天亂扔垃圾,我讓他掃地。

我轉身回房間收拾東西,再出來,爺爺就幫他掃地了。

我出來搶過掃地把,問他:“誰讓爺爺幫你的”。

小朋友氣的,把簸箕一摔,嚎啕大哭。


1.發洩

我第一個反應是,這孩子三歲就敢扔東西了,還了得,是不是要打。

再轉念一想,他扔東西的樣子和我一模一樣。

我非常生氣,發脾氣的時候也是會隨手扔東西,發洩情緒。

大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發洩,孩子和你學,發洩一下奔潰的情緒有什麼不可以的?

各種情緒,難過,傷心,生氣都要把它們發洩出來,否則憋在心裡,對孩子身體和性格都是不好的影響。


2.解決辦法

我讓他哭了一會,發洩了一會。

問他:“是不是你扔的垃圾,是不是該你打掃,是不是不能讓別人幫忙?”

“你掃地掃了這麼久,浪費了真麼多時間,浪費的就是你講故事的時間,玩遊戲的時間。”

“一天的時間是固定的,你就沒有時間講故事,玩遊戲了。”

孩子聽完,抽抽嗒嗒地開始掃地,一邊掃一邊說:“我要講故事,我要玩遊戲。”

我就誇他,掃的非常棒,非常好,是一個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好孩子。


3.覆盤

等他情緒平靜了,講完故事,玩完遊戲,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帶他覆盤。

“你今天為什麼要扔東西啊?”

孩子不說話,我問:“是因為生氣嗎?那我們生氣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孩子說:“應該說我很生氣。”

我說,:“你可以說生氣,可以哭,可以和媽媽說為什麼生氣,可以擁抱,都可以。但是扔東西媽媽覺得不太好,你覺得呢?”

孩子說:“對。”


4.總結

扔東西其實只是孩子發洩的一種方法。

父母要做的就是,勸說孩子換一種方法發洩,表達。一種不影響其他人的方法。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沒有無緣無故發脾氣的孩子。

家長做的就是指出錯的地方,問問孩子應該怎麼改,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把好方向,孩子就不會有偏。


周南筠


三歲的孩子發脾氣摔東西,是家長嬌慣,順從出來的。我的小孫子快四歲了,可以說是個很懂話的孩子。但也有發脾氣,哭鬧不休的時候,以前他哭鬧的時侯,爸爸、媽媽、奶奶就都圍上去勸解,但越人多,越勸解他就越鬧的厲害。遇上這種情況,我就乾脆讓他們走開,留下一個人勸導他、表揚他、教化他、鼓勵他。如果他有些變化,就繼續;如果他哭鬧的更起勁了,我們就都走開,把他一個人涼在那裡,讓他一個人哭鬧去。等到他不哭了,不鬧了,開始自已玩耍的時候再由一個人去表揚他,鼓勵他。

實踐證明這個辦法是比較實用的。

三至六週歲的幼兒,正是似懂非懂,應該啟蒙教育,給他立規立距的時候,就是該給的東西必須給,不能給的就堅決不給;能幹的事情就引導、邦助、鼓勵,不能幹的事情就必須堅決制止。當然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家長們也應該多學習,提高素質,改進方法。因為三至六歲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家長硬碰,是立規距的最佳時期。等孩子長大了,養成了不良習慣,再進教育就晚了,更難了。


13453511616


我也是一個人帶大孩子,我兒子也曾有過一段時間脾氣暴躁,冷處理一陣之後自己就好了!孩子的性格品行需要大人像養小樹一樣在一旁看護不讓他長歪,有的孩子的任性不懂事是大人嬌慣的,無底線的滿足他的一切需求是不對的!一旦沒達到他的條件就耍脾氣摔東西~!當初我兒子小時候在他奶奶家住了一段時間回來後就長脾氣了,爺爺在我家的時候動不動就靠哭鬧解決問題,就算生氣當著老人面還不能表示出來,後來我公公回去了他還這樣,有一次他哭鬧要吃冰激凌🍦我沒給他買他使勁哭!我把他那屋的門一關我坐在門口聽著,自己哭了一會兒看我不理他也消停了,後來又有幾次他老哭鬧我也沒順著他,可能自己覺得哭的挺沒勁的後來也不鬧騰了!那以後在沒耍過脾氣!


276343922


我家小孩子基本和他的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所以從小被寵溺著長大的,3歲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小寶跟隨著爸媽呆在一起上幼兒園啦

可是,小寶的脾氣太大了,生氣了就打人,生氣了就大聲哭鬧,甚至丟摔東西。

小寶看到奶奶在時,變戲法的讓奶奶給餵飯,不喂就不吃。生氣了就打奶奶,甚至打爸爸媽媽,姐姐。我們經常告訴他不要打人,打人是不對的,到外面這麼打人人家會打死你。慢慢的改變了一些。不打爸爸媽媽了,還是會打爺爺奶奶。會說爺爺奶奶不打人的,姐姐和爸爸媽媽會打人。就是因為爺爺奶奶這麼寵著,小寶就在爺爺奶奶面前耍橫。做家長的還是不要那麼寵溺孩子


欣欣向榮52802


生活中,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當孩子沒完沒了地啼哭時,是最令人心煩,甚至心生惱怒的。

啼哭,其實就是兒童特有的“語言”。它要表達的意思不外兩點,一是對父母或他人的要挾或者說抗議;二是宣告自己的苦衷。這兩點,只要家長留心觀察,是很容易分辨的。

那麼,為什麼說,這兩種啼哭都是不可容許的,尤其不可鼓勵呢?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吧。當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時,或者想做什麼事時,爸媽沒有答應他,於是乎就撒起潑來,大哭大鬧,沒休沒止。爸媽的勸告和制止,他根本不去理會,對他也沒有什麼用。

這個例子,是第一種啼哭的典型。對待這種啼哭,做父母的,往往為了省心,或者說不忍心,拗不過孩子,也狠不下心來,於是就又答應了孩子。

殊不知,這樣做,後果很嚴重,這無異於助長了孩子的頑戾之氣。孩子心裡會認為,他勝利了,哭鬧就是他有力的武器。這樣下去,孩子更加難以管教,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任性、執拗、自私、霸道等不良習性。

對於這種啼哭,做父母的態度要明確堅決,要站在管教孩子的高度,採取嚴厲的辦法去制止,不能心慈手軟,尤其不能怕麻煩而息事寧人。

第二種啼哭,往往是孩子生理上的需求,比如餓了,渴了,或者是哪兒不舒服了等等,是孩子的正當需求。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這種啼哭尚可同情理解,做父母的應溫和對待,不過也不必表現出大驚小怪,否則就是助長其嬌氣。

一旦孩子會說話了,還用啼哭去表達這種訴求,做父母的,就要嚴肅對待,嚴詞峻色加以制止。否則,孩子的性格中就會形成脆弱的一面,這不利於孩子將來的身心健康。

以上是我前幾天發的頭條文章,今提供給這位家長,但願能對你有所啟發。


教育經典擷粹


從我們這個家長的提問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家長確實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並且感覺到非常的焦慮,希望能夠幫助孩子一起改正這個不良的一個情況的出現。確實,孩子馬上就要三歲了,可能馬上面臨著入幼兒園等對孩子非常重要的節點,我們家長想在這個時刻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說明我們家長的理念是非常好的,那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呢,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是天生的,我們的孩子有的天生脾氣就比較急,那有的天生就脾氣比較穩重,這個是上天給孩子的禮物,也是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性格氣質特點。那作為家長呢,我們首先要客觀的看待這個事情,每一種性格特點都有它的好處,每一種性格也有它的壞處,我們不必強求一個外向的孩子一定要變得內向,我們也不必強求一個內向的孩子一定要變得外向,我們首先要接納我們孩子身上所具備的先天具有的東西。

第二點,我們孩子的行為其實都來源於家庭當中,孩子會對父母的很多行為產生模仿的現象,那我注意到我們的問題當中提到,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就會打他,那我們孩子在摔打東西的過程中,是不是就模仿了我們家長的行為呢,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對孩子去打,但是作為孩子,他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個體,他不能夠去對抗我們的父母,也不能夠去打父母,所以說他就學會了去打那些比他更弱小的東西,比方說是摔玩具這些現象。其實我們家長仔細的想一想,是不是就是對我們家長打孩子這個行為的一些模仿呢。

第三點,孩子處在三歲左右的這個年齡段,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無所不能,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但是往往由於各方面精細動作,以及我們家庭當中可能父母包辦過多或者其他現象,孩子動手的機會相對比較少,所以說其實有很多事情是他們做不到的,那孩子認為自己能做到,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他又做不到,那麼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失敗感和挫敗感,他們會非常的生氣,覺得自己為什麼做不到這些事情,那這個時候我們孩子的心情必然是急躁的、焦慮不安的、無助的、生氣的、憤怒的,當我們的孩子產生了這麼多負面情緒之後,孩子必然會通過一個途徑發洩出來,如果家長在此前的教育當中沒有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的話,那麼孩子可能就會通過摔東西,哭等這些不良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這些情緒。好了,以上三方面,那是我對這個問題發生原因的分析。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在家庭教育當中,應該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來幫助孩子改掉這個不良的習慣呢,下面給這個家長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點建議,我們作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更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當孩子在我們面前表達情緒,摔東西,哭鬧的時候,那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港灣,有一句話說好,父母是孩子的容器,所以說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自己要能容納自己的感情,還可以去容納孩子的這些不良情緒。因此,當孩子有這些行為出現的時候,我們家長首先應該穩定自己的情緒,採用深呼吸法、換框法、破框法等情緒管理的方法來調控自己。那具體這些方法呢,也可以在我們教育秀秀看的情緒管理課程當中得到具體的一個答案。

我給這位家長的第二點建議就是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藉助繪本,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道具來教會孩子認知情緒、表達情緒,那我們孩子哭一定是情緒的表達,但是哭也有很多種,她可能是傷心,可能是委屈,可能是憤怒,可能是無助。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在日常與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首先清楚的辨別我們孩子情緒,其次我們教會孩子去表達。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反問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比如說我們可以說,寶寶,媽媽看到你哭了,你很傷心,對嗎?當我們對孩子說出你很傷心是嗎,其實我們就是在告訴孩子,你現在的這種情緒就叫做傷心,你現在的這種情緒就叫做生氣,我們經過種種的表達之後,孩子就會對情緒有一個認知,那麼下一次相信孩子可以對家長說出媽媽我很生氣,媽媽我很傷心之類的話語,而不是隻用哭來與家長互動。

最後呢,在我們的孩子表達完負面情緒之後,我們家長還要採用多種的方式幫孩子發現我們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讓孩子隨著音樂盡情地塗鴉,也可以帶著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或者讓孩子在空曠的、合適的場地大喊大叫等等方式讓孩子把內心的負面情緒宣洩出來,相信經過長時間家長的引導,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一定能夠跟家長產生良好的互動,家長和孩子也一定會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順水推舟。我侄子小時候,每逢他一哭(鬧),我便“順”之:大聲哭,都過來看,寶寶哭得真好,眼淚都流出來啦!——他反而“愣住了”,也顧不上“哭“了:這三叔不會是“神經病”“瘋子”吧?為什麼媽媽都是“拿糖”,他卻“推舟”?·······竟然自己“破涕為笑”!

“從小脾氣就很大,一說就摔東西,哭”——同臺共舞:他哭你就陪他一起哭,他哭他的”委屈“,你哭你的”無辜“”無奈“;他摔,你幫他撿回來,讓他”加油“,並鼓勵他:幹得好,漂亮,再來一個,你就把它當成是我,狠狠地摔!

——只有與之”共情“,方能得其信賴,方能”平等交流“正常溝通,方能不“哭”不“摔”,不必哭不必摔。


知措就改


孩子脾氣大肯定跟養育人有很大關係!

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有效解決,只能用哭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再得不到解決的話就會鬧起來。無論哪種方式,都是跟養育人的養育方式正相關!

首先,3歲的孩子還不能用打罵教育,因為稚子無辜!無辜的意思就是你說的話,你打他,他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在他還不能理解為什麼捱打捱罵的時候你就會用打罵教育孩子,本就是個錯誤!

再次,養孩子是需要付出很大耐心和毅力的。孩子是一天一天成長的,他不會瞬間明白父母的思想感情,他是在一點一點的生活領悟中學習到的,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情緒,孩子就收穫和學習怎樣的情緒!所以你的孩子脾氣大一定跟養育人的脾氣暴躁有很大關係!

最後,真正的養好孩子是需要用心去理解他,正確地引導他,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告訴他為什麼可以要或為什麼不可以要,相信任何一個被溫柔以待的孩子都不會無由來的發脾氣!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什麼模樣,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所以複印件有錯誤的情況下,需要更改的是原件!



少兒讀書吧


三歲大的孩子脾氣大,摔東西。我覺得其實從孩子身體上找,健康的孩子不會大脾氣的。孩子不舒服壓抑會摔東西,家庭氣場不好,孩子也會鬧,或者自閉。家庭出問題,孩子得抽動症的不在少數。

另外,我們是不是經常聽到有說,我們家孩子脾氣大,不吃飯?我們觀察:手腳心是不是熱的?,大便是不是乾的?舌是不是少津少苔的?還愛鬧的?不好好睡覺的。若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陰虛體質。小孩陰虛,開玩笑吧?我來講,就明白了,我們都知道農作物都是晝生夜長,小孩子也是一樣的,夜裡是長個,用西醫的話來說,也就是子夜11-到2點是分泌生長激素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呢,孩子陰津會消耗許多,當不平衡的時候就出現了陰虛的現象。其實大家都知道的“六味地黃丸”其實是清代大醫葉天士為小孩子研製的。陰虛體質的人脾氣大,不是真的有火,都是虛火。就像一口鍋裡面水很少,在乾燒。

什麼是陰虛火旺?所謂陰虛火旺,就是在陰虛的時候,因為津液不足,水少了就沒有滋潤,則顯得陽過剩,此時井不是真的熱有多餘,而是相對陽而言,陰少,津液少,陽就顯得多餘。那孩子就會暴躁,有的表現是哭鬧,有的表現是摔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