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營銷糟粕,健康是剛需,再談保健品行業未來的三大創建!

摒棄營銷糟粕,健康是剛需,再談保健品行業未來的三大創建!

從2018年底,媒體對保健品行業有了持續不斷的報道,以前老百姓可能不知道會銷,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以前我有一個朋友不清楚我是做什麼的,現在終於知道了。這也是件好事情,任何好事情出現之前一定是以負面的形式先出現的。印象中,2000年的時候,都在罵電商是泡沫,馬雲是騙子,現在誰還敢這麼說呢?

同樣,我覺得今天說我們做健康產業是騙子是假的,這其實是我們這個行業進化的一個時機點.這樣一來,行業不會有人敢去賣假貨了,過兩年違反國家法律的事情也將不復存在。在惡劣的環境下,才更能促進人的思考,思考是產生智慧的火花。

有段時間,我都不再管公司,因為公司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誰管都可以。2015年我再次回到公司做總經理的時候,發現這個行業的發展遇到瓶頸了,原來容易做的事情已經變得不容易了,這些痛苦的經歷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並做了一些調整,所以這幾年我們的發展形勢很好,速度比較快。

摒棄營銷糟粕,健康是剛需,再談保健品行業未來的三大創建!

有些現象是表面現象,有些現象是真實現象。我覺得要看客戶需求,只要有客戶需求,再難的事情也會做的很好。雖然現在會銷的環境不太好,但是大家要注意幾個關鍵詞,健康中國,現在中國人從上到下對健康的關注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現在中產階級的人都以運動健身為時尚。

另外,如今慢病的危機很嚴重,大家都想用非藥物療法,這也給我們帶來很多行業機會。還有就是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變得越來越多了。只要抓住這幾點,不說做成大的企業混口飯吃還是可以的。當然企業做大了又怎樣,做小了又怎樣,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夫妻倆開店,每年有十萬八萬的利潤就很好,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非常適合我們的行業。所以,我們還是要對我們這個行業充滿信心,信心比黃金還值錢,今天大家看我講多長時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夠收穫行業信心,回去業績翻兩三倍都不成問題。

我們堅信健康全生活服務一定是大眾剛需,定會有更多人選擇。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非藥物治療、健康管理、中醫養生等,我們開發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達到全生活服務體系,得到了顧客的信任。而我們這個行業之所以能夠活到今天,是一個根本因為老人有需求。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造就了行業地位,在居家養生、慢病探索、行業探索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很多老人退休後單位基本上就不再管了,有的可能會在葬禮上,公司派個人念一下追悼詞。我們便以公司為中心,關注老人的身心靈,實現老年人的居家養生養老目標。全生活是趨勢,我們提出了三大幹預理念干預、運動干預、營養干預,五好理念:好心情、好水、好空氣、好理念、好營養。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形成了一個道場循環,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我們公司的效率與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我們更堅定不移地往前走。

未來我們的走向主要有三大創建:

  • 第一,創建全生活居家養生養老模式,一定要讓健康變成生活方式。
  • 第二,創建全生活互動生態平臺,員工與顧客之間線上線下進行互動。
  • 第三,創建全生活化物聯網。
摒棄營銷糟粕,健康是剛需,再談保健品行業未來的三大創建!

其實在我們這個行業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不然不會出現那麼多模式,那麼為什麼就不能去做大的創新和推動呢?我們的心要大一些,不要想著掙幾幹幾萬,你要想著賺幾億幾十億,這樣倒著來推,你就知道你要幹什麼,如何佈局了。

面對行業現狀,正確的理念價值觀會讓我們面對任何困難充滿信心:

第一,學習以色列猶太人哲學。我前段時間去過一次以色列,去他們的國家你會覺得幸福指數特別高,因為這個國家很窮,土地貧瘠,與周圍國家關係都不太友好,每天都面臨著生命危驗,你會覺得還是在中國做會銷好。正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才鍛鍊了猶太人的超強心理素質和無限的創造力。我覺得今年3.15查的具實還是不夠狠,再猴一些,“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

第二,融於血液的質疑。不要聽到別人說不好,你也跟著說不好,你多問一下為什麼不好,如何去改變。

第三,陽明心學感悟。這個時候只要心不亂,世界是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的,變化的是你的心,除非是你真的有賣假冒偽劣產品。如果你是發心發願為顧客著想、為員工著想,所有的危機在你面前都會得到化解。

第四,學習稻盛和夫如何做團隊文化管理。

稻盛和夫一輩子創造了3個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京瓷、第二電信和日航,我們應該多去讀他的書。我們公司將文化分為企業文化、經營文化、效果文化、團隊文化、道場文化。如果你賣的產品你自己都不吃,那你最好不是不要賣保健品了,如果你賣的保健品你自己吃,員工也都爭著購買,這就是好的效果文化。我認為改革的成功在於經營方案、人性、執行,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中國企業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人心。

第五,堅信只有真實真誠才真正安全。很多企業都很喜歡做愛心活動,這些活動一定要是真實的,付出真心的,我們要為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奮鬥。老人對精神的需求高於對物質的需求,其實不用調研老人,只要陪一些顧客聊聊天就能夠了解到老年人的需求。

第六,堅信只有服務才有未來。我經常跟員工講,你不要想著銷售,你要總想著服務,迴歸服務。我認為叫會銷真不好,服務營銷才好,這樣才有良好生態圈。我們做產品是在做加法,做服務是在做乘法,做團隊是在做乘方。我們要緊緊抓住大營養時代趨勢、做產品、模式、服務,把客戶的彈性需求變為剛需,要抓住重點高頻率地去做。

第七,堅信只有團隊才能做強做大做久。

摒棄營銷糟粕,健康是剛需,再談保健品行業未來的三大創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