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人盡皆知,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公寓中溘然長逝,卻很少有人知道近40年前,她的母親黃逸梵也同樣死在了英國陰冷潮溼的地下室。

母女二人結局竟如此相似,同樣生前驕矜疏離不近人情,又同樣異國他鄉孤獨殞命。

張愛玲舊作《小團圓》中,有個名為蕊秋的角色正是源自生母黃逸梵。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此人出身矜貴,煙視媚行。前夫離婚後仍對她念念不忘,美國有一直等她結婚的男友,身邊是始終屬意於她的畢大使…

愛情於張愛玲需要“低到塵埃中”;於黃逸梵,卻不過唾手可得的消遣玩意,她似乎毫不費力就能坐擁一切。

- 01 -

母親:她愛張愛玲嗎?

胡蘭成與張愛玲二人愛恨糾葛半生,濃情蜜意時胡蘭成曾贈予她一個手提箱,裡面全是擺放整齊的錢幣。

後來日軍投降,胡蘭成開始逃亡,正是需要錢的時候。

說著“喜歡一個人,姿態能低到塵埃中開出一朵花”的張愛玲也絕不鬆口提及那個手提箱。

她反倒將這箱錢幣積攢成黃金,跑去找母親黃逸梵。

在被視作半自傳的《小團圓》裡,她將二兩小金條放在手心遞給母親時,客套且疏離地笑:

“這麼多年花你的錢我一直過意不去。”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文化類節目《圓桌派》談到這一情節時,竇文濤反問嘉賓:這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在場的女嘉賓周軼君簡短有力地接上:示威。

張愛玲此舉頗有幾分哪吒拆骨還父拆肉還母的決絕意味。

面對女兒的示威,黃逸梵少見地墜下兩行清淚:“就算我不過是個待你好過的人,你也不必對我這樣,虎毒不食子曖。”

黃逸梵確實對張愛玲好過,只是這種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母慈子孝。

人人都知張愛玲頗有審美,穿衣風格大膽前衛,甚至自己設計過服裝,這種審美最初來源於母親。

張愛玲永遠記得,黃逸梵年輕時立於鏡子前,梳時下時髦的愛司頭,身著綠短襖別翡翠胸針。

這幅畫面形成了張愛玲最早對於“美”的認知。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後來黃逸梵決意與前夫張志沂離婚,張志沂也另娶佳人,張愛玲因去母親那兒多住幾次便被父親與繼母毒打軟禁。

她不堪受虐跑來尋找母親黃逸梵,原以為能得到這位缺席多年的母親的關懷。

黃逸梵卻仍如往日般姿態高雅,不緊不慢地輕聲笑道:“你仔細想想,跟父親,自然是有錢的;跟了我,可是一個錢都沒有,你要吃得了這個苦,沒有反悔的。”

她給了張愛玲兩個選擇:讀書,或者精心裝扮早日嫁人。

面前的少女抬眼,目光堅定地選定前者,黃逸梵只笑,看似對女兒張愛玲情感淡薄如外人。

然則,黃逸梵立刻拋下同居情人,將女兒送進瑪利亞女子學校接受洋派教育,請來昂貴私教,培養她讀書、禮儀、甚至教她攬鏡自照時研究適宜的笑容神態……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近乎含括了關於貴族淑女的一切。

母女關係既是世間最親密,也是世間最複雜。

女子心思細膩敏感,專欄作家黃佟佟女士曾將母親分為兩種:妻性與母性。

妻性重的母親更注重自己的情感生活,將女兒視作親密關係也視作潛在競爭對手;母性重的母親,則會將滿腔愛意毫無遺留地寄放在女兒身上。

毫無疑問,黃逸梵是前者。

時而情緒上湧噴薄而出:“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你死,也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可張愛玲的文章若是在報上發表,她又會從頭至尾重複讀一遍又一遍,為女兒的驚世才華而欣喜驕傲。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她為選擇讀書的張愛玲提供最優越的教育,也最貧瘠的生活。

張愛玲因困頓而節省路費住在學校時,黃逸梵住在港島最貴的淺水灣酒店。

她裹著搖曳生姿的旗袍立於落地窗前,細如蔥白的手指輕輕搖晃盛著洋酒的高腳杯,目光不知落向何處。

在張愛玲寫的《小團圓》裡,黃逸梵面目可憎。

女兒九莉將800塊錢獎學金興致勃勃地上繳給母親,800塊於當時可謂鉅款,母親卻辱她與老師存有不正當關係,轉頭將800塊輸在麻將桌上。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在九莉洗澡時,母親更是突然闖入浴室不明分說地檢查她是否完璧之身。

有傳言說此情節正是源自張愛玲與黃逸梵間真實發生過的情景,然佳人已逝,難辨真偽。

她知女兒愛玲恨透了自己,也從不屑於辯解。

黃逸梵唯一一次顯露出脆弱是去世前,她提筆寫信寄給張愛玲,希望見她最後一面。

張愛玲始終未曾前行,只寄去薄薄的一百美元。

1957年,豔絕一世的黃逸梵孤獨地在英國住所中逝去,情人與子女都不曾陪伴左右。

在她去世後,張愛玲收到了一個滿滿當當擺著值錢古董與雜亂錢幣的大箱子。

這是黃逸梵在世間留下的最後遺物,據說這令張愛玲順利熬過拮据時光。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箱子裡,除去珍寶,只剩一張輕飄飄地照片,照片上張愛玲仍是學生模樣,眉眼清淺。

而這張照片,從國內輾轉至馬來西亞、英國,跨越了無數江水河流,黃逸梵一直將它妥帖地帶在身邊。

- 02 -

革舊:通往自由之路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寫過一部名為《玩偶之家》的戲劇作品。

主人公娜拉活在女性需要屈從於丈夫意志的傳統婚姻制度下,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瞞著丈夫借了一筆錢,又不想帶給垂危的父親負擔,於是偽造簽名。

事發後,娜拉方才認清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同丈夫的玩偶,在丈夫的醜惡靈魂暴露時,娜拉決意出走。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啪嗒”一下,門關上。這便是故事的收梢。

黃逸梵是民國時期第一個主動與丈夫離婚的女性,被稱作中國式“出走的娜拉”。

她原名黃素瓊,出身舊式官僚家族,祖父是長江七省水師提督,父親順利承爵出任廣西鹽法道,掌管一省鹽政。

黃逸梵本是湖南來的妾室所生,然正室無所出,黃父又在赴任廣西一年不到染瘴氣而亡。

她與胞弟變成了偌大家產唯二繼承人選。

如同所有的舊式貴族少女一般,黃逸梵自小便得纏足,學規矩。

長至二十有二,主母便為她選擇了門當戶對的張志沂,此人乃李鴻章的外孫,據傳李鴻章怕女兒委屈足足送了張家三輩子也用不完的銀錢。

不同於尋常人家待字閨中的羞怯模樣, 黃逸梵樣貌嬌豔,高鼻深目。

或許來自湖南的血液令她性子濃烈,對這門親事極為反對,坊間傳聞她曾給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鵑寫信,希望得到幫助,只可惜一直沒等到迴音。

周瘦鵑此人乃張愛玲伯樂之一,某種層面上,黃逸梵未曾做到的都在女兒張愛玲身上得以付諸。當然,這已是後話。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黃逸梵不情願地出嫁,對於張愛玲的父親,也是黃逸梵嫁的這位張家少爺,歷史上也有兩說:

一種說法是他作風老派留辮子頭,嫖妓、娶姨太太、半躺在榻上抽大煙,一個不落;另一種說法則稱他是既讀白話文的平民小報也讀蕭伯納這類西洋作品的新派人物。

然兩種說法也相似之處:承祖蔭,無法走出宅門。

而黃逸梵梳時下流行的愛司頭,塗紅蔻丹,窈窕身姿被旗袍裹住,打扮成西式女子風格,牌友不乏胡適這類名士。

在家中也極厭“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家中傭人有時顯露出這種傾向,她只橫眉一挑:“現在不講這些了,男女平等了,都一樣。”

恰逢黃家大夫人去世,黃逸梵與同胞弟弟自此分了家中財產,古董全分給了她。

都說錢財乃身外俗物,卻也正是命運給了黃逸梵重做選擇的機會。

機會出現在張志沂妹妹遠赴英國留學前,黃逸梵早就嚮往浪漫熱烈的國外,婚姻關係也令她怏怏不樂,她如何會錯過脫離這不幸婚姻的機會?

黃逸梵以“監護人”為藉口,決意出國。

離開時,兒女僅是垂髫稚兒。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後來,張愛玲在《私語》中回憶,自己那時還不知離別的意味,只母親黃逸梵一直哭:

“她睡在那裡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簸悲慟。”

這場眼淚既是不捨也是割裂,不捨兒女年齡尚幼,又帶有與舊生活割裂的決絕。

她為自己改名,由寡淡的“素瓊”變為“逸梵”,逸字帶有逃隱之意,梵字代表清淨與超脫。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念:名字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靈魂的一部分,改名的意味不言而喻。

黃逸梵下定決心逃離令她窒息的家庭。

- 03 -

新生:逃離家庭之後呢?

至今仍流傳著一張黃逸梵的照片。

她著修身洋裝半倚在船欄上眺望遠方,黛眉深目,清風拂面,腰肢與小腿的線條曼妙,真真當得上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黃逸梵彷彿遊走在時代邊緣,既能在社交場合中深諳人情世故,又對西方社會的浪漫文化滿是狂熱。

與此同時,她卻生在對女子最為苛刻閉塞的家庭與社會環境中,對自由的嚮往令她格外迷人。

她去阿爾卑斯山滑雪,裹著小腳的黃逸梵比擁有一雙天足的小姑子滑得更快;還拜師傅學油畫,在法國與徐悲鴻、蔣碧薇住同一棟樓,被蔣碧薇尊稱為畫家黃女士。

在印度時曾做過尼赫魯姐妹的社交秘書,著旗袍的窈窕身姿穿梭於各國上流社會間。

然而這頭,她的丈夫張志沂仍沉迷在鴉片帶來的虛幻快感中,看著年齡尚幼的子女,令他格外懷念自己遠行的妻子。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思索良久,他將一張照片寄往遠在國外的黃逸梵住處,背後附帶一首七言絕句:


才聽律門金甲鳴,又聞塞上鼓鼙聲。書生自愧擁書城,兩字平安報與卿。

此時小姑子正巧要回國,或許是再沒有繼續留在國外的理由,也或許是這首老派的詩觸動了她,黃逸梵躊躇不已,最終決定回去。

這是張愛玲童年最快樂的一段時間。

母親黃逸梵在一旁哼唱時下流行的歌謠,因肺活量偏低聽上去更像是吟詩。

而張愛玲與弟弟則在一旁看著母親,與母親玩上一陣,時而在狼皮製的褥子上快樂地打滾。

他們搬出了張家老宅,搬進新式洋房,院子裡種滿各色鮮花,養了一隻懶洋洋的犬寵。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室內裝潢處處都得以顯見主人的品位。

起初也是郎情妾意,然則好景不長,充斥著舊式腐朽思想的張志沂與在西式浪漫文化下燻得生機勃勃的黃逸梵無論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都有很大分歧。

粉飾的婚姻無需太久,暗面的裂痕便會現出本來面目。

看清丈夫面目的黃逸梵下定決心徹底結束婚姻,在此之前,她請來外國律師起草離婚協議,成為民國第一個主動離婚的女人。

而張志沂繞桌而行久久不肯落筆簽字,多次試圖挽留,黃逸梵只冷眼旁觀:

”我的心已經像一塊木頭。“

看似決絕,離婚前黃逸梵強逼著張志沂去醫院戒掉大煙,照理說此事已與她無關,可黃逸梵哪怕已經決意離婚也不忍他仍溺於煙癮。

正如後人評張愛玲,看似持著尖銳姿態冷眼觀世界,內心卻極重情感。

勢同水火的母女二人性子如出一轍。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離婚後,張志沂特意搬去前小舅子家附近,有意挽回芳心,黃逸梵則絲毫不理會。

她依然生活奢靡精緻,家中的地毯要按照畢加索的畫去織,瓷器也必須出自英國,據說黃逸梵從不喝牛奶,只喝更為滋養的羊奶。

張愛玲回憶道: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一切,不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在這裡了。

離婚後,黃逸梵身旁圍繞著願意為她離婚的外交官、等待她許多年的美國商人、俊美的英國軍官……

令她感嘆“與外國人戀愛後,再也不想跟中國人戀愛”。黃逸梵流連於各色男人間,從一段婚姻逃脫後似乎並不急著重赴另一段。

“她後半生一直在做各種人的女朋友,卻從沒有處心積慮想要嫁給誰,一是因為錢多,也防著男人;二是因為“自傲”,她不差飯票,她自己就是自己的飯票。”


- 04 -

收梢:出走的娜拉能幸福嗎?

張愛玲的第二任丈夫賴雅曾在日記中寫,黃逸梵和張愛玲母女一個樣,硬骨頭,只要愛情不要錢。

與張愛玲小時候吃過“缺錢”的苦頭不同,晚年之前,黃逸梵幾乎從未經歷過物質生活的短缺,出身富貴又繼承了大筆遺產。

她極其依賴於錢,每次回國都要帶一兩箱古董出去置換,又瞧不上錢。

或者說,這是自小衣食富足對金錢從未缺失而有的輕視感。

往往,人會為這份傲氣與輕視付出沉痛代價。

時代動盪,黃逸梵在巴黎的財產因二戰而被炸光,雖還留存些貴重古董,卻苦無門路,無法出手。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起初,黃逸梵順著關係找到香港的邵氏老闆,然對方出價極低,黃逸梵不捨珍寶賤賣寧願作罷。

她一時陷入捉襟見肘之境。

與她交好的朋友曾回憶她晚年時期:”很秀氣,講話非常小聲,談吐和儀態都很好。“

她住在小小的一間平房,仍佈置得極為雅緻,鋪著貴族氣息的地毯,牆上掛著自己描繪的油畫,梳妝檯需親手設計。

如此窘迫下,仍用盡力氣維持體面優雅的生活儀態。

許是害怕寂寞,她還曾從福利院領養過一個小姑娘,黃逸梵向來講究禮儀規矩,吃飯自然不例外。

可小姑娘不時抓耳撓腮,黃逸梵便難以忍受地將她又送了回去。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與兒女長期分居情感淡漠,往來老友如徐悲鴻、蔣碧薇之流回國後都做了官,黃逸梵自認落魄便不願上前攀親道故。

至於伴侶,要麼她嫌對方年紀大,要麼對方一時興起,在巴釐的浪漫情人也在二戰中消失。她沒有再去尋找:

“我如果寫信,可能知道他不在了,他戰死了,那我會很難過;我不寫信,就不知道他的情況,那他還活在我心裡。”

也有人見她看上去消瘦且疲憊,勸她投奔已經成名的女兒。

黃逸梵全然不作此想:“如果希望愛玲負責我的生活,不要說她一時無力,就是將來我也決不要。”

黃逸梵仍是收拾行李,一個人去了英國。

據她的好友回憶:晚年,黃逸梵在英國租了間陰冷的地下室,生活環境潮溼陰冷,境況淒涼。

有時出去做工,黃逸梵也不覺羞愧,如果對老闆與工作內容不合適立即換另一家,不曾委屈自己。

有錢有顏,論傳奇,張愛玲比不過她母親

看上去,黃逸梵的結局頗為慘淡,客死他鄉,親友愛人無人以伴。

然而黃逸梵這一生活得極為恣意,前半生享盡榮華,後半生陷入窘迫時仍能時刻保持優雅模樣,不願給舊友徒增困擾。

這無論如何也算不得故事的結尾,或許故事只是自此拉開帷幕。

黃逸梵用力地活著,為那時困於不幸家庭的女子證明她們不止一種選擇。

這也是一種警戒,正如她晚年給友人提筆寫信:“不要像我太自傲了,那時我是不愁經濟的,絕沒想到今天來做工。”

世事極為公平,求仁得仁,黃逸梵突破枷鎖求得了自己要的自由,也付出了相應代價。

《玩偶之家》裡,故事在娜拉出走後戛然而止 ,娜拉前路如何無人能知。

魯迅先生曾對此撰文評判,大意為:娜拉出走之後,要麼甘於墮落,要麼妥協回家。

黃逸梵用自己的一生,走出了第三種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