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的男孩兒,動不動就哭,尤其是見到陌生人,連躲帶哭的,長大後會不會自閉?

點擊看我主頁


你好,孩子一歲多認生很正常的,不用過於擔心,將來也不可能是自閉症的。

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疾病,而不是一般的性格封閉。一般在三歲左右診斷出來,主要表現在行為方面的刻板和社交方面的障礙這兩個核心症狀。

而根據你的描述,孩子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情緒,第二是認生。

在孩子半歲之後,很多的寶寶都會經歷這樣一個認生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視力,聽力等各方面都正在發展,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家人的臉蛋,聽到家人的聲音,對媽媽的依戀程度也越來越高,通過視聽可以準確的將自己的媽媽和其他陌生人分開。

什麼人在一直照看著他,什麼人他從來沒見過,小傢伙都是很機靈的,所以,對於家人他們會更加的依賴和不捨,而對於陌生人的靠近,孩子內心都是抗拒,警惕和躲避的。

家長不用過於緊張,只需要平時多帶著孩子都出去,認識更多的人,見到更多的陌生面孔,幫助孩子渡過這一段認生期,也可以讓他多見一見周圍有趣的人和事,感受不同的小朋友和環境,孩子慢慢都會開朗!

關於情緒方面的調節,其實這個和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是有關係的,孩子覺得母親不在身邊,而陌生人有要接近他,所以他會發出自然的抗議,而哭鬧是孩子表現自己不滿和不安的最直接表現。

孩子一歲多不會說話,也只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提需求”,所以家長應該理解,這也不是多麼嚴重的問題,只是孩子的必經階段而已。


育兒伐木累


一歲半寶寶動不動就哭,尤其是見到生人,這時我想到了一件事情,一個真實的事情,家裡有人說孩子攪災,孩子當時15個月,哭鬧不聽話,我覺得挺奇怪,本來挺好好孩子怎麼啦,我在不忙的時候去看了一下午孩子,我們玩特別開心,沒有一點哭鬧的現象,通過這件事情,家人看到了我是如何跟孩子玩的,孩子需要在這個時期最需要陪伴的,因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小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具備獨立完成事物的想法,需要大人的幫助,需要不停做事情,不能停下來,還不具備停下來的思維,通過各種好奇,使自己存活,孩子通過哭來實現自己,停不下來,自己又沒辦法停下來,哭也是一種忙碌,害怕生人,因為陌生,因為失去了忙碌,回應的缺失,冷漠的背後是什麼,是無助,是孤獨,幼小的生命不具備抗衡陌生,哭能喚起大人的保護,所以不要忽視孩子的需求,那是最最需要的,最最需要,沒有自我選擇,太幼小了,幫幫我爸爸媽媽。


你的好心情會感染到我


這是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面臨的問題。我的女兒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從小我和老公上班,起早貪黑,顧不上她,有婆婆看護。婆婆不願意出門,孩子接觸不到外面,跟人生。就是家裡去個人,孩子都會排斥。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抓緊改變。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帶她去玩,和小朋友接觸。去遊樂園,早教中心體驗,跟孩子多玩耍,講故事,慢慢的孩子就轉變過來了。其實這都是由於大人的習慣影響的孩子。作為父母的就是要引導好孩子,發現苗頭不對,趕緊調整!祝您好運!


人生是一場美妙的旅行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

我覺得您對自閉好像有什麼誤解,愛哭愛鬧怕見生人就是自閉?這好像有點太牽強了,頂多就是孩子比較內向一些。再說內向怎麼了,內向只是性格的一種,又不是性格有缺陷?我覺得現在人們對性格的認識有很大的誤區,我性格內向,但我也是一個完整的人,為什麼要受到其他人的歧視?

孩子為什麼怕見陌生人,是不是他每天生活的環境就是家裡的幾個人,也不怎麼出去玩,多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和其他小朋友多玩玩,孩子就會有很大的轉變。

我家寶寶一歲前,也很愛哭不讓陌生人抱,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孩子總是在成長的,但是周圍人的言語卻很傷人,總會有意無意拿你的孩子和其他人做比較,這是我比較煩的。

天氣好的時候,我和他奶奶經常推他出去遛彎,見的人多了,膽子也大了。

他可以和他看見的每一個人打招呼,微笑。無論認識不認識,看到小朋友就主動跑過去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跑,雖然人家有時候嫌他小不願意和他玩,但是他還是堅持跟在後面,作為媽媽有時候也是很心酸😔。

我嫂子家的小寶就是隻找媽媽,愛哭愛鬧,哭起來爸爸哄也不行,爺爺奶奶平常也不讓抱,因為平常只有媽媽帶她,後來多出去玩玩,慢慢膽子就大了,一個小姑娘,可淘了。

還有我妹妹家大寶,一歲前誰都可以抱,特別不怕陌生人,但是一歲後,突然就怕了,見到陌生人就要尿尿,都形成條件反射了。但是現在已經四五歲了,也是可淘的一個小姑娘。

我就是一個內向的人,我小時候特怕見陌生人,包括到現在,我都30了,見到我父母的朋友,我特怕我爸媽說,這是誰誰誰,趕緊叫人。

我覺得我父母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好,有時候我都準備叫了,她們非要再後面加一句趕緊叫人,顯得我特別白痴。所幸後來我也就不叫了,你告訴我這是誰,我頂多就回答一個哦,反正標籤都貼上了,我就無所謂了。

我覺得家長不要去強求很多東西,如果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去給他創造什麼樣的環境,其他的順其自然。


九天媽媽


這種情況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或者怕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自閉,也不能判斷以後會不會。

自閉症的障礙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

第一,社交障礙。

自閉症的典型症狀就是溝通障礙。就是無法與常人正常交流。不懂社會規則,無法遵守社會次序。

第二,行為刻板。

行為刻板主要表現在,刻板固執。比如走路只走一條,喜歡玩車輪,喜歡旋轉。

當然還有些孩子有情感缺失,睡眠障礙等等。

鑑於你孩子出現的情況,建議如下:

第一,多帶孩子去外面玩,玩的多了,自然就不怕了。

第二,媽媽多抱抱,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安全。



林汀物語


確定的回答:你的孩子長大以後是不會自閉的。理由如下:

按照正常的發育程序去分析,一週半的孩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對於孩子來講都是生長、發育期的一個關鍵的轉變過程。按照我們國家孩子體骼發育的特點,孩子到一週半時,大多數的孩子會獨立行走和簡單的語言表達(比如喊媽媽、爸爸)。這時候的孩子,因為他們從出生到一週半幾乎都是與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生長的,他們日常所見到的熟悉的面孔很少會超出這幾位。當孩子在一週半以後可以獨立行走,並有了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力了。那麼他(她)就會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實際上這個決定權還是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為了孩子能儘快的成長和健康的發育,基本上都會在這一時期帶著自己的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時的孩子如果見到陌生的面孔會發出驚嚇和恐懼的聲音,隨著孩子與這些陌生的面孔相知、相識、相熟以後,孩子們會漸漸的接納這些面孔。

所以,一週半的孩子不願意接觸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人,發出這樣那樣的驚訝是孩子正常的生理表現。因為這一陌生的面孔是他(她)在以前的日常生活當中所接觸不到的,接觸的這些陌生的面孔在孩子的大腦當中得不到一個正常的、合理的信息反饋,所以孩子會發出比較驚訝的聲音,甚至是哭鬧。隨著孩子與陌生面孔接觸時間的增加,由陌生到熟悉,孩子便會漸漸的接受這一陌生的面孔。這與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患有自閉的傾向是不可以劃等號的。因為自閉是孩子的一種不健康的表現,我們不能把孩子這種不健康的表現與孩子拒絕陌生人的接觸和不接納的狀態、行為相提並論。一週半的孩子拒絕接納陌生人,甚至見到陌生人會產生一種抗拒、恐懼的心理,是孩子自我意識保護的反應。所以我們說,孩子的這一反應是良性的,是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對於自閉那必須換一個話題來解釋了。

因此,我們在這裡以一個專業人士告誡各位家長:不要把自己孩子的正常行為視為自閉症的表現。當一個成人見到一個陌生人,而這一陌生人的身份是長者或領導。成人也會產生瞬間的恐懼心理,甚至在和領導或長者講話時會形成大腦瞬間的短路,同時會產生語無倫次的表現。因為人們在與陌生人接觸時都有一種防備和陌生的心理,所以,這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的表現屬正常。更何況是一個一週半的孩子,當他們接觸到陌生人,首先會產生恐懼、拒絕,甚至哭泣的行為。以孩子的心理來分析,孩子用語言表達不了的時候,就會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去表達他(她)對於陌生人的拒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看到的,為什麼一週半到兩週歲的孩子通常不願意與陌生人去接觸,甚至遇到陌生人的接觸就會大聲的哭,甚至哭得痛哭流涕、渾身發抖?這時候做家長因為不知所措,所以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問。

我們在這裡明確向家長提出建議:當你的孩子年滿一週歲時,就應把你的孩子融入到集體的活動之中。在集體活動中多與陌生人接觸,不排除陌生人當中有壞人,但是我們非常認可在陌生人當中絕大多數是好人。更何況你孩子與陌生人接觸的同時,是由你和你的親屬在身後觀察和保護著你的孩子。所以讓你的孩子融入集體,融入陌生人中,這樣的簡單做法能夠促進你孩子的智力和體骼發育。


用戶水大魚大


我們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這句話的意思不僅僅是說孩子的個性差異,還有孩子自身生長髮育的獨特性。也正是這種個體的差別,讓孩子們的表現各異,特點分明。而有一些孩子在一些普遍性的階段特徵上面,會存在半年左右的差距,這被認為是合理的範圍。

對於孩子認生這個表現,一般來說從嬰兒8個月左右就開始出現了。有些孩子出現的較晚,因而消失的也晚,有些孩子出現的較早,消失的也會早一些。有些孩子由於後天的養育問題,導致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到5、6歲。

那麼,孩子認生到底是什麼原因?會不會以後得自閉症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個究竟。

孩子認生原因和解決建議

雖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認生期,但至少有80%的孩子都會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一現象。

專家表示:孩子的認生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出現,可能一夜之間就來了。

因此,父母們完全不必擔心孩子的這個表現,讓他自然過去就好。可能造成認生期的原因除了自然生理現象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因素:

  1. 經常由一位家人撫養的孩子。每天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帶著,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對其他人產生排斥心理;這種情況下建議家人更多的參與到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比如白天一個人帶,晚上換個人;

  2. 孩子不與外界接觸,經常憋在家裡,這種“見識少”的孩子會對外界環境產生恐懼心理,害怕陌生環境和人;這種情況建議經常帶孩子外出接觸更多的環境和人,避免長期在家裡;

  3. 孩子對於一些特殊的人或事物產生恐懼,而對另一些事物或人沒有這種表現,這個主要是孩子對人的長相有選擇性喜好;可以多接觸一些就會緩解。

孩子認生並非就是自閉症

對於父母擔心孩子認生,長大會得自閉症的擔憂,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自閉症的突出特徵和表現並沒有認生這一項。為了讓父母們認識和了解自閉症,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自閉症的一些基本知識。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它是一種先天性的社會性發展障礙,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和刻板行為,同時具備這三項特徵,並且因此而導致孩子在學習、社交等方面出現困難的時候,才能被診斷為自閉症。

有一些自閉症的孩子表現為膽小,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認生和恐懼,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年齡遠遠小於生理年齡,處於自然狀態下的認生期。

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仍然讓媽媽抱著不敢下來,對周圍的環境表現得特別害怕,而評估顯示孩子的心理年齡只有1歲。而經過半年之後,孩子的認生表現逐漸消失了,孩子對於陌生的環境不再害怕,而且變得很活潑。

因此,我們說認生是一種心理表現,更多的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對自身安全的一種防衛心理。

幼兒早期自閉症預警信號

對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來說,自閉症的表現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其表現也不是功能性的缺失,而是正常功能的延遲。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孩子階段性的功能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發育遲緩甚至自閉症的早期特徵。下面就介紹一下自閉症早期預警的信號,供大家參考。

  • 6個月時還沒有出現過大笑等愉快的表情;

  • 9個月時還沒有與人出現交互式的表情反應;

  • 12個月時還不會咿呀學語,不會伸手夠東西;

  • 16個月時還沒有語言,比如爸爸媽媽等詞語;

  • 24個月時還不能說出兩個以上有意義的短句;

總之,自閉症的一些早期症狀會讓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存在明顯的不同,包括語言、行為、表情以及社交方面不同程度的發育遲緩與障礙,而認生只是一種具體的行為表現,因此完全不必因為孩子認生就擔心孩子是自閉症。

關注大賽爸爸說,讓更多的父母在育兒的路上不焦慮!


大賽爸爸說




愛心輔導媽媽


自閉有自閉的表現,第一語言缺陷,第二動作行為刻板,第三自我封閉,第四情感反應呆板;你的一歲半的男孩有這些表現嗎?父母不能隨便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籤,要多觀察多注意孩子在言行、情緒表現,如果覺得不正常,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就診,聽聽醫生怎們說!

一歲半的孩子見了陌生人哭鬧,這在兒童心理學裡稱為的陌生人反應,即孩子在半歲以後就會逐漸認識和熟悉自己的母親父親或者照料者,與他們建立了情感依戀關係,能夠分清什麼照料者,誰是陌生人;如果孩子見到陌生人靠近,哭鬧這是本能反應,屬於正常的情感表現,孩子沒有問題。


老左心理工作室


這個問題真沒必要杞人憂天,孩子性格得養成有很多因素導致得,不能說小時候哭的多了,長大就會自閉,按照這種說法,孩子們小時候都會各種程度得苦,長大後難道都自閉?沒有,對吧,所以不要自己嚇自己!

1歲半得孩子,動不動就哭,其實也正常,這麼小,內心沒有安全感,尤其到了陌生得環境,見到陌生得人,難免會害怕,連躲帶哭都是正常得反應,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得家長就得反省下自己了,你有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得家庭氛圍,有沒有及時關注關心孩子,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害怕與人交際或者為什麼內心如此脆弱麼,為人父母你有沒有告訴孩子,有爸爸媽媽在,你什麼都不要怕,時刻告訴孩子你們很愛他,所有人都愛他,愛要表達出來,讓孩子能夠感受得到,夜裡是父母親自摟孩子睡覺得麼,白天有沒有更多時間得陪伴?這些都是問題,一旦家人給予孩子更多得安全信任感,孩子就會越來越活潑開朗!

這你也不要急,都是一個慢慢成長得過程,身為家長,你們一定要反省自己,看看是不是忽略了什麼,沒有關心到位,沒有真正解決孩子害怕得原因,可以多帶孩子出來見見世面,多和小朋友接觸,不能光讓孩子自己去社交,一定要多些親子互動,帶著孩子一起去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