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電影評分很有權威性嗎?你怎麼看?

yvdlhq


一般看新聞,外媒評價一部電影的時候,蠻喜歡用爛番茄上的數據,就是蠻大眾蠻有權威性的數據。

然後中國現在評價一部電影,也蠻喜歡用豆瓣評分怎樣怎樣,倒不是說有多權威,而是中國這種大型知名度高的涉及電影屏風的網站太少了。

但我覺得中國就還蠻學了韓國一套流量的標準,什麼都喜歡刷刷刷,要不然就是跟風黑,導致有些電影的評分真的是一臉懵逼。比如之前被狂刷低分的《流浪地球》,當然現在分數已經升回來了。

而且豆瓣偏愛文藝片,情感片,像一些商業大片的評分都不是很高,比如《毒液》、《蟻人》,就是帶有一些偏向就影響權威性了。


森木頭senmutou


最近豆瓣因為惡評《流浪地球》引發觀眾很大憤怒。很多觀眾怒而在各大APP平臺給豆瓣打一星。

這是為啥呢?

就是因為豆瓣給《流浪地球》打了很多一星差評。大家看,豆瓣給《流浪地球》短評熱度最高20個裡面,13個是差評。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豆瓣是隻針對《流浪地球》嗎?

錯,豆瓣是一直歧視國產片,尤其歧視國產商業電影,在國產片和好萊塢大片之間雙標玩得很溜。

口說無憑,下面我將用大量數據來證實這一點。

一般來說,國產電影尤其是商業片在豆瓣上能夠拿到7分,就是鳳毛麟角了。國產片在豆瓣的7分至少相當於貓眼的8.5分以上。

這裡我們只討論國產商業電影,所以文藝片和紀錄片也不在討論範圍,還有一些小眾電影評分人數太少也不列入,咱們就以票房過億作為標準吧。

2016年國產商業片在豆瓣上拿到7分以上的,是《湄公河行動》等7部。

2017年豆瓣國產商業電影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還是7部,包括《戰狼2》在內。

2018年國產片質量突飛猛進,有11部商業大片在豆瓣拿到7分,《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等都在內。

3年來,一共有25部國產電影電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如果我們把標準定為8分,那只有5部。其中2016年只有《驢得水》,2017年一部也沒有。

這就是豆瓣對於國產商業電影的評定標準。

那麼,豆瓣對於好萊塢大片的評判標準又如何呢?

那就太多了。由於數量太多,我就不做完全統計了。當然這裡面不僅包括在國內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很多國內沒上映的在豆瓣也有評分。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好萊塢電影在豆瓣上評分少於7分的,那才是少數。別的不說,就只統計漫威系這3年來的10多部電影(包括《毒液》、《金剛狼》和《蜘蛛俠》等非漫威影業出品),除了不受中國觀眾待見的《黑豹》,其它統統在7分以上。

我不做完全統計,但可以這麼說,這3年來估計100部好萊塢電影在豆瓣拿到了7分。其中漫威、速激、碟中諜等等這些系列電影基本上都在豆瓣拿到7分以上。

一方面豆瓣給國產片3年只有20多部電影給7分,另一方面好萊塢大片隨隨便便在豆瓣拿7分。

試問,國產片和好萊塢大片的差距有這麼大嗎?

但是反映在票房上,下載30億以上電影全部是國產片啊。20億級別好多電影都沒有在豆瓣拿到7分,比如《羞羞的鐵拳》,比如《西虹市首富》,比如《唐探2》這幾個喜劇片,不夠格拿7分嗎?

所以你說豆瓣打分可信嗎?

豆瓣就是歧視國產片,無腦追捧好萊塢大片,就這麼簡單。


梁鵬飛


MK想說他有個“毛權威”的…


造假就算了,還一點都不透明…也一點都不公平。

評價至少是要讓看過電影的人打分吧!

給錢刷評分的一大把,黑幕多的數不清…如果它真的權威,就應該找資深的“電影人”來評論…

新喜劇之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雖然我是一個普通人,但是電影的觀影感受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

新喜劇之王我笑了,也被戳淚點了…電影的可討論性也很大,可是評分為什麼只有6

比起其他幾部賀歲片,這部電影算不上棒,但很有意義,很正能量,傳播的信息很明確…

所以我不覺得豆瓣公正…


MK小哥哥


我覺得電影評分網站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是不具有權威性的。

豆瓣提供了註冊用戶給電影打分的功能,但是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和喜好程度不同,打分上就會摻雜很多的主觀因素。有些人偏愛特效,那麼一部電影特效做好了,其他地方有瑕疵,也可能會被這些用戶選擇性忽略,從而得到比較好的分數,但是如果一部電影其他方面比較好,但是特效上稍有不足,那麼也會被這部分觀眾打低分。因此,電影評分只是反映了觀眾的喜愛偏好,不能說具有權威性。

另外就是所謂的水軍問題了。因為很多人在觀影前會有一個習慣,就是會看一下看過這部電影的評價和大致評分,作為參考,比如我就是這樣。由於這樣,就會有一些電影為了宣傳,僱水軍刷好評。但是我參考時並不會相信一家之言。對於一部電影的評價,我會看看幾個平臺的評價,並做比較,同時會挑選其中的一些好評和差評,看看原因。一部電影能夠吸引你去觀看,那麼必然會有吸引你的點,你可以從這些好評和差評中得出自己的結論,是否值得去影院觀看。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你可以很好的區分這部電影的好評和差評是被水軍刷出來的還是觀眾真實的觀影體驗。貨比三家就是這個意思吧。對於我來說,豆瓣只不過是我的一個參考資料罷了,權威性是說不上的。

另外豆瓣上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粉絲電影。在中國,有一種粉絲叫無腦粉絲,有一種電影叫粉絲電影。這種電影不管拍的多麼差,但是會有這些無腦粉絲捧場。不在乎劇情的硬傷,不在特效的差勁,只要是偶像的就會捧場,只要是偶像的,就是好的。這也會經常誤導別人,特別是在電影上映初期,粉絲刷好評的情況最嚴重。

因此,我覺得,對於豆瓣,我們可以抱著一種參考資料的心裡去看待,不要迷信評分,因為評分只是反應大眾喜好,評分高的只是符合大眾審美,關鍵在於你能看清自己的審美,再根據真實評價作比較,做出自己的決定。不要迷戀什麼權威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華仔看電影


豆瓣,權威談不上,更像失意文人的party。

失意文人,不甘心失敗,只好通過裝逼的打分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把對電影的打分看作一個彰顯個人藝術情操的活動。打分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評價電影,而是為了標榜個人,突出自己如何與大眾不同,表現自己如何審美高於大眾。

所以,打分是為了製造藝術效果,從而吸引關注,不是客觀評價電影。這種打分,造就了譁眾取寵,極端的表現就是畸形的審美表現,變態的評價標準。

1.反大眾——凡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都不會得高分。比如,《阿凡達》全世界的觀眾都喜歡,所以裝逼人一定不能打太高的分數,豆瓣排名97。《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一,超越了所有大眾喜歡的影片,其根本原因就是大眾不熟悉。

2.反娛樂——凡是娛樂性強的,都不會得高分。比如,《變形金剛》系列,裝逼人一定不能打高分。 而形同嚼蠟的《一一》,幾乎完全沒有娛樂元素,必然會得到裝逼人的青睞。

3.反票房——凡是票房高的影片,必然會被簡單粗暴地等同為“爆米花”,裝逼人一定不能給高分。好萊塢絕大多數電影,在中國的票房都不錯,而中國的裝逼人卻認為沒有藝術價值。在這樣的心態下,《星球大戰》之類的影片必定分數不高。

4.反情感——任何人都希望更開心,而裝逼人楞說悲劇的結尾、悽慘的故事才是真正的藝術,只有這種電影才能打高分。比如,《鋼的琴》《萬箭穿心》。如果喜劇中加上一點悲慘,就是裝逼人最寵愛的了,《大話西遊》《驢得水》《我不是藥神》。

5.反官方——禁片皆高分!《活者》《鬼子來了》《藍風箏》《頤和園》,都符合這一規則。連《我是你爸爸》《無人區》這些既沒有思想性也沒有藝術性的爛片,都會得到高分。而中國影片得分最高的《霸王別姬》,剛開始在大陸也是禁片。

6.反技術——畫面的漂亮,會被評價為“華而不實”;IMAX、CG的創新,會被評價為“捨本逐末”。裝逼人除了賴以生存的文字,對其他藝術形式都非常陌生。他們會“爬格子”、敲鍵盤,但是沒有幾個人會攝影,更不會拍攝動態畫面,剪接比無字天書還難懂。於是,他們就把文字所能描述的故事鼓吹為最崇高、最博大,畫面、音樂、美術甚至表演,都是次要的、可有可無的。

7.顯身份——沒有公開發行的、特殊渠道才能看到的影片得高分。《大話西遊》《千與千尋》被瘋狂吹捧的緣起,並非是其藝術價值,前提是這些影片沒有正式公映,吹捧者就有機會炫耀資源的優勢。那時,網絡是屬於高科技階層的,通過網絡分享娛樂資源,就像和巴菲特共進午餐之後,不吹牛就睡不著覺。即使現在,中國沒有引進的外國電影,打分明顯高,因為裝逼人必須要證明他的渠道或資源優於大眾,打分時滿臉流淌著得意。

8.洩性慾——性混亂,性變態,是裝逼人們最喜歡的,包含這些東西的電影容易出現高分。比如,古典的《紅樓夢》,現代的《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老炮》,還有同性戀、雙性戀,人鬼、人狐、人蛇、人妖性混亂。另外,在1980年代的中國大陸,有一類電影很有特點:因為當時的觀念限制,影片中沒有裸戲或床戲,但男女性愛表現得非常火辣,可以稱為“沒有脫衣服的三級片”,比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芙蓉鎮》《紅高梁》。而一個純粹的裝逼人,絕對不能讓人覺察到真實的情感,他們從來不會承認觀影時的雞動或溼漉,卻一本正經地宣稱:影片中的性,不能按一般來理解,有寓意,有隱喻,很深刻,很玄妙,反正販夫走卒是搞不懂的。


小郭帶你樂翻天


哈哈,告訴大家一個可以免費看某訊和愛某藝等網上的vip視頻的方法,非常簡單,30秒就能學會,關注微信公眾號:黑貓樹洞,發送電影名字就可在線觀看,別告訴別人喲,偷偷的看!

1.豆瓣並不具有權威性。它的評分是基於打分的用戶日積月累而得出的,它依靠的是群眾,而群眾基本不具有專業性。但豆瓣的很大比例的用戶都是閱片量比較大的影迷,他們雖然不具有特別高的專業性但是比起普通用戶又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在很多普通影迷都很興奮都覺得該無腦好評的情況下,豆瓣用戶相對更能保持理智給作品給出該有的分,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用戶會適當增加鼓勵分或者情懷分等情況。

2.豆瓣不受流量明星的衝擊。它的積分規則在一定的範圍內避免了類似於微博上那種刷流量行為。比如前不久在知乎掀起的為豆瓣打1分行為,疑似水軍買通豆瓣用戶將5星改為1星,這個買通用戶改分行為其實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我要表達的觀點:豆瓣避免了水軍刷分行為,而水軍只能通過買通用戶修改評分從而達到刪改評分的目的。這中間操作的難度比一般的買分買榜要更高更復雜。

3.豆瓣未被任何影視相關的資本收買,所以不會出現“XX公司(豆瓣的上級公司)出新作品所以豆瓣必須為其讓路”的情況。所以同第2點類似:水軍無法通過買通豆瓣這個平臺來刪改評分。為何貓眼時光等評分網站沒用戶去選擇信任?因為這些平臺本身就屬於資本,它們發聲也是為資本發聲。

4.收視率和評分其實也無關。比如毒液、黑豹,或者正在上映的新倚天屠龍記,都有很不錯的收視率。但是評分並不好。

PS,豆瓣評分最不靠譜的時候是某作品剛上市的時候。隨著時間日積月累,在更多的觀眾觀看了之後(包括後來又2刷3刷),會給出更加理性的評分,此時得到的積分才是比較靠譜的評分。有的作品一開始評分很低,有的作品一開始評分偏高,都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改善。

再PS,很多導演,只能質疑、炮轟豆瓣,但是對其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毫無辦法。你覺得這些導演是缺錢缺資本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對豆瓣的評分無能為力呢?以及在這種情況下,你是選擇相信導演的訴苦還是相信群眾的眼光?


我是個聰明蛋


不權威啊。

首先,按照豆瓣創始人阿北的說法,豆瓣是沒有專家評審的,那麼評分的只是大眾評審,也就是豆瓣用戶,就這一點來說,它不權威。

其次,大眾評審給影視劇、音樂、書籍評分的時候完全不需要真正看過,或聽過,甚至不需要了解,只要是註冊用戶就可以評分,就這一點來說,它甚至談不上公正。

再次,翻閱一下豆瓣影視劇高分區,你會發現很多你完全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的影視劇,它們的評分人數只有幾千,甚至幾百,但就是能壓住幾萬,幾十萬的較高分作品,就這一點來說,評分和受眾有關,它不甚合理。

還有一個一直有爭議的話題,豆瓣水軍。據阿北說,豆瓣是可以防水軍的。但這裡有一個疑問,如果水軍的行為和正常用戶一樣,只在特定的時候,攻擊某一部影視劇,刷高分,豆瓣是怎麼判斷他們是水軍的?這說明豆瓣防不住真人水軍,那還有什麼權威可談。

豆瓣14年之後小火了一把,因為大量明星粉絲入駐,當然包括職業水軍和兼職水軍,一但涉及某些明星的劇,就會有粉絲刷分的情況出現,也導致其他豆瓣用戶對明星劇的反感,那麼粉粉黑黑也導致豆瓣評分不公正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豆瓣權不權威並不重要,你喜不喜歡某個作品和豆瓣給它評幾分完全沒關係,看豆瓣評分做選擇,還不如看看預告,聽聽朋友的建議(最好是口味差不多的)


影視醬Q


我覺得豆瓣評分比較大眾化,完全展示出的是啊,大眾對這個電影的評分,我比較肯定我個人比較肯定。豆瓣註冊的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打一個五星的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那麼程序就會把這42萬個1~5星換算成0~10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的評分,這個評分自動出現在豆瓣的各個平臺中間,沒有的審核,每過一段時間過後。程序就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意見包括進來那42萬里面評分

用戶裡面可能包括資深的電影,評論家也可能包括你。包括所有所有看過這個電影的人。所以說總體應該說是一個大眾評審團,而且每一個人都是大眾,而且每個人都是一票。


牛氓笑


(小志每天更新一篇電影評論,喜歡電影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哈。)

言歸正傳,針對“豆瓣的電影評分是否具有權威性”這個問題,筆者很早就寫過相關的評論。

對於很多電影評論者來說,他們很喜歡用豆瓣的評分,作為某一部電影好壞的參考依據:同時,對於很多電影愛好者來說,他們也習慣性的,按照豆瓣評分的高低,去選擇適合自己觀看的高評分電影。

由此看來,豆瓣電影的評分體系,自然具有它的實用性和權威性。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豆瓣評分體系也時常被觀眾詬病,尤其近期出了“《流浪地球》荒誕1星”這件事,直接把豆瓣電影推到了風口浪尖。

實際上,在包括豆瓣在內,很多電影APP或者購票軟件上,都有一些“不合理”的打分,比如明明很好看的電影,卻要打很低的分,明明很爛的電影,卻有滿分的存在。

出現這種現象無可厚非,畢竟在數以萬計的評論量當中,難免會有人“藉機”尋找存在感。無論評論體系如何改變,也無法將這些人屏蔽在外。

這種刷存在感的人,似乎在豆瓣上的居多,在其他購票APP上的偏少。這主要還是因為豆瓣可以“未看而評”,這樣使得評價的門檻變得很低。似乎唯有提高評論的門檻,才能減少這種“不負責任”的評論。

有一種說法:豆瓣上好電影不一定得高分,但差電影一定分很低。似乎很多觀眾,將豆瓣的評分過程,當成一種自我發洩的過程,往往揪住電影某一個缺點,然後無限放大,成為自己振振有詞的反駁。當然,這類人其實並不在乎電影的好壞,而是在尋找一種自我滿足,別人越回覆他,甚至是罵他,他越滿足,似乎真的在某一句評論裡,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這就是網絡暴力的思想動機。

所以,豆瓣評分還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權威性,但是必須要提高評分門檻,將那些不負責任,刷存在感的評分人,摒除在外,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觀影評論氛圍。


電影文化之旅


我覺得現在的人真正的很浮躁的,社會也是!OK我不評論別的只評論星爺的,也許你報著歡天喜地過大年的無比放任不拘的心情去看了星爺的電影發現破壞了情調讓你尷尬的笑笑你會主觀的評論他是辣雞!這種情況很多就造就了他6分的命運。我可以客觀的講等你心達到無的境界又或者等你從一個小屁孩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後在看又會覺得不一樣了!也許你活的很帥很灑脫可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一生活的比新喜劇之王還要尷尬😓不管你是誰就算你是王思聰也一樣,你以為王寶強不會演戲嗎?你認為尷尬嗎?Yes!這就是你的人生!星爺需要拍情懷給你們看嗎?No!星爺老了確實,能拍給你看的電影也沒幾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