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为何要打造“更好的电视”?根本原因还是紧盯消费需求变化

尽管2018年以来彩电的平均价格一路走低,很多消费者已经对2、3千元甚至几百块的主流尺寸电视不再陌生,但在这个消费两极化日趋明显的时代,低价并不能反映中国消费者全部的需求。而这或许也是国产彩电巨头之一的海信在2019年喊出要做“更好的电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信为何要打造“更好的电视”?根本原因还是紧盯消费需求变化

4月15日,海信正式对外发布2019电视新品阵容,包括重新定义全面屏的超画质电视U8、更好的OLED电视A8、AI图搜智能电视U7等4款新品,此外,一款号称具有颠覆能力的社交电视也向外界正式公布,让人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加上此次正式发售的首个OLED新品线,目前海信已经完成包括液晶电视(LED & ULED)、OLED电视、激光电视在内完整而全面的电视品类布局。从品牌层面看,加上此次重新复出江湖,主打线上的“VIDAA”子品牌,海信的品牌矩阵也变得更加全面。海信通过产品、品牌全面发力,继续引领2019彩电市场的决心显露无疑。

● 首次发售的OLED产品主打差异化竞争

2019年3月,海信正式对外界公布将进军OLED市场的消息。首款4K OLED产品A8包含55吋和65吋两个尺寸,也是当前OLED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两个规格。

海信为何要打造“更好的电视”?根本原因还是紧盯消费需求变化

A8虽然是海信的首款产品,在技术上却有着颇为深厚的积累,包括采用的多重防残影技术基本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OLED烧屏、残影难题。而通过整合东芝在图像控制领域的技术,海信OLED电视在暗场细节、动态画面流畅度这些关键性能指标上并不逊色于那些已在OLED市场耕耘多年的对手,或许这也是海信敢于称自己的OLED电视为“更好的OLED电视”,以差异化的技术和其他OLED玩家竞争的底气所在。

● 液晶产品充分瞄准市场需求变化

液晶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线,近年来在技术上的创新日益乏善可陈。海信的做法是通过对芯片、AI算法、背光技术的全面整合,将U+超画质引擎在液晶产品线上全面铺设,把画质作为全面提升液晶产品力的突破点。针对当前消费者审美的变化,外观也成为海信2019新品的一个亮点。

海信为何要打造“更好的电视”?根本原因还是紧盯消费需求变化

以2019 液晶新品U8为例: 这款电视拥有全球最窄的3.5mm BM区,屏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8.74%。相比之下目前大多数普通电视的BM区为9mm。海信U8电视将BM区做到只有普通电视的1/3。零框感、全视野的U8也凭借在全面屏工艺的创新突破获得“屏幕边最窄电视”的基尼斯证书。

● 彩电“新物种”体现创新能力

这款被誉为“新物种”的“社交电视”模糊了电视和手机的界限,可满足当今消费者对随时随地社交的需求。例如它可以同时进行6路视频通话,实现发朋友圈、边看边聊、边聊边玩等功能,具体上市时间虽然待定,但很有可能比华为的电视产品还要早。

● AI技术突破行业传统想象空间

此前AI技术在彩电领域的应用主要在VOD方面,例如通过对用户画像实现精准的内容推送。但海信将AI技术进一步扩展,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结合电视机“显像”的主功能点,实现了很多传统AI电视无法实现的应用场景。

以此次发布的U7新品为例,就基于图像识别和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小聚识图功能,用户通过遥控器的图搜键就可以做到0.1秒识别当前电视机上的图像和生活场景、并对图像中的明星、商品进行识别(识别准确率超过95%),用户可以通过对图像内容的识别进行后续相关操控,无论是寻找相关视频还是通过大屏购物都成为可能。

● “VIDAA”子品牌回归 品牌矩阵扩大

“VIDAA”作为海信智能电视系统,目前已经为超过4000万用户提供了服务。此次海信重新将“VIDAA”作为电视子品牌推出,则是希望这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品牌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为年轻用户提供拥有更出色外观、更好画质、音质表现的产品。并配合定位为国内高端电视第一的“Hisense”主品牌,通过双品牌战略更为完整的覆盖整个彩电消费市场,为用户提供更有个性化、更好的选择。

综合而言,海信此次的新品集中亮相透露出的信息已经非常完整,那就是通过技术推动产品力的提升,通过创新满足市场最新的需求变化,通过品牌矩阵继续保持当前的市场龙头地位。在当今中国家电消费市场两极分化日趋明显,消费主力军向90后、95后群体转移的背景下,通过“更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价格的追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低价格和“纸面上的高质”。对于彩电行业而言,也为如何打破那种以产品为中心,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导向”提供了一个具有实战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