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棄之子——李密

李密,字玄邃, 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隋唐時期的群雄之一。想必大多數人對李密的瞭解只停留在《隋唐演義中》,那個因沉迷於蕭皇后而逐漸失去瓦崗眾兄弟的信任,最終身敗而亡的印象上。其實不然,在隋朝末年群雄逐鹿的戰場上,李密憑藉著機智果敢和足智多謀而成為威震一方的霸主。

天棄之子——李密

李密

李密出身於貴族家庭,年輕時曾任皇宮侍衛。由於從小便飽讀詩書,李密有著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心中自有一片天地,自然目光炯炯有神。一天隋煬帝楊廣從他身邊走過,一不留神便看到了李密那如火一般的目光。按照正常的小說發展李密必定會被楊廣所提拔重用,那這樣而來李密就不能稱之為“天棄之子”了。楊廣一反常態對身邊的侍衛說:此人不可留。於是我們的主角就這樣莫名其妙的丟了第一份工作。

天棄之子——李密

但主角的光芒時無法被掩蓋的,很快由於楊廣徵討高句麗未果而逐漸喪失民心,此時群雄並起一起反抗楊廣的統治。其中以楊玄感一支對楊廣的撼動最大。由於李密之前就與楊玄感有過很多的接觸,所以李密自然而然地便成為了楊的得力軍師。李密曾為楊玄感獻上、中、下三策,無奈楊玄感目光短淺偏偏選擇了李密所說的下策。結果可想而知,於是我們的主角再一次丟了工作,四處流亡逃竄。

天棄之子——李密

再一再二不再三,終於我們可憐的李密找到了自己成功之法——投奔瓦崗。當時瓦崗寨只是一個以翟讓為首的土匪窩,但這個土匪窩在李密的帶領下很快便成為了義軍的金窩銀窩。李密投奔瓦崗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天賦,不斷向大頭領翟讓獻計納策,為其攻城略地不斷擴大勢力範圍。與此同時也不斷的拉攏翟讓的心腹為自己服務,最終在好友王伯當的協助下成功的逼退翟讓,當了瓦崗寨的頭號人物。從此便李密一步步達到了人生的顛峰與高潮,周邊的義軍不斷的向他投誠,在此過程中他也得到到了秦叔寶、程咬金等一眾能征善戰的大將,此時的李密可謂是春風得意,一掃以往的陰霾,帶領幾十萬大軍攻打東都洛陽。李密彷彿看到上帝正在向他張開懷抱,殊不知失敗的種子已悄悄埋下。

天棄之子——李密

在東都戰場上李密碰到了他一生的死敵——王世充。說是死敵有點不合適,因為我們的李密這時可是兵強馬壯無可阻擋。在與王世充的交戰中屢屢得勝多次擊潰王世充,把王世充打的是灰頭土臉,就差以死謝罪了。就在李密步步逼近時,突然從半路殺出個宇文化及。原來宇文化及在勒死隋煬帝,立秦王楊浩為傀儡皇帝,自率十萬大軍北上加入了這場混戰。李密也是聰明,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便決定與洛陽朝廷合作,接受冊封準備先解決掉這個不識時局的攔路虎。

李密很快就解決掉了頭腦簡單的宇文化及,吸收了宇文化及大量的降兵,更加壯大了自己的隊伍。但此時王世充也沒閒著,他充分利用這段空閒將自己的腹黑學充分發揮,利用強硬的手段迅速除掉洛陽的異己,徹底掌控洛陽,決定與李密決一死戰。

天棄之子——李密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李密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使得原本就不團結的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賈閏甫、徐世勣等人數度相勸,李密卻熟視無睹,整天幻想著自己的帝王夢。結果被王世充擊敗,李密不得不再次逃亡。起初李密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帶自己調整好腳步,一定能殺他個回馬槍,把自己失去的一次性全都奪回來。但殘酷的現實給了李密沉重一擊,由於瓦崗寨本來就是有一幫叛軍頭領組成的軍隊,自己又殺了之前的的大頭領翟讓,瓦崗軍早就不像以前那樣同心同德了。李密一路敗逃,隊伍也一路叛逃。兵敗如山倒,李密的隊伍都在積極的向王世充投降。李密徹底絕望了,這時他也意識到自己已經被上天拋棄了。

最後失魂落魄的李密投奔了當時已經稱帝的李淵,希望能夠繼續發揮餘光餘熱,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此時的李密已經是上天的棄子,李淵也對他不感興趣,無奈李密再一次叛逃。但這次幸運女神不再眷顧他了,在逃亡過程中被盛彥師率兵所殺,時年三十七歲。就此隋末一道霸主就此消亡。

李密的一生時波瀾壯闊的,雖屢次遭遇失敗,但他總能挺起胸膛再次揚帆起航,用自己得到倔強去書寫自己的輝煌。不以成敗論英雄,每一個奮鬥者都是值得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