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農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嗎?

鄉小農


首先明確一點,年齡稍大一點的農村人肯定是知道自己家裡有多少田地的,年輕一點的可能不太瞭解。

現在很多農村人都不再種地了,而是進了城,在城裡打工或者進城工作。對於農村老家的田地情況相對來講是不太瞭解的,這個不用質疑。

但是對小焦來講,家裡有多少田地我還是清楚的。之前沒有土地確權的時候,我家自己承包的再加上租別人家的一共有5畝多土地,土地確權之後我們家承包的土地是4.41畝,再加上種的別人家的土地,差不多也是5畝多一點。

在農村,種莊稼的農民基本上都知道自己家裡有多少田地,但是不經常種莊稼的人可能不太清楚家裡土地的情況。其實想要了解自家有多少土地也是很簡單的事情。一是可以向經常種莊稼或年紀大一點的人請教;二是可以通過土地確權來了解自己家裡到底有多少畝土地;三是請收割機來收割時參考司機丈量的面積,但是這個面積不準確(只會大不會小);四是可以請村裡懂丈量的人去丈量一下看看自家土地面積到底是多少。

問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可謂目的很明確,意思就是想看看農村人對自己農村的情況到底有多瞭解。

其實說實話,80年之前出生的農村人絕大多數還是對自己農村的情況很瞭解的;但是大多數80後出生的農村人對自家的情況相對還是不瞭解,因為這些人的生活重心已經放在了城市而不是農村,這種現象在農村現在已經很普遍了。

我們經常說:“80後不想種地,90後不懂種地”,其實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也是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面臨的問題。不過,個人認為農業後繼缺人這個問題是需要擔心的,畢竟我們國家的農業收各種原因的限制,目前還是個體戶承包經營,規模和效率都不高,如果經營農業的這幾代人集體從農業生產中消失,那對農業的衝擊是相當大的。

好了,十幾天沒和大家分享了,今天探討的比較淺。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身為農村人,我還一直是農村人,沒有走出去城市。所以面對農村裡面的土地還是比較知道的齊全了。

在我們這邊,在當時分田的時候,其實我家裡面只領了4份。所以這個田地不是很多,在我們這邊領4分的時候總共6畝。


老家的田不多,但是現在有一定的生活,卻不是依靠農村裡面的田地來過生活。

畢竟對於現在農村裡面來說,我們也在做著各種各樣的產業,能夠使得在經濟上面有一個很好的收入。

之前還是一直過著貧窮的日子,原因就是這個農村思想的問題,沒有能夠使得思想上得到迅速的開放。

由於只會苦苦的守著農村裡面的一畝三分地,所以在幾十年時間裡面,也沒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好起來


只是近這10多年,我們年輕的都長大了,學會外出打工,掙取這個經濟收入。這樣的慢慢的一家子,這個生活就逐漸的好了起來,現如今蓋了兩個房子準備也買車了,媳婦呢也找到了。

所以面對於現在這個問題,我覺得農村裡面的土地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肯去奮鬥,能夠找到自己的生活,以及幸福

農村裡面土地有多有少

對於農村裡面的土地其實真的有多有少這個問題,確實不是很好說

畢竟按照以前參與分田分地的時候,他的人口比較多。所以領取的份額相對來說也多一點,但是由於近些年由於少生優生的問題。

導致人口在發展中不斷的銳減。所以長線出來,現在的農村裡面,土地有的多有的會少。

農村土地遇上發展機遇,才能夠更好的獲得收益。就目前對於我們這邊農村發展還是比較開放和自由。


農人莫小道


身為農村人,當然知道自己家裡有多少田地。

在山東,有一條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河流,它的名字叫徒駭河,這條河就在我們的家鄉流入了大海。在這條徒駭河的南岸,有一個不小的村莊,就是我的故鄉。

我們村那時候有兩千口人,五千三百畝良田,是全縣出名的糧食窩,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們村就實行了包產到戶責任制。那時我家五個農村戶口,分了十二畝半土地,每口人有二畝半。

記得第一年分了地,種了八畝小麥(還留了三畝春地種棉花,一畝半種蔬菜),第二年收了接近6000斤小麥,從此就告別了吃粗糧的日子,常年都吃上了白麵饅頭。以後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到九十年代初期,小麥和玉米的畝產都超過了五百公斤。

真的非常感謝改革開放的設計師鄧小平,是他讓農民生活有了質的飛躍,那時候種地雖然沒有現在這麼輕鬆,但是活的非常充實,感覺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希望。

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老家的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二百多口,但是土地面積又增加了很多,因為以前的荒鹼窪地通過開發也都變成了良田,不過現在人們種莊稼的積極性沒有以前那麼高了,很多離家較遠的地塊都種成了苗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十歲以上的人了。

現在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但是每次回家我都會到以前屬於自己的地裡去看看,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不管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家鄉土地的氣息。








人已醉夢難醒


在2015年以前我真的不知道我們老家有多少土地,但是在我開始在家承包土地搞種植以後基本上知道了一個大概的畝數。

首先我們村裡分為東大隊和西大隊,西大隊的人比較少一些人均土地為1.55畝地,東大隊的人均土地為1.5畝地。我們家一共5口人,不過只有4口人有土地,三弟沒有分到土地!我們家又分了爺爺奶奶的0.75畝地,又繼承了我堂大爺家的土地,目前我們家一共擁有11.2畝土地!


我們村裡一共有800多人,土地在1300畝地左右!主要是自留地現在無法確定,特別是西大隊的把自己的自留地都挖成了大坑為自己蓋房墊院子拉土了!

雖然說現在的土地種植比較省事省心,但是由於我們村在分土地的時候把土地為分成了上等肥力,中等肥力和下等肥力,憑著平均分的原則導致了我們村的個家戶的土地很少有能夠超過3畝地的地塊,基本都是1~2畝地左右的地塊!這對於機械化收種都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地身太短不夠機器轉彎的時間,所以我們村裡的小麥收割基本上都是周圍村裡的收割完了才來我們村裡收麥子的!針對這個難題希望未來土地流轉能夠把我們村裡的土地能夠合成一方地,既每家可有兩塊或者一塊土地就可以了!🙏🙏


豫東小農


身為農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有點無地自容了,確實,身為農村人,我既然連老家有多少田地都不知道!

我父親是農村戶口,母親是城鎮戶口,他們結婚以後,父親便去了母親所在的鎮上居住,後來姐姐讀書,問親戚借了5000元,迫於還債,父母外出打工,然後我就被送回老家姑姑家寄宿,變成了留守兒童!印象當中,我感覺我家的田地挺多的,但父親始終沒有告訴我們,哪些地,那些山是我家的,那時候還誤以為在母親那邊居住,租種的田地是我家的,後來長大了才知道,所來我們只有老家有田地了!

留守兒童的命運大多數都不太好,所以學業沒有完成我也來到廣東打工了,跟著父親,這一晃就是十幾年了!我也問過父親,我們家到底有多少田地,時間久了,他自己說的都模模糊糊!我只記得早幾年,老家修建高速公路,徵收土地我們家補償了十幾萬,後來父親幫我出了一筆錢買房,就這樣在廣東漂泊的我們,有了一個可以容身之處!

在父親的意識當中,他覺得是自己的田地,永遠也跑不了,而且姑姑在老家做村幹部,什麼事情他覺得姑姑都會替他打理,就這樣老家的田地不管不問了,如果我問多了,他反而會覺得我惦記著他的田地了,具體老家有多少田地,只能等有一天回老家種地才能清算了!


希望我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身為農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嗎?

我這裡是湖南永州的一個小山村,整個村子總人口三百左右,地處丘陵地帶,總耕地面積100畝左右,20多年前,村子人數少,人均耕地有八分田,人均四口的耕地面積為2.4畝,自從97年重新分地後,人均耕地只有3-4分田了。

當年農村窮的時候,2.4畝田中,至少大半都要種植水稻,當年的水稻畝產六七百斤左右,糧食收穫後,一部分上交糧庫,剩下的勉強應付溫飽,然後再種五六分田的菸葉,當時菸葉價格一兩塊錢一斤,為了幾分錢的差價,挑著菸葉走幾十裡的路去隔壁鎮上去賣,一年的收入很有限,甚至給我和妹妹讀書交學費都有著很大的壓力。

後來隨著村裡的年輕人大量出去打工,我爸媽就開始租別人的農田,那個時候農田可是非常值錢,因此承包費非常貴,十多年前一畝田的承包費要600元,現在變成了150元一畝,甚至當做送人情免費耕種。

試著想想600元的承包費,如果光靠種水稻,賺的錢全給了別人,那自己還有什麼可賺?當然主要賺錢的還是靠菸葉,下一年再種一季水稻就算是抵消租金,當時因為有更多的田可以種,因此村民種田積極性特別高,隨著越來越多人去城裡打工,村裡可承包的土地越來越多,直到達到一家人種植極限,我爸媽在二十年裡,每年承包十一二畝農田,特別的辛苦。

如今我爸媽也老了,身體也吃不消就放棄繼續種植菸葉,但是還有八九畝的農田,打算種植一季晚稻。


老梁話三農


具體數字還真不知道,我們老家的田地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生產大隊就分了,我自己是沒有田地的。我們鄉一共有六個村,我們村一共有十八個生產隊,分田地的時候是按生產大隊分的,分完過幾年我才出生,據老一輩說,我們生產大隊一共有兩百多畝水田,不到四百人,後來鄉里因發展,徵收建集市市場,國家見鐵路,具體數字我不太清楚,目測有七八十畝。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很多田地都荒廢了,真正種田的估計不到一半了。真希望當地就業政策好起來,讓更多年輕人可以回家發展,充分利用家裡的條件,發展家鄉。




鄉野網事


你問的可能是老家的全村有多少田地?好!現在我可以如實告訴你。

在過去我老家的田地可多了,初步計算全村約計有3800畝,不過這些都是未開墾的毛地,常年能耕種的才只有130畝。聽老年人說在1930年我們村總共30幾戶人家。出離村莊全是一人多深無邊緣的荊棘。蒿子棵、葛條棵、刺針樹、斑蝥棵多了。你拉我我拽你人都鑽不過去。現如今我們村有位老奶奶今年高壽105歲,據她說在她出嫁那年是坐花轎來的,由於當時羊腸小道太窄不好走。前邊派兩人專門殺條條才能使花轎順利通過。而後到解放初期我們這邊人口己增長到980口,土地開慌面積又增加到將近3000畝。摺合人均分地3畝還多。而後到了1970年由於周圍村莊逐漸擴大。所有土地通過調整後人均還有兩畝地。而後到1982土地又一次進行了調整人口提增到1670口人。人均應分土地1.2畝地。到1994年全國施行了30年不變土地連產承包責任制。下餘還有20多個新出生人口無地耕種。現如今有的年齡己超過25歲了還是個黑孩子,至如今沒有土地,從這一點看我們的祖先既然同意生他養他,那為什麼不給他飯吃呢?這也太不公平了。


農村土秀才


說我家有多少地?我就說說這100年的事情吧!

在我家有這麼一個說法,“李家放完馬,才能出門”。說的就是我家,當年附近所有的田地都是我家的。現在老爸有時候還吹牛,說以前的光榮。

後來毛主席來了,打土豪,分田地,咱家就這樣沒了。後來政府給了重新做人的機會,爺爺輩開始,就分了土地,現在過得也不錯。家裡土地在哪,我們肯定要清清楚楚的。

前幾天還想著,回家繼續種田,重新做一個真“地主”。


農村二胖


老家多少地?這個真的沒有了,96年外出上學的時候戶口就隨著學籍一起帶走了,從那以後就徹底失去了老家的土地,說白了就是不屬於老家村裡的人了。

剛上學那幾年,村裡還沒調整土地,所以土地還種著,後來趕上土地大調整,就被村裡收回去了,從此就永遠失去了我的口糧地。

後來又過了幾年,外出上學不用帶戶口了,也就意味著土地不用擔心被收回了,不像我們這一批人,一旦離開就永遠離開了。

有人說可以遷回去,但是在那個戶口性質區分很嚴重的年代,遷回去也不會給土地了,只是空掛而已,村裡的任何政策福利都沒有。

對了忘了說了,我們村原來平均一個人大概2畝地,這幾個年有幾個國家工程從那裡走,佔了不少地,所以現在也就平均一市畝地,土地也是越來越少了,再加上蔬菜大棚建設用地增加,很多新生兒很多年了都沒分到地,足可見土地有多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