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凶猛的食鐵獸變成靠賣萌為生的國寶,熊貓經歷了什麼?

摯潷畫畫紅塵


熊貓最早出現在兩三百萬年前,曾主要生活在中國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最早的熊貓是肉食動物。它們在熊類中咬合力排名第二,三四頭狼也不夠它們玩的,雙手的力量可以輕鬆拍爛腦袋。

有著如此可怕實力的熊貓為何到最後只能靠賣萌征服人類?

在百萬年的環境變遷中,大自然的生物要麼適應環境生存下來,要麼慘遭滅絕,作為生存下來的生物之一的熊貓,為了適應環境進化成了素食主義者。在適應的過程中,它們身體的食肉性消化能力被保留了下來,但其基因中一種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簡稱“嘗不出肉味”,這樣的結果就是即使它們的身體可以適應肉,但它們對肉也沒有什麼興趣了。

因為食肉性的消化能力保留,缺乏可以降解纖維的腸道菌群,所以它們吃的竹子不夠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導致現在的熊貓為了保持新陳代謝,不是吃就是睡。這些國寶們排出來的便便裡面有八成都是未消化掉的竹子,有部門還專門撿取熊貓的便便去製造紙張,這些紙張帶著很濃的竹香味。

對於熊貓們來說因為上面的原因,它們甚至交配都很耗體力。熊貓一年只有4天時間發情,每一次的交配都能上新聞,甚至為了提高它們的性趣,還放了一些羞羞的視頻給它們看。為了不辜負熊貓迷們的期望,它們就以長胖為假象,讓大家以為它懷孕了。

兇猛的野獸

作為國寶,它們與華夏人的淵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涿鹿之戰,蚩尤大戰炎黃二帝。傳說中蚩尤能征善戰,銅頭鐵臂,皇帝是屢戰屢敗,其傳說蚩尤軍團如此強悍主要是來自他們的坐騎:食鐵獸。

對於食鐵獸的有關記載:

《爾雅註疏.釋獸》:“似熊,小頭裹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

熊貓從出生以來就被人類取過多個稱呼,如:食鐵獸、貔、白黑、貉、貘、騶虞、貔貅等。除了被當成坐騎以外,古人對熊貓也很喜愛,但古人的喜愛更多的是他們的肉和皮,後來有豬牛羊這些更方便的存在,熊貓存在感慢慢降低,棲息地也因社會發展被搶走,最後差點滅絕。

引起外國人注意了

不過熊生嘛,有起有落,1869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聽聞四川有一種被人稱為“黑白熊”的生物。對外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新物種,他覺得這樣的一個新發現能讓他享譽全球,於是便費盡心思抓了一隻回法國,但因為那時的交通不便利,還沒出成都這隻“黑白熊”就死掉了。只好做成標本運到法國博物館展出,經過博物館的研究後發現,這是與西藏發現的小熊貓很相似的另一種比較大的熊類,於是它就被定名為:大熊貓。

這一發現,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轟動,一批批的西方探險者來到大熊貓發現的地方,想帶一隻回國。而在此期間,中國對大熊貓的瞭解幾乎為零,直到西方人帶走了好幾只大熊貓,成為了當時的“網紅”後,中國才發覺到熊貓的重要性,直到20世紀40年代開始,外國人才被限制捕獵熊貓活動。

超級外交官

在熊貓征服了全世界人民後,地位直線飆升,現在更是成了“最強外交擔當”,為維護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一直努力著。

  • 為了爭奪大熊貓,比利時南北兩派大吵一家,戰況堪比南北的豆腐腦是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爭吵的還要激烈,最後還為熊貓修建了全新的中式園林。

  • 荷蘭花五千萬建立中式熊貓館,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進口,只為了原汁原味,讓國寶有家的感覺。
  • 為了讓大熊貓吃上最新鮮的竹子,美國除了從中國進口竹子外,還動員1000家住戶種竹子,為了熊貓他們是絞盡腦汁,完全不管別的生物的感受。
  • 日本人喜歡大熊貓的程度堪稱全球第一痴迷,大熊貓進入日本動物園那天,幾萬人排隊觀看,動物園管理人擔心人太多會對大熊貓造成影響,規定每個人只能觀看15秒。而即便是這樣,觀看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作為最守規矩的日本人為了多看幾秒竟然趴在熊貓館的玻璃上不肯走,最後還要出動動物園保安強制拖走。

一頭大熊貓一年的開銷最低要100萬美元,且熊貓習慣中國的環境,出國後總會不適應,所以照顧大熊貓的條件極為苛刻,但畢竟這麼一直萌萌的熊貓,換誰都控制不住自己啊,外國人表示,一切開銷什麼的,都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