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土地擱荒嚴重,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

七星老農


有人說農村土地擱荒嚴重,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有人說農村土地擱荒嚴重,“有人說”那你就是道聽途說了。本身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看了一下這麼多的回答都是順著題主意思回答的,難道都是道聽途說,回答者有真正的農村人麼?

今天上午在地裡耕地隨便拍了幾張圖片發了微頭條,文案大致意思是種地的少了,田地裡沒有人了,但是雖然種地的人少了,田地絕對沒有荒蕪,從圖片大家可以看出。山頂是青松,因為是山田,山上種莊稼收成不好,半山腰之上的小塊地都山楂樹、花椒樹、香椿樹等,半山腰之下的窪地都已經深耕待種,現在是春天,樹木剛剛萌芽,遠處還看不到綠色,等到了夏秋季,這裡根本看不到地皮。

我也到過很多地方,無論到那個鄉村、鄉鎮我都看看他們那邊喜歡種什麼農作物,山田也好平地也罷無論走到哪裡在農村也看不到荒地。

不知有些回答者拍了幾張溫室大棚、冬季沒有收割秸稈的莊稼非要說這是荒地,難道你們不知道大棚裡面種的是農作物?你不知道秸稈不能焚燒,春季耕地時直接耙碎到地裡當肥料嗎?北方的冬季有植物生命氣象嗎?如果你在冬季拍到一張一片光禿禿沒有樹葉的樹林,難道你非要說它們死了嗎?這片地荒了麼?

請各位媒體人不要再拿農民說事了,7億農民都在家務農是吃不飽飯的,必須有人守家,有人出去拼搏,很多人把我們農村出去拼搏的人叫做“農民工”,他們也不捨得祖祖輩輩留下的一畝三分地,他們在出去拼搏之前已經把家裡自己的土地交代好了,或外租或外送或讓鄰居待種,他們更不想讓土地荒蕪,等在外面拼搏不動的時候回家還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題主你好:我們農村的土地自己已經解決,請不要掛心。


果果鮮a


說起農村耕地的撂荒 還真的有話說,去年秋季我們村有幾個年輕人外出打工,其實是在城裡都有公司,收入生活都很富足,但是他們的老家仍然有九十年代分的責任田,而且當時的姐妹都有耕地,說起來也有七八畝,由於常年在外,家裡的耕地早已經不中了,都是承包給了村裡的鄉親,可是去年承包他的耕地的鄉親卻說不承包了,原因是現在種地不掙錢,無奈他們只好回家找新的鄉親承包,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到承包人,最後只得告訴鄰居,誰願意種地就自願種行了。只要不荒著就行。

像這樣的情況目前在農村很普遍,一些在城裡工作的都不願意種地,就是常年在家的農民也不願意種地,原因就是種地越來越不掙錢,現在種地如果種植常規的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等,有的連投資都收不回來,就是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又受市場的制約太大,想掙到錢很是不容易,辛苦一年倒不如到城裡一二十天的收入,著時讓農民心寒。

雖然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投入越來越多,但是真正到普通農民手裡仍然很困難,尤其是一些國家的項目,農民只能感受到,從來染指不上,一些希望承包土地的農民卻因為各種的條件達不到願望,這就是一方有地不願意耕作,想種地的沒有土地,這樣的情況應該得到改變,需要當地政府成立土地流轉的相應機構,及時收集土地流轉信息,給土地承包者搭起鵲橋。

同時一些村委可以利用荒蕪的耕地進行登記,然後利用土地適當調整的辦法,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大力發展規模農業和休閒農業以及田園綜合體。可以有效的減少土地的撂荒。





鄉里鄉韻


光是有人說,是好說還是壞人說的,道聽途說,也跟著傳,看見實物在說不遲。

春耕剛開始,東北西北天冷還沒到播種時侯呢,總有一些吃飽不餓的懶人,怨天怨地怨他爹媽生的多,小時侯沒家教,從小不好好學習,早早掙錢掙工分了。

時代變了,什麼都需要高學歷,你小學初中文化不中用,只能幹些體力活,這是懶的結果。

人家有家教有祖訓人家,苦讀書,上名牌大學了,你從小就知玩,把自已玩殘了,還不晩花錢學門技術,也會過的挺好,只要你不懶,前途無量。


宇宙鋒780


農民不出去打工,會斷子絕孫。這不是危言聳聽。靠地裡產出的東西夠溫飽,孩子唸書咱辦還有老人,還要有兒子娶媳婦,這些經濟來源咱辦,就不是出去靠打工。過活。現在都希望美好生活,沒錢不行。種地就種不出錢的,那些專家現在又開始琢磨農民。你媽的你來種地。試試。燒秸稈影響環境,那你來給拉,說話不腰疼,家裡的全是父女老人的。你他媽一月開幾千幾萬,你知道你一年能買多少糧食嗎?如果你是一萬,那麼你一年十二萬,如果畝產旱地一百公斤水地四百公斤,那是好年景。打回家計算,還有水費化肥,各種費用等等,你他媽的掙得是一百畝產值。你有本事你來種,估計不到一年你就去黃泉報道。這樣下去把農民看做下人,估計一個月工資你買不到一斤米。農民辛苦了一輩子,以前每年交公糧,到老一月五十元,現在工人退休好幾千,誰還種地?好後生種地估計媳婦找不上,好男人種地要耽誤兒女,一句話地黃著,打工去。


奇聞往事


社會發展進步很快,樣樣都在變,樣樣都在漲,唯有糧食跟在後面“慢悠悠”!種糧不賺錢,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另謀出路,多元化發展!有的自主創業,有的外出務工,種田的人也越來越少!每次看到農村大面積擱荒的農田,非常可惜,也非常心痛!

農村土地擱荒嚴重,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

糧食產能到達一定程度,糧食價格低迷,導致農田擱荒,這是必然的,但也是暫時的!就目前來看糧食確實不值錢,所以大家不願意種,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但是也有部分人,有技術,也能吃苦,卻沒有土地耕種!這時候不願意種田的農民與其讓農田荒廢,不如將土地流轉或者承租出去!可以讓土地再得到利用!

在廣東這邊的農村也是這樣,當地農民有錢了,不願意種田,把土地流轉承包給了外地人,讓外地人在這邊種菜,種西瓜,種水果!自己拿了補貼,土地也被利用了!



還有些地方正在實行股份制!把土地整合連成一片,由大戶或者國家統一開發利用、承包轉租,自己佔有股份分紅,種植戶也便於管理方便,加強機械化操作!土地利用,效能也大大提高了!這種方法就非常好,不想種田地還有分紅補貼,讓想種的人又有了土地!土地被利用了,農田也就不在荒廢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其實好解決,就是國家給政策,給補助,給資金修房屋,蓋農舍,還要給啟動資金種田,養雞養鴨養豬養牛,然後高價收購糧食,高價收購禽類,讓農民享受到太平盛世的紅利,讓農民都有資產,這樣農民的積極性能不高嗎?我們一個十四億的大國竟然進口糧食,進口牛肉,這是從古到今沒有的事!這也是把我們命運交給了別人,這是多年荒唐的事!如果再出資金幫助修路,三五個村就蓋一所學校,,村子有診所,這些都是農民所需要的,解放七十年了,國家富強了,就應該這樣支持農村發展,這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樣一聲號令,把我們的農民召回家鄉,時我們的農村恢復繁榮的景象……國家,專家,不要死盯著高樓大廈,再過二十年我們的後代就要拆樓了,想想我們這一代給給子孫後代留下的是什麼!


用戶3263935307510


前面三位同志說的很好!90後因為糧食價格一直偏低,被逼打工掙錢娶媳婦,現在都不會種地了,農村成了衰敗之村,中國廣大農村已經到了“最後的農村”,而國家提供服務三農的資源很多,但是有限量的,要想發展農業只是杯水車薪。當前看來,必然要成立農村耕種合作社,股份制經營農業,國家對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資金扶持,鼓勵農業專家幫助農村設立網絡“定單農業”,創建綠色旅遊風景區,吸引遊客來消費,並且吸引外商來投資果園開發,辦農產品加工廠。這才是今日農村最好的出路。











興國陳叔


農村土地撂荒,核心是沒有人種土地,種土地效益太低。包產到戶時,農民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土地,當時為了照顧好公平,實行遠近搭配,肥瘦搭配,把大田大地分成了若干小塊,一戶人五六畝田地大大小小有十幾塊。當時看是合理的。現在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許多年輕人都在城市裡長期謀業,有的還落戶於城市。農村土地只能由老爺大媽看守。這幾年農產品價格不高,農產品相對效益下降。加之各地各村各戶情況千差萬別,土地成為了農民的雞肋,一些地方出現了大面積撂荒。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國家要始終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十幾億人吃飯問題放在頭等位置,把飯碗捧在自己手裡。其次,要從法律制度上入手,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離地村進入城市,並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再次,要切實支持土地流轉,使農村土地適當成片集中,便於機械化操作管理,提高單畝土地效益,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實現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村現代化。


山夫56386360


農村土地撂荒不是有人說,這已是明擺的事實。民以食為天而土地是食的根本,土地為什l麼能被撂荒呢?只有究其撂荒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糧賤種糧不掙錢這大家公認也是討論最多的原因。可是很多人認識到現在土地分配嚴重失調,地少的種上既解決不了口糧又增加不了收入,種不種都無所謂,撂荒。而地多人少的好種地種些夠口糧,難種地隔三差五耕耕撂荒,說承包費便宜點轉包給其他人種,他們卻不幹,特別是土地確權後,土地確權目地是增加農民對土地持續投資的信心。因為網絡上什麼土地有償退出呀,土地可以成私有財產自由買賣呀,這些人更加霸住土地不放,只要佔住了土地無論有償退出還自由買賣自己都會發大財擠入富翁的行列。有些人進城了就那麼點地,沒必要種,包給人也弄不了幾個錢撂在那叫荒著,算走算看。究其原因要解土地撂荒問題。首先解決進城人在城市戶口和福利問題,使他們無後顧之憂離開農村。然後尋找一個合適的重新組合土地的辦法重新分配土地以解決農村土地越來越多的撂荒問題。

下面是兩張地多人少收過秋田的狀況。




無憂174343621


其實這種辦法還是有,比如:山西呂梁農村也有很多閒置土地,我走訪過呂梁臨縣一位農民大爺,他是從2013年開始承包別人土地30畝,栽仁用杏樹1500株,2017年大爺年收入達到5萬元,他說利用別人閒置土地自己開發,仁用杏適合荒山、坡耕地。仁用杏是我國特有的產品,主要分佈在河北、遼寧、內蒙古、山西、陝西省等地。仁用杏分為苦杏仁和甜杏仁兩種,一般以甜杏仁食用,苦杏仁入藥。

大爺承包土地方法是以20年期限,在這20年以內土地方不收任何土地租賃費用,20年以後土地和仁用杏樹甲方一起收回屬於土地甲方傭有權。

仁用杏樹壽命60年以上,耐旱、抗寒、適合廢棄土地栽種,也可以景觀用途,又帶有綠化效益還帶來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