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底”落定 A股蠻牛變慢牛

創業板上市公司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佈完畢後,多家券商機構認為創業板盈利底顯現。而近期密集公佈的宏觀及金融數據,也積極表明信用底、經濟底逐漸成形,加之前期確認的市場底,多底重合後,市場普遍預計,A股將從蠻牛變為慢牛。牛市第二階段,業績因素凸顯。

創業板確認業績底

從創業板上市公司2019年的一季報預告來看,雖然增速仍為負值,但考慮到2018年一季度的高基數,多家券商機構表示,創業板的業績底已現。

據天風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樂視網、光線傳媒、堅瑞沃能、寧德時代,下同)、創業板指(剔除溫氏股份、光線傳媒、寧德時代,下同)2019年一季度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4%和-3.2%,較2018年四季度的-60.7%和-21.7%分別大幅回升59.4和18.5個百分點。

除個別特殊年份外,據中銀國際證券統計,創業板一季報佔全年利潤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2%-21%的區間內,因此對全年業績預測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創業板(指)的盈利水平大概率見底反轉。趨勢上,預計2019年創業板指的盈利增速將逐季提升。”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認為。

至於主板業績,歷史經驗顯示,與PPI增速高度相關。最新公佈的3月PPI環比如期轉正,為0.1%,同比達到0.4%。“結合對環保政策和需求側刺激潛在影響的判斷,預計今年二、三季度PPI環比或繼續出現正增長。”華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

由此判斷,A股業績底大體上已經顯現。

除了業績底,以及年初探明的市場底,當前信用底、經濟底也日漸清晰。

“1月金融數據總量不差,2月金融數據結構不差,3月金融數據驗證信用底。”太平洋證券策略研究指出,3月公佈的金融數據中,社融數據最為亮眼,全方位改善且大超市場最樂觀預期,完全驗證了信用底。不僅總量超出預期,結構也超預期改善。

歷史經驗同時表明,經濟底滯後於信用底約兩個季度。不過,廣發證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廖凌表示,考慮到今年財政“前移”、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刺激,讓經濟底的基礎更加夯實,到來時點可能也早於市場預期。

事實上,2019年3月PMI回升至臨界點以上,為50.5%,這與PPI增速階段性企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基本見底一致。有分析人士表示,3月PMI超預期,即便後續有波動,但經濟最悲觀的預期階段已經徹底過去,市場預期明顯轉變。

總體來看,當前市場底-信用底-經濟底-盈利底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市場驅動力轉變

年初內外預期積極改善,A股開啟了春季快速修復行情。有機構統計,當前滬綜指滾動市盈率已修復至近六年均值附近,隱含的風險溢價率ERP值已下修至近十年均值下方。

這意味著,在內外利好預期已較為充分反映背景下,市場難以單純靠風險偏好提升來驅動上漲。

那麼,隨著市場底-信用底-經濟底-盈利底(以下簡稱“四底”)格局逐漸成形,市場驅動力如何演變?

“後市A股的修復主要驅動力,或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分子端公司盈利變化的正向預期、分母端無風險利率的進一步下行,即經濟基本面企穩或公司業績增速止降、政策寬鬆加碼兩大預期。”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表示。

而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仍有預期差,遠沒到利多出盡的時候。”一方面,減稅的刺激不可忽視。4月1日增值稅減稅正式落地,直接利好企業盈利和現金流改善,而當前市場對此並不充分。在當前寬鬆的信用環境和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企業盈利修復將更早更快。另一方面,復甦仍有預期差。很多投資者認為當前數據改善主要因素就是春節錯位的季節性因素,但從近期一系列宏微觀數據觀測,復甦持續性很有可能超預期,很多投資者對此仍準備不足。

但市場階段仍有擾動因素——二季度限售股解禁問題需要關注。招商銀行研究院資本市場研究員朱肖煒表示,從歷史數據上看,大小非解禁市值與ERP呈現較為顯著的負相關性,且負相關性較強(95%置信度下相關性顯著,相關係數-0.57)。2019年4月大小非解禁市值開始攀升,並於二季度末到達年內峰值水平。通常來看,解禁高峰前後1-2個月內ERP波動幅度會加大,中短期股市或將經歷震盪調整的過程。

關注金融+消費

近期滬指在創出年內新高3288.45點後波動加大,在“四底”格局確立後,市場有望進入新的階段,有哪些投資機會可以關注?

國聯證券表示,近期政策回暖跡象明顯,扶持民企、引入場外資金政策持續出臺,超預期的經濟數據也提振了市場的信心,當前股指快速上漲後估值基本合理,金融、地產等藍籌板塊估值仍在低位,分紅率高對場外中長線資金仍有吸引力,增量資金也會進一步尋找新的績優成長板塊。此外,從週二領漲的板塊看,金融、地產、有色、煤炭等藍籌股仍是以北上資金為首的增量資金介入的重點,後市可關注金融、電子、通信等價值與成長兼具的板塊投資機會。

“除了關注汽車、家電板塊外,重點關注銀行、醫藥等金融+消費板塊。”天風證券策略研究表示,首先,從估值角度,在年初的估值修復中,銀行和醫藥都不同程度跑輸滬深300指數,後期如果市場調整,風險相對較小。

其次,從基本面角度,經濟下行幅度沒有此前預期的那麼悲觀,使得銀行的基本面預期也有修復的空間;另外,預計今年二季度醫藥板塊業績在同比和環比層面較一季度都應當有所改善。

最後,從資金面角度,MSCI將在6月1日完成指數跟蹤的變更,納入比例從5%提升到10%,從去年經驗來看,主動型外資將在5月開始增加配置,被動型外資將在5月最後幾天完成換倉以保證對指數跟蹤的準確度。因此,5月市場的增量資金也更偏好於金融+消費。

太平洋證券表示,行業配置上,看好需求底逐漸展露後邏輯從必需消費向可選消費切換,汽車、商貿等行業有望保持強勢。從業績邏輯確定性角度來看,受益寬信用的基建產業鏈(建築及建材)依然值得配置,畜牧業調整結束後第二波上升浪有望開啟,信用底驗證後估值處於低位的金融(尤其是保險及銀行)有望繼續修復,建議關注有望困境反轉的公用事業及週期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