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城關街巷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美好記憶?

張立啟


城關街巷記錄了我們的苦樂童年。

我的家在原嶧縣(現為嶧城區)縣城的四街。是東西向的一條不足十米寬、約三百米長的街道。它的西頭是嶧縣西城門。下了城門的坡道,就是嶧縣著名的大沙河,而孺子橋東連西城門,西跨大沙河。四街的東頭是古老的嶧縣縣衙,在此向右則是五街了。

我最初的記憶就是從這條小街開始的。早上姥姥還沒給我穿好衣服,就聽得“豆腐腦歸……”(那個歸字究竟何意?我至今沒弄請)那悠長而又蒼桑的叫賣聲從西城門外傳來。姥姥就趕緊拽起我:聽見了嗎?再不起豆腐腦就過去了!於是她邁著裹過腳的一雙小腳,拉著我的手就穿過堂屋來到街上。

賣豆腐腦的老爺爺約70多歲,黑黑的臉,滿臉的老人斑,背有些駝。他左肩搭條毛巾,右肩挑著挑子,前頭是盛豆腐腦的大泥缸,外面敷著厚厚的泥、石灰、沙子稱為三合土做的保溫層。後頭挑的一個多層的大木盒子,裡面盛了各種的佐料。見到我們祖孫倆,他便笑著和姥姥打過招呼,彎腰把挑子撂下了。

老爺爺從缸裡一片、一片把白生生的豆腐腦盛到黑瓷碗裡,再放上綠綠的韭菜花沫,黃黃的熟黃豆及其它佐料,一碗白、綠、黃相間的誘人口水直流的豆腐腦就端到了我的眼前。姥姥你喝吧?姥姥不喜喝,你快喝吧!我心滿意足的一勺一勺品著,那西沙河邊泉水做的豆腐腦真香啊!等我不緊不慢的喝完,姥姥早已顫微微的掏出了扁扁的錢包,掏出三個鋼嘣,交到老爺爺的手裡,再拽著我的手,邁著一雙小腳回家了。

這每天必有的場景貫穿著我的童年。直到有一天,回自已家的姥姥再沒回來,從那一天起,我就再喝不上豆腐腦了……終於有一天我問娘:我姥姥為什麼不來看我了?娘把我抱在懷裡,眼淚叭嗒叭嗒一直掉……

長大以後再看見豆腐腦,我仍是如飢似渴的買上一碗,只是再也喝不出當年的味了,可看到這白生生的豆腐腦,我就立刻想到那疼我愛我的姥姥來!


嶧縣西門裡老李


據《皋蘭縣誌》所載: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蘭州井兒街有一民女名“金花”,她長得端莊秀麗,聰慧過人。四歲時開始捻麻紡線,年將及笄,父母把她許配給南山王姓,六禮告成,金花不存。迎聘者臨至,金花手執火棍,飛身越牆西去,至關山神樹峴時功成,至吧咪山時,羽化成仙。金花仙姑成仙后,祛除瘟疫,驅逐旱魃,靈感四方。自此之後,人們口耳相傳,讓井兒街更是“名聲大噪”。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傳說!多麼動人的故事!永靖縣吧咪山的金花仙姑廟宇,至今仍是香火旺盛,香客不斷。


你說你鬧不鬧


對金城關的印象是地理位置,東起邵陽溝,西至現在白雲賓館,中間是白塔山公園,面對的是中山橋,白塔山公園東側是一個二臺地形,一臺屬於馬路,二臺是幾家商鋪和幾家住戶,白塔山西側住戶上鋪比較多,馬路比較窄,只有兩車道,沒有人行道,其中一段右面是山左邊是黃河白馬浪,有一首花兒是這麼唱的:左邊的黃河,右邊的石山。靠白塔山橋頭東側是一家牛肉麵館和一家糖酒副食品商店,橋頭西側是建橋紀念碑,和一家飯館,再往上就是水上清真寺,美好的童年回憶。


馬刺總冠軍


成長的記憶,我們在成長,城關在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