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鄉,過年有什麼講究呢?可以掃地嗎,要祭拜先祖嗎?

友人愛寫作


我的老家西安,現在的講究可多了,不說別的

就說現在,馬上臨近春節了,這段時間,各家各戶都在忙著打掃自家的庭院,家中的廚房等,預示著來年有個好的兆頭

再請人寫幅對聯一貼,門神一貼,灶神一拜,,這一年也就能順當了。

再就是初一到初七,都忙著給親戚們送禮,有那麼幾天在家待客,這幾天都不蒸饃,所以都是提前要蒸好饃的,不止蒸饃,還有做成各種圖案花紋的饅頭,最主要的還是小時候最愛吃的肉包子,肉餡可比外面賣的多了去!


大年三十的頭一天,下午小輩們要跟著長輩們去祖宗墳上,拜拜,,說過年了,要保佑你的子孫健康,財源多多的,,記得多燒些紙錢,

下來大年三十早上,一定要吃餃子,餃子的餡也不盡相同,各有各的寓意

初一早上老婆回孃家,這個好像每個地方都一樣吧

初二早上要去給長輩們請安,長輩們會給晚輩們多些紅包

從初三開始幾乎都是去親戚家出門了,少吃多喝嗨聊

對了普通人大年三十放一串鞭炮,初三早上放一串鞭炮,然後就是初六放,這年也就算過完了!土豪隨意


農村鐵蛋


我小時候在家鄉過年有很多講究:三十傍晚前要有成人到祖墳請神口中呼叫‘老爹老媽來家過年’,回來家把供品擺在供桌上,供桌上方供著祖先牌位。晚上全家老少一率不得大聲講話,小孩子也不得喧譁打鬧…家裡再窮半夜的餃子是必須要吃的。天朦朦亮時小孩子隨大人開始拜年,先到爺爺奶奶跟前跪下給爺爺奶奶拜年,(那時家中是不掃地的,地上鋪些玉米桔子)老人給小孩子們壓歲錢。(那時壓歲錢比現在少得多)初一、初二給本村的近親拜年,初三以後給遠親拜年。提了一籃子饅頭、點心(自做的麵點)回來還是一籃子。雖然那時家家戶戶都不富裕 ,但濃濃的年味中充滿了一片親情、鄉情。


用戶2856056411285


座標:北方某省,過年有一些講究:

第一是不過初三不掃地,老一輩的人說,這會把一年的好運氣給掃沒啦,要把福氣留住,新的一年好福氣連綿不絕。

第二要祭拜先祖。大年初一早上同宗族的人集合完畢,一同到祖宗的墳頭上祭拜,壓上棉紙、燒上紙和香、倒上半瓶子白酒。

第三是初二給同宗族長輩磕頭。村子裡的非常熱鬧,大家三五成團,一起去長輩家裡拜年磕頭,長輩會拿出糖果、瓜子、花生、餅乾等招待後生們。

第四是初三走姥姥。女方帶上男人和孩子,背上禮物,一同走孃家,一般中午會吃一頓散夥兒飯,種類以熱菜、饅頭加上酒水為主。


剩餘的初四之後就開始舉辦廟會活動啦,包括搭戲臺唱戲等等,四里五鄉的都會過來,各種小吃和日常必需品都會彙集,小孩子最喜歡這樣的喜慶時刻。


這都是一些本人的記憶,畢竟如今身在城市,已經多年沒有迴歸這種生活,想來也是非常的懷念。再看看下一代,他們從小就在城市中長大,有的更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回到上一輩人小時候那種童年時光啦。這也是造成如今的人感覺年味變淡,感覺找不到鄉愁的原因。


公考千里馬


我們宿遷這邊過春節講究非常多,除夕這天天不亮之前家家早起放鞭炮“殺韃子”,這是從前留下的習俗,意思是驅邪的。從除夕早上開始上供敬老天,禱福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中午開始貼春聯,做幾道菜去上墳祭祖,上墳時必須帶上酒和爆竹,上完墳回來後要在大門前放到放一根稍比大門寬的木棍攔在門外,其義為攔住家中金銀財寶。然後才能吃團圓飯。晚八點看春晚包餃子守歲直零晨煮餃子“發天紙”示意新的一年到來。


170937601劉捕頭


我家鄉廣東梅州五華,是典型的客家地區。印象中,過春節有如下民俗:

(一)灑掃庭除,裡裡外外都打掃乾淨。

(二)貼春聯。

(三)拜祭先人。

(四)椿粉蒸粄炸煎丸。

(五)放鞭炮和響銃。

(六)年三十晚聚餐,一定要吃釀豆腐。

祝網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釣魚島就是我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