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採果後有哪些管理誤區及解決措施?

愛華農業


一、採果後放棄管理



1、不利於恢復葡萄樹勢



2、不利於葡萄連年穩產



3、不利於提早上市,增加效益



4、病蟲害重,不利於無公害生產



葡萄果實採收後至落葉前,應加強管理,促進花芽分化,使樹體貯存充足營養,具體抓好以下幾 點:

及時拆除避雨膜、防鳥網,改善園內光照通風條件。施肥。採後葉面噴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加0.1%硼肥混合液,每5—7天噴施1 次,連噴3—4次。施基肥,每666.7m^2用土雜肥、圈肥、



及時中耕鬆土 葡萄採收後要及時中耕鬆土,中耕深度以10釐米左右為宜. 控制枝蔓 果實採收後,除了要採取摘心、除副梢等措施控制其生長外,還可葉面噴施0.05%比久溶液抑制旺長,使主蔓及被保留的副梢粗壯,芽體飽滿、充實.


保護好葉片,儘可能地延緩其衰老,使其具備較強的光合性能,製造更多的光合產物,促進樹體營養物質的積累貯藏。8月中旬以後要嚴格控制使用退菌特和硫製劑農藥,以防止葉片過早老化和降低光合效率。儘量減少人為對葉片的損傷。


葡萄採後至落葉期既是葉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長的高峰期。採後葡萄新梢成熟的越好,植株冬前的抗凍鍛鍊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強。因此,葡萄的採後管理決不能放鬆。



對於採摘完的葡萄園,秋冬季還有較長一段的營養生長時期,抓好此段時期管理,可為葡萄翌年優質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客家漁小妹


誤區說不上,採收後管理五花八門,對的錯的都有。

現在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下,零售環節大都是以產品為核心套用技術,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邊際技術。就是跟技術掛點邊,但又不是純粹的管理技術。所以,採後管理方面,無論是月子肥還是底肥還是打藥,基本路子都對,使用時機卻往往被忽視。

幾個重點,1.月子肥,採收後的月子肥有的理解為底肥,有的理解為底肥之前的補充,其實採收後,如果採收較早的話(大棚葡萄,露天夏黑,早熟的巨峰)應該及時補充磷肥,恢復樹勢發育枝條和花芽,一般5--8斤足夠。如果正好在秋分前後才收的話,就直接上底肥吧,如果採收過晚(科瑞森等)來不及上底肥,就補充液體有機質+高磷水溶肥。霜降前可以配生根劑,霜降後就算了吧。

2.採後修剪,無論什麼品種,採後都要及時復剪,去掉病枝,弱枝,鼓了花芽的廢枝,總量是總枝條的1/3---1/2。

3.底肥,大棚葡萄的底肥宜早不宜遲,要為根系發育留足時間,足夠的根量是解決萌芽期地溫不足的關鍵,宜在秋分前用。露天葡萄的底肥量要足,斤果斤肥是最低要求,同時複合肥的量要注意,喂得越晚越減量。

4.採後清園,這得兩說,霜降前可以打藥清園,注意針對性,霜降後就算了吧。蟲害多的則要在寒露前處理,晚了已經下哲了,也來不及。


一起葡萄


根據城市農源app葡萄養殖戶介紹,葡萄採果後有三大管理誤區,分別為採果後放棄管理、在葡萄行間挖深槽,埋入作物秸稈、只重視化肥,不重視有機肥施用,這三點是非常不利於葡萄植株生長的。

葡萄採果後三大管理誤區及解決措施

採果後放棄管理

葡萄在採摘之後如果放棄管理,那麼葡萄在以後的生長過程中會出現樹式衰化,導致病害嚴重,不利於恢復,只有保持樹體充足的水分才可以,因此這段時間不僅不可以棄管,還應當加強日常栽培管理。

在葡萄行間挖深槽,埋入作物秸稈

這種影響葡萄休眠,還影響萌芽抽枝,不利於葡萄優質早熟穩產,經濟效益下降,因此秋冬季不宜在葡萄行間挖深槽。要儘早施肥,利於恢復樹勢。

只重視化肥,不重視有機肥施用

需採取多種途徑,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培肥土壤


城市農源


施足氮磷鉀複合肥+羊糞等有機肥。噴1~2次殺菌劑、殺蟲劑清除園內病蟲害。

最好用小型托拉機耕地,把土壤修復一翻。這樣的是促進了下一年豐產保障措施管理技術!


楊爭光Wgy11100039m






齊魯鄉韻


施足氮磷鉀複合肥+羊糞等有機肥。噴1~2次殺菌劑、殺蟲劑清除園內病蟲害。

最好用小型托拉機耕地,把土壤修復一翻。這樣的是促進了下一年豐產保障措施管理技術!


雜七麻花


我認為最大的管理誤區就是採摘後不再進行田間管理了。殊不知,葡萄從生長到採收,是需要大量的養分的,消耗了這些能量,需要補給,於是,我們在採摘後應及時對葡萄進行施肥與修剪。


山水田園之牽農部落


消耗大量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