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農民的政策真好,農村人可以到大城市落戶安家,你想去嗎?

旭日東昇付先


如果是老年人,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對農村的一草一木,花花草草,都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一旦進了城,人生地不熟,還真是不習慣。我思想還是比較開放的,到了任何地方之後,都能很快結交很多朋友。即使這樣,還是非常思念家中的親朋好友,和村裡的左鄰右舍。必競是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參加了各項活動,一起度過了大半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我現在城裡生活了有幾個年頭了,老伴帶孫輩,我時不時的去勞務市場幹上幾天。現在學校裡打掃衛生,我打算,明年就70歲了,就不幹了,還是想回老家養老。你的問題我回答完了。

我是幸福一生,我會每天更新與三農方面有關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幸福一生,共同學習與探討。


幸福一生237524873


時間真的能改變一切,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曾經作為農村與城市重要區隔的戶口政策調整了。農村人可以直接到大城市落戶,成為城裡人了,這在幾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事。

以前城市戶口是農村人的夢想和目標,很多農村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家裡的孩子通過學習,考上好的大學,成為城裡人,換上城市戶口。我還依稀記得,三十年前農村的父親為了我和哥哥能變成城鎮戶口,特意到處拖關係,走後門,每個人花了3000元錢,這筆錢在那個年代也不算小數了。那個年代,城鎮戶口代表著能吃上商品糧,可以成為一個城市人了,所以說起來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現在戶籍政策調整了,很多當年花錢辦戶口出來的農村人在想回到農村也不行了,農村人可以到大城市落戶是好事,但是不同的人可能想法不同。

對於農村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天大的好事,本來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就已經不適應農村的生活習慣,不願意在家裡種地,都直接在城市裡買房落戶了,放開了戶口政策,直接變成了城市人,以後自己和孩子也能享受城市裡教育和醫療資源,當然是非常樂意的事。

對於農村的中老年人來說,就是無所謂的事情了,畢竟他們這一代,由於年齡和學歷經驗的原因,只會種地,多年的生活習慣,已經適應了農村的生活,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會非常不適應,到了城市也無法就業和生活。所以,即使放開了進城和落戶,這群人也不會離開農村的。

當前,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太多,要想真正地振興農村經濟,提升農村的生活水平,只能是減少農村人口,所以大力提倡農民進城。但是,目標願景是好的,很多農民進城後還是比較擔心今後的生活,進城以後的就業和生活保障成了最大的問題,如果真能和城市人一樣享受到各種福利待遇和資源才是進城農民最期盼的。

農村人可以到大城市落戶安家,你想去嗎?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你好,過慣了農村生活的人,到城市諸多不適應,例吵,到處吵,車多,人多噪音多,吵的心神不寧,處處防車,處處防人,安全第一,最大一點交通習摜,城市人,出門四處看,農村人出門低頭走,安全危險。農村人生活習性,全家一塊吃飯,城市人按上班時間,而自吃,城市人不注重早上吃飯,農村人三時同樣,城市人不吃剩飯而農村一做,吃一天。不浪費。我不在城市,但家親很多。去住一天受不了。兒女多次讓我去。我不去就是這原因。有人說你沒住大城市。70年代在北京住了6年。

農村,城市差別很大,年輕人從小上學,習慣了城市生活,土生土長的老年人。差別就大,有人說窮漢肚子,付不了參,象我就算吧!快樂是自找,幸福在自己。錢堆裡不董於幸福,家貧不董於不快樂。討老子捯屁股,自取其樂也。


老侯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想不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曾經作為農村人進入城市最大的攔路虎,戶口政策調整了。農村人也可以進入大城市落戶,成為真正的城裡人了,這在以前確實是無法想象的事。以前別說農民,就是子女跟隨父母進城,都有許多條條框框限制的,縣城裡的幹部想調入市級以上城市,被稱為逆向調動,會以城市人口容量限制為理由,很難調入的。

曾經的城市戶口,是多少農村人夢寐以求的事呀?那個時候農村父母的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通過考學成為城裡人,換成城市的戶口本。另外,除了考學以外,上了年紀的人可能都還記得,多年前許多地方曾經興起過一段,購買商品糧戶口熱,許多人為了孩子能成商品糧戶口,花幾千甚至上萬元錢,購買藍本商品糧戶口。我當時也心動了,也想給兩個孩子購買戶口,只要購買了就可以成為城市人了。但是我沒有錢,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的孩子成了城裡人,自己的孩子卻仍然是個農村戶口的農村人。



後來女兒大學畢業後,考上了縣上的事業單位,也拿上了商品糧戶口本。但是兒子卻沒有那麼幸運,大學畢業後一直東遊西盪到處打工,後來好不容易在市裡找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是想要把戶口遷移到市裡去,卻被登天還難。想不到現在戶籍政策調整了,難事變得這麼容易了,兒子也可以到城市落戶了。

這個政策對農村年輕人,尤其是已經在城市有了固定工作,又買了房的人來說,是大好事。大家知道,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從上學到工作,幾乎都是在城市裡,大多數已經不適應農村生活了,沒人願意回農村種地,乾的比較好的人,多數在城市買了房,就是落不了戶。現在放開了落戶政策夢想可以成真了,以後自己的孩子也就能享受城市良好的教育,再也不用繳納那不菲的借讀費了。所以說,多數的年輕人是願意去的。



但是同樣的政策,對於那些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也會是比較難接受的,故土難離,他們已經適應了農村的生活,適應不了城市裡的生活,離開了土地到了城市,也無法安心正常生活。所以,多數老年人應該是不想離開農村到城市裡去的。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年輕人志在四方,覺得哪裡都是家!只要有錢,在哪裡生活無所謂。

上了年紀才會理解故土難離,葉落歸根的的真正含義。外面再好都不如故鄉好。

對農村年輕人來說,進城落戶是件好事,對老人們來說,只要有自理能力,再苦再難也不會離開生他養他的土地。



王中文207


國家應許農民到城市生活,但農民去城市怎樣生活?這是我們首先考慮的,第一打工就是不進城是生活也能打工,第二,等農民工到了六十歲想打工就是身體好一般用人地方也不用你了,因為上不了,人身保險,到那時吃啥喝啥,如果沒有積蓄一個冬季戀歌取暖費就夠農民在農村的一年生活費,這錢那裡來呢?用水要比農村貴的多,在城市一個月用水錢夠在農村一年用了!我覺得大部農民還是不願去農村生活的!


追星趕月585


流浪的人和有家的人有什麼不同?長工給地主幹活為的是有飯吃,夜不路宿。住在城裡,吃住誰為你解決?沒人管你吃住,誰還問你何去何來。過去花錢買城市裡的戶口,為啥?有工作,不餓肚。如今城戶不要錢了,可也沒工作,沒飯吃,物業費逼死你!還不如做個流浪漢呢。


佛76994100


政策就是好,讓農民去大城市:落戶,只是農民到大城市吃啥,怎麼生存呢?還是呆在鄉下吧。


半工又半農


我在深圳打工18年,流浪18年,現在村幹部還要我去深圳,我說還要我去深圳討米要飯啊?


用戶3060596075811


不希奇了,住在小鎮人情風味多,城市越大越沒人情味,再說在那裡生活都是一生,何必多操心呢!竹黎毛舍風光好,高樓大廈總不如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