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兩三年,我該何去何從?換城市?讀研?學新技能?

年輕人求發展是永恆的主題,沒有人希望一生碌碌無為,但未來到底如何規劃呢?

畢業兩三年,我該何去何從?換城市?讀研?學新技能?

1、環境對一個人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所謂環境塑造人、不同的人脈圈層對自己的視野開拓不一樣,所以城市很重要,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一、在原城市,但自己的視角可以輻射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比如接觸這些城市的人,無論是通過互聯網連接這裡的人還是通過各種學習來了解,基於現在龐大的互聯網給予我們瞭解世界的管道,其實你想發現北上廣的人到底怎麼工作生活的,只要你想,是可以瞭解到的。

比如在某些平臺上遠程約見上面的老師,知識和人脈均來自北上廣,我現在能接到非常多的二三線城市學員的諮詢,他們正因這樣的學習方式改變著,吸收著一線城市的營養;

再比如持續關注某個大V,但凡在一線城市的大v是怎樣的思維、工作方式、自我實現等。這就是你在借用跨城市優勢,提升自己的視野和格局,來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如果方便,你可以選擇來到你喜歡的某一個城市,但一切還在不確定的時候,那你就需要探索,這是我們小時候最重要的技能,即使到80歲,也不能缺失一顆探索的心,到底適合在哪個城市工作、這個城市是不是有發展,都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

你來了解它,也是在瞭解自己,同樣也是開拓視野和見識,即便呆幾年不打算在這裡生活,你也帶著格局和新的思維方式回到自己的城市,開啟你新的旅程。

2、工作要選擇那些有挑戰性的,到底什麼才是有挑戰性的工作呢?那就是做這個工作需要你具備某種能力、或者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你不斷的學習新知才能勝任的工作,滿足這兩項,就ok。

先問自己能去接受挑戰嗎?願意從事一份讓自己付出更多時間和心血的工作嗎?如果願意,那主動去尋找這樣的工作吧,也許有的學員會質疑了,有挑戰的工作是我想做就有機會做的嗎?我想說,大多數公司都喜歡“充滿鬥志和幹勁的員工”,不排除有的公司會給你這個機會,因為你爭取了就有50%的希望,不爭取才是0的希望。

3、考研究生還是學某項新技能,一定是基於實現某種目標的前提下,不是為了讀研而讀研,為了學新技能而學習。

比如我認識一位85後自媒體,她初中的夢想是成為奧運火炬手,由學渣變為學霸,考上了浙江大學的生物工程專業,進入校園後發現這個學校不在奧運火炬手選拔之列,瞭解到北京師範大學可以,正好她也有想為外交官的夢想,果斷放棄浙大國內一流專業的機會,重新參加高考,報考北師大英語專業,第一步實現了她登上達沃斯論壇、APEC峰會的目標,後來又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而她也來自二線城市,也許是因為夢想改變了她,也許是因為學校改變了她,但最終是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並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最終成為了自己。

先問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成為這樣的人需要你如何努力、掌握什麼樣的技能,而當你不知自己要成為誰時,請先探索你自己、發現你自己,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終其一生,我們都是在尋找自己的過程。希望你先找到自己,再去塑造自己,將來成為自己。當學什麼和做什麼都不確定的時候,不贊成盲目的再走進學校課堂,而要在社會的大課堂裡歷練才是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