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匯兌時,賣出現鈔時為什麼要用中間價?

平付小超


不管是銀行賣出現鈔,還是客戶賣出現鈔,誰也沒有用過中間價。

如果是銀行賣出外幣現鈔,客戶買進外幣現鈔,則銀行採用的是“賣出價”。這個“賣出”,指的是銀行賣出,主體是銀行。

如果是銀行買入外幣現鈔,客戶賣出外幣現鈔,則銀行採用的是“買入價”。這個“買入”,也是指的是銀行買入,主體還是銀行。

賣出價,買入價和中間價,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中間價等於賣出價和買入價之和再除以二。也就是說,中間價處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中間位置,這也就是中間價名字的由來吧。

賣出價高於中間價,因為銀行是在賣外匯,要賣得貴一點;買入價低於中間價,因為銀行是在買進外匯,要用低一點的成本。

中間價在交易當中起了什麼作用?它起的是參考作用。中間價的價格高低,決定了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值。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假設你的觀點成立:

場景:A企業100美元應收款,100美元應付款,假設賣出價6.1,買入價6.2,中間價6.15,則此時調整賬面價值為應收賬款-美元 610RMB,應付賬款-美元 620RMB,但在實務當中,此筆收付款都應在境外完成支付,最終的收支才會有境內企業實際到賬,也就是假設需要結匯,A企業剛好收支相抵,無需結匯。此時產生的10元的匯兌損失是憑空多出來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假設你不知道將來是會付匯還是結匯進來,採取中間價會比較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