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今年拿掉臺灣幾個“邦交國” 王毅:哈哈哈哈

每年兩會,中國外長的記者會總是重頭戲之一。

今天上午10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也是去年王毅外長升任國務委員後的第一場兩會記者會。

被問今年拿掉臺灣幾個“邦交國” 王毅:哈哈哈哈

王毅依然保持了他儒雅的風範,面對在場記者拋過來的各類問題,平和也好,尖銳也好,一一接招。鏡頭內外的媒體盯著王毅的一舉一動做話題,連揮個拳頭、一顰一笑都成了新聞,也可見輿論對王毅的喜愛。

其實,記者會最好看的莫過於王毅對敏感熱點話題的回應,如何回答,很顯示功夫。俠客島截取了一些精彩問答片段,一起來看。

1、韓國韓聯社記者:朝美領導人第二次會晤未取得成果,半島局勢再次變得複雜難測,對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今年中方有何期待?將發揮何種作用?(島叔說:金特會意外結束,讓韓國特別緊張。韓國就在朝鮮臥榻之側,自然特別關注半島話題。最近又有媒體爆料稱,朝鮮又在重建拆毀的核設施。去年,在中國的斡旋參與下,半島和平取得重大進展,兩次金特會上演,再次證明半島問題上,中國從未被邊緣化。但第二次金特會受挫,中國還有什麼好辦法繼續半島和平談判?)

王毅:朝美領導人河內會晤剛剛結束,我們認為這次會晤是政治解決半島核問題進程當中的重要一步。雙方能夠克服障礙,再次聚首,面對面坦誠交換意見,這本身就是積極進展,就值得充分肯定。國際社會應當鼓勵朝美雙方保持耐心,沿著推進半島無核化、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的正確方向繼續前行( 島叔說:充分肯定朝美領導人“會晤”這一政治解決問題的方式,總比之前動不動射導彈、搞軍演要好得多。路是對的,只不過目前可能時機並不成熟,需要耐心)。

我們認為,只要對話不停、方向不變,半島無核化的目標最終一定會得以實現。當然,半島核問題延宕幾十年,各種矛盾錯綜複雜,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對此應有理性預期。不應從一開始就設置過高的門檻,也不應單方面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各方都要跳出歷史的侷限,打破互不信任的魔咒(島叔說:光談一二次肯定不行,得有歷史耐心。王毅“不應…也不應…”這句話,其實是代表中國向朝美雙方喊話,如果價碼過高,談判怎麼可能?)

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始終堅持無核化目標,堅持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我們已經為此努力了20多年,中國的作用不可替代。下一步,中方將同各方一道,朝著既定目標繼續作出我們的貢獻。(島叔說:再次強調中國的立場。注意20多年的說法,也就是說,從朝核問題發生開始,中國就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未被邊緣化)。

2、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大家都非常關心孟晚舟案,很多輿論認為,很明顯是美國在對中國的高技術企業進行政治打壓,您怎麼看?(島叔說:注意提問者的這個定性,政治打壓,他想求證下中國政府態度)

王毅:只要秉持客觀公正立場都不難看出,最近針對中國特定企業和個人的行為根本不是什麼單純的司法案件,而是蓄意的政治打壓。(島叔說:接過話頭,肯定這就是政治打壓,絕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對此,我們已經並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和公民的正當合法權益,這是中國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同時,我們也支持相關企業和個人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不當“沉默的羔羊”(島叔說:王毅說這話的時候舉起了拳頭,注意這個肢體語言)。

公道自在人心,正義終將到來。我們今天要維護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權益,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正當發展權利,更是世界上所有希望提高自身科技發展水平國家的應有權利。(島叔說:更進一步說,華為事件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遭遇,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權利問題。美國國會通過立法限制華為在其境內參與公平競爭,說白了就是對他國先進技術的封殺,這本身就不是市場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3、英國路透社記者:中美兩國是否正在走向衝突?如何來避免這種情況?中方如何來加強和美方的互信?您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會結束嗎?(島叔說:記者連問四個問題,其實就一個問題:怎麼看中美關係)

王毅:中美關係歷來是合作與摩擦並存,但是我們始終認為,合作是大於分歧的(島叔說:一個大局觀,中美間“吵吵鬧鬧,總難分手”)。

當然這段時間,正像你所說,兩國之間的問題和矛盾看起來是多了一些,但是如果歷史地來看,目前這個現象並不代表中美關係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對中美關係的未來仍然秉持積極的預期,我想廣大美國人民也同樣如此。我們認為中美兩國不會也不應該走向對抗,如果要重新拾起冷戰思維的舊思維,那是違反時代潮流的,也是沒有出路的,恐怕也是不得人心的(島叔說:“眼前的黑不是黑”,什麼事情都得跳出當下,歷史地看發展大趨勢。冷戰思維已經不合時宜,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那就是政治家的智慧了)。

我們看到,中美兩國的利益已經高度融合。去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超過6300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400億美元,人員往來超過500萬人次。美國幾乎所有大公司在中國都有業務,幾乎所有的州與中國都有合作(島叔說:用數字說話,中美兩國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法“徹底分手”)。

我們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有個別人聲稱要讓中美“脫鉤”。我認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與中國“脫鉤”,就是與機遇“脫鉤”,就是與未來“脫鉤”,某種意義上也是與世界“脫鉤”(島叔說:機遇、未來、世界,三個層次遞進,鏗鏘有力。所以,中美關係還是會鬥而不破)。

4、中國日報記者:我們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等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不少質疑和指責,比如“債務陷阱論”、“地緣政治工具論”等等,您對此有何評價?(島叔說:不少西方國家一貫的論調,有點酸葡萄心理)

王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合作平臺,也是最受歡迎的公共產品。迄今,已經有123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明確投出了支持票和信任票(島叔說: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很受歡迎,這是國際社會的民心所在)。

“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黃金法則,給各方帶去的是滿滿的合作機遇。這方面例子很多,我給大家舉幾個。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東部非洲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東南亞正在施工建設高速鐵路,中歐班列成為亞歐大陸上距離最長的合作紐帶。在肯尼亞被稱為“世紀工程”的蒙內鐵路建成通車,累計為當地創造了將近5萬個工作崗位,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島叔說:每個後面都是合作共贏的故事)。

這些事實說明,“一帶一路”決不是什麼“債務陷阱”,而是惠民的“餡餅”;決不是什麼“地緣政治工具”,而是共同發展的機遇。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歡迎各方在積極參與的同時,隨時提出建設性意見,真正把共商共建共享落到實處。

5、美國彭博社記者:最近幾個月,中國大使指責加拿大“白人至上”,說瑞典警方“不人道”,並且表示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讓美國成為全世界的敵人。為什麼中國的外交官在世界舞臺上使用這麼有侵略性的語言?這種方式能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外交目標嗎?(島叔說:說中國“沒人權”、欺壓少數民族等等,這些西方媒體常用的語言是不是也是侵略性語言?有點太脆弱了吧)

王毅:這位先生微笑著說出了非常尖銳的語言(島叔說:潛臺詞是一點都沒有侵略性嘛)。我這裡要說的是,咄咄逼人從來不是中國的傳統,國強必霸壓根不是我們的選擇。當然,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也要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更不會容忍國家的主權和尊嚴受到侵害。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任何中國的外交官,不管身處何地,都會堅定不移地表明我們的立場(島叔說:為敢於亮劍的外交官撐腰)。

6、(記者會結束後,王毅正往外走),某記者喊道:“王國委!今年拿掉臺灣幾個‘邦交國’?”

王毅:“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